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学导航”教学探索与尝试
2020-05-11王海晶
王海晶
“自学导航”是前置性学习的一种外显形式。在英语教学中,它是根据英语学科自身的特点,由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设计出的提供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材料。在小学英语语篇教学中利用“自学导航”,能够帮助教师更好地做到以学定教。下面就以牛津版小学英语5B Unit 8《At the weekends》Part A为例,具体谈一谈如何运用“自学导航”进行语篇教学的一些探索与尝试。
首用“导航”,课前自学
运用“自学导航”,如何体现其高效性,学生的预习很重要。本导航设计分为几部分:第一,知识链接部分和信息收索,这两个环节是通过课前尝试学习,让学生写下学过的有关兴趣爱好的短语以及搜集更多可以描述动作的短语,是让学生在预习时,通过链接已学知识,感知课文,扫清阅读障碍,带着疑问走进课堂,为新授内容做好学习铺垫;第二,尝试探究部分,这是一种课前自我学习和建构的过程,为高效课堂打下基础;第三,拓展运用部分,这是课中的巩固练习,具有一定的趣味性;第四,构建新知部分,这要求学生在本节课即将结束时,进行知识点自我总结,利用思维导图的形式进行知识的自我构建。
所谓“自学导航”,简单说是教师为促成学生自主学习而设计的一种预习方案。较之普通课堂的预习任务的区别,“自学导航”服务于本节课教学,教学任务和重难点有所渗透,要求学生课前完成一些自学任务,其中包括回顾与本课有知识链接的旧知识、自学将要学习的新知识。“自学导航”设计版式儿童化,符合儿童心理发展规律,易于学生喜爱接受;内容契合本节课教学,重要教学环节在其中有体现,为高效课堂打下基础;其中,任务设计给予方法的指导,让学生更有效地自我完成这些自学任务;“导航”最后设计有整节课后的自我评价。
再用“导航”,课中探究
在“自学导航”的引领下,学生课前进行了有计划、有目的的预习后,学生带着“导航”继续走进课堂,进一步学习。
第一步,warming up的一分钟接龙游戏。尽快说出学过的动词短语,并拍下另一位同学的肩膀,最后比较哪一组说出来的最多,不准重复。教师利用这个游戏能更好地检测学生的预习情况。教师通过“自学导航”可以深度洞悉学情,使教学方向更正确、方法更灵活、更大程度地促进学生发展。
第二步,初步感知部分。这为学生揭示了本课的重难点,理清文章的脉络,即是一种课前自我学习和建构的过程,为高效的课堂教学打下基础。通过游戏最后的surf the Internet引出本课教师要教授的第一个短语of course I do,之后利用人机对话、看图对话等多种形式来学习learn ... from ... ,catch butter flies,spend,weekend等关键的单词短语,更重要的是其中多采用学生扮演教师角色的方式,让已经掌握新知的学生来教会其他同学。生生互助是让那些会的同学在小组内或者小组间互学互教,教师只是适时点拨,改变了满堂灌的现象,也充分体现新课标所提倡的“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理念。
第三步,尝试探究。同学们在带着主旨性的问题看完课文动画并回答完后,让学生带着任务尝试着去精读课文,完成表格,找出每個人的周末活动。这个环节值得注意的是,虽然课堂多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但是独立自主的学习思考环节也必不可少。这一环节也要求教师要为学生创造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来帮助学生独自思考、自主学习;之后再开展小组的合作交流,然后再自由或按教师要求选取一人汇报或多人汇报的形式。
三用“导航”,总结构建
播放音乐,要求学生趴下,静静地在大脑中自我梳理本节课所学;利用“自学导航”进行个性化记忆,以思维导图形式用自己的方式写写、画画本课所学。课堂教学关键一步是利用“自学导航”的“构建新知”部分进行个性化记忆,促成知识的自主建构。课堂中,教师常常更多关注的是自己的教,而非学生的学,因此,许多教师总是乐此不疲地通过各种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刺激学生大脑的兴奋点。其实静心想想,我们可以让大脑用得更轻松、更科学。
有学者形象比喻:一张图,胜过千言万语。冥想和思维导图是课堂不可缺少的环节。以往的课堂,教师往往运用各种练习、各种形式的活动,帮助学生进行知识巩固和梳理;课堂中,运用“自学导航”“构建新知”环节进行思维导图,促成学生每节课后的自我反思和知识构建。应该承认,每位学生擅长的学习方式有差异,以及习得的知识数量和质量差异,从而他们的思维导图也是千变万化的。每一张思维导图均是学生学习过程中的一次自我积累,日积月累,这样的方式能够促成不同学生的能力发展。教师为学生创设全身心放松的状态,用简单的字词点拨,引导学生回忆本节课学过的新知,并用个性化存储知识——思维导图展现出来。教师选取一两幅有代表性的作品,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思维导图,复述故事。
基于“导航”,自我评价
教学结束,本课最后一个环节是评价环节,要求学生结合“自学导航”中课前预习、课中学习和课后建构三部分,进行自我评价:学得好得3颗星,一般得2颗星,不好得1颗星。“自学导航”上交,教师以此对学生本课学习进行总体评价。完善的课堂评价体系能提升教学效果。运用“自学导航”组织教学的课堂包含了多种评价形式:小组评价、个人评价和教师评价等。适时的评价,能激发学生的个人荣誉感和集体荣誉感,是课堂高效化达成的动力源泉。
课堂的美在于高效性。课堂的高效性在于学生在“自学导航”的引领下,课前预习是有针对性、有质量的,课中学习是自主的、合作的,课后反思是一种基于脑科学的自我建构。
(作者单位:江苏省徐州市鼓楼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