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个案工作介入老年癌症患者的研究

2020-05-11米大帅

青年与社会 2020年8期

摘 要:对于老年癌症患者来说,他们在生命历程的最后阶段,额外负担了身体上的痛苦、经济上的压力以外,还存在着对死亡的恐惧、自我认同感低等精神需求无法得到满足的问题。本人于2019年3月至6月期间通过Y社区联系到老年癌症患者蔡某,并其开展了一系列老年个案工作。因此本研究主要研究的是从个案工作的角度出发,介入老年癌症患者满足其精神需求,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的理论指导下,通过满足服务对象改变个人非理性信念,缓解和解决其存在的个人负面消极情绪,达到精神慰藉的目的。

关键词:老年个案工作;癌症患者;个案工作方法

一、绪论

(一)研究背景

2019年3月,笔者作为志愿者参与Y市G街道Y社区主题活动“追梦新征程,社工在行动”并和Y社区进行对接社会工作,接触了癌症患者蔡某,于是在2019年3月到6月期间,笔者将蔡某接收为案主,通过访谈和了解,笔者发现癌症患者蔡某存在着自我认同感、缺乏沟通以及社会交往支持等方面的精神需求没有得到满足等问题,加上外界对其精神需求满足的关注度又远远不够,蔡某没有子女,老伴受慈善机构资助出国住院治疗,无人赡养,社区方面大多只停留在慰问的层面,并没有一些针对其精神需求状况的专业性的介入,因此笔者认为如何通过专业的社会工作来介入老年癌症患者的生活满足其精神需求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

(二)研究动态及现状

刘冰在癌症晚期患者临终关怀的社会支持网研究(2012)中指出,社会工作者在社会支持理论等相关专业理论的支持下,为癌症患者提供服务从而体现出对服务对象的尊重,同时运用个案、小组和社区工作等专业方法为患者提供个人、家庭和社区等各个层面的服务。通过专业社工的介入,可以弥补医生仅注重患者生理问题的不足。

尚振坤在小组工作方法介入孤寡临终老人探析(2012)从小组工作的视角出发,对社会工作介入老年人临终关怀提出了建设性的实践经验,他认为根据临终者的病情、文化程度、兴趣爱好、个性特点、语言的不同,需要分成不同的小组、制定不同的目标,帮助其能够建立起朋辈群体的社会支持网络、促进他们之间相互的沟通交流,从而最终使临终者达到“助人自助”的一种积极状态。

雷鸣、张磊磊在社会工作视角下老年人的精神瞻养(2010)提出改善老年人精神需求的满足状况主要应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提高老年人自我满足的精神需求,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个案工作方法的介入,改变老年人的悲观观念、促使其正确认识及接受老年生活、减少对子女的情感依赖、树立乐观积极的心态、增强其生活幸福感;二是提高家庭对老人精神赡养的重视程度,社会工作者可以针对老年人家庭开展老年人精神赡养的相关辅导与宣传,使工作繁忙的子女能够理解父母的心情;三是提高相关机构对老人精神慰藉的支持。

明艳在老年人精神需求"差序格局"(2000)中根据“差序格局”理论把老年人的精神需求分为感情需求、娱乐需求、交往需求、求知需求和价值需求五个方面,提出这五个方面是一种由内而外越来越大、越来越高的层次结构。她认为感情需求是老年人最基本、最强烈的精神需求,居于最核心位置;中间一层是娱乐需求、求知需求和交往需求,此三者在内容上往往有所交叉;最外层是最高层次的价值需求,也就是老年人希望通过一定的社会角色继续参与社会生活,从而能够实现自我价值和维持尊严。

上述研究中都强调家庭在老年个案工作中的作用,但是笔者的案主现阶段状态为独身,缺少了家庭这一影响因素,而且案主性格孤僻不愿与人有过多来往,则加大了个案工作介入的难度。

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医疗科技的不断创新,人们的预期寿命的不断延长,导致我国老年人的问题也在不断的凸显。根据2017年2月份国家癌症中心的数据统计显示,中国城市居民中每天约1万人被确诊为癌症,年龄在40岁以上癌症发病率加大,80岁为癌症高峰期,目前我国老年癌症患者正在呈明显的逐年递增趋势。

首先,个案工作介入老年癌症患者具有一定的理论意义。目前对于老年人精神需求的社会工作介入有一些研究,对于社会工作介入癌症患者的研究大多都是有关于临终关怀方面的研究,但是从社会工作角度出发满足老年癌症患者精神需求的研究就相对空白。

此外,为老年癌症患者提供了心理、精神支持。目前癌症患者逐年增多,除了对其进行生理上疼痛的缓解治疗,患者的精神需求也是急需重视的,满足了患者的精神需求,从而达到提升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的目的。

二、概念及相关理论

(一)老年癌症患者

老年癌症患者是指年龄在60岁以上并且被医生确诊为癌症的患者。多数癌症在早期症状并不明显,很多时候癌症患者被发现患病的时候多数已处于晚期。对于老年癌症患者来说,他们的身体机能发生较大的退化,比常人具有更多的面对疾病和死亡的无奈何恐惧感,加上长期的疼痛折磨严重影响了其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在生命的最后阶段身体、精神都承受巨大压力。

(二)理性情绪治疗模式

这一模式以人本主义作为自己理论的基础,并对人的心理失调的原因和机制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了影响深远的ABC理论。A代表引发事件,是指服务对象所遇到的当前发生的事件;B代表服务对象的信念,是指服务对象对当前所遭遇事件的认识和评价;C代表引发事件之后服务对象出现的各种认知、情绪和行为。如在本研究中,案主已经知道自己患有癌症,产生精神焦虑、悲伤,每天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癌症晚期为引发事件A,服务对象精神焦虑、悲伤、情绪低落、身体乏力等状况就是结果C,然而引起服务对象心理焦虑的深层次的原因并非是自己身患不治之症这一事件,而是其非理性信念,即认为自己生命无多、对死亡的恐惧以及未知的担忧。

三、案主的精神需求及个案工作介入分析

(一)案主本人心理消极

由于受到生理疼痛的折磨,案主每天都會产生各种各样的负面消极情绪, 但是随着时间推移案主也开始有了情绪转变。

一开始觉得不公平,认为自己的生活作息没有问题,作息比自己还恶劣的人为什么是良性自己是恶性。

“那谁,天天喝酒抽烟顿顿不落,我说你这样也得得大肠癌,人家一检查,良性,你说我窝火不窝火。”

紧接着变成接受治疗,开始去医院和医生交流询问病情如何治疗。

“总不能等死吧,我还得治病,我不做化疗了,那玩意太遭罪了,大夫就让吃药保守治疗,你看看我这一天吃这一大把药,吃完药人都不想吃饭了。”

然后进入抑郁状态,开始乱投医,走极端,又因自己孤身一人时常感到孤单觉得生活无趣。

“每天7点就睡了,3点左右就睡不下去了,就睁眼睛看天亮,我这就一个人,老伴也不在,说话的人也少,她在吧我还能和她搭个伴,现在真没啥意思。”

“你看那些草药都是我种的,我也不知道好不好使,就吃呗,反正死马当活马医了。”

(二)案主无人赡养独身状态

案主无儿无女,老伴也不在身边,不愿与人交往,朋友圈较小,无人照顾。

(三)需求分析

马斯洛需理论将人的需求分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五大类,而其中的后三类归属与爱的需求、尊重需求以及自我实现的需求都是人的精神需求,归属与爱的需求可以体现为改变自己非理性信念以及朋友情感支持的精神需求,尊重需求体现在对社会融入交往的精神需求,而自我价值实现的需求体现为重新认识自我价值的精神需求。只有清楚案主需要满足哪些精神需求之后,才能更好的为其提供精神慰藉服务。

四、介入阶段

(一)需求预估

案主作为一名老年癌症患者,在个人、家庭和社会层面都存在着一定的精神困擾,而作为一名老年人来说,其消极的情绪和精神问题会更加突出,通过之前的了解,对案主的精神需求进行了以下预估:

(1)减轻或消除负面情绪的影响。在访谈过程中案主提到因癌症造成的多年的病痛折磨和精神折磨,加上庞大的医药开销带给他沉重压力,导致其曾多次想到“不想活了”,抗拒治疗。

(2)以正常心态参加社区活动、进行社会交往。案主朋友圈较小,所以其平时较长接触的社会支持网络大多是周围邻居和社区。但其患病之后由于自身身体和“不想和同样患病的人交往”以及“嫌弃别人带给自己负面心理”的心理原因,很多自己以前会参加的社区活动都不愿意参加。

(3)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生死观等。案主蔡某患病之后情绪和心情极其容易受到关于癌症、身体健康等话题的影响,这种不正确的自我认知和生死观严重影响着案主的正常生活。因此,使案主树立正确的自我认知和生死观是使其精神得到满足的良好途径。

(二)个案计划制定

前期服务目标:与案主建立信任关系、收集案主精神需求以及缓解案主的负面情绪。

前期服务内容:运用倾听等专业技巧,与案主进行交谈,引导案主倾诉其有哪些精神需求,并在此过程中耐心倾听案主产生的负面情绪并进行疏导,从而与案主建立较为稳定、信任的专业关系。

中期服务目标:改变案主的非理性信念、提升案主社会交往融入的信心和能力。

中期服务内容: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针对案主的非理性信念进行介入,向案主指明其非理性信念的存在,减轻或消除案主关于参加社区活动的担忧和顾虑,引导其形成合理信念,通过引导帮助其提升参加社区活动的信心和能力。

后期服务目标:帮助案主树立正确的生死观。

后期服务内容:继续运用理性情绪治疗模式帮助案主认清其对癌症的绝对化看法,并树立正确的生死观;完成前两个阶段未能完成的目标,并通过观察评估案主的精神需求是否得到满足。

五、结语

本个案服务从对案主精神需求的角度出发,通过一系列的介入服务后,使案主消极悲观的负面情绪得以缓解,认识到了自己存在的自身价值,和周边人沟通的精神需求以及参与社区活动的精神需求得以满足。因此,个案服务的效果总体上基本达到了服务目标。

本次老年个案服务为老年癌症患者提供了心理、精神支持并且取得一定成效。满足患者的精神需求,从而达到提升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的目的。对今后的老年个案工作的开展都有一定借鉴参考意义。

参考文献

[1] 刘冰.癌症晚期患者临终关怀的社会支持网研究[D].吉林大学,2012.

[2] 尚振坤.小组工作方法介入孤寡临终老人探析[J].社会工作实务,2012(04).

[3] 雷鸣,张磊磊.社会工作视角下老年人的精神瞻养[J],中国商界,2010.

[4] 明艳.老年人精神需求"差序格局"[J].南方人口,2000(02).

[5] 高李鹏.老年知识分子精神慰藉问题研究[J].北京科技大学学报,2001(03).

[6] 穆光宗.老龄人口的精神赡养问题[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04).

[7] 陈修哲.老年癌初患者心理焦虑的个案工作实践研究[D].长春工业大学,2017.

作者简介:米大帅(1998- ),男,吉林长春人,学生,延边大学社会学在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