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在大学思政教育中新闻事件的作用
2020-05-11梁可斌
摘 要: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网络媒体也在不断进行更新,新闻事件的爆料成为当代人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在大学教育教学模式体系形成下,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可以充分应用新闻事件案例辅助教学,充分落实政治教育工作。同时,新闻事件具有实效性和主体针对性,将课本政治理论和具体生活案列相互结合,赋予了政治新的活力。综上所述,文章通过论述大学思政教育中新闻事件对大学生教育产生的一系列影响,研讨时代和高校教育二者之间的联系,从而促进政治教育的转型升级。
关键词:试论;大学思政教育;新闻事件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不断更新,新闻事件不断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就广义角度而言,新闻事件主要是指在特定的时间,特定的地点,发生了具体的一系列事件。新闻事件被大众媒体广泛应用,通过腾讯直播,微博,央视新闻等传播方式进行传播,其中新闻事件主要包括的领域有经济事件、政治事件和思想文化事件等社会重大事件。在教育阶段的学生中,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为大学思政教育的核心,教师应符合当代社会教学发展理念,引入新闻事件的案例充分融入到教学课堂中,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进一步创新,研讨高校增加新闻事件对思想教育的作用。
一、大学思政教育中新闻事件应用意义
根据教育教学模式的不断更新,在教学发展新的环境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充分贯彻党的领导,培养时代新人,争创文明先锋,提高思政教育在大学学科中的地位,教师应树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教书育人为教学宗旨,服务社会,服务人民,为国家提供优秀的人才。学校可以通过多种途径加强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可建立学校官方网站弘扬学校的校训,添加班级小组,完善思政教育课外实践活动报告总结等,政治老师应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应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世界观是人生观的基础,人生观是世界观的具体体现,两者的观点具有紧密的联系性,教师也应在教学工作中,融入以下教学观点引入适当的新闻事件加深学生的理解。例如:弘扬主旋律,唱响正气歌、符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讲解党的十三大会议、两会精神等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工作教育,使学生养成浓厚的社会责任感,将新闻事件引入到思政教育工作中,使社会主体环境与思政教具紧密结合,促进大学思政教育中新闻事件研讨的意义。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新闻事件应用现状
(一)高校思政教育运用行政教学模式
大学思政教育不断引入新闻事件进行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新闻事件进行融合,对学生在理解思政知识時起到了引导作用,并且帮助高效学生培养了社会主人翁意识,充分发挥了学生爱国主义精神,弘扬了中国文化精神,争创时代新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但对于现在社会发展趋势,学校在进行学生思想教育工作时,大量运用行政化教学模式干扰学生正常思想形成,行政化教学模式带有极强的思想偏激,学生掌握这种思政教学模式后,干扰学生正常的学习和生活,学习效率也会大幅度下降,不符合社会教育发展理念,偏离了当代大学思政教育中新闻事件的引导途径,不利于大学生自主学习意识的形成,因此,合理引入新闻事件对于大学思政教育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二)高校思政教育思维创新性差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转型升级,新闻事件成为大众传播途径的主要方式之一,大学生对于新闻事件的认知程度不断增强,新闻可以通过多种途径传入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中,例如:笔记本电脑传播新闻知识,手机移动信息传播新闻知识等而当今,大多数新闻通过网络名人进行炒作,部分新闻颠倒社会黑白,阻碍了当代大学生对新闻事件的正确理解。而我国人数不断增多,每个人对新闻的理解程度各不相同,导致了新闻思维的活跃,网络上跟帖的人数也在不断增加,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阅历和学习的知识对新闻进行理解,在网络上发表新闻事件的不同看法时,语言过于偏激的社会现象时常发生,辱骂当事人和新闻事件工作者等不良的状况也时有,就此,应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维创新能力,积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思想,这样网络跟帖不合理现象的案例会不断减少,进一步培养了学生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健全了学生的人格,促进了学生的健康发展。对于当代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存在的思维固化、教学形式过于单一、缺乏创新型教学模式进行不断改正,让学生真正融入到当代社会发展的大家庭中,有利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思维创新灵活性得到提高。
(三)高校思政教育中教师意识淡薄
当代教育教学模式下关注学生的学期成绩,老师和家长也只关注学生的分数高低,对于老师的教书育人工作重视程度低,教师并没有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对于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重视程度低,缺少指导学生养成正确的思想教育理念,教师应完善大学思政教育体系,学会从多种方面引入新闻事件,培养学生的整体意识和思维能力,教师应加强思想政治工作的完善,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社会责任感,进一步促进政治教师思想的进步,提高了师生的思想道德素质。
(四)高校思政教育放任教学
部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不注重对于学生道德素质的培养,忽视了教学的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思想发展,大多数大学忽视思想政治素质,更加注重学生的荣誉和学校的整体综合排名。但在大学思政教育中充分引入新闻事件进一步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了大学思政教育的发展。
三、高校思政教育中新闻事件应用存在的问题
(一)教育制度的不合理,工作存在缺陷
在大学思政教育模式中,教育教学制度标准不一样,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存在发展不合理的现象,政治教师应与学校进行教学任务的对接,政治教师应重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认知与理解程度,加强学生思想政治界限的掌握程度,教师通过对祖国的热爱和民族感认同的教学提高教学制度不断完善,从而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念,完善教师的工作安排。
(二)思政教师缺乏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安排应符合社会不断发展的大背景,教师通过完善的教师体系进行专业知识的体系培训,加强教师思想道德的提高,建立三维型教学理念,提高高校在职教师的水平,也可以为教师的职称和晋升创造良好的条件,满足学生的思想政治教学需要。
四、大学思政教育中新闻事件应用的策略
(一)树立教学理念,完善教学制度
大学学生在校进行学习的同时,应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本学期的教学制度进行了解,监督和指导政治教师顺利完成本学期的教学任务,政治教师可以充分将新闻故事引入到自己的教学课堂中,但对于新闻故事体裁的选择尤为重要,应符合大学生的教学发展理念,摒弃落后的思想观念,对于新闻体裁的选择也应具有时代性,便于大学生充分了解思政教育的教学理念。思政教师在教育职责中应担负起教师的权利和义务,在分配学制的要求上加大晋升条件的要求,面对处理的突发新闻事件,完善师生的奖罚制度,激励教师树立正确的教学理念,完善教学制度,落实思政教师的工作任务。
(二)创新教学模式,丰富教学内容
大学思政教育关心学生政治分数的多少,对于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爱好、对学生思想政治实践教育课程视而不见,思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大部分讲解的是思想政治學科的基础知识,便于高校学生在期末复习时便于背诵和得分,教师可将新闻事件充分体现到学生的课堂中去,激发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科目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思想政治课堂的听课效率。增添了思政教学的内容,影响了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丰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成了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了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质量,注重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三)发挥教师指导作用,完善制度
在思政教育教学工作中引入新闻事件,提高学生对于思政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运用多角度对文化知识进行阐述,思政教师可通过下课时间解决学生在思想政治中的疑惑,发挥思政教师的引领作用,教师可通过课堂的教育,提高自身的政治修养,也进一步指导学生运用网络新闻进行教学教育。思政教师应对每一位同学展开详细的分析,制定属于每一位同学的个性化教案,加强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弘扬,应符合时代发展理念。在教师的团队中,充分发挥优秀教师的导向性作用,树立优秀教师的典范,开展合理的团队竞争,提高高校人才的培养,完善思政教育教学的不合理性,弘扬大学思政教育新闻事件的价值。
(四)考试中增加学生对新闻事件认知
大部分高校不重视对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但随着社会各界的提议,将大学思政教育中新闻事件的理解纳入学生的考试成绩中,对于思政教育和新闻事件进行高度融合,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思想政治课堂中,学校应加强新闻事件的引入,避免课堂知识单一、无味、缺乏观点的引入,降低了学生对于思想政治的学习兴趣,给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了了巨大的难题。在考试时,对于新闻事件可以采用时政性考查模式,丰富思政的考试内容和考试习题类型。
(五)加强新闻媒体指导意义
从新闻事件的主体来讲,新闻媒体工作者应正确对待新闻的爆料,不应夸大或故意歪曲新闻的事实,以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为理论基础,提高新闻编辑者的自身素质,保证媒体新闻发布的真实性,从而进一步展开思政教育指导,新闻事件对于思政教育的发展起着导向性的作用,大学生也可提供正确的舆论导向,对新闻进行全面的理解,防止片面理解造成的舆论谴责,用新闻事件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理念,并将这种理念融入新闻事件中进行广泛的传播。
五、结语
综上所述,新闻事件是当代社会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之一,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高校学生培养正确教育的重要方法,将新闻事件和大学思政教育紧密结合在一起,发挥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当代教师应落实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培养时代新人做出重大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陈玎.新闻事件在高校思政教育中的价值分析[J].新闻战线,2018(3):155-156
[2] 王娇阳.负面新闻对高校思政教育的影响分析[J].读写算:教师版,2019(37):121.
[3] 谢啟禄.探析高校突发事件应对中的思想政治教育[J].低碳世界,2018(1):323-34.
[4] 李秀梅.负面新闻对高校思政课的影响及解决对策[J].新闻战线,2018(04):128.
[5] 李喆.新时期以新媒体为载体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J].中国报业,2019(18):13.
[6] 周聪聪.网络时代传统媒体争取舆论主动权研究[D].山东师范大学,2019.
作者简介:梁可斌(1979.09- ),男,汉族,湖北十堰人,本科,教师,广州商学院,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