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获得感视域下思政课意义及提升策略探究

2020-05-11张文稚

青年与社会 2020年8期
关键词:获得感思政课提升策略

摘 要: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获得感是指大学生感受到思政课学有所获、学有所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获得感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是评价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增强大学生的获得感,就要创新教学方法,重视教学效果;立足学生实际,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善于运用互联网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关键词:思政课;获得感;意义;提升策略

“获得感”一词因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十次会议上的讲话而受到广泛关注。过去我们在说“获得感”时,多和老百姓联系在一起,大多指的是老百姓享受改革开放所获得的成果。如今,“获得感”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紧密的联系在一起,让我们逐步意识到老师讲什么固然重要,但最重要的还是学生学到了什么,有什么用处。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获得感内涵

2017年,教育部党组提出:“旨在打一场提高高校思政课质量和水平的攻坚战切实增强大学生对思政理论课的获得感。”因此,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获得感”一词逐渐被引用。那么,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获得感到底是什么?

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的获得感就是指老师通过讲授,使学生在物质和精神层面被满足后而产生的一种“得到”的欣喜情绪体验。这个“得到”最根本的就是形成正确的“三观”,不断坚定理想信念。因为“理想信念属于意识形态的范畴,意味着理想信念教育不可能一蹴而就或一次成功,需要往复进行和久久为功才能达到目的”,所以,获得感实际上是学生在思想和信念上不断产生共识与认可,并以此作为自己的行为取向和评判标准。

二、大学生“获得感”之于思政课教学的意义

(一)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的获得感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理论依据

改革是针对具体问题而提出的措施。思想政治理论课从未停止过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主要面临这样一些问题。首先,学生固有的思想与最新的理论成果之间存在冲突,由于思政课的发展是紧跟时代的发展潮流的,它关注着重大的社会变革和理论创新,而教授学生的,也是最新的理论,但这些最新的理论成果难免与学生的思想之间发生冲突。其次,碎片式的阅读使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吸引力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随着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的阅读方式已经网络化、娱乐化。深刻的理论和思想较之于娱乐化的内容,会显得枯燥无味。如何把学生从娱乐化的阅读中拉回应然的轨道上来,既是对思政课教学提出的严峻挑战,也是对教学效果的检验。

“大学生获得感”的提出为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了依据。使我们懂得关注学生的实际需求和现实状况,提高学生的获得感,是思政课改革的必由之路,深究根源,学生上网的原因就是因为有需求。如果这些需要可以以另外一种方式解决的话,学生自然会做出另外一种选择。思政课上座率低的原因是什么,是老师的原因还是学生的原因,学生自然有原因,但我认为老师的原因更多一些,教师没有真正顾及到学生的感受,这样上课当然没有效果。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方向就在于提高学生的获得感。

(二)思想政治理论课学生的获得感成为评价课程教学质量的重要指标

一般来说,我们对教学的评价,主要分为四个部分:教学态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一般重点会放在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上,很少有人关注对教学效果的评价。这样一种评价体系,显然更加侧重于教,而不是学。如果让一位老师对其讲授的内容和环节进行说课,那么他肯定说的头头是道,对每一个环节都很熟练,但是在实际教课过程中,这样的教学内容枯燥乏味,对于学生来说可能没有一点吸引力。因此,评价一节课的效果关键是要学生的学习效果如何。

如今,思政课教学虽然融入了多种教学方法,但是实际效果如何还是要看学生。评价体系不改变,其它的就更加难以改变。教学的目的是让学生学有所得,学生不仅要收获知识和能力,还包括情感体验。学生上课玩手机,教师一直播放视频,情感体验差,不能说是一堂好课。如果课堂热闹,又是唱又是跳,但是学生一问三不知,行为没有受到思想的影响,也不能说是一堂好课。一堂好课的标准应该是学生在良好的情感体验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提升了实践能力并且引发了学生的思考。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应该把学生的获得感作为课堂评价的重要依据,并以此来加强和改进。

三、大学生获得感视域下思政课教学效果提升策略

(一)处理好教与学之间的关系,创新教学方法,重视教学效果

以前我们总是强调,要实现由教师“教”向学生“学”的转变,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但是从总体上看,以“教”为中心的思维方式在思政课教学中并没有多少改变。学生的获得感告诉我们,教学的效果不是由教师的教决定的,而是由学生的学决定的。教师一定要将重心放在“学”上,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因素,将教学内容与学生的实际更好的相结合。实现从“教”到“学”的转变。

思政课教师具有光荣的使命,必须把党的“精神之钙”输送给学生,为党和国家培养栋梁之才。“马克思主义信仰、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是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灵魂和精神支柱,正是依靠这些‘精神之钙共产党人才能…创造‘中国奇迹。”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创新思政课的教学方法,将这些“信仰”、“理想”和“信念”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成为学生能吃得下去、好吸收的“钙”。所以,教师要尽量和学生多互动,寻找新的切入点,提升大学思政课的吸引力。

(二)立足学生实际,不断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科研能力

马克思主义理论是学生在思政课上主要学习的内容,但是能否将深奥的理论传授给学生,并且使学生对思政课产生浓厚的兴趣,这与思政课老师的理论水平密切相关。作为思政课教师,必须要深入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牢牢把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因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是在科学阐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的基础上,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话语概念和表述形式。”只有这样,思政课教师才能以“理”服人,以“话”育人。

要想让学生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学有所获,教师必须在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提高自我。理论只有经过深入研究才会形成自己的见解,学生喜欢听,才能听得进去。高校思政课是一个涉猎范围广泛的课程,对于教师来说,一定要具有相当的理论功底。因此,思政课教师广泛了解本领域的研究成果是很重要的,并且要及时宣传马克思理论的最新成果。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斐然的研究成果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三)善于运用互联网活跃课堂气氛,增强思政课的时代感和吸引力

在当今互联网日益强盛的时代下,大学生已成为互联网时代的主力军。大数据时代下不仅改变了学生的生活习惯,也改变了他们的行为取向和价值选择。所以,用党的最新理论成果把大学生塑造成坚定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是高校思政课教师的根本职责。这就要求教师把思政课与网络更好的结合起来,采取有效方法“在网上讲好党的故事,始终占领网络主阵地”,“还要把描述政党形象的一些非网络话语转换成网络语言”。只有这样,才能实现网上网下的思政课合力,提高思政课的吸引力,不断增强大学生对党的认同和信赖。

就目前来说,由于一些教师对网络价值认识不够,对于互联网对大学生的影响程度如何把握不清,甚至还有老师对网络存在误解,网络技术水平不高,從而导致了思政课与网络技术的结合不够,使得思政课缺乏吸引力。所以教师应该及时转变教育观念,紧跟时代的步伐,努力学习网络技术,通过多种网络手段,增强课堂的趣味性,使得学生更加直观形象的了解到马克思主义的魅力所在,提高教学的实效性,增强学生的获得感。

参考文献

[1] 陈宝生.今年要打一场提高思政课水平和质量的攻坚战[EB/OL].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7lh/2017- 03/12/c_129507901.htm,2017-03-12.

[2] 杨立志.社会整合视域下中国共产党政党文化建设研究[M].山东大学出版社,2018:78,77,81,143.

作者简介:张文稚(1995- ),女,山东济南人,济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获得感思政课提升策略
新时代高校思政课中中国故事的创新表达
——评《新时代高校思政课的打开方式》
浅议高校学生在思政课中的情感认同
思政课堂这样“沸腾”——陕师大思政课从“有意思”到“有信仰”
“获得感”大盘点,你的2016有收获吗?
关于师幼互动的文献综述
青少年对思政课的逆反心理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