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视阈下社会方言的探讨与反思

2020-05-11曲鑫李庆华

青年与社会 2020年8期
关键词:方言一带一路

曲鑫 李庆华

摘 要:社会方言是由各种复杂的社会因素而产生的风格不同的语言变体,也是象征着言语社团的一种形式。文章着重在“一带一路”视阈下研究社会方言,以中、英、俄三国社会方言为例,从社会方言的类型、具体现象、受限制因素等角度对社会方言进行探讨与反思,从社会方言的发展现状中得到启示:我们应以宽容的心态看待社会方言的发展,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采取合理扬弃的态度,扮演好自己在社会大舞台上的角色,使我们的语言表达更为得体,交际更加顺畅,人际关系更为和谐,社会更加美好。本文将对社会方言的发展起到促进作用,引起更多人的思考。

关键词:社会方言;方言;语言变体;语言表达得体;交际顺畅

在“一带一路”的大背景下,各国、各界、各行业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交往的领域越来越宽泛和深化,因此深入研究语言中的社会方言现象就显得尤为重要,对提高交际质量和效果,跨越交际障碍,避免误判有现实意义。

时代在不断演变,社会在日益进步,人们的思想观念在逐渐转变,各种现象随之层出不穷,于是,语言这一特殊且复杂的社会现象便由此诞生了。它作为时代变迁、社会发展、思想进化的必然产物,作为沟通思想、交流情感、传达信息的重要工具的同时,也在遵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故衍生出许多变体,而作为变体之一的方言带给我们诸多思考。就性质而言,方言由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两部分组成。地域方言是语言由于地域不同而产生的语言变体。1[1]然而,在社会生活中,人们由于年龄、性别、阶级、阶层和职业等层面不同而在使用语言时表现出某些差异,这些差异即所谓的“社会方言”。

一、社会方言的类型

(一)隐语

在汉语中,隐语也叫“隐”,古字为“言隐”,又被称为“行话”,是由个别社会集团或秘密组织成员为维护自身利益、协调人际关系而使用的隐晦保密的内部语言。例如,在中国西汉史书《盐铁论》中,大夫曰:“诺,胶车倏逢雨,请与诸生解。”此句意为“那么,一辆用胶粘合的车突然遇到大雨(就会毁坏),请大家散开吧”。换言之,别再争论了,没有意义。大夫用如此妙趣横生的隐语破解了一场没有硝烟却争论不休的舌战,足以窥见隐语之神奇、大夫之智慧。同样地,在当代俄语中也有隐语的踪迹,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随着俄罗斯经商热潮的出现,一些典型的商人隐语应运而生,如:用“Ну как там клюет(鱼上钩)”代指“顾客购货”,饶有风趣,形象传神,寓意深刻。此类隐语便是当时社会现象的一个特写,侧面映射出当时俄国社会所聚焦的视角和鲜明的时代特征,发人深省,耐人寻味。

(二)黑话

由徐克导演的影片《智取威虎山》中的“天王盖地虎,宝塔镇河妖”这句江湖黑话广为流传,它的意思是你好大的胆子,敢来气你的祖宗!这两句黑话让我们感受到黑话强大的感染力、恢弘的气势和巨大的震慑力。汉语同韵大词典中对黑话做出了如下的解释:①黑社会组织使用的秘密的话。②反动而隐晦的话。中外的黑话各有千秋,汉语中的黑话如“小象”指行窃时的帮手、助手;“踩点”指事先侦察作案地点。在美国的黑话中,“thug”指身无长物的人,也可称为“恶棍”;一般对警察的称呼有“cop(因警棍Capper缩写而来)”、“pig”、“po(police的缩写)”。俄罗斯的黑话有“ужастик”即恐怖电影或影片、恐怖小说;“ментовка”指警察局。

(三)专业术语

专业术语源自正规行业和科研领域,并对这些行业领域中的特定事物进行统一称谓。其用来描述教育、哲学、法律等各个专门领域中的事物、特殊现象、相互关系和过程。专业术语被教师、哲学家、律师等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所使用。例如,在英语中,“applied lingustics”(应用语言学)——教育,“Metaphysics”(形而上学、玄学)——哲学,“Peoples Court”(人民法院)——法律等。在俄语中,“методика”(教学法)——教育,“диалектический материализм”(辩证唯物主义)——哲学,“судебные органы”(审判机关)——法律等。

(四)网络语言

网络语言是指在特定社会环境下产生并运用于网络的语言。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网络的日渐普及,世界日益多彩化,网民数量与日俱增,通过媒体网络进行交流的方式越来越受到大众的青睐。例如,汉语里的“稀饭”即“喜欢”,“粉丝”即“崇拜者、支持者”(fans的音译)等。运用这些谐音词,使文字充满灵性,聊天内容充满趣味性。还比如,“3q”(“Thank you”的谐音,数字与字母组合在一起,表达感谢之意),“Me2”(“Me too”英语单词与数字组合在一起,表达“我也是”之意)等。虽然看起来字符混杂,无章可循,但是表达形式简单,深受广大网民喜爱,让广大网民轻松明白其意,乐于使用,便于记忆。

二、社会方言的具体现象

(一)俚语

俚语是百姓们在日常生活中经过多次加工与淘汰而总结出来的既浅显易懂又通俗顺口的一种非正式的语言;其地域性较强,地方色彩浓厚,只用于口语交际中;其生活化较明显,来源于生活,又被应用在生活中,使情感表露得更加真实,易于被大众接受。它具有独特的民族性、知识性、哲理性、幽默性,流传甚广。在俄语的俚语中,“紫色的”(фиолетовый)可以象征漠不关心,“Это мне фиолетово.”这句可直译为“这对我来说是紫色的”,若借助紫色的象征意义,则可译为 “我对此极不感兴趣”。此俚语折射出该民族的文化,从中亦可品味到该民族文化的特色和语言的魅力。汉语中的“蛋白质”被青年人用作俚语,赋予其(笨蛋、白痴、神經质)的新意,趣味十足。在西方,人们大都把狗看作人类最好的朋友,于是便有了“Every dog has its days”(每个人都有时来运转的一天),用狗来形容人,使原本苍白的语言表达更加丰富、鲜活,极具表现力;美剧《老友记》中的“Your new house is really evil.”(你的新房子太酷了),将evil(本义邪恶的)化贬为褒(转义酷),新瓶装老酒,巧用俚语,俏皮可爱。

猜你喜欢

方言一带一路
方严的方言
方言
说说方言
留住方言
哪些方言有利于经商
我家的方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