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高专院校“三段式”思政教学模式探索
2020-05-11李海龙
摘 要:文章立足现阶段高职高专思政教学中的“时空封闭式的孤岛课堂”、“身体捆绑式静态课堂”、“无思维活性的休眠课堂”和“无情感参与的冷漠课堂”,分析指出现阶段的高职高专思政教学缺乏问题导向、缺失学生沉浸式融入、缺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缺少信仰引领力和现实感召力,需要以“看一看、议一议、讲一讲”等教学环节为载体开展“以情感人、以问启人、以理服人”的三段式思政教学法,提升学生的获得感,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将思政课打造成高职高专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毕生难忘”的金课。同时,笔者认为可以通过拓展提升教师水平、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完善研究式集体备课、推进民主式听评课、创新学生学习模式,改革考核评价方式等途径作为“三段式”思政教学模式的保障机制。
关键词:思政教学;三段式;获得感;实效性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高校思政教育工作会议讲话中指出,“要用好课堂教学这个主渠道,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坚持在改进中加强,提升思想政治教育亲和力和针对性,满足学生成长发展需要和期待”。2019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针对办好新时代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六个要求,对推动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创新提出“八个相统一”的要求。2019年8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引发了《关于深化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的若干意见》,在学校思政教师中引发了强烈的热议,开启了新时代思政教学改革的新征程。因此,加强新时代高校思政理论课改革创新,提升学生获得感,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已经成为当代高校思政教师的重要历史使命和担当。
一、高職高专思政课堂教学困境表现
北京师范大学王洛忠教授认为,当前高校思政课堂教学主要呈现出“时空封闭式的孤岛课堂”、“身体捆绑式静态课堂”、“无思维活性的休眠课堂”、“无情感参与的冷漠课堂”,这种情况在高职高专院校表现的更为突出。对照实践,这四种类型的思政课堂,可以说突出反映了当前高职高专院校思政教学的四大困境。
(一)思政教学设计缺乏问题导向
由于思政教学的政治性严肃性和规范性,一些思政教师的教学设计主要停留在对教材体系逻辑和话语体系的复制,特别是往往没有将历史、现实、未来贯通起来,以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思维方式提出每次课的核心问题、主要问题和普通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反而常常变成了枯燥泛味的“就事论事”。没有思想的穿透力,没有理论的完整性,模棱两可且缺乏深度的分析和强烈的问题意识往往导致学生无法感受思政理论的高度、深度和温度,从而出现“时空封闭式的孤岛课堂”。
(二)思政课堂缺乏学生沉浸式融入
主客体二分的思维方式,往往容易让一些思政教师简单地把学生当做受教育的对象,以严格的课堂纪律约束每个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学生在思政课堂上变成了一个个孤立的“原子”进行学习。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昏昏欲睡、相互聊天甚至做其他专业课程作业的等等现象本质上折射是学生对于思政教学的冷漠和排斥,是学生不能全身心沉浸式融入思政课堂的突出表现。“00后”大学生成长环境和价值观念让他们在课堂上更渴望师生之间平等对话交流,更渴望同学之间以开放式心态为基础的互动交流。由于缺乏学生沉浸式融入课堂就学,因此“身体捆绑式静态课堂”常常成为高职高专思政课堂教学普遍的现象。
(三)思政教学缺少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设计
在实践中,思政教学的准备工作往往主要是教师通过熟悉教材、制作PPT、撰写教案等环节完成的,学生在教学准备环节基本处于“缺位”状态。一些思政教师关注的重点在于是否能够利用有限的时间讲授完所谓的重难点知识,至于学生接受和内化程度往往因主体差异而被忽视。因而,思政教师课堂主要任务变成了“讲讲讲”,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听听听记记记”。教师的提问主要针对“是什么”,学生缺少主动思考和讨论的机会,缺失批判精神和应用能力的培养。一些学生甚至认为老师讲授的都是“正确的废话”,鲜活的理论不鲜活,思政课堂教学变成了单纯的政治意识形态灌输,学生失去了主动思考的机会、意愿和兴趣,从而使得高职高专院校的思政教学往往变成了“无思维活性的休眠课堂”。
(四)思政教学缺少信仰引领力和现实感召力
在实践中,一些学生甚至教师会传播“思政教学内容无用论”,认为学了思政没有实际用处,对找工作,买房买车,结婚生子没有实际的作用,只能是多了一些条条框框,多了一些束缚。一讲婚恋道德就是简单地禁止婚前性行为,大学生要洁身自好,这样的思维和话语体系容易让学生认为思政的课堂就是说教的课堂,缺失了信仰的味道和引领力,就是限制自身自由的课堂;学生在社会生活中,往往受到多元化思潮的影响,常常出现“表面装懂,内心迷茫,平时表现没问题,关键时刻掉链子”的情况;一些思政教师自身缺乏个人魅力,难以在学生面前呈现出润泽靓丽的生命样态,往往将对个人工作、家庭生活、社会不良现象的负面情绪带到教学中,表现为牢骚满腹抛出一些带有偏见的社会现象认识、甚至消极悲观让学生精神世界产生迷茫困惑,根本没有实现“让有信仰的人讲信仰”导致课堂缺失了现实感染力,在这样的背景下,思政课堂往往变成了学生“无情感参与的冷漠课堂”。
二、“三段式”思政教学模式的构建
“三段式”思政教学模式是指在高职高专思政教学实践中,通过“以情感人、以问启人、以理服人”三个教学模块,将感性体验、知性把握和理性思考相互融合,以“看一看”、“议一议”和“讲一讲”等教学环节为支撑,实现以学生为中心,教师为主导的思政课堂教学模式。
(一)“以情感人”教学模块构建
“以情感人”教学模块主要是教师通过图片漫画展示、小视频播放、聆听一首歌曲、讲述一个故事、表演小品话剧等多种形式,建构问题情境,将教学的核心问题、重点问题在情景中提出来,引导学生在情境中对问题进行感性体验,其实质就是教师通过“看一看”的教学环节,建构问题情景,感染触动学生思考的教学模块。
“以情感人”教学模块主要是通过以下环节完成:一是教师吃透教材体系并通过集体备课讨论环节,分析归纳章节的核心问题、重点问题和一般问题;二是寻找核心问题、重点问题在现实中的折射,特别是结合社会实践中、网络舆论中、大学生校园生活中的热点、难点问题,恰当地寻找切入点,坚持问题导向,以图片漫画、小视频、歌曲、故事、小品话剧等形式导入问题;三是教师提出问题后,可以采取倾听学生代表意见等方式,把握学生对于问题的感受和理解,以学生喜欢的方式、以吸引学生注意力的方式提出问题,积极鼓励指导学生以团队学习的方式提出本章节的问题,教师加以引导把握。
(二)“以问启人”教学模块的构建
“以问启人”教学模塊,主要在“以情感人”教学模块的基础上,要求学生以团队讨论、小组相互辩论和个人陈述见解等方式开展对本节课核心问题、主要问题的讨论,引导学生对问题进行知性把握,其实质就是教师通过“议一议”的教学环节引导学生进行团队化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团队化合作意识、批判意识和独立思考能力的过程。“现阶段的教学改革需要完成两个转变:第一教学目的要超越“传递信息”、“传授知识”的层次,致力于提升大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是什么”转变为“为什么”、“怎么办”。第二教学方法要注重发挥学生主体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
“以问启人”教学模块主要是通过以下环节完成:一是教师在“以情感人”教学模块提出问题的基础上,为学生指明思考问题的方向,特别是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可以在一个问题之下,抛出多个小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同时要求学生以团队讨论的模式,限时完成问题的讨论,时间一般控制在3至5分钟较为适合;二是学生以团队化模式进行讨论,由学习团队小组长、记录人、时间控制人等人员保障讨论的议程和时间控制,在开展此环节的时候,教师可以将无领导小组面试的模式理念有条件地引入,供学生开展讨论,引导其在团队中既展示自我又在互助成长;三是学生在团队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意观察各小组的表现、观察学生的表现、发现学生的迷茫困惑所在,为有针对性的点评和量化考核打好基础,同时要求各小组以推荐发言人或小组之间辩论的方式开展讨论提升学习质量。
(三)“以理服人”教学模块的构建
“以理服人”教学模块主要是通过思政教师在“以情感人”、“以问启人”教学模块的基础上,由教师进行主导,以平等对话的方式,通过“讲一讲”的教学环节点评学习小组、学生个人在“以问启人”教学模块的表现,并就重点、难点和热点进行分析,结合本堂课的核心问题、重要问题进行讲授,通过“四级联动讲一讲”,完成教学重难点的突破,引导学生解决问题,为学生理清思想困惑,其实质就是师生在平等交流的基础上解决问题的过程。
“以理服人”教学模块主要通过以下环节完成:一是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通过对各小组的评价让学生感受到团队荣誉感、通过对学生个人评价让学生感受到认同感和获得感,通过对学生讨论问题的深入程度、精彩程度评价让学生对问题有更加理性的思考,当然评价不应当仅仅由教师一个人为主,也应当鼓励、允许学生小组之间互评、学生个人点评,并纳入量化考核;二是师生就问题的解决进行平等交流,教师所提供的主要应当是理论背景的阐述、不同观点的对比、难点热点的分析,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形成共识,而不是简单地讲“参考答案”;三是“讲一讲”环节重在问题的解决,关键在于教师与学生在平等交流的方式下实现对问题的凝聚性共识,因此,“以理服人”教学模块主要是要做到“四级联动讲一讲”,具体分析:一是按照教材内容讲清楚“是什么”,即要求思政教师原原本本地按按照教材逻辑向学生灌输基本概念;二是根据原理讲清楚“为什么”,要求思政教师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引导学生站在人民大众的立场上看问题;三是对照现实讲清楚“怎么看”,要求思政教师不回避热点难点问题,直面社会错误思潮的挑战,理直气壮分析各种错误思潮和观点的本质;四是结合思考讲清楚“怎么办”,要求思政教师结合专题研究心得、人生阅历、社会实践等引导学生听党话,跟党走,始终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因而“以理服人”教学模块应当是开放式的讲授,即教师“讲一讲”之后仍然允许学生准备材料下次再讨论,允许学生再对比、再反思,以保证学生主体性融入,实现学生“真看、真议、真懂、真信”,反之则出现学生一走出课堂,就被网络语言和思维“俘获真心”,使得思政教学的实效性打折扣,出现“课堂教学感动一阵子,下课回去生活老样子”的尴尬局面。
三、“三段式”思政教学模式的保障机制
(一)拓展提升教师水平
高职高专思政教师要开展好“三段式”思政教学,提升学生获得感,主要应当从以下三个方面努力:一是以集体学习、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模式学习马克思主义,做到读原文、悟原理和掌握看家本领,特别是要认真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主义思想,切实做到学思用贯通,知行信统一;二是转变观念,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坚持研究性教学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坚持以学生为中心,注重思考“这样的设计学生感不感兴趣,能够主动参与性,获得感强不强”,当然把握主导性就是要注意“教育者激发受教育者自主性、能动性、创造性的潜能,靠的并非是承认其主体地位,而是在教学方法、课堂氛围上的把握。因此,要提高思政教育的效果和质量,就要使其内容和授课方式吸引人,而要做到这两点的不是学生,不是受教者,而恰恰是施教者。”;三是提升个人魅力,特别是以开放地、平等地心态面对正在成长变化的学生,注重以润泽靓丽的生命样态感染学生,以积极乐观的心态包容学生。
(二)开展教学资源库建设
在教学资源库建设中,思政教师要坚持三个关键点: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立场,用中国话语体系讲述中国故事,坚定“四个自信”;二是视频收集坚持问题导向,坚持“精、短、透”,即视频的时间原则上在1-3分钟,重在说明问题和引发学生积极思考;三是话题讨论环节主要是坚持“精准”导向,通过与学生交谈、教师沟通、社会热点难点把握等环节确定能够引发学生思考的话题。
(三)完善研究式集体备课
在集体备课环节,研究式集体备课主要可以从以下方面努力:一是民主化分配备课任务,实现专兼职思政教师人人承担集体备课任务,主要是教学PPT制作、电子教案撰写、教学试讲;二是在教研室活动中,教师按照要求顺序汇报自己承担的备课任务,专兼职思政教师现场指出教师试讲的存在问题,同时提出有关本次备课的提问,由任务教师现场回答,同时纳入教师的量化考核;三是正式授课结束后,由任务教师、授課教师对于备课的情况在实际教学运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反馈,对现有的PPT、电子教案等资料进行补充完善。
(四)推行民主式听评课
为保证听评课的质量,民主式听评课可以主要采取以下途径:一是“随机式”听评课,即从正在授课的思政教学名单中随机抽取一个教师,大家到其教室听课,避免其“表演式”教学;二是多元化主体听评课,听评课的主体主要包括学校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教务处代表、教学系代表、教研室代表、思政教师,以保证听评课的多角度评价;三是民主式评课,主要是在点评教师授课时,坚持以问题为导向,指出教师授课过程中存在的不足,大家共同在现场“把脉会诊”,实现“红红脸、出出汗”的效果,激发广大思政教师的教改动力。
(五)创新学生学习模式
“三段式”思政教学模式要求学生必须创新学习模式,提升自身的全面发展,特别是做到以下三点:一是从期待教师主讲到尝试共同参与,学生在“三段式”教学模式中,不可能再简单地听老师“讲讲讲”,自己“听听听、记记记”甚至通过漠不关心,天天逃课考勤突击的模式开展学习,而是要摆正自己的位置,主动学习,在团队中成长;二是学生要转变观念,从朋辈之间“你学你的,我学我的”的封闭模式走出来,走进“分工合作、交流分享”的团队化学习模式,在5-7人的团队中学习,在与其他朋辈交流中学习;三是改变师生交流的模式,主要依靠在尊重教师主导地位的基础上,与教师深入探讨问题,平等对话,建设真诚平等、共同成长的新型师生关系。
(六)改革考核评价方式
“三段式”思政教学要求改革传统的考核评价方式,特别是从学生、教师、课堂质量三个方面进行改革:一是将平时考核提高至百分之六十,考试考核比例降低为百分之四十,对于学生个人的平时考核评价主要来自学习小组团队内部考核评价打分、团队之间考核评价打分、教师个人考核评价打分三部分,同时在考试考核环节,原则上不应当仅仅局限于闭卷考试,可以尝试学生当堂进行案例分析、提交报告作品、组织小品话剧表演等形式开展;二是对于教师的考核评价,除了常规的考勤打卡外,应当更加注重的是学生匿名评课、同行教师听课、督导听课、教师成果汇报等形式开展;三是对思政课堂教学质量的评价,应当更加注重通过开学初和学期末的学生问卷调查对比分析,学生获得感量化分析、学生随机抽样测试、学生考试成绩提升等维度进行。
综上所述,“三段式”思政教学模式改革的目的就是提升学生获得感,“为此,在教学内容上,要回应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的期待,赋予个性发展的正能量;在教学进程中,要遵循学生情感发展顺序,发挥课堂主渠道优势;在教学方法上,要设计和拓展教学环境,打造情景式课堂,组建各种课外学习小组”以切实增强学生获得感,提高“到课率”、“抬头率”和“点头率”,为努力培养担任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而不懈努力奋斗。
参考文献
[1] 董小擂,王洛忠.团体学习法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9):99-102.
[2] 顾钰民,张青子衿.“问题导向”是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质量的根本[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4):16-19.
[3] 黄铭,温慧淇.思政课增强学生获得感的着力点、支撑点和活跃点[J].中国高等教育,2018(8):31-32.
作者简介:李海龙(1985- ),男,汉族,陕西凤翔人,哲学硕士,讲师,研究方向:思政教学、党建、传统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