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新冠肺炎防控形势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心理跟踪教育

2020-05-11李荣敬

决策探索 2020年8期
关键词:新冠肺炎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李荣敬

【摘要】自2019年12月以来,新冠肺炎疫情在武汉爆发并迅速蔓延全国各地,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作为防控疫情的重要阵地,高校亦采取了系列措施,比如延长假期以避免大规模、高传染性疫情在校园集中性大爆发。在停课的特殊形势下,如何对大学生进行思想、心理跟踪教育,做到教育不间断、停课不停学?本文针对新冠肺炎防控对大学生思想和心理可能带来的影响及相应的教育措施进行了探索,为高校在特殊时期对大学生思想和心理跟踪教育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

【关键词】新冠肺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心理跟踪教育

2019年12月,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严重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1月23日,武汉封城,全国各地也相应地采取限制出入、交通管制等措施。作为防控疫情的重要阵地,高校如何面对大规模高传染性疫情?1月27日,教育部发布《关于2020年春季学期延期开学的通知》,与此同时,各地教育部门和高校相继发出《致大学生的一封信》,告诫学生要做好自身防护、减少外出、停课不停学。此特殊形势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和心理跟踪教育提出新的要求。大学生虽然已成年,但他们在思想上还不够成熟,政治素养缺乏,对事物的认识还不够客观全面,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尤其是在“全民抗疫”的特殊时期,各种舆论满天飞,加之假期突然延长,大学生会出现不同程度的茫然。这就为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要不断深入研究,创新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方法,及时有效地对处于“疫情假期”的大学生进行思想和心理的干预和引导,为其健康成长保驾护航,也为其即将返校做好铺垫。

一、新冠肺炎防控形势对大学生的影响

新冠肺炎主要传播途径为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气溶胶和消化道等传播途径尚待明确,人群普遍易感。尽管国家采取了严格的防控措施,但形势依然严峻。在“全民抗疫”“全民口罩”的形势下,人们的焦虑情绪逐渐蔓延,网络上各种舆论铺天盖地,真假难辨,这给学生的思想和心理造成巨大冲击。

(一)对大学生明辨是非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

自从疫情爆发以来,各地相继出台各种交通管制,呼吁大家尽量不要出门,宅在家里,有的小区因为出现疑似病例,对整个小区进行隔离。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接收外界的信息基本上是依靠网络和电视。大学生每天呆在家里,每天能干的,多是刷朋友圈、刷抖音、浏览网页,而虚拟的世界里,不少虚假信息蔓延。如1月31日,网络上出现有媒体报道中科院上海药物所和武汉病毒所联合研究初步发现,中成药双黄连口服液可抑制新型冠状病毒。一夜之间各种双黄连制剂被抢购一空,甚至含双黄连成分的兽药都销售告罄。这些负面的舆论和虚假的信息每天都充斥着网络。谣言也是一种“病毒”,虽然它毒害的不是人的肌体,但其产生的精神危害甚至比新冠肺炎本身造成的危害更大。这对大学生明辨是非能力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大学生要时刻保持高度警惕,坚定信念,在疫情面前不信谣、不传谣、不造谣。

(二)大学生的心理负荷加大,焦虑感增加

假期对于每个学生来说原本是一个难得放松的机会,尤其是寒假,大家相互串门拜年,可以和亲朋好友聚聚。然而,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把大家都困在家里,哪里也不能去。对于大学生来说,“深宅”在家中,接受和改变过去日常的生活节奏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尤其当人身自由受到一定限制、缺少必要的社会交往时,有人会出现孤独、慌张、担心和无助等负面情绪。另外,每天透过电子屏幕随时关注疫情的各种信息,也会导致人更加紧张、焦虑、心烦等,进而影响人的心理、行为和生理等,尤其在心理上,造成人们无法集中注意力,恐惧不安。稍微有点不舒服就误以为自己感染上了新型冠状病毒,全家人都跟着紧张和焦虑。每天居家隔离,虽然与家人相处很热闹,但时间一长,很多大学生就会由于独处空间被剥夺而倍感焦虑。

二、疫情防控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和心理跟踪教育

(一)特殊时期下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是针对疫情防控这个特殊时期下的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开展多元化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如利用QQ群、微信群、微博、钉钉、抖音、快手、慕课平台等多种形式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教师每天都要联系学生,在传达学校和上级各种通知的同时,也要利用网络平台分享一些正能量的文章。要及时了解学生的所思所想,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并及时进行干预和教育,尤其是要培养学生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正确认识,而不是凭空臆断,做到不跟风、不从众、不盲目、不传播。另外,面对谣言“病毒”,培养大学生的理性和信心是最好的“疫苗”。谣言有多种,既有信息类的,也有知识类、常识类的。应对信息类的谣言,对于非权威渠道发布的信息,大学生不能照单全收,而是要“让子弹飞一会儿”之后再仔细鉴别、多方求证。要防止大学生被各种谣言牵着鼻子走,成为谣言“病毒”的次级传播者。教师可以利用QQ、微信等班级群,成立网络辟谣小组、防控疫情正能量志愿团队、学习专业小组,每天在群里发布正能量文章、辟谣一些虚假信息以及发布专业相关的知识,时刻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

二是时刻提醒和教育大学生不要外出,防控疫情,人人有责。对大学生来说,疫情面前,“不提前返校”是一种社会责任,宅在家里就是对抗疫工作的贡献。

(二)特殊时期下大学生的心理跟踪教育

在这个“全民隔离”的特殊时期,大学生有些负面情绪是正常的。为了减轻不良情绪带来的影响,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进行自我调适。一是不要沉迷手机和网络。在居家隔离时,要控制自己每天接收相关信息的时间,只关注必要的信息和官方的消息。二是规律休息,适当运动。居家隔离期间,要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睡眠,白天适当运动,通过运动来转移自身注意力,提高自身免疫力。三是加强沟通,寻找精神寄托。利用网络、手机等,和朋友同学聊聊天,相互鼓励,增强信心。四是多看看书,利用居家隔离时间,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有能力的同学也可以搞搞科研。另外,各班级可以组建话题讨论小组,如“携手战‘疫、我们在一起”等话题,鼓励学生积极面对生活。

三、结语

当前,疫情防控仍处于关键时期,需要密切关注居家隔离的大学生思想和心理教育:一方面高校要加强“互联网+”平台的运用,创新方式方法开展大学生思想和心理跟踪教育,更多地关爱和关注学生,将思想和心理教育延伸到校外,确保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全覆盖。另一方面大学生要积极自我调节心态,乐观地看待问题,用打持久战的准备,筑牢疫情防控的堤坝;大学生自身必须深刻认识和正确理解社会责任,积极培养和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做到严格听从国家、学校号令,不提前返校,不聚会串门,不信谣、不造谣、不传谣,为抗疫作出自己应有的一份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明確要求各地延迟开学[N]. 光明日报,2020-2-13(09).

[2]郑曦.抗新冠研究 哗众取宠要不得[N].健康报,2020-2-12(5).

[3]石纯民.提高疫情防控刚性约束力[N].中国国防报,2020-2-12(3).

[4]王思邈.浅析“互联网+”时代大学生思政教育模式的改进策略[J].决策探索(下),2020(01):46.

(作者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

猜你喜欢

新冠肺炎思想政治教育大学生
政府要做好公共价值的创造者和守护者
新冠肺炎疫情前期应急防控的“五情”大数据分析
科学与价值:新冠肺炎疫情背景下的风险决策机制及其优化
台陆委会正式改称“新冠肺炎”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大学生之歌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新媒体语境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话语研究综述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