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核心素养视域下试卷讲评课“读写结合”教学模式探究

2020-05-11沈舜兰

教师·下 2020年3期
关键词:试卷讲评读写结合核心素养

摘 要:运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试卷讲评课有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在试卷讲评课中,教师应制订教学目标,筛选教学重点,切忌面面俱到;重视试卷的阅读材料,以读导写,引导学生模仿写作;通过让学生分享写作成果、互阅互评、拓展延伸等培养学生主动阅读的习惯,同时可以根据学生的写作情境,营造阅读代入感,增强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词:核心素养;试卷讲评;读写结合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收稿日期:2020-02-19 文章编号:1674-120X(2020)09-0049-02

教学评价主要包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对教师教学质量的评价和进行课程评价。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获得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从而分析自己教学的优缺点,更好地提高教学水平;学生可以通过教学评价明确自己学习中的长处与不足,从而扬长避短。考试是教学评价的最主要形式。考试对学生的情况具有一定的诊断性,对教师下一步的教学具有指导意义。教师在掌握了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对自己的教学效果有所反思之后的試卷讲评课就显得尤为重要。

试卷讲评课的重要性显而易见,这是教学一线教师们的共识。考试之后的试卷讲评课在极其紧张的教学进度表中也总是不可或缺,有一席之地。但在平日的教学实践和教学观摩课中,笔者发现,由于应试教育观念根深蒂固,以及教学进度要求,许多教师的课堂教学更多地拘泥于教材的教学;而上试卷讲评课,更多的是简单地对答案。因此试卷讲评课沦为了鸡肋,很多教师陷入了尴尬和矛盾的境地:若不讲评,无法认识和把握学生的情况,也无法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若讲评,不仅白白耗费了一两个课时的考试时间,而且受课时限制,很多教师仅仅只能讲评答案,讲解应试技巧,课堂氛围单调,学生只是机械地对答案、记答案。试卷讲评课纯粹沦为应试教育的产物,成了一节毫无“语文味”的语文课,忽略了学生读写能力的培养。

培养学生的读写能力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阅读与写作贯穿着语文教学的始末,是语文教学的重点。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是由语言的建构与应用、思维的发展与提升、审美的鉴赏与创造、文学的传承与理解组成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应该具备的品格和能力。核心素养的提出不仅是对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能力的新考验,同时也给语文课堂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对课堂的教学目标和教学设计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阅读与写作教学上,要求将阅读和写作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以读促写、读写结合。

因此,基于核心素养下的试卷讲评课“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亟须探究。笔者和处于一线教学的本教研组同事在实践中摸索,获得了一些试卷讲评课“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经验。

一、制订教学目标,筛选教学重点,切忌面面俱到

教学目标是指教师所预设的通过教学过程要求学生所获得的学习成果及学生所掌握的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教学目标是课堂教学的导向和指南。目前,教师对试卷讲评课堂的教学目标的设定存在两种现象。一种是一些教师对试卷讲评课的教学目标不明确、不重视;甚至有的教师认为试卷讲评课就是对答案,认为只要把正确答案告知给学生,就是完成了教学任务。这样的做法显然是大错特错。而另外一种大多数的现象是很多教师秉持着“满堂灌”的理念,希望整堂课知识点多多,学生收获满满,竟忘却了“什么都想教,什么都学不到”的真理。一份完整的语文试卷主要分为三部分考查:一是对语文基础知识的考查,这主要是对学生上课注意力以及课后落实情况的检测,这部分题目都较为基础,大多可以在书本中找到答案,考试的目的更多的在于对学生学习状态的了解和跟踪;二是对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考查;三是对学生写作能力的考查。试卷讲评课的教学重点应侧重于阅读理解和写作的讲评,这样才能契合语文学科读写结合的新课标要求,同时也能够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因此,一堂有实效的试卷讲评课应是教师有意识地筛查教学重点,设置合理教学目标,预设好学生所需掌握的能力和技巧的一堂课。

二、重视阅读材料,以读导写,引导学生模仿写作

(一)重视阅读材料

成功始于模仿,人们在成长过程中所学到的一切东西,归根结底都源于模仿,写作也是一样的。首先,能够选为阅读理解的文章,大多是出卷教师精心选择的,是适合学生的审美情趣的。文章的内容不仅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内涵和教育寓意,同时其语言和结构也契合中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这些文章大多是选自知名作家或是品质报刊的文章,如2019年中考阅读题的文章,江西省就选了吴伯箫的《马》,安徽省选择了贾平凹的《访梅》,而山东青岛市则选择了2019年5月1日《人民日报》第8版所发表的《一针一线皆关情》。因此,试卷中阅读材料里的文章值得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阅读、品析。

(二)以读导写,引导学生模仿写作

教师可以在阅读讲评课中让学生再次阅读,品析文章优美语句,领悟文章思想,学习其典型写作手法。如黄老师的试卷讲评课就是以阅读理解文章《槐香依旧》为例,抓住文章最突出的写作技巧这一线索为教学目标,指导学生写作。黄老师的这堂课从“析格”开始,即品析文章,让学生掌握“以物为线,寄之以情”的写作技巧。接着黄老师以睹物—忆物—悟物作为“定格”,让学生按照《槐香依旧》的章法结构,以“ 依旧”为题写一篇关于亲情的文章。黄老师利用试卷阅读材料教会学生在阅读中学习其写作技巧,并付诸实践,以读导写。

成功始于模仿,却不止于模仿。模仿在潜移默化中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写作的熟练度,为其之后形成自己的特色做铺垫。但模仿不是抄袭,也不是照搬,黄老师在写作注意事项中强调:所写的物要能触发或者承载情感,不要为写物而写物;要尽量选择贴合实际生活或者有地域特色的物;写物时要符合物象特征,不要生搬硬套。

模仿不仅仅局限于对优秀作品写作手法和写作形式的学习,在读写结合教学模式下,教师要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内容,以此为基础体验情感,进一步实现情感共鸣,并将这种情感运用到后续的写作训练中,以情感为基石和线索,展开创作。这样的写作训练,既优化了读写教学效果,又使学生的创作过程更加流畅,表达更加真情实感。

三、分享写作成果,以写促读,培养主动阅读的习惯

“以寫促读”教学策略,科学地反映了阅读与写作之间的关系,是“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另一种呈现形式。写作本身是一个对阅读再认识的过程,利用写作,将阅读的成果用文字进行展示,使其更加具体。同时,写作也为学生的阅读提供驱动力,提升了学生的阅读成效。

(一)分享写作成果,培养学生主动阅读习惯

1.教师点评、学生互阅互评

写作是对阅读积累中词汇和句子的运用和检测,同时也是一个发现新问题的过程,写作强化了学生的阅读结果,使学生形成新的知识结构体系,学生反复地对这些内容进行分析和练习,通过写作促进阅读的积累。试卷讲评课中,教师对学生的习作加以点评,对习作中的语言、结构或是写作技巧进行分析,促使学生在今后的阅读中注意品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和审美鉴赏能力。

试卷讲评课中,教师让学生互阅互评作文、分享阅读,这种阅读的素材来源于同龄人,来源于共同相处的同学,更容易引发情感共鸣,获得情感体验,从而对这一写作话题有了更深的理解和感悟。

2.拓展延伸阅读

写作对学生的阅读具有带动和促进作用。写作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认知体验,使他们再次投入阅读时,从更多的层面理解阅读。为了发挥写作功效,教师可以为学生拓展课本以外的阅读材料,推荐和习作主题一致、风格类似的课外文章,让学生把习作时的认知体验融入新阅读中,更深层次理解阅读,促进阅读反思。如在讲评以“母爱”为话题的作文时,教师适当介绍名人笔下的母亲,推荐关于“母爱”的名篇,如沈从文的《我的母亲》、胡适的《我的母亲》和老舍的《我的母亲》,同样是“我的母亲”,但三位文化大家却让学生认识到了一个有胆识的母亲,一个刚烈的母亲,一个忍辱负重的母亲;又如肖复兴的《母亲》,梁晓声的《母亲》,泰戈尔的《母亲》,不同作家,不同国别,不同经历,却让学生感受了同样温暖的母爱。

(二)根据写作情境,营造阅读代入感

学生在写作中所创作的情境以及所表达的情感能够触发其自身的情感体验,而这种情感体验就营造了阅读代入感,学生在写作中和在过往所阅读过的文章中产生情感共鸣,从而更为深入地理解阅读。试卷讲评课中,教师可根据学生所写情境,营造阅读代入感,引导学生联想以往所学作品,创建情感共鸣。

“此时的母亲哪管暴雨响雷,她心里既担心又焦急,她一心想着孩子,脸上任那雨水浇打,她不退缩不躲避。而此时,她那刚交上卷走出教室的孩子,长舒一口气,他四处张望,找到校门的方向,他的眼睛似乎要把校门看穿,要把人群看透,他知道,在那花花绿绿的雨伞丛中,必定有一个是自己的妈妈。” 此文段是笔者班上学生运用上帝的叙述视角描写下雨天母亲为他送伞的一个生活情境。

在试卷讲评课中,该生和大家分享习作后说:“老师,我当时在写作时,突然想到了朱自清的《背影》和龙应台的《目送》,背后目光的默默注视,维系的桥梁正是爱。”写作情境让学生联系他们当下的生活,引发学生真正的思维,加深学生的阅读理解,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基于核心素养教育观念,试卷讲评课“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应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有重要作用。相信经过教师们的不断探索和实践,“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运用定会提高试卷讲评课堂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王淑娟.关于初中语文以读促写、读写结合教学模式的思考与实践[J].学周刊,2016(18):48-49.

[2]唐晓芳.阅读教学,需要“代入感”[J].小学教学研究,2019(22):50-53.

课题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福建省漳州市基础教育教学研究立项课题“核心素养视域下‘读写结合教学模式应用探究”(ZPKTY18012)的研究性成果。

作者简介:沈舜兰(1982—),女,福建漳州人,福建省漳州第一中学分校教师,一级教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试卷讲评读写结合核心素养
浅谈高三化学试卷评讲课的有效性
大数据背景下高效试卷讲评课的探索与实践
结合实践再探指导写作之最佳策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探究
如何上好高三物理试卷评析课
提高试卷讲评效率,打造“轻负高质”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