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一口蛋糕的甜蜜
2020-05-11张丰
张丰
疫情紧张的那段时间我在成都,每天我都会沿着固定路线散步5公里。路上行人最少的时候,几乎只有外卖骑手与我同行。
外卖和快递行业似乎是受疫情影响最小的行业。几大电商公司业务都蒸蒸日上,股价也创了新高。外卖平台开工招人,也给社会传递了信心。
据饿了么公司公布的数据,他们的骑手中有不少都拥有第二职业,比如创业者和新媒体从业者。第二职业,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说法。外卖平臺不与骑手签劳动合同,不为骑手缴纳五险一金,严格说来,双方也不存在法律意义上的雇佣关系。那些兼职的骑手,心里应该还是把原来的工作而不是送外卖当成是第一职业。
有媒体采访了上海一位叫陈飞的骑手,他在一家体育公司工作,月薪上万,但是疫情爆发后,体育行业受影响很大,公司告诉他6月前都不可能复工。因为各地都取消了体育赛事,公司面临困境。每个月只发基本工资2400元,而陈飞在上海的每月基本开销要3500元(其中1500元用来租房)。
陈飞选择了去送外卖,最初的打算就是把这份工作当成是兼职,不需要签订劳动合同,反而成为一种优势,因为他不需要从原来的公司辞职。送外卖这种自救方式,并不算是“背叛”,公司领导也能接受。
陈飞的目标是每天挣300元,这样加上原来的基本工资,每个月收入还是能过万。他甚至奢望在送外卖之余,自己能有时间看看书。这想法当然过于浪漫了,事实上,他跑了半个月后,单日收入才第一次达到300元,那天他早出晚归,奔波了十几个小时。
这种把送外卖当成避风港的想法,相当有代表性。骑手和平台之间是一种新型关系,不出重大事故的话,骑手似乎感觉不到“东家”的存在,他打交道的对象,只有手中的手机。虽然每送一单,在给自己挣得收入的同时,也给平台贡献了一份钱,但是很快他就会习惯只看自己得到的那份。
看上去,这是最简单、最客观的系统:每一次付出都有回报,接单越多收入越高;没有让人“讨厌”的领导,也没有需要小心相处的同事。但这种看似纯粹的关系,却也有让人担心的一面——那种职场特有的同事间的联结似乎消失了。陈飞在送外卖之余,在视频网站搞起了直播,这份工作并没有给他带来收入,却让他很开心。因为,来自陌生网友的鼓励,让他感到自己属于一个更庞大的群体。
有一位武汉外卖小哥,在送一份生日蛋糕的时候,赫然发现收货人竟然是自己。他这才意识到,原来当天是他的生日,蛋糕是外卖平台送给员工的礼物。他打开盒子,吃了一口蛋糕,流着泪笑了。
这一口蛋糕的味道,一定无比甜蜜,因为里面加了一味叫作“关心”的食材。在大都市生活,关心就是平淡人生的“糖”,外卖平台看似冷冰冰的数据考核背后,一块生日蛋糕传递了一份久违的温情。
往大了说,这就是社会的意义。不管是谁,也不管他从事何种职业,这种人与人之间的联结、关爱和互助,这种内心的归属感,才是真正的避风港。这一口蛋糕的味道,会永驻心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