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境电商背景下高校外贸人才培养模式探究

2020-05-11金诗玥向继霖

今日财富 2020年10期
关键词:实操外贸跨境

金诗玥?向继霖

跨境电商作为极具潜力的新兴外贸模式在国际贸易中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量日益增长、要求更为严格。但是,高校对学生的外贸实操缺乏重视,在外贸人才培养模式上不够成熟。为了有效解决跨境电商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以及高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就业创业的“双缺口”,高校应变革传统教学模式,帮助毕业生更好地适应跨境电商企业对外贸人才的需求,快速融入职场,发挥社会价值。

一、引言

在“一带一路”政策的倡导下,跨境电商在外贸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企业对专业外贸人才的需求不断扩大;同时,也对求职者提出了更加严格的要求。高校培养外贸人才的模式不适应快速发展的市场的需求,导致毕业生不能满足企业对人才的要求。高校要采取“语言+知识+实操”的创新模式来培养适应跨境电商新发展的外贸人才,同步培养学生的外语能力、外贸知识以及实操技能。

二、跨境电商发展前景

根据前瞻企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跨境电商产业园发展模式与产业整体规划研究报告》,2013年,我国的跨境电商交易额已达2.7万亿元,并且在之后的六年内逐步增长。其中,2014年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增速高达38.89%,达到峰值。截止2018年底,中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已突破9万亿元,预测增速为19.5%,2019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将突破10万亿元。由数据可知,2013年到2019年我国跨境电商交易规模不断增大并在未来呈现继续增长的趋势。

根据商务部数据显示,从2011年到2016年,中国进出口总额仅增长了6.1%,但是跨境电商在此期间的增长率却达到了300%。由此可见,跨境电商将在外贸领域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2013年“一带一路”战略的提出为跨境电商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机遇。随着更多的企业涉足跨境电商领域,企业对优秀的外贸员的需求缺口不断增大。这为有意向从事跨境电商行业的高校毕业生提供了更多机会的同时也对他们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在跨境电商飞速发展的背景下,高校对外贸人才的培养模式必须要适应企业的新需求。而目前高校对外贸人才的培养模式仍然需要改进。

三、外贸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外贸人才的培养过程主要在学校内完成。很多高校针对外贸人才的培养开设了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和商务英语等专业。我们发现高校对于外贸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是通过课堂相关知识的传授和一定的社会实践来完成。我们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对高校培养外贸人才的模式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和社会实践安排进行分析。

(一)培养目标的不全面

目前很多高校过分看重学习成绩,在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的提升。学校缺乏清晰的外贸人才培养目标和系统的训练体系,不利于将大学生培养成一个合格的外贸人才。

(二)高校课程设置的不合理

以商务英语专业为例,院校的课程设置仍然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跨境电商是实践性极强的领域,与生活息息相关。由于电子商务的快速发展和时代日新月异的变化,目前高校的课程设置已经与跨境电商工作实践严重脱节。这已经无法满足当今跨境电商行业对求职者的要求。

(三)教师团队缺乏相应的市场认知

目前高校的教师队伍拥有非常专业的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但是缺乏必要的市场认知,对快速变化的跨境电商市场缺乏敏感度,不利于培养外贸人才。

(四)学校环境的局限性

学校缺乏社会实践安排极大地阻碍了大学生职业素养的提升。目前大部分学校采取的外貿人才培养模式是“先课堂,再实践”。一般,大一至大三期间,学生几乎没有任何参与社会实践的机会。这三年内,学生需要在课堂上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在课程学习基本结束之后有两到三个月的实践时间。在此期间,学生们可以深入企业,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

可是,由于学校环境的限制,学生无法在接受知识的同时了解企业的运行模式。一方面,不利于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消化吸收;另一方面,学生无法及时将僵化的课堂知识与实践联系起来。

四、企业外贸人才需求

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走访等方式,我们发现目前企业所需要的外贸员是同时具备语言优势、外贸知识以及实操技能的人才。企业尤其看重外贸人才的外语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贸易职业素养以及平台实操能力。

(一)语言能力

语言问题是跨国贸易中的首要问题,高水平的外语能力是对跨境电商从业人员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要求。目前许多高校开设了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以及商务英语专业。企业规定的求职者外语能力的高标准要求学校必须重视对学生外语能力的培养,这将为毕业生们未来的求职起到重要的基石作用。

(二)交际能力

除此之外,跨文化交际能力在跨境电商中也尤为重要。与国内贸易相比,跨国贸易具有多样性、不确定性等特点,使得企业必须承担更大的风险。随着跨境电商在全球范围内的覆盖,在职场中面对的客户国籍、宗教信仰、风俗习惯的多样性对跨境电商从业者的跨文化交际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可以有效避免跨国贸易中由于不了解贸易伙伴的文化和风俗习惯而造成的交流障碍,在贸易中占据重要地位。

(三)贸易职业素养

除了语言能力和交际能力,企业也要求高校毕业生们具备一定的贸易职业素养。其中包括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和职业意识等各个层面。而贸易职业素养通常需要真实场景的锻炼在潜移默化中形成,是无法在短期内通过培训获得。通常学生在学校内缺乏足够的实践练习,这导致毕业生求职所必须的贸易职业素养成为很大的痛点。

通过以上对企业外贸人才需求的分析,我们发现目前高校培养外贸人才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大部分毕业生缺乏一些必要的职业素养,导致初入工作领域不能很好地适应。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毕业生的工作热情,也使得其无法尽快投入工作,发挥自己的价值。

五、高校培养模式构设--“语言+知识+实操”

针对企业所需外贸人才以及目前高校外贸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我们发现高校在培养外贸人才时,必须达到语言能力、外贸知识和实操技能的均衡。对此,我们提出高校创新培养模式的构设,即“语言+知识+实操”模式。

语言能力在对外贸易中占据基础地位,院校应始终把语言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

同时,院校应该充分、及时了解市场上跨境电商企业对毕业生的需求情况,树立清晰的人才培养目标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课程设置。加强对“双师型”教师的培养,为教师提供更多实地考察的机会。使教师加强对外贸市场现状及前景的了解,不仅可以传授给同学们专业的外贸知识,更能从实战经验出发帮助学生提高其职场能力和职业素养。

最重要的是,要改变原有的固化、单一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及时了解市场变化,在课堂中引入实时案例,增强学生对外贸市场的敏感度;提高社会实践所占学分的比重,调动大学生实践的积极性;积极与合适的外贸企业沟通,建立紧密联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平台实操机会,使学生的职业素养在实际操作中不断提升。

六、结语

高校在培养优秀外贸人才的过程中仍然“任重道远”。“语言+知识+实操”的新模式可以有效弥补传统教学方法的空缺。高校应该加强与企业的联系,努力促成校企合作。在校企合作的契机下,高校可以给学生提供更多机会学习到与未来就业相关的科学实用的课程、为其制定定制化培养方案,帮助同学们早日形成对未来就业环境以及对行业的全面认知。同时,企业方可以安排实战型导师到校为大学生们提供指导,帮助同学们拓展视野,了解行业生态、提前铺垫好未来的就业之路。(作者单位:湖南科技大学)

项目来源: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模式对‘双创训练项目模拟运行推动的实践性研究”(项目编号:S201910534011X)。

猜你喜欢

实操外贸跨境
“项目+实操”导向下的道桥高职本科文献检索课程教学实践
我国外贸进出口连续14个月同比正增长
浙江:出台5个新获批跨境电商综试区实施方案
2019年幼儿教师暑期实操培训班优秀作品选登
5月出口超预期中国外贸为何如此抗压
70年外贸大事记
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实操教学过程的探究
煤矿电气作业实操老师是如何上好实操课
2013年跨境电子商务那些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