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阅读现状的调查及建议
2020-05-11马泽腾
马泽腾
【摘要】阅读是学习汉语言文学的基础,良好的阅读能力能够为专业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也能够提高自身的创作能力。本文对某独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阅读情况进行调查,通过数据的分析和比较,提出当下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在阅读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独立本科;汉语言文学;阅读能力
一、独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阅读现状调查
调查对象:某独立本科院校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法、个别访谈法。
本次问卷从阅读兴趣、阅读方式、阅读障碍三个方面来进行调查。发放问卷200份,收回问卷180份。
二、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学生的阅读兴趣
通过调查可知,汉语言文学专业学生的阅读兴趣首先是通俗小说,占到调查人数的45%。通过对个别学生的访谈得知,学生的兴趣为通俗小说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通俗小说的内容生动,可读性高,有一定的娱乐功能。在常规课堂中学习专业文学作品已经十分疲劳,因此更喜欢在课下时间阅读通俗小说,以此来缓解压力。二是一部分学生受到身边同学和朋友的影响,通过他人的推荐进行阅读的占比较大。其次是网络小说,占比25%。通过个别访谈,发现学生热衷于网络小说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阅读内容多样,而且有自己喜爱的各种类型作品;二是阅读形式比较方便,可以利用手机随时随地进行阅读;三是大多数网络小说不会发行纸质版书籍,因此只能通过互联网来进行阅读。除此之外,文学名著和人物传记的阅读人数相对较低,分别为18人,占比10%;22人,占比12%。而诗歌散文和学术研究也比较少,分别为9人,占比5%;5人,占比3%。大多数学生提出,学术研究只有在论文写作时才会去阅读。
(二)学生的阅读方式
通过对学生阅读方式的调查,可以发现,首先图书馆阅读是主要的阅读方式,一共有99人,占比55%。通过个别访谈发现,通过图书馆阅读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图书馆有丰富的图书资源,基本上可以检索到任何想看的图书;二是图书馆环境较为舒适,有良好的阅读氛围;三是图书资源免费开放,不需要其他消费支出。其次是通过互联网形式来阅读,这与互联网阅读的便捷性有很大关系。通过调查发现,购买纸质书籍的有23人,仅占13%。与个别学生进行访谈后发现,购买纸质书籍阅读的原因主要有三点:一是纸质图书在阅读中勾画或者做笔记较为方便,图书馆的公共图书无法随意涂画;二是有些学生有收藏图书的习惯,购买精装本书籍是为了收藏;三是个别学生不习惯使用电子阅读器和不习惯图书馆公共阅读环境。通过其他途径阅读的有13人,占比7%。
(三)学生的阅读障碍
通过问卷调查可以看出,有61人提出语言和文化难以理解是最大的阅读障碍,占比34%,这主要表现在外国文学作品以及我国描写少数民族风土人情的文学作品中;有47人认为没有时间是导致阅读障碍的原因,占比26%;有45人认为自己缺乏一定的意志力,不能够坚持阅读长篇著作;有22人对阅读缺乏興趣,占比12%;其他原因的有5人,占比3%。
三、结论与建议
(一)存在的问题
1.高校学生所处的环境物质资源与精神资源十分丰富,学生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来阅读书籍,既可以通过免费的图书馆资源和互联网资源来阅读,也可以购买纸质图书。但是学生所阅读的内容缺乏深度,以通俗读物和网络小说为主,这些文学作品内容空洞、缺乏营养,主要以休闲和娱乐为主,对学生的自身发展没有多大帮助。
2.仍有一部分汉语言文学专业的学生对阅读缺乏兴趣,没有持久的意志力,主要表现在对文学名著和长篇小说的阅读上。对文字语言缺乏一定的热爱,就体会不到文学名著所表现出的美学价值和社会价值。这与学生的文学修养有一定的关系,文学基础知识和鉴赏能力较为缺乏。
(二)阅读建议
1.加强对学生阅读方向和形式的引导,学生在课下阅读中,要以学习和提升为根本目的,寻找优质的图书资源来充实自己,杜绝无效的阅读体验。为此,学生可以通过搜寻图书的榜单、排名等,根据排名和评分来进行阅读。
2.培养自身的阅读兴趣,以自身的兴趣来引导课外阅读。只有提高阅读兴趣,建立自身的阅读体系,才能保证阅读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可以尝试通过不同的阅读形式来增加阅读体验,利用智能移动设备来建立碎片化的阅读体验等。
参考文献:
杨笛,成然,邹璇.六盘水师范学院汉语言文学专业阅读现状的调查分析[J].六盘水师范学院学报,2016,28(05):66-68.
(作者单位:长江大学文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