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视觉下大学生文明素养与就业能力关系
2020-05-11韦妮玉卢念陈勇
韦妮玉 卢念 陈勇
摘 要: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锤炼品德修为,明大德、守公德、严私德,追求更有高度、更有境界、更有品位的人生。切实提升大学生文明素养,提高职业素养,是高校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文章旨在通过对大学生的文明素养做问卷调查,分析文明素养与毕业生就业关系,提出相关提升对策,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
关键词:大学生;文明素养;就业能力
青年是引风气之先的社会力量,一代青年的道德水准和精神风貌体现了一个民族的文明素养。大学生是新一代的青年,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接班人和建设者。大学生的文明素养是时代晴雨表的重要刻度,其客观现状反映了学校教育的成效和时代的精神面貌。新时代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要勇担提高大学生的文明素养的使命。在“一带一路”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背景下,如何优化人才培养结构、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真正增强地方高校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成为应用型高校发展的重要课题。
一、提升大学生文明素养与就业能力的重要性
(一)有助于提升个人综合素质和自我竞争力
据研究,2019年高校毕业生高达834万,较2018年的820万人增长14万人,大学毕业生规模大幅提高,可想而知,应届毕业生就业压力日益增大。面对激励的竞争背景,在高校内培养的良好的文明素质,无疑是大学生提升自我竞争力的体现。大学生的文明素养主要体现在大学生日常的校园文明和社会公德,包括在言语文明、举止文明、课堂文明、宿舍文明、就餐文明以及遵守社会公德等方面。文明渗透在我们日常生活的点滴中,有意识养成良好文明的习惯,日积月累,才能够提升个人的综合素质。
(二)有利于推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发展
大学生文明素质教育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共同体的建立是指让学生主观的接受,同时感同身受的影响身边的人,在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提升个人的修养和人际交往能力,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高校为大学生培养专业技能和文明素质提供了平台,也直接影响着就业能力。良好的文明素养是大学生就业能力最基本要求,也是提升就业能力自信心的重要条件。
(三)有利于营造良好的社会文明风气
大学生建设新时代发展的主力军,直接影响着社会风气好坏,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培养大学生良好文明素养的重要手段。通过思想政治教育,积極引导大学生有意识地塑造个人文明,对不良作风进行改善。不仅可以提升在校学生的文明素养,而且能够潜移默化地营造良好的社会风气,对建设和谐稳定的美丽中国、美丽广西具有重大的意义。
二、南宁学院大学生文明素养与就业能力关系的调查分析
为能够直观了解与掌握南宁学院学生的文明素养状况及其对就业的关系,文章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对147名在校大四学生以及74家用人单位进行调查。
本次参与并有效的调查问卷147份,分别女生105份,男生42份。85.03%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己的不文明行为,并且加强改正。74.15%的学生平时语言上偶尔会有不文明词汇和粗口话,15.65%从来没有说过,经常和总是的同学占比10.2%。70.75%的学生认为应该遵守课堂文明,对上课睡觉、吃零食、听音乐的行为表示反感,29.25%的同学认为无所谓,自身没有出现这些行为。82.99%的反对旷课、迟到、早退的行为,认为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对自己不负责。一半以上的同学认为应该抵制抄袭作业、考试作弊的行为,有30%认为这无所谓,是大学生的正常现象。如果在学校发现有小偷偷窃,82.31%的学生会见义勇为,出手制止,17.69%持事不关己的心态。对学生情侣在校园或其他公共场合过分亲密的行为,58.30%的学生表示反感。在学生对自己的道德水平做评价问题上,21.77%对自己的评定是非常满意,74.83%比较满意,3.4%不满意。
由此看出,大部分学生具有良好的并且注重自身文明素养的培养。在调查74家用人单位最关心毕业生条件方面,具体见表1。个人技能、语言表达能力和文明素养是用人单位考虑主要条件。从调查问卷看出,个人外在的形象是素养的直观体现,直接影响着给人的第一印象,个人文明素养与就业能力成正比关系。
三、提升大学生文明素养策略
(一)家校结合,积极有效引导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对孩子教育的作用不可替代。良好的家庭环境,父母积极教育品德,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身作则,为孩子树立良好的榜样作用,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为孩子的性格养成立下基础,才能使大他们走向自律的人生。
高校要充分认识大学生文明素养提升的意义,从立德树人,从提升大学生文明素养的角度出发,贯穿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的各个环节,积极创建有助于大学生文明素养提升的氛围。从调查问卷看,在大学教育中,93.20%的学生认为培养文明素养最重要,其次是良好的心理素质、沟通能力、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第一,将文明素养提升融入教学全过程。学校应采取有效的机制和措施,引导和激励教师不断提高教学和品德培养的水平,充分体现专业知识传授的文化内涵,在课题教学中注重专业精神和职业操守的教育,用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工匠精神强化大学生文明素养提升意识。学校应在课程设置和人才培养方案等方面加大改革力度,开设相应的徳智体传统文化课程,问卷中,85.03%的学生认为有必要举办道德榜样人物表彰活动,起到示样和激励的作用。为大学生自觉提升文明素养提供有效平台。
第二,将文明素养提升贯穿于学生管理全过程。学校应不断提高管理和服务的科学化水平,通过依法治校、规范办学、科学管理等营造大学生的文明素养提升的氛围,鼓励更多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师的管理工作中来,让学生多实践,养成习惯,促进学生自觉树立提升文明素养的意识。
第三,将大学生文明素养提升贯穿到培养和服务学生的每一个环节。学校应积极营造人文关怀的氛围,让每一位遇到困难的学生都能得到关系和帮助;让学生们刚刚步入校园,就能体验到学校大家庭的温暖,为在校生搭建全面发展与健康成长的平台。同时高校要注重发挥校园文化熏陶的作用,加强宣传和媒体建设,重视优化校园人文环境,为大学生文明素养提升营造舆论与氛围。
(二)发挥教师角色的言传身教
文明素养的培养和提升工作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不是一蹴而就,需要日积月累。高校辅导员是大学生在校园里的第二父母,直接接触大学生的衣食住行,直接影响着广大学生性格培养。教师们应充分发挥教书育人的主体作用,不仅可以传道、授业、解惑,更要在师德师风上下功夫,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言传身教,教会学生学会思考、学会做人和做事。正如清华大学原校长梅贻琦先生所说:“学校犹水也,师生犹鱼也,其行动犹游泳也,大鱼前导,小鱼尾随,是从游也,从游既见,其濡染观摩之效,自不求而至,不为而成[6]。”足见教书育人的重要性,但管理育人和服务育人同样起到关键作用。因此高校广大教职工在日常工作中都要自觉贯穿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荣誉感、责任感和使命感,积极提升自身修养,主动承担起大学生文明素养的提升职责,关心学生,爱护学生,传播正能量。
同时,学校应建立相应的运行机制、健全政策,为充分发挥教师的育人作用拓展空间、提供政策保障。比如如定期开展校内培训,宣传讲座及校外专业技能及师德师风培训;实行优秀教师担任学生心灵导师,通过学业辅导及思想引导、心理疏导等手段,提升大学生的文明素养;比如组织开展弘扬师德师风等先进典型实例的評选活动,激励教师以身作则,用榜样的精神力量影响大学生良好文明。
(三)从自身因素,自觉培养个人文明素养
古人云: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只有自身出发,从点滴做起、从小事做起,强化文明自律意识,摒除自身存在的文明行为缺失的陋习。当代大学生的自身特点,决定了他们的文明素养提升,需要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需要逐步规范,逐步养成。一方面,要加强相关制度建设。以大学生自身每一次问题暴露为契机,优化管理模式,加强机制构建,真正从制度建设层面上助推大学生文明素养提升。要完善学生综合评价机制,更好地发挥其对学生思想行为的调节、约束、规范和导向作用;要认真贯彻《高校大学生生活指南》,明确规定大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促进学生逐步将外在的行为方式内化为良好的文明素养。另一方面,积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载体活动,使学生受到教育、养成习惯、提升素养。如开展以心理活动月,以光盘行动为和拾金不昧为和见义勇为等为主题的系列活动。引导学生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开展优秀学生典型的评选和表彰活动,用身边的典型人物教育和激励广大学生文明修身,自觉提升文明素养。
参考文献
[1] 侯玥,安明明.当代大学生基础文明素养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8,34(10):34-36.
[2] 贾文竹.新建地方本科高校向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刍议——以山西传媒学院为例[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8,38(03):6-8.
[3] 徐清洁,徐传明.透视供给侧改革反思地方高校转型发展[J].中国成人教育,2018(03):23-25.
[4] 苏志豪.大学生文明素养现状及提升办法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9,5(09):81-82.
[5] 李福涛,张春伟.大学生文明素养提升的价值与路径[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40(04):52-55.
[6] 梅贻琦.大学一解[J].中国大学教学,2002(10):44-47.
基金项目:文章为2018年度南宁学院校级思政课题:《大学生文明素养培养与就业能力的关系研究》的研究成果,项目编号:2018XJSZ20,项目负责人:韦妮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