“讲出来”提升数学核心素养
2020-05-11刘颖
刘颖
美国语言学家布龙菲尔德说:“数学不过是语言所能达到的最高境界。”语言体现着思维的逻辑性、丰富性。能否用准确、精炼、有序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维过程,是小学数学素养的核心。笔者从现实中体会“学讲计划”中“讲出来”的价值,并决心在教学实践中应用推广。通过课堂上教师的“激”、教师的“引”、教师的“让”,使学生敢说、会说、说精彩,从而提高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
教师要会“激”
课堂上有的学生怕自己说不好而干脆不出声,别人也就无从评判,这种心理长期持续下去,就会造成学生从“不敢说”到“不说”,最终到“不会说”。有些學生在“小语场”敢说,“大语场”不敢说;“熟悉的语场”敢说,“生疏的语场”不敢说。这些都要求教师的激励。
创设情境,激发说的欲望 只有愿意说,才能说得好,教师要努力在课堂上创设和谐民主的学习氛围,激发学生想说的欲望。情境的创设可以从学生熟悉的问题入手:一是回顾旧知,复习已知。如在计算教学前,先进行口算练习,因为简单的口算会让学生没有畏惧心理;在图形教学前,先复习上节课学的内容和公式,这样学生对于已学知识就会胸有成竹地回答。二是多媒体导入,直观口述内容。彩色的图片和动态的幻灯片形象生动,很受低年级学生喜欢,能激发学生说的兴趣。“图上画了什么?他们在做什么?你能提出什么问题?”问题一抛出,立刻就会激发想说的欲望。三是从生活入手,产生共鸣话题。数学离不开生活,生活中处处是数学。从生活共同话题入手,联系生活经验,会使学生滔滔不绝。如教学《认识人民币》时,可以让学生模拟日常购物的情景,在讨价还价、付钱找零的过程中,通过语言的表述认识人民币,认识元、角、分及其之间的换算。在这样熟悉的情境中,学生自然而然会加入到“说”的队伍里。
分层次提问,鼓励说出自信 教师要坚持面向全体,尽量给每个学生创设发言的机会,有意识地根据问题的难易程度,向不同水平的学生提出问题,并鼓励他们回答。如思考性较强的问题,请能说会说的学生回答;简单的问题,请不会说的学生回答;议论性的问题,请胆大的学生说;复述性的问题,请胆小的学生说。而探究性问题、规律性问题和总结性问题,可以让思维活跃、表达清晰的学生先说,然后再让不爱说的学生复述,哪怕是说不完整,也给以鼓励为主,再请其他同学补充。这样记忆更深,又不打击说的积极性;还激发了兴趣,克服了怕说错的顾虑,增强了信心,培养学生敢想、敢说、敢问、敢论的精神。
教师要会“引”
教师在课堂中的引导作用尤为重要,不仅要让学生愿意说,还要让学生说得精彩、完整、有条理。这时教师要耐下心来,慢慢引导学生一句句表达清楚。如在教学一年级加减法意义时,要求学生通过看图、说图意来理解。笔者这样引导学生:“左边有几个皮球,右边有几个皮球,合起来一共有多少个皮球?”“原来有几只小鸟,飞走了几只小鸟,还剩多少只小鸟?”通过这样的语言复述,慢慢地,学生在说图意的时候自然就会用三句话来表述了,而且在反复说的过程中,他们对加法中的“一共”和减法中的“还剩”的意义,理解会更深刻。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笔者首先引导学生剪、拼,接着再让学生动手操作,然后让全班分组讨论以下问题:割补的长方形与原平行四边形面积大小怎样;长方形的长、宽与平行四边形的底、高有什么关系;长方形面积怎样计算;你能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吗?最后让每组同学把几个问题串在一起完整有序地进行汇报。这样,既推导出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又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使学生对知识形成的过程理解得更透彻,说得更精彩。通过教师引导学生去说,使学生的思维系统化、说明条理化、表述数学化,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不仅教师要会引导,学生之间也要会引导。通过自主学、合作学,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去。既要让“会说”的学生帮助同伴解疑释难,也要让“厌说”的学生跟着“会说”的多张嘴,哪怕只是重复说,也要让他们体会到“讲出来”的乐趣,并逐渐赢得其他同学的肯定,增加自信。慢慢地,他们也想加入到“说”的队伍,也会品尝到“讲出来”的喜悦。
教师要会“让”
怎样让学生将自己的数学思维方法用数学语言准确地表述出来,是“学讲计划”的核心。教师要学会退一步、让一步——退出主体地位,让出时间和空间,不代替,不包办,有时需要表现的弱一点,话要少说一点,让学生淋漓尽致地去表达。
教师不仅要赞许正确的回答,更要积极接纳错误的理解。错了,可以让学生重答;答得不完整,可以让同学之间互相补充;不同的意见可以争论,在争论中,学生通过主动找错、辨错、改错,更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如在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时,“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后,面积和周长发生了那些变化?”“长方形斜拉成平行四边形后,周长和面积又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教师抛出问题后,就把课堂让给学生,让学生分组讨论,然后汇报,通过争辩,最终让学生自己总结出正确结论。这样的课堂,学生没有因错答而被老师斥责的忧虑,更没有被同学耻笑的苦恼,他们在和谐的气氛中学习,思维活跃,敢说,会说,说出了精彩。
培养学生“讲出来”的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一开始确实会浪费许多时间,甚至会耽误教学进度;但是不要怕,不要半途而废;只要坚信学讲理念,坚信学生的能力,循序渐进,持之以恒,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就会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提升,甚至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公园巷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