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适地适树在造林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2020-05-11姜丽霞

农家致富顾问·下半月 2020年2期
关键词:应用

姜丽霞

摘 要 人工造林工作开展时,为建构良好的自然林地生态环境,可依据适地适树造林原则,循序渐进推动造林工作有序开展,提高森林绿化比例,推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落实。笔者结合山西地区右玉县万亩防风沙棘林工作,对适地适树工作原理、落实应用展开了分析、探讨。

关键词 适地适林;造林工作;应用

部分地区由于滥砍滥伐导致水土流失,自然生态环境系统破坏,间接影响到人民的生活质量与安全。为落实保护生态环境工作要求,针对被破坏区域开展人工造林,基于适地适树原则进行树苗筛选与培育,可以确保人工造林与原有生态林木的融合,提高林地的自然生态调节能力。

1 适地适树的原则、价值

1.1 基本原则

适地适树原则,即造林人员必须依据实际地区的种植环境与造林需求,不可盲目的进行规划设计,忽略自然环境的变化规律,影响到植树造林工作开展质量与效果。

1.2 工作价值

在造林工作实际开展中,部分领导干部急于求成,忽略了实际客观情况,影响到整体造林工作推进。通过落实遵循适地适树工作原则,针对不同地区发展需求与实际自然环境,制定科学严谨的造林工作方案,确保人工造林工作开展的可持续性与可行性,突出因地制宜工作思想,提高造林工作实际效果。

2 造林中适地适树的应用分析

人工造林工作开展时,不能盲目对成功造林经验进行生搬硬套,必须因地制宜遵循适地适树造林原则,即根据当地的林地发展特点与需求,科学引进树种进行栽培种植,以实现战略生态保护工作,确保造林工作可发挥出最大社会效益。

2.1 树种的科学筛选

适地适树造林原理落实时,首先对树种进行科学筛选,必须对当地的水文环境、地质环境、自然气候环境、地理环境、生态环境等,开展全面深入的调查分析。基于调查报告筛选对应树种,确保造林工作开展可行性。同时造林工作开展时,应当分析造林的主要价值,如部分地区为防治风沙、部分地区为控制水土流失、部分地区为增加森林绿化率等,各个地区都有不同的诉求,但总的造林工作目标一致,即保护绿水青山,实现生态社会建设战略目标。

如山西地区右玉县,由于风沙肆虐导致土质沙化非常严重,人民常年受到风沙的侵害,直接影响到人民群众的基本安全与生活。因此,该地区进行造林时,首要的目标是对风沙进行防治,遵循适地适树造林原则,分析右玉县实际地理环境与土壤条件,选择合适的造林树种,以实现防风林的工作开展目标。在树种筛选工作开展时,由于该县土地盐碱化严重,多种树苗都无法培育成功,最终发现沙棘树苗可在该地区生存,为人工造林工作奠定坚实基础[1]。

2.2 人才团队建设

人工造林进行适地适树工作开展时,必须组建一支专业人才团队,确保人工造林工作开展的可持续性,如树苗的培育、树木的养护、树木的灌溉施肥等,需要不同专业的人才进行工作协调,提高人工造林工作开展的质量与效果。适地适树原理落实时,并不能一次性解决所有造林问题,在造林工作开展过程中出现的任何突发情况,都会产生新的问题,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寻求适地适树的最佳工作路径,实现生态绿化造林工作既定目标。

如右玉县进行防风林工作时,不仅筛选优秀的农业技术员,同时聘请植物学专业学者,组织植树造林劳动力。通过植物学专家对该地区土质与气候的观测,并及时与当地农业技术员进行沟通,不断优化改良树苗育种工作方案,细化树木种植工作环节,以提高造林工作效率与质量。

如该县种植的沙棘树种,在育苗过程中不能经受严寒,在倒春寒的环境作用下,苗种则会出现大量枯死,直接影响到造林工作开展的进度与效果。专业的人才团队进行反复试验,发现利用河水对土质进行倒灌,改变土壤的内部结构,在河水倒灌的土壤区域种植沙棘,该树种的耐寒性能更好且长势也出现很大变化。由此可见,人工造林工作开展落实阶段,必须贯彻适地适树造林原则,做出周密的造林工作安排,并组织人才团队,在造林种植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相关问题,提高树木种植的效率与安全[2]。

随着沙棘树种的种植技术不断优化,树苗成活率不断提高,有效提高了人工造林工作效果。沙棘的快速成长,则可以对风沙进行有效防治。在万亩防风林的作用下,右玉县地区的自然气候环境得到很好改变,促进了该地区农业、旅游、林业等产业的发展,提高了该地区人民群众的生活质量。根据该案例可知,人工造林工作利在千秋,严格遵循适地适树造林原则,为当地群众谋福利,不断改善我国林地自然生态面貌。

2.3 林地生态系统调节

林地自身具备一定的生态调节能力,即出现病虫害、树木枯死等问题,林地可有效调节生态平衡,维持生态稳定与正常。但当人为对林地造成严重破坏时,林地自然调节功能则会逐渐退却,导致林地生态系统受到巨大打击。由此可见,林地的自然生态系统调节功能是非常重要的,在人工造林工作开展时,应当遵循适地适树工作原则,不断修复林地的自然生态系统,如对树种的更新换代、林地树种结构的合理调整、自然动物的引入等,都可以逐渐恢复林地生态平衡。

如右玉县开展的万亩防风林工程,主要树种为沙棘,且沙棘的树龄仅有七八十年,为实现长久的生态造林与环境保护,必须对树种进行及时更新换代,并合理优化调整树种结构,增加林地树种的多样性,确保各类树木的生长可以促进林地生態环境的逐渐恢复。工作人员遵循适地适树造林原则,对本土树种进行发现挖掘,突出本土树种的自然生态特性,通过本地树种的培育种植,可逐渐恢复该地区原有的自然生态面貌,为人民群众构建生态和谐生活环境,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与身心健康[3]。

2.4 引导人民群众参与造林

人工造林工作开展时,必须引导基层人民群众参与其中,因为未来林地的管理与维护都需要群众开展,若人民群众对人工造林没有一定的认知,而对林地进行一定破坏,则导致前期人工造林工作失去价值,无法充分发挥出造林工作的社会效益。

造林工作开展时,不仅需贯彻适地适树造林原则,同时需要突出“适人”工作特点,即当地人民群众适应认可人工造林工作,可以主动参与到人工造林工作当中,推动造林工作开展效果,加快自然生态恢复进度。

如右玉县初期开展万亩防风林工作时,则有效调动当地人民群众的参与积极性,通过宣传讲解确保人民群众深刻认知,人工造林工作开展的必要性与重要性,可以主动积极参与到造林工作当中。在实际沙棘种植工作开展时,广大基层人民群众主动参与到植树造林工作当中,营造出浓厚的造林工作氛围,对人民群众的主观思想也造成很大影响,在后续树木保护与管理中,都可以做到爱护花草树木,维护生活自然生态平衡。

通过对山西地区右玉县的造林工作分析可知,人工造林工作开展时,适地适树造林原则必须贯彻各项工作当中,确保人才团队质量、人民参与积极性、工作主动改进机制,逐渐恢复林地自然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大气环境。

3 结束语

在植树造林工作开展时,为保证造林工作开展的可靠性与安全性,应当依循适地适树种植原则,科学筛选树种、组建专业人才队伍、合理优化树木结构、逐渐恢复自然生态平衡、有效调动人民参与热情,通过各项工作的有序开展,可确保人工造林工作开展可行性与持久性,稳定有序推动我国生态绿化战略发展部署计划。

参考文献

[1]李代娣.适地适树在造林工作中的应用分析[J].现代园艺,2019(02):46.

[2]王显军.浅析适地适树造林方法[J].南方农业,2016,10(10):83-84.

[3]盛炜彤.关于我国人工林长期生产力的保持[J].林业科学研究,2018,31(01):1-14.

猜你喜欢

应用
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探讨
带压堵漏技术在检修中的应用
行列式的性质及若干应用
癌症扩散和治疗研究中的微分方程模型
红外线测温仪在汽车诊断中的应用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微课的翻转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分析膜技术及其在电厂水处理中的应用
GM(1,1)白化微分优化方程预测模型建模过程应用分析
煤矿井下坑道钻机人机工程学应用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