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综合实践教学策略

2020-05-11吕杨群

黑河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综合实践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吕杨群

[摘 要]基于核心素养培养的小学综合实践教学,要求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对教学资源进行全面整合,对教学引导方式展开有针对性的优化,对实践活动形式进行全面创新,对训练域度进行广泛拓展,为学生创设更多适合开展实践活动的情境,成功激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主动性,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在教学设计执行阶段,教师应对教情和学情展开全面调研,结合教学实际设计实践活动,针对学生的接受能力布设行动方案,以提升教与学的和谐性,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为综合实践活动顺利推进创造条件。

[关键词]综合实践;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在小学综合实践课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整合课程资源,优化教学引导,创新活动形式,拓宽训练域度,以成功激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热情,给学生带来更多心理触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归结等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一、整合课程资源,创设学生实践活动情境

综合实践课程资源极为丰富,教师需要有科学整合意识,通过多种信息渠道搜集综合实践课程的信息材料,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合理分类处理,以便为教学设计提供更多参数。综合实践与学生生活有更多接轨点,教师在课程资源整合时需要观照学生生活认知基础,为学生提供适合度更高的实践活动内容,以此成功调动学生的学习思维。在活动情境设计时,教师不妨利用多媒体进行直观展示,也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材料,并带领学生进入实践基地。

如教学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小学综合实践六年级《认识情绪》一课,教师先引导学生了解情绪的概念,理清人类四种基本情绪的特征,然后为学生布设一个“情绪表情连连看”训练任务,利用多媒体展示不同情绪图片信息,将人物表情与快乐、悲伤、满意、愤怒、委屈、害怕、后悔、烦恼等词语进行链接,最后为学生设计一个课堂演绎任务:请几位学生上台来表演不同的表情,其他学生猜一猜其表达的是什么情绪。学生听说要上台表演展示,自然是兴奋不已,都主动参与表演前的讨论。课堂演绎时,互动气氛热烈,学生从表演互动中对各种各样的情绪有了深刻的认知。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实践活动的机会,给学生带来丰富的感知和体验,学生也对这些活动有较强的参与兴趣。本节课,从学生的表现可以看出,这种教学设计是比较成功的。

二、优化教学引导,激发学生实践活动热情

引导学生参与实践活动时,教师需要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形式等统筹考虑,以便为教学方法的运用和课堂调整提供更多的信息支持。综合实践课程大多属于具体操作性活动,教师不仅要给出更多的示范展示,还要对学生进行技法传授,让学生顺利进入操作环节,以确保综合实践活动高效运行。在具体组织时,教师还要科学分组,引导学生展开高效的互动操作,帮助学生形成更丰富的学习认知。学生实践活动大多需要以团队的形式进行操作,因此,教师要科学分组,以确保实践活动顺利推进。

综合实践活动的内容选择非常关键,不仅要注意贴近教材内容,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如教学《应对地震有办法》一课,学生对本课内容不是很熟悉,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自主阅读相关内容,然后为学生设计一个走访调查的活动任务:在防震避险方法运用方面,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认知,特别是涉及到一些特殊的行业,需要有特殊的应对策略。作为普通人,我们应该了解哪些防震小常识呢?不妨展开一个走访调查,注意选择调查对象。调查结束后要形成调查报告,准备参与班级展示活动。任务布设后,学生都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对家人、邻居甚至是一些路人,征询防震避险的方法。经过一番操作,学生大多顺利完成了调查任务,并形成了完整的调查报告。最后教师对学生调查情况进行汇总,并在班级中总结,对学生的个性表现给出积极评价。

一个走访调查,将学生带入特定学习情境之中。通过接触更多的社会人,学生增长了见识,也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调查活动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与教师的设计分不开,精选调查人群、设计调查内容、及时做好调查记录、形成调查报告,都能够确保调查活动顺利展开。

三、创新活动形式,丰富学生学科活动感知

综合实践活动形式众多,教师需要根据具体内容以及学生的兴趣取向进行选择和调整,给学生提供适宜的活动环境,让学生保持较高的参与度,提高综合实践活动的效率。综合实践活动的形式亟待创新,教师可以借助更多教辅手段开展多种创新实践,特别是课外实践活动,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渗透,借助信息技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能够为学生带来全新的学习体验。

创新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教师要综合考虑多种制约因素,以提升教学设计的适合度。如学习《绿化真的能降温吗》相关内容时,教师先将学生分成四人小组,給每一个小组配备温度计、计时器,然后为学生布设实践活动任务:校园中有大量的绿色植物,以小组为单位到校园中找到这些绿色植物,对其周边温度进行测量,详细记录下相关数据、测量地点、测量温度、测量实践等信息,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分析,归结出实验结论。学生听说要到校园中进行实地实验活动都很兴奋,组长做出具体分工,实验操作顺利启动。学生来到校园之后,对相关绿色植物进行观察和测量,实验程序推进顺利。教师跟进给予更多指导,以提升实验测量的准确性。经过一番努力,学生实验测量活动圆满结束,各个小组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实验结论:绿化真的能够降温。

教师布设校园内的实验活动,成功调动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做好分组,布设操作计划,提出注意事项,推动了综合实践活动顺利进行。学生对这样的实践活动有参与的兴趣,实验活动进展顺畅,实验结果符合教学设计期待。这说明教师的教学布设有较强的针对性,学生能够顺利进入角色之中,并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形成学习能力。

四、拓宽训练域度,接轨学生生活活动认知

在开展综合实践课程课堂训练设计时,教师要有与生活接轨的意识,针对学生生活认知基础展开教学实践。考虑到小学生年龄较小,生活经历不同,在具体操作中教师要深入学生群体之中,对不同年级不同群体学生的生活认知情况展开全面的学情调查,以便为综合实践活动设计提供帮助。学生对涉及生活认知方向的综合实践活动有特殊情结,教师接轨学生的生活认知展开相关操作,教学契合性更高,调度效果可期。

接轨学生生活认知展开教学设计,其调度效果更为突出,因为学生对自己的生活经历有更深刻的认知,所以自然会产生较强的心理触动。如教学《小学生上网大家谈》一课,教师布设辩论话题:小学生上网已经成为一个必须要直面的社会问题,作为小学生到底该不该上网呢?你对此持什么观点,有哪些依据需要展示呢?不妨展开课堂辩论活动,看谁的阐述更有说服力。面对话题,学生出现了意见分歧,有支持上网的,也有反对上网的。教师将学生分成两个阵营,并要求学生先自由讨论,然后准备课堂辩论。在课堂辩论正式开始后,教师让两个阵营的学生轮流发言,学生针锋相对地展开激辩。正方观点:网络为我们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学习空间,我们上网查询信息、观看新闻,对我们的学习有很多帮助,为什么要禁止上网呢?反方观点:网络的确能够给我们提供更多信息,但小学生自制能力太弱,很容易对网游上瘾,一旦有了网瘾,便难以自拔了,对学习和生活都会带来负面影响,所以,我们主张小学生不应该上网。教师对学生个性观点不给出是非判断,只是对学生表现给出评价,确保课堂辩论保持在高频互动之中。

教师为学生设计课堂辩论活动,成功调动了学生参与的主动性。从学生表现可知,课堂辩论呈现高水平,此节课的教学设计非常成功。

综上所述,综合实践课程实践活动设计需要有观照意识,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力基础和教学实际,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操作机会。考虑到学生对实践活动有特殊的兴趣,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更多的实践活动,以此开阔学生的学习视野,引导学生将所学的知识应用到生活之中,实现课内课外有机结合,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郑晓玲.论核心素养在综合实践活动中的体现[J].成才之路,2017,(11).

[2]周丽娟.核心素养在综合实践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艺术,2018,(06).

[3]吕洪芳.设计综合实践活动 提升学生核心素养[J].山西教育,2019,(02).

(责任编辑 赵永玲)

猜你喜欢

综合实践教学策略核心素养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中职语文综合实践活动教学有效策略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