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课程思政”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分析

2020-05-11段智亚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高校体育思政教育课程思政

段智亚

摘  要:“课程思政”大环境的变化,说明了我国教育领域对学生的思想德育工作越来越重视,从原来单方面关注学生成绩转向兼顾学生思想品德建设上。作为高校体育课程,加强与思想教育的融合其目的是在锻炼学生体魄的同时,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工作,最终目的是培养出社会需要的“文武双全”的人才。

关键词:课程思政  高校体育  思政教育

中图分类号:G8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3(a)-0088-02

习近平总书记曾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讲话时强调各类课程要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加强协同效应。这为我国高校体育课程提供了新的改革方向,如今,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进行有效融合,对于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有助益,且能够使高校体育教育工作更有动力。

近年来,随着国家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深入,教育领域逐渐认识到体育课程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体育课程必须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才能更好地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体育课程的重要作用。

1  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结合的必要性

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的有机结合是为了让大学生在增强身体素质,锻炼体育技能的同时,还要懂得感受体育竞技的精神,进而增强爱国主义教育,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識和道德意识,健全自身人格,最终实现大学生的全面发展。

1.1 响应国家号召,落实会议精神

大学体育一直以来都是保证大学生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课程,将品德教育、思想教育、文化教育、科学教育、生活技能教育与自身的身体活动进行有机结合,这一教育过程是大学体育课程立德树人的主要任务。在习近平新时代思想的指导下,“课程思政”的倡导是适应时代发展的产物,在它的倡导和指引下,高校各类课程都需要与思政课程相结合,从而发挥思政课程立德树人的根本作用。因此,推动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课程有机融合势在必行,而且,反过来,也必须充分认识高校体育课程在提升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中发挥的有效作用。在以往的教育中,高校体育更多的是重视学生的运动技能、身体素质的提升,而对学生的思想成长和心理健康缺乏关心。而国家“课程思政”建议的提出则为高校体育课程教学提供了明确的目标,也告诉我们必须将体育和思政进行融合。

1.2 紧跟时代步伐,发挥体育作用

自党的十九大以来,我国正式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我们国家的高等教育应担负起民族振兴、国家富强的重要使命,努力培养有能力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新时代接班人。在这一时代大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将“课程思政”理念加以融入,一方面是跟紧时代步伐,注重多方面培养人才;另一方面是希望借助思政教学的力量将体育课程立德树人的良好作用充分发挥出来。此外,将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也是为了改变以往高等体育教学中只注重技能和知识的教授,而不重视德育功能的问题。“体育强国之路”绝对不是单纯的人民身体素质的单方面提升,而一定是全面身体素质的提升和全面道德水平、思想意识的共同提升。因此,二者的有机结合,一定是未来时代发展的大趋势。

2  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的途径

高校体育课程的思政建设不能单纯的停留在理论层面,而是应该打破过去固有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在科学的管理和实践中不断进行突破和创新。

2.1 提高教师素养,增强德育意识

俗话说:“名师出高徒。”教师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既是学生人生道路的领路人,又是学生心灵和思想的建筑师。而高校体育老师更是如此,他们不仅要担任日常体育教学的基本任务,还要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传播者,以及中国共产党的支持者和学生全面发展的辅导者。广大高校体育老师是推动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执行者和主导者,所以,高校必须时刻加强和不断提升广大体育教师的政治素养和政治意识。应该让全体体育教师充分体会大为祖国培养新时代社会主义接班人的使命感和荣誉感。

所以,高校要加强对体育教师的培训。首先,要加强体育教师思想政治意识的培养,做到“打铁还需自身硬”,要用充分的思想政治知识武装好自己,提高自己的政治觉悟;其次,提升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技能,让教师懂得如何运用技巧将思政教育融入到日常的体育教学当中,做到二者的有机结合;再次,可以丰富学生的体育活动,将育德和育人目标融入到活动当中,如各类体育竞赛,教师要在赛前和赛后进行充分的思想教育,让广大学生明白体育精神为何,从而加强对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等;最后,加强体育教师的责任意识培养,很多高校体育教师抱着得过且过的态度混日子,体育课上大部分时间是让学生自由活动,这无疑是浪费了体育资源,没有达到体育教学的目的和效果。所以,加强体育教师的责任意识培养十分必要,也可以制定一定的奖罚制度,来约束部分体育教师不负责任的行为,从而将高校体育课程的教学效果充分达到。

2.2 讲求科学方法,设计体育课程

几年来,在充分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推动大学生思政教育工作的上,高校在不断努力。这其中就包括运用科学方法,设计合理的体育课程,从而将思政教育落实到每一个细节。第一,要摒弃一些狭隘认识,如认为体育教学只是单纯地负责让学生掌握一项或几项运动技能等。要根据大学生的身心特点有计划、有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从教学目标、内容、方法甚至到评价标准都要进行合理分析和准备,直到将思政教育理念融入到体育课程教学当中为止。第二,深度挖掘高校体育课程中所蕴含的思政教育因素。从加强思政教育的方向出发,利用好体育课程中的物质资源,除了在课堂内开展教学之外,还要将课外关于体育运动会、早操、课外体育活动等,以不同的项目活动内容,对与体育运动有关的素材进行合理甄别与选用,从而实现将不同的思政教育资源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第三,在科学性上,将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相结合有一定的难度,但作为体育教师就是应该做到将思政教育更为自然地融入到体育教学当中,而绝不是简单的在体育课上讲一趟政治课,而是应该以“润物细无声”的感觉去慢慢地滋养和洗涤大学生的精神与灵魂,让含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德育思想融入到体育课程,让富有中华精神的体育文明得到有效传承。

2.3 加强部门合作,建立长效机制

在“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必须充分建立部门间合作,打造长效机制,否则“三天打鱼 两天晒网”,不仅不会发挥思政教育的良好作用,反而会耽误广大学生享受体育运动的热情。首先,高校要加强“课程思政”的宣传工作,让学生了解国家这一倡议的重要,让教师明白这一倡议的目的,从而吸引教师加强这一方面的教学;其次,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制定完善教学体系和用人制度,从整体上把握和控制体育与思政的有机融合。

3  结语

总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是大势所趋,必行之路。这一趋势,要求我国高校在培养人才方面,要充分注重学生的品德和思想培养,不仅要让学生掌握技能,培养运动习惯,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迎接挑战、如何面对挫折、如何培养团队精神等,做一个全面健康成长的人,才能成为伟大新时代社会主义的接班人。

参考文献

[1] 杨福军.“课程思政”视域下高校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研究[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9,35(4):65-68.

[2] 邢智.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探析[J].当代体育科技,2019,9(4):77,79.

[3] 许冰冰.高职技术技能人才培养体系构建的思考[J].北京财贸职业学院学报,2018,34(3):66-68.

[4] 朱晓菱.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课程与思政教育融合探析[J].内江科技,2017,38(11):75-76.

猜你喜欢

高校体育思政教育课程思政
发挥专业特色 实施“课程思政”
新媒体在理工科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中的应用
浙江省金华市社区体育与高校体育的互动研究
论微信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影响与对策
网络环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路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