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考生,写不好字照样拿低分
2020-05-11
在应试这条路上,当今考生吃的苦,古代考生也一口没错过。谁能想到,平日里老师耳提面命让我把字练好,背后竟承载着历史的教训!
所有的情结,都掩藏在一笔一划里
2019年初,台北故宫博物院向日本出借颜真卿的《祭侄文稿》的消息一经传出,引起了广大网友的关注和热议。这是怎样一幅作品?为什么一场文化交流上的活动会引发众怒?这就要从这幅字的作者和背后的故事说起了。
颜真卿出身书画世家,幼年失估,寄人篱下。为了不给家里增加负担,他发明了“黄泥习字”,就是用泥浆在墙上练字,等墙写满以后清洗墙面就可以继续练字了。
考上科举授官以后,由于颜真卿性格耿直、刚正不阿,解决了一些冤案,但也得罪了一些权贵。他被调离京师,去管理地方,出任平原郡太守。
平原郡属于安禄山辖区,出于一个杰出政治家的敏锐直觉,他看出了安禄山的反叛迹象。与张九龄的慷慨激昂不同,他采用了“曲线救国”的方式。
他借阴雨连绵的天气,宣传为了防止洪灾,暗中加高城墙,疏通护城河,招募壮丁,储备粮草。但表面上仍然天天与宾客饮酒作诗,一副闲散样子,让安禄山对其放松了警惕。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在范一阳起兵,发动叛乱,连唐玄宗也仓促出逃,只有颜真卿主政的平原郡防守严密。
颜真卿的哥哥颜果卿和侄儿颜季明也是重要将领,镇守常山郡(河北正定)。安禄山听说河北有变,派史思明回兵常山。颜呆卿面对比自己多几倍的叛军,在没有援军的情况下,孤军奋战了三日,最后弹尽粮绝,城破被俘。
父子两人面对叛军逼迫,英勇不屈。叛军当着颜果卿的面,残忍地砍掉了他儿子的头。颜果卿膛目痛骂安禄山,被施以剐刑,挖舌后仍在咒骂安禄山,最后被折磨而死。颜氏家族在这一仗中损失惨重.死亡三十多人。
颜真卿在平原郡得知消息后万分悲痛,重整队伍奋勇战斗,两年后终于收复了常山郡。在整理破城的废石瓦砾时,找到了侄儿颜季明的头颅。
对着这颗头颅,自己多年来的颠沛流一离,外族人侵带来的民生涂炭,朝廷奸臣的专权,国家的忧患,颜氏家族的“巢倾卵覆”,白发人送黑发人的伤痛,霎时积盈心胸,喷涌而出,于是颜真卿写下了这篇《祭侄文稿》。
“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天不悔祸,谁为茶毒!”写下这些字的颜真卿,已经不是一个朝廷大员,一名书法家,而是一个经历了家破人亡后的普通人。他在回忆,在祭祀,在控诉,在悲伤……一个当年如兰花如美玉一般的少年,现在成了桌面上的一颗头颅,而这牺牲、杀戮完全是一场无妄之灾。
裹挟在时代里的颜真卿在抗争,在无奈,在舔舐苦痛。《祭侄文稿》是一幅书法作品,也是情绪的进发,是人生,也是时代。
考试不及格,全赖字不好
明代初期,由于个人喜好,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都曾大力提倡书法。成祖下诏求海内擅书之士,邀集于翰林院,倍加恩宠。
除了皇帝的喜好之外,另一个推崇书写的环境是考试:古代的科举制度非常重视书法,从开蒙到入学,从县试、府试、院试到乡试、会试、殿试,考卷上书1法的优劣甚至会直接影响到最后的成绩。字写得不好的,即使满腹经纶,也会名落孙山。
渐渐地,为了迎合考场改卷的需要,形成了以方正、光洁、乌黑、大小一律为显著特征的台阁体,又称馆阁体。简单说,这种字体是为了写诰制、诏命、玉牒、匾额等而产生,是不是很正式,是不是很高级?
这种氛围对当时书法艺术产生了很大影响。读书人写字,惟求端正拘恭,横平竖直,整整齐齐,写得像木版印刷体一样(不禁想到流行于考生间的“衡中体”……)。美则美矣,但不是每个人都喜欢。
清朝时有人因为字写得不好而导致宦海沉浮几十年,他就是龚自珍。
龚自珍家人不仅为官显赫,且都极有文学修养,包括他的母亲段驯在内,都著有诗集、文集传世。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成长起来,很难不受到熏陶。
他自幼受母亲教育,好读诗文。他搜辑科名掌故;以经说字、以字说经;考古今官制等。同时,在文学上,他也显示了创作的才华。
十三岁,作《知觉辨》;十五岁,辑录的诗集出版。但这么一个天才少年,书法却不怎样,尤其不喜欢台阁体。在那个“书法一流,才有夺取功名基础”的时代,龚自珍吃尽了苦头。十八岁(嘉庆十五年)应顺天乡试,名落孙山。二十一岁又应顺天乡试,还是名落孙山。二十六岁再应浙江乡试,终于中举。二十七岁会试落选,二十八岁会试第二度落选……
此后若干年,他先后又参加了四次会试,直到第六次才中进士。但因“楷法不中程”,只录为第三等,三甲第十九名,所以不入翰林,自然官运不会亨通。
或许“楷法不中程”只是考官搪塞大胆针砭时弊的龚自珍的借口,但能找到这个“借口”,可见龚自珍的字确实有问题。龚自珍的名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大概也有对这样刻板的选官制度的吐槽吧。
屢试不中,且因为书写不好看而落选,让龚自珍很生气。
他让家里的女儿、媳妇、妻妾都练习馆阁体书法,甚至家里的花匠、厨娘也能写一手漂亮的馆阁体。一旦有人提起翰林落选的事,龚自珍就振振有辞,“翰林何足道哉,会写字就成,我家的妇人没有一个不能当翰林的,因为她们的字都写得好。”生气归生气,龚自珍以自己一己之力对抗整个时代,相当于螳臂挡车。
四十岁那一年,龚自珍无意间买了一本习字帖,恰巧是他幼年曾经临摹过的帖子。看着熟悉的字体,不由写道:“余不好学书,不得志于今之宦海,蹉跎一生,回忆幼年晴窗弄墨一种光景,何不乞之塾师,早早学此?”想想自己的大半生,不禁悲从中来,号啕大哭。
所以啊,规规矩矩写字,老老实实做人,你那一手鬼画符还指望老师给你打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