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北平:“平”定古都获新生

2020-05-11余玮

中华儿女 2020年3期
关键词:傅作义北平解放军

余玮

1949年1月,人民解放军兵临北平城下。为使闻名世界的古都免遭涂炭,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力争以和平方式解放北平,在多方努力下,孤守北平的国民党军傅作义部接受和平改编。

1月31日,北平宣告和平解放。

当北平重新更名为北京之时,新中国迎来了一个崭新的时代。“北平方式”也成为日后和平解放湖南、四川、新疆等地的范例。

围城之时的情报战

1948年11月下旬,东北野战军根据中央军委和毛泽东的指示,在辽沈战役胜利结束后迅速入关,会同华北军区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将国民党华北“剿匪”总司令傅作义下辖的北平、天津、察哈尔、河北等地50余万人包围起来,完成了中央军委关于对平津诸敌“围而不打”或“隔而不围”的战略部署。随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发动了一系列的攻势,歼灭了大量的敌军,并对天津之敌形成重兵包围之势。这一系列的歼灭战,不仅使北平的傅作义失去了第11兵团、35军等嫡系基本力量,无法西逃绥远,同时也使绥远的董其武兵团处于孤立无援的困境。

周之同当年所在的41军121师363团到达这个古都外围指定位置时,接到了新任务。据他回忆:“当时军部驻颐和园以北大有庄,军炮兵团驻青龙桥。军部在1949年1月传达新的指令:尽快扫除西北郊外围的敌人据点工事,并完成对阜成门至东直门及城内北半部的侦察工作,做好进攻的准备,由我们师担负攻城任务。”

北平西郊被控制后,121师投入了一个营登上一列开往市内并将停在离中华门很近地方的一列火车。这一突袭计划几近成功,只是一个小小的破绽被在西直门车站值班的信号工发现了。“他在列车时刻表上发现那天下午那个时刻没有预定的列车通过西直门,于是发出信号,命令列车停下,然后打电话请示。这样,国民党守城部队就发现这列列车已经被我们控制了,他们下令关闭城门,并且严加守卫。”曾在121师361团担任侦察兵的钱浩兵参加了这次特殊行动。此时的北平已经完全被古老的城墙彻底隔绝起来,它与外界的一切交通被完全切断了。

1月15日,天津解放,塘沽之敌南逃。此时,林彪电令一个主力纵队分别插入北平南部的南苑机场,切断了国民党空中撤离的通道。另一个纵队突然迂回攻克国民党后勤重镇丰台,不但缴获了大量物资,还切断了守军可能从丰台沿平汉线逃窜的可能。这时的北平彻底成为一座孤城。

北平城被围困的最后日子里,城内的生活反而出奇平静。“我们等了半个月,攻城令也没有下达,大家相信,这场仗可能会避免了。”周之同说。而城内的人们则发现,这个特殊的军事围困期里,共产党军队并没有进行轰炸,也没有越过城墙发动进攻。到了1949年元月中旬,一些人开始普遍相信,秘密谈判正在进行。

由于秘密进行的谈判一直存在不确定性,武力解决北平的可能性直到1949年元月中旬前并没有完全取消。作为重要议题之一:如何在围和攻两种方案里保护这座历史悠久的城市,一直在城外平津前线司令部的讨论之中。为了有效保护文物单位和学校、工厂等重要建筑,北平地下党已专门绘制了详细地图,送交平津前线司令部。地图上清楚标明哪些地方可以打、应该打,哪些地方不能打、应保护等。

1948年,地下党员刘光人以国民党党员“刘泽民”的身份到《平明日报》做军政要闻记者。辽沈战役结束,平津战役各项准备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刘光人认识到,获取北平城防情报对解放军攻城至关重要。为此,他专门“采访”了北平城防司令楚溪春。3天的“采访”结束后,一幅详细的城防工事图就在刘光人脑中形成了。他深知这份情报的分量,并秘密送出城。就在刘光人返城的第二天,新修的天坛临时机场落了几发炮弹。刘光人心里想,看来情报起了作用。守城部队被吓坏了,自知机场位置暴露,但又不知是谁干的。这几发炮弹其实也是警告傅作义“想南逃,没门”,此事对和平谈判起到了促进作用。

国务院原副秘書长罗青长,曾任中央军委联络部副部长、中共中央调查部部长。阎又文曾是地下党员、傅作义机要秘书、“剿总”司令部新闻发言人。罗青长生前说,战友阎又文是隐蔽战线上的一位杰出战士,把自己的一切都献给了党,真正做到了“白皮红心”。罗青长曾回忆:“1948年10月初,第四野战军即将进关,为歼灭傅作义集团,中央情报部部长李克农要我(时任主管秘密情报业务的主任)派王玉绝密单线联系阎又文,要阎又文搞到傅的作战计划。阎又文不负重托,一周时间,王玉便将情报交给我。这次获取的情报是取得平津战役胜利的关键一环。1949年1月10日,李克农再次指示我让王玉联系阎又文,要他摸清傅作义思想动态并做攻心工作。阎又文安排王玉住进北京饭店,每日向王玉提供书面报告。”

当年,阎又文每周六在北海公园漪澜堂召开新闻发布会。他安排王玉以记者身份参会,其间将情报交与王玉。阎又文收集的情报包括作战部署如《北平城防方案》《北平城垣作战计划》及详细地图和军事实力、将领概况、傅蒋矛盾、傅之想法及思想斗争等,对中央决策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北平和平解放奠定了基础。

三次谈判定乾坤

随着平津战役的进行,傅作义的军队渐渐处在我军的包围之中,外无援军,内无粮草,陷于孤立。北平城内还居住着200万人民以及大量的珍贵文物,要防止敌军做最后挣扎而破坏历史文化遗产,无论是从哪个方面考虑,和平解放北平都将是最佳方案。

当时,中共华北中央局城工部长兼敌工部长刘仁指示地下党:要大胆地通过各种关系去影响傅作义的亲信,直接做他们的策反工作。根据这一决策性指示,北平地下党迅即行动起来。他们先后联系了曾廷毅、刘厚同、杜任之、傅冬菊、李腾九、邓宝珊等与傅作义关系密切的人,进行策反傅作义的工作。地下党多方出动,从各方面向傅作义进行渗透,以争取傅作义走和平道路。

据苏联大使馆驻天津总领事馆总领事亚历山大·谢苗诺维奇·季托夫回忆,1948年11月底或者12月初,天津《大公报》记者、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笔名傅冬)突然紧急约见他。见面后,季托夫发现傅冬菊情绪比较激动,眼里噙着泪水,她告诉季托夫:她父亲决意自杀,因为他清楚他击退不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在华北的进攻,他又不愿意无条件投降。傅冬菊说她不知道该怎么办。季托夫劝她立刻回到北平她父亲身边去,并想尽一切办法打消她父亲的这一绝望念头。至少,应当告诉她父亲:假如他同意率领自己的军队向人民军队投诚,那么中共对他的态度一定会发生改变。

北平和平解放是通过谈判完成的。在谈判之前,中共对傅作义的处境进行了深刻分析。傅作义作为抗日的爱国将领,对于蒋介石打内战本就不赞成,与蒋介石的排除异己、独裁卖国矛盾很深,因此在蒋介石政府即将覆灭之时,与傅作义和平谈判存在可能性,不过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他不会轻易接受谈判。

第一次谈判是在1948年12月15日至19日进行的。这时,东北野战军及华北军区的部队已攻占了南口、海淀、丰台、黄村等地,完成了对北平的包围。此前,北平地下党学委在安排地下党员、傅作义的女儿傅冬菊和刘后同做傅作义工作的同时,又布置在国民党华北“剿总”机关报《平明日报》曾经任采访部主任的中共地下党员李炳泉通过他的堂兄、华北“剿总”总部联络处处长李腾九去做傅作义的工作。北平被包围后,傅作义仍然抱有幻想,经过傅冬菊、刘后同等人劝说,他决定派他的亲信、平明日报社社长崔载之出城谈判,中共北平地下学委则秘密派李炳泉陪同崔载之一起出城,但李炳泉既不是傅方代表,也不是崔的随从。于是,崔、李二人秘密到达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驻地附近的八里庄。平津前线司令部由参谋处处长苏静出面接待。据苏静回忆,这里原是村里一个地主的宅第,时值隆冬,天气寒冷,双方索性就坐在炕上或围在火炉旁,随便交谈如同闲聊天。

双方这次谈判实际上是一次试探性的正式接触,由于双方预期条件距离很大,这次接触未获任何结果。显然,傅作义还在犹豫观望,心存侥幸,对自己的实力也估计过高,因此与共产党讨价还价,不愿放下武器。12月22日,人民解放军杨得志兵团攻克新保安,全歼35军和105军,解放张家口。人民解放军切断了傅作义的西逃之路,歼灭了他的王牌军,这样傅作义赖以讨价的资本没有了。于是,傅作义如同五雷轰顶,一连数日,都将自己关在屋子里,不是仰身躺在床上瞪着天花板,便是在那块狭小的地面上没完没了地踱步,时时地长吁短叹。

12月25日,中共中央权威人士宣布蒋介石等43人为头等战争罪犯,其中也包括傅作义。这时,傅冬菊跟父亲见面时发现父亲情绪非常沮丧,父亲问她是否知道共产党人已经将他认定为主要战犯之一,在中共颁布的战犯名单中他位于前列,这就意味着他已经被判决并且跟他不会有任何的和平谈判可言了。对此,傅冬菊指出,只要他停止武力对抗并且开始谈判,那么中共领导人肯定会改变对他的看法和态度的。

1949年1月6日,傅作义第二次派出了谈判代表——华北“剿总”少将民事处处长周北峰。同行的是燕京大学教授、中国民主同盟华北地区负责人张东荪,由于受到双方的信任,他作为和谈的第三方代表负责居中调停。

毛泽东对此次谈判非常重视。聂荣臻第一天亲自出马,第二天上阵的则是林彪。周北峰经过认真的思考,全面摊出了自己的条件。林彪不苟言笑地听完周北峰的意见,掷地有声地说道:“我们的总原则是,所有军队一律解放军化,所有地方一律解放区化。按照这一总原则,首先解决平、津两市的问题;由傅作义将军下令把军队调出平、津两城,开赴指定地点,采用整编方式,改编为人民解放軍;对傅作义不做战犯对待,保全傅和部属的私有财产,并在政治上给他们一定的地位……”最后,双方把所谈主要内容加以整理,形成了一个《谈判纪要》。林彪特别指明,1月14日是傅作义答复的最后时限。

1月10日,规模宏大的淮海战役胜利结束,华东、中原两支野战军歼灭国民党军55万人,平津两城犹如华北平原上的两棵枯树,越来越孤单了。

时间过得飞快,眼看1月14日就要到了,傅作义还没有下定最后的决心。14日当天,毛泽东发表《中共中央毛泽东主席关于时局的声明》。

同一天,解放军对天津国民党军发起总攻,敲山震虎。人民解放军用29个小时攻下天津,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也成了俘虏。于是,北平完全在解放军严密包围中,傅作义已经没有什么讨价还价的筹码了。

就在14日下午,以华北“剿总”副总司令邓宝珊为团长,何思源、周北峰、阎又文等成员组成的和谈代表团到解放军平津前线司令部驻地附近(通县城西的五里桥),同林彪、聂荣臻、罗荣桓进行正式谈判。双方经过谈判,对北平国民党军队开出城外指定地点进行改编方案、华北“剿总”和部队团以上军官的安排原则、北平国民党军政机构的接收办法等问题,于16日初步达成协议14条。同日,平津前线司令部向邓宝珊面交了林彪、罗荣桓为敦促和平解放北平问题致傅作义的公函。

1月19日,双方代表在北平城内根据在城外达成协议的基本精神,逐条具体化,将原初步协议正文增补为一个正文18条、附件4条,共计22条的《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协议报经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修改后,作为正式协议,于21日由东北野战军前线司令部代表苏静和傅作义的代表王克俊、崔载之分别在协议上签了字。当日,傅作义在华北“剿总”机关及军以上人员会议上,宣布了北平城内国民党守军接受和平改编,发出了《关于全部守城部队开出城外听候改编的通告》。

1月22日10时起,双方按照协议规定进入休战状态。当日,傅作义接受中共“和平解放北平”的号召,在《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上正式签字,并发表广播讲话。北平国民党部队残余2個兵团、8个军、25个师共25万余人开始分批陆续撤出城外,进驻指定地点听候改编。

当天下午5时,北平的居民从收音机里听到:“请听众10分钟后,听重要广播。”5分钟后:“请听众5分钟后,听重要广播。”第3次:“请听众一分钟后,听重要广播。”一分钟后,人们听到,国民党守军与解放军达成了《关于北平和平解决问题的协议》。

1月23日,北平和谈协议的主要条文公布在各大报纸上。各界人士欢呼雀跃,有着悠久历史的文明古都终于免去了一场劫难!

荣归的北平城沸腾了

平津战役刚打响,中央军委就考虑北平的接管问题了,制定了接管城市的政策。平津前线司令部经过严格挑选,决定由有着光荣革命传统、军纪严明的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13兵团所属第41军担任北平的警备任务。警备北平这座历史名城,对41军来说是全新的考验,军党委决定由军政委莫文骅率领121师率先入城接防,并制定了严格的纪律,进行入城资格评比,做好入城接防的各项准备工作。

1月31日12时30分,莫文骅率领121师官兵雄赳赳、气昂昂地从西直门进入北平城区。当天在西直门城门内,道路两边挤满了群众,他们欢迎解放军的部队进城,其中有些群众还拿着脸盆,往解放军走的路前浇水。那时北平城内都是土路,人车走过会扬起漫天的尘土。老百姓往地上泼水,是为了避免解放军“吃土”。解放军部队越往城里走,欢迎的人就越多。据老同志回忆,解放军的队伍走到西直门内的马相胡同东那一带,有一队国民党兵排成一排站在路边,他们向解放军喊“欢迎解放军来解放我们,欢迎解放军来解放我们”。

入城部队严格执行纪律,绝不扰民。当时正值严冬,寒风刺骨,滴水成冰。战士们白天衣着单薄,夜里盖着一床薄被,住在市民的门道里、屋檐下,难以御寒。有的战士露宿街头,有的即使住在室内,由于没有糊窗户,也没有干草铺地,寒风凛冽,冻得不能入睡,他们就在地上跳跃、跑步取暖。附近的市民见战士们冷得不能入睡,便纷纷热情地请他们到家里取暖,但战士们坚持不进民房,不给群众添麻烦。

人民解放军进城接管,北平宣告和平解放。1月31日这一天,被定为北平和平解放纪念日。

2月1日,有人提出应该举行一个入城仪式,不但可以扩大人民解放军的影响,而且也能为北平增添胜利的气氛。此建议很快得到了中共中央的批准。

2月3日,庄严隆重的入城仪式在正阳门举行。入城部队由3辆装甲车开路,载有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画像的彩车先导,军乐车紧随其后演奏进行曲,然后依次是摩托化步兵、装备各式坦克的装甲兵、摩托化炮兵、轻骑兵和步兵等,规模之大,气势之盛,令人叹为观止。

这一天,天气虽然寒冷,但阻挡不了人们的热情。广播车在路边高声播音:“北平得到了真正的和平!热烈欢迎人民解放军进城!”欢迎的队伍中那些活泼热情的女学生,在部队行进的两边扭起了大秧歌,她们一边扭一边唱,表达着自己对解放军的欢迎之情。那种情景,使人们真切地感受到解放的喜悦。大家呼喊着,招着手,有不少人激动得流下了眼泪。

9月27日,政协一届全体会议通过决议宣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都定于北平,自即日起改名为北京。

10月1日下午3时,毛泽东用湖南口音拖着长腔宣告:“同胞们,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第一面国旗在《义勇军进行曲》中升起。这时,蒋介石在广州的一个公馆里,静静地听到了无线电波送来的特别湘音。

开国这一天,“北京时间”开始了!北平的和平解放是震动中外的伟大历史事件,使驰名世界的文化古都免于战火完整地保存下来,为新中国的定都奠定了基础。新中国的成立,不只是一个政权代替另一个政权,而且是一场中华民族历史上前所未有的社会大变革。

猜你喜欢

傅作义北平解放军
遥想右北平(散文)
傅庆泰教子
北平的零食小贩
傅作义一生最敬重的人
傅作义一生最敬重的人
2009年高考现代文(文学类文本)阅读题预测专辑
傅作义与北平和平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