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融合研究

2020-05-11袁英

决策探索 2020年8期
关键词:语文教学融合信息技术

袁英

【摘要】在传统中学语文教学中,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状态,教师的讲授代替了学生主动积极的学习。而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中学语文教学与之有机融合,打破了以往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关键词】信息技术;语文教学;融合

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有效融合是新时代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趋势和潮流,是突破传统教育教学藩篱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方式的必然选择。

一、现代信息技术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作用

随着教师素质的提高和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多媒体技术在教学中的作用也日益增强。利用信息技术来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有很多优势,就中学语文教学而言,现代信息技术是学生学习語文知识的重要认知载体,是教师和学生获取教学资源的有效途径。探索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融合,不论对语文教师还是对学生来说都大有裨益。

二、现代信息技术应用于中学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在中学语文教学中应用现代信息技术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以信阳市浉河中学为例,在调查和访谈中,笔者了解到该中学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还存在很大的不足,尤其是年轻的语文教师在高校学习期间,虽然基本上都接受过信息技术相关知识培训,并能熟练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能较好地将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融合起来,但信息技术手段使用率仍旧不高。而年龄偏大的教师在心理上对于信息技术的认可度还有待提高,他们坚持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不能与时俱进,无论在实践操作还是信息技术理论素养方面都有待加强。

三、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改革融合策略

(一)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新课程改革要求课堂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将课堂交还给学生,教师的角色定位正在发生变化,即由传道授业解惑者慢慢向引导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人生导师转型。语文教师应该抓住现代信息技术迅速发展的契机,转变自身的教育教学理念,掌握最新的现代信息技术,有效地整合语文教学资源,引领学生更好地学习语文文本。中学语文教师要利用信息技术的特点,熟练操作多媒体技术,让信息技术与教学有效结合。同时,在信息化教育氛围和环境下,评价教师的教学能力不再以教师能否把文本内容讲清楚作为课堂教学评价的唯一标准。教师的角色发生了根本变化,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进一步对教学模式进行转变,在保证完成教学指标的前提下,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引导学生学习中去,深入到学习过程中,组织学生去思考探究,让学生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和主动性。因此,中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必须紧跟时代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变化,只有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才能与时俱进。

(二)优化教学资源,深化语文学习兴趣

现代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融合可以使教学资源得到进一步优选,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语文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尤其是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语文教学资源会得到有效整合,本土资源、社区资源、红色资源等也会得到更有效的利用。更重要的是,教师对文本的解读也会更有创见。在这样的环境下,学生思维可以得到有效扩散,学生在语文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也能更加凸显。

(三)推动多媒体技术的传播与发展

我国幅员辽阔,长期存在教育资源分配不平衡的现象。尽管信息技术早已经与教育教学融合,但在很多经济生产水平一般或者偏远地区的中小学,依旧无法拥有最基本的多媒体教学条件。当今时代,每一位学生都应该拥有平等享受教育资源的权利,因此教育部门应该因地适宜地利用各地方的教育资源,利用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多媒体技术的传播,争取将多媒体技术应用到教育领域的每一个角落。

目前,信息技术处于一个快速发展上升的态势,在教育领域信息技术的利用仍有很多需要补充的地方,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融合还有待进一步发展与加强。中学语文教师在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时,还需要注意把握语文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之间的关系,注重技术性与德育效果,有效利用生成性课程资源;要勇于发现探索信息技术深入教育教学的多种可能,积极推动信息技术与中学语文教学的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吴军其,李智.移动微学习的理论与实践[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李竹青.教育理论基础[M].郑州:郑州大学出版社,2015.

[3]高永平.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路径研究[J].北极光,2019(10):152-153.

【本文受信阳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No.2019YJG03)资助】

(作者单位:信阳学院文学院)

猜你喜欢

语文教学融合信息技术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新一代信息技术征稿启示
信息技术在幼儿教育中的有效应用
《融合》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
主问题设计需“对症下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