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把握数学课堂 提高创新能力

2020-05-11潘雪青

黑河教育 2020年4期
关键词:问题意识创新能力情境

潘雪青

[摘 要]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入创新学习机制,不仅能为学生的学习带来启迪,也能为教师有效掌控课堂注入动力。教师对教学设计进行创新整合,对教学引导进行创新设置,对教学过程进行创新调整,对教学训练进行创新优化,对教学实践进行创新拓展都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助力。教师把握课堂教学和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二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课堂教学有序有度,学生学习才会有张有弛,教与学才会和谐,对促进学生数学学科核心素养也有积极的帮助。教师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情境,提供丰富的观察机会,引导学生参与互动学习,发动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活动,都能使学生获得创新学习的体验,有效提高创新能力。

[关键词]课堂;创新能力;情境;问题意识

教师对课堂教学进行有效控制不是束缚学生的行为和思维,而是要给学生规划清晰的学习思路,启迪学生的学习思维,形成全新的学习动力。教师利用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教学情境,提供观察视角,优化互动形式,开展实践活动能为学生提供更多学习和思维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当前课改的形势下,小学数学课堂应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契机。

一、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教师利用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宜的教学情境,有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

1.创设问题情境

好的问题情境可以激发学生的学習兴趣,使学生产生内驱力,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活动,更重要的是激活学生的思维,促使他们主动去思考,有探求的欲望。教学时,教师要运用多种手段为学生创设适宜的学习环境,以有效启动学生的数学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利用数学问题进行教学调控是教师最常见的教学方法,如何提升其创新性,需要教师展开深刻思考。学生对数学问题有主动探索的意识,教师就要对数学问题进行创新设计,抓住学生学习思维的起点,参照最近发展区设计问题,给学生提供学习思考的机会;也可以发动学生自己设计数学问题展开质疑活动,这也是一种创新设计。

如教学“三角形面积公式时”,教师可以创设这样一个问题情境:为了给42名新入队的小朋友制作红领巾,请同学们当“小小采购员”,算算42条红领巾需要多少面积的红布。这样的情境创设既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又激发起他们学习的探究欲,从而多角度地参与面积知识的学习。

2.创新媒体情境

多媒体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等特点,小学生的思维以直观思维为主,教师利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能充分发挥多媒体教学的重要作用,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实现有效的学习活动。如引导学生探究“已知周长一定,请问是什么图形的时候面积是最大的呢?”这一问题,由于学生已知周长,能够设计出很多不同的平面图形,这时如果要逐一计算它们的面积,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是较难完成的事情。如果教师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进行动态比较,学生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较为直观地观察图形变化带来的面积变化方式,还能了解如何得出最后结论,既知道了结果又知道了原因。

二、提供观察视角,提升学生创新品质

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观察视角,能有效调动学生主动观察的积极性,明确观察目的,培养观察习惯,从而有利于创新学习。

1.明确观察目的

数学学习离不开观察思维的参与,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展开认真观察,整体感知和体验,根据教学条件进行观察设计,有效激活学生的创新学习思维。但是小学生的观察一般较为散乱、毫无目的,为此,教师要引导学生明确每次观察的目的,严格观察的要求,实现有效观察,从而使学生的注意力能够集中,达到既定的观察目的,提高观察能力。

2.培养观察习惯

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对提升学生的数学学习品质有重要的作用。在数学学习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为学生布置一些观察任务,能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习惯。数学学习与学生生活有更多结合点,教师引导学生展开生活观察学习,不仅能培养学生的生活数学观念,还能培养学生学以致用的能力。为此,教师要有创新设计意识,对观察视角、观察数据、观察归结等进行统一把握,提升学生观察学习的主动性。例如,在教学“倍的认识”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两种数量之间的关系,如4个苹果和8个梨,通过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后,再让学生摆学具,在观察和操作中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进而理解“倍”的概念。

三、优化互动形式,发掘学生创新潜力

课堂教学离不开学生的互动学习,教师要对学生互动学习的形式进行创新设计,以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1.精选合作内容

教师在选择合作学习内容时要有创新意识,针对不同学生的需要做出不同规划。对于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悟性、学习兴趣要认真了解,然后选择适应的学习内容,体现出不同层次性,而且要有梯度,以提升数学问题的覆盖面,为学生提供崭新的学习视角。教师可以精选合作的内容:对于一题多解的开放性题目,由于个人的思维能力有限,很难多角度去思考,需要合作学习才能展示解题策略和结论;对于一些挑战性、规律性的题目,或者学生独立思考出现思维障碍时的问题,宜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鼓励学生展开讨论,学生在观点的碰撞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效地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创新合作形式

数学课堂应是一个互动的课堂,也是教师思维与学生思维相互沟通的过程,离开了学生的参与,课堂教学就难以畅通地进行,而合作学习能让学生主动操作、观察、思考、讨论,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机会较多。所以教师在具体操作时,要深入教材之中,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度解析,找到学习内容与学生思维的对接点,创新合作形式,使之更加科学、有效。例如,在教学“统计”时,教师可以先把不同层次的学生分成若干组,让他们对自己小区近三个月的用水量进行调查和资料收集,小组中要做好分工协作,一部分人进行实地调查,一部分人进行整理和总结;然后小组再将自己收集到的数据利用统计图来表示;最后需要到课堂上来展示交流。每个小组都有一条求助热线,目的是有疑难时向教师求助,教师给予点拨,鼓励学生再次讨论,提高他们的自信心与协作能力。在展示反馈环节,设置必答题和抢答题两种形式,目的是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小组研讨。

四、启动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数学课堂要使学生有成功的体验,就需要启动各种实践活动,在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中感悟数学,从而来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1.链接生活认知

数学来源于生活,但并不是生活的简单复制。学生学完数学后,如果感觉不到数学的实际用处,就需要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生活实践的机会,把那些抽象、枯燥、难以理解的知识还原成学生看得见、听得到、摸得着的熟悉的生活情境,让学生走进生活、感受生活、融于生活,在生活体验中理解和运用数学,从而达到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的目的。例如,在教学“百分数应用(四)‘利息”一课时,教师可以把课堂“搬”到银行,把学生分成若干组,选好组长,带领他们去参观调查,积累金融知识,了解利息、利率、本金、活期、整存整取等银行专用名词,最后引导到怎样求利息上来。这样的课堂模式将课堂与生活相联系,使学生在生活体验中理解和感悟,知识与技能得到同步发展。

2.拓宽实践视野

学生数学认知学习有自身规律,教师要充分认识这些规律,科学地为学生创设各种实践机会。实践训练的内容可以是生活数学案例,也可以是信息搜集整合、数学实践活动等。生活中处处有数学,课堂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认识规律,科学展开训练调度设计,其适合度更高。例如,学习“周长”时,让学生回家后找找自己周围环境有哪些图形并测量计算它们的周长。学生找到桌面、板凳面、文具盒面、地板砖等图形并测量其边长,最后计算出周长。以上学习为学生创设了许多的实践机会,让他们以生活基础展开数学探索,成功地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

数学学科有自身的学科特点,唯有展开创新学习实践,才能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数学感知,形成数学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吕丽霞.浅谈小学数学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教师,2017,(05).

[2]高志祥.小学生数学创新能力培养之我见[J].名师在线,2018,(06).

[3]黄雅芳.谈数学课堂教学中几个“度”的把握[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8,(09).

(责任编辑 付淑霞)

猜你喜欢

问题意识创新能力情境
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
创新能力培养视角下的无机化学教学研究
创设情境 以说促写
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高职音乐教育改革探讨
护患情境会话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浅议学生问题意识培养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