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宁波市小球中心乒乓球训练环境现状与创建利用

2020-05-11郭青

当代体育科技 2020年7期
关键词:乒乓球信息化

郭青

摘  要:宁波市小球中心的乒乓球教学训练,承载着为上级选拔优秀后备人才输送的重任,在本地也是起到了普及乒乓球知识、文化传播、训练、交流影响、引导带动宣传、氛围营造的作用,小球中心主要对宁波市少儿及青少年乒乓球的训练和启发,乒乓球青少年的专业后备人员培养约6~8年,在乒乓球竞技能力培养时期,对乒乓球学员而言不仅是自身统感综合发育的过程,在时间轴上乒乓球竞技能力增长,所呈现不同阶段为需要不同训练环境要求,本文主要以宁波市小球中心乒乓球训练环境为例剖析现状,为宁波乒乓球运动能更好地发展进行环境创建设计以及建议利用,对宁波市乒乓球运动发展,尤其在少儿及青少年乒乓球训练、启发和引导方面起到良好的带动和宣传作用。

关键词:乒乓球  训练环境  统感训练  信息化

中图分类号:G8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813(2020)03(a)-0035-02

1  宁波市小球中心乒乓球训练环境现状及作用

1.1 训练环境的现状分析

宁波市小球中心作为被省认定具备综合性训练能力,培养高水平小球运动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基地,目前乒乓球训练中心有资深教练员10余名,多名优秀教练员有任教15年以上的教学经验,也有获得世界冠军、全国冠军的高水平退役运动员。在自身竞技水平和教学经验的完美结合中,为乒乓球训练带来良好的训练方法。

宁波市小球中心现占地17亩,乒乓球球馆拥有2000m2,高度12m,35张专业乒乓球台,但目前来说对专业的训练基地而言还是有点差异。虽然乒乓球训练上面,场地的局限性相对较小,器材器械的限制条件也较小,但是在基本性的训练与运动恢复这块还是较为专业化。

现阶段宁波市乒乓球训练中心的生源,主要来自于宁波全大市的自主报名,年龄集中在6~15周岁,但因地域距离局限性,生源还是有很大限制,在学龄段有很多具备潜力的少儿运动员,因家庭距离训练中心较远,在学、训冲突的矛盾下导致梯队建设困难重重,运动员在训练中自主承担所有费用,包括球拍、服装以及训练费用等。宁波市乒乓球训练中心的师资还是很有亮点的,但在训练模式上接轨省队,基本上还是以教练员为主导,全然接受现有的模式训练,无创新意识,教练员在训练方式方法上较为单一重复,没有将师资力量发挥到极致。从广大乒乓球青少年爱好者的角度出发是不利的,在长期现有的训练条件下,能够被选取出的优秀运动员真是凤毛麟角,这对乒乓球运动员的培养是不利的。笔者认为青少年乒乓球训练,应该在学龄阶段的儿童后进入少年期,以竞技水平现状以时间轴为培养纵深,制定不同阶段的技战术目标,注重青少年乒乓球训练者的身体培养,重视统感培养,二者相结合下从技战术和自体统感提升2个角度复合出发,培养真正有乒乓球锻炼意识的乒乓球运动员。

1.2 宁波小球中心乒乓球训练基地的作用

宁波市乒乓球对于外界中心的主要职责是,在宁波本地起到积极引导普及和宣传小球运动的作用,在乒乓球发展方面还涉及组织本地开展承办全市的乒乓球运动赛事的开展,组队参加市级以上的乒乓球赛事,并做到为浙江省乒乓球队输送优秀的乒乓球后备人才。笔者认为训练比赛的实际意义,小于乒乓球活动中心的文化价值和宣传价值,目前我国普遍划分训练阶段的标准为青少年的年龄,分为2~3岁的婴儿期、4~6岁学龄前的幼儿期、7~12岁的学龄儿童期以及13~17岁的少年期,学龄段后就是成年后至25岁的青年期。现阶段宁波市乒乓球训练中心主要接触的是学龄段至青少年,在这一阶段的青少年特别是学龄段的儿童,对于认知和选择处于极度被动的状态,所以宁波乒乓球训练中心承载的作用,不仅局限于青少年乒乓球训练的竞技水平的提升、竞赛能力的增长,更重要的是乒乓球训练氛围的营造、训练体系的文化影响,帮助青少年形成正确的对待乒乓球训练、对待体育的价值观培养。青少年对于乒乓球兴趣培养,可能在学龄儿童阶段前期进行培养,在较长的训练时间轴中,教练员需要不断灌输乒乓球终身锻炼用于提升,敢于面对自己、提升自我、刻苦锻炼的意志品质等心理因素培养,让学员主动参与乒乓训练,而不是被动性参与,最终达到终身体育锻炼价值。

2  宁波市乒乓球训练中心环境创建与利用

环境与乒乓球训练息息相关,一切的人与事物都会对于青少年乒乓球培养产生不同的感知和感受,关于青少年乒乓球训练的大环境,是跟随青少年能身边周遭不能全部感知易忽略的,相对于可以直接敢于创建的可以身临其境观察、感受的微观的小教育环境,大环境是青少年乒乓球训练者的所有外在生活环境,这样的生活环境囊括了自然环境、家庭环境和社会环境等,文中笔者描述的是微观小教育环境,微观小教育环境基本可以定位为家庭教育环境的氛围培养及青少年乒乓球训练环境的建设。

2.1 建立宁波市青少年乒乓球的统感训练方法

感觉统合訓练是结合目前较为先进的多媒体设备,可设立模拟多种训练场景来进行一些训练和活动,统感训练与活动可提高受训者肢体皮肤的触觉感受、耳道前庭的听觉感受及身体本位的自体感受,其中人体触觉是我们作为高级哺乳动物对于外界的有关温度、湿度、气压及舒适痛觉的感受能力;人体的前庭组织是人体大脑中枢重要的平衡感受器官,能调节自身平衡;自体本位感觉来自于人体肌肉、关节、韧带组织给予的大脑的本位感受。其中前庭的平衡系统的训练及本位肌肉关节的训练可以借助训练器械来增强,在平时的训练中教练员着重增加青少年乒乓球学员的统感训练,在身体方面有利于提升青少年学员本身的协调性、灵敏度和体能的增长及爆发力,对于乒乓球竞技能力水平的增长起到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心理素质方面促进青少年乒乓球学员的调节能力,能自己根据训练环境和赛事很好地调节到最佳适宜的状态,提高竞技水平和竞赛的效率,对于宁波市青少年乒乓球运动员的成长起重要作用。

2.2 合理有效地利用现代化信息手段

现代科技发展迅速有效、合理地利用信息化手段,是促进训练成效的有效帮手之一,在与部分学员家长沟通中了解到,乒乓球学员接触电子产品的时间非常多,特别是在课后,网瘾问题不仅仅只体现在乒乓球运动员中,这是当代青少年的通病,在这样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大背景下,教师既然改变不了孩子们沉迷网络游戏,那就尝试加以接受和思辨。如何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与乒乓球运动相结合,将乒乓球青少年训练不仅仅局限于课后训练的时间,可以延伸至学生平時的学习生活中,如可以用平台传送乒乓球理论知识、精彩赛事的赏析、难点技术动作的重点讲解、在线联系高水平运动员的解说和指导等,都可以在宁波市乒乓球训练中心实现,也是笔者接下来在完成本位工作的同时,励志建立的信息化平台,为青少年乒乓球教学添砖加瓦。

2.3 训练课程结构优化设置

目前乒乓球训练中心的训练课程结构是简短热身加单球练习和多球练习,在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就可能简单的变成单球练习与多球练习,在这样的过程中往往会忽略很多乒乓球运动有的本位感受,在训练过程中很难突出体能增长和竞技能力的提升记录,笔者认为宁波市乒乓球训练中心的课程结构设置,可以在积极优化到可以融入统感训练的器械,每节课课后有一定量的素质练习,这样一节课的常规流程包括:热身(可利用统感训练器械达到热身效果)、多球、单球、素质练习(以身体基本素质为基础的力量、耐力、灵敏、柔韧等)、放松5个模块,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训练课程结构并在宁波乒乓球中心进行统一的使用和推广,以求在宁波青少年乒乓球训练方面增长成效。

良好的环境是宁波市乒乓球竞技能力和普及水平增长的摇篮,在青少年训练中根据青少年特点、认知能力和学练能力的基础上,有针对、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青少年乒乓球训练,以提高宁波青少年乒乓球训练的成效。

参考文献

[1] 王瑞元.运动生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

[2] 邵雯倩.幼儿园中华文化启蒙教育区域环境创设与利用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3.

[3] 李抒彧.儿童感觉综合失调的表现形式与预防对策[J].山西医药杂志,2007(10):797-799.

[4] 首洁.对少儿乒乓球早期训练的思考[J].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06,20(4):122-124.

[5] 冼建宏.对体育教学环境创设的几点思考[J].杏坛沙龙,2012(12):80.

[6] 赵伟.浅谈体育学习兴趣的培养[J].谈与写杂志,2007(9):110.

猜你喜欢

乒乓球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月“睹”教育信息化
“一核三轴”:信息化时代教学管理模式的探索
2017年《农业信息化》1—12期总目录
乒乓球与大铁球
迷你乒乓球
乒乓球快速变圆法
从骡马化到机械化、信息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