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构筑疫情应急治理的铜墙铁壁

2020-05-11余玮

中华儿女 2020年3期
关键词:救援应急防控

余玮

幅员辽阔的中华大地,人口众多,无论是自然灾害还是人因灾难相对来说都比较多,给人民的生活、工作及生命、财产造成了很大危害。我国已经进入必须直面各类自然风险和人因风险,尤其是新兴风险的时代,建立从灾难预防到灾难治理的一整套应急治理体系势在必行。

2018年应急管理部的成立,在顶层设计上对应急碎片化问题的解决作出了跨越式的回应,尽管应急管理领域仍然需要进行大改革。十九届四中全会关于国家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论述,站在国家安全的战略高度提出了安全治理的问题,对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要求应急管理以此为契机,做好从“应急管理”到“应急治理”及“安全治理”的范式转变,构建更为高效的应急治理体系和更为配合有序的应急治理共同体。

2003年的非典疫情,深深触动并引发了中国公共应急治理体制的改革,也唤醒了国人的公共卫生意识。时隔17年之后的2020年冬春,我国发生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来势更加凶猛,防范形势异常严峻。从中央到地方,从国家卫健委到武汉、湖北当地政府,从奋战在一线的医护人员到广大人民群众,政府、社会、医院和个人等各方面迅速行动起来,形成了防控疫情的合力。如何应对以疫情为代表的各类突发性公共事件,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是新时代国家治理或社会治理的重要课题,事关国家安全与民生福祉,是不可回避的重大风险挑战。

敢打疫情防控阻击硬战

十九届四中全会指出,我国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工作有力有效,并提出“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人民安全、政治安全、国家利益至上有机统一”。过去我们一直提的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这次提出“统筹发展和安全”。从这一变化中可以看出,对于国家安全重要性的认识已经到了一个新阶段和新高度。

我国目前面临着一个国内外风险挑战明显增多的复杂局面。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要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健全公共安全体制机制,构筑基层社会治理新格局,完善国家安全体系。十九届四中全会从制度与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系角度,提出了“社会治理是国家治理的重要方面”。为了创新社会治理理论,全会提出,“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民主协商、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科技支撑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

一般而言,一个健全的社会治理体系,应该包括常态化社会治理和非常态社会应急治理两大部分。其中,因细菌、病毒引发的各类瘟疫,是人类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的典型应急治理案例。根据人类与诸多瘟疫斗争实践的教训,能否未雨绸缪,以生命为本位,科学防范、综合防控、有效治理、减少生命和经济损失、防范社会割裂、增强社会免疫力和弹性,是一个国家和社会提升治理效能、充分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维持社会经济可持續繁荣发展的关键所在。

2003年,一场突如其来的SA R S疫情席卷各国。17年后,一种新型冠状病毒2019-nCoV(以下简称“新冠病毒”)在华中武汉肆虐。很快,全国各大城市也先后发现输入性病例,甚至泰国、韩国、新加坡等国家或地区也有了确诊或疑似病例。历史往往具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同样是新型冠状病毒,同样是来源与传播路径不明。纵观人类与疫病斗争的历史,人们还远未摆脱被动局面。面对新型疫情这一具有高度不确定性的风险,要迎难而上,不能心存侥幸,要在系统考量和科学研判的基础上,充分预估最坏的情形,立足统摄全局的整体战略,果断实施缜密周全的有效举措,力求最好的防控治理效果。

在突发性公共事件日趋增加的大势下,具有传染性、扩散性、危害性的传染病疫情,直接危及人们的生命安全,如果政府的治理方法不及时、不得当,无法有效控制疫情的扩散蔓延,就会引发社会的普遍恐慌,甚至引发疫情扩散区健康群体对疫区民众或疑似者群体采取不理性的伤害行为,进而造成更大的社会撕裂或对立,这将给国家安全、民族团结、社会稳定带来深远的负面效应。习近平强调,要把人民群众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把疫情防控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工作来抓。

让信息公开跑在谣言的前面

科学处置突发事件是做好舆情处置的前提,更是民众所盼。在全媒体时代,“媒体无处不在,人人都是记者”,突发事件很容易引起舆论广泛关注。社会中的谣言就像人体中的病菌一样,重要的是我们如何抵抗它。而政府的公信力毫无疑问就是最强的“抵抗力”。当权威信息缺位,小道消息就会占据真空,满足人们知情的心理,导致巨大的社会恐慌。政府通报每日疫情动态、回应社会群众关切、发布最新抗疫措施很有必要。通报的“硬核”信息多为确诊病例数量、治愈出院、医务人员驰援等疫情动态。

对公众而言,例行发布会的另一个直接意义,是对传闻的澄清。疫情来袭,面对突发的公共卫生危机,焦虑情绪也容易“传染”。而网络信息鱼龙混杂,亦容易滋生恐慌。非常时期,容易谣言纷扰。最好的应对方式,就是让权威发布走在传闻前面。发布会,亦是动员令;常态化发布,便是不间断动员。如果疫情披露不够及时,在一定程度上就可能延缓整个疫情的防范进程,也为后来的防扩散增加了难度。实践证明,及时主动发声,强化舆论引导,能有效疏导社会情绪,凝聚社会共识。当然,加强应急信息系统建设已经成为各级应急管理部门有效破解工作人手少、任务重、效率低、期盼高和信息传递滞后等难题的迫切需求。而真正发挥好应急信息系统的作用,在系统建设和使用中必须克服和解决条块分割、各自为战,系统不兼容、数据不共享等突出问题。

经过一次次疫情,我们习惯了社区或村落广播在疫情暴发期里天天响起,循环播放疫情防控知识,呼吁居民或村民能不串门就不串,能不办酒席就不办,不论红白喜事。我们也经常看到基层利用电动车车载小喇叭走街串巷、进村入乡,在人员密集区长时间播放,让防控知识深入人心。志愿者挨家挨户“面对面”劝说安心在家莫出门,宣传各级政府防疫政策法规和疫情防控知识,引导广大人民群众正确理性看待疫情,积极科学防控疫情。这种紧盯“神经末梢”的社会治理,的确能促进疫情防控工作,强化宣传力度。

与2003年应对SARS相比,在2020年“新冠病毒”疫情应对上,我国各级政府的做法更成熟,力度也更大,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和赞许,但同时在疫情信息披露、病毒医学研究、科学卫生意识、公众社会责任、社会包容等方面也暴露出一些短板和不足,需要进一步加强和完善。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爆发以后,在没有查明病毒宿主并掌握传染机制的情况下,经历了一个从前期“人不传人”到后来“人传人”的解释过程,对病毒的宿主难以作出权威的确定性判断,这说明国家乃至全球病毒学界对不明原因烈性病毒的研究能力还存在一定的欠缺。因此,为防范重大疫情,需要在整合国内研究力量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基础研究投入,在一线科技创新中心城市增设国家高等级生物安全实验室,与国际病毒与生物安全领域建立合作机制,快速提升我国生物安全实验和病毒医学的科研能力,尽力缩短破解不明原因病毒宿主及传染机制、疫苗研制的时间,为尽早切断疫情扩散提供科学依据。

在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公共事件发生后,直接受害者(如死难者家属、伤员、幸存者)和现场的目击者,往往会产生严重的心理危机。如何面对突发事件中的“看不见的伤痛”,即如何做好应急心理干预,能否有效地处理危机事件后受灾群众的心理危机问题,已经成为衡量政府应急管理水平的关键因素。当然,加强对群众心理危机干预知识的宣传和教育,充分利用互联网,在官方微信公众号、微博账号等发布相关权威专家认可的心理危机知识,一方面可以缓解公共危机在群众中产生的负能量,消除恐惧心理,另一方面可以鼓励更多人积极参与到救援工作中。

积极应对新型疫情,宜及时发布疫情防治有关信息,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以及有关国家和地区通报疫情信息,同世界各国加强卫生合作,同国际社会一道有效应对疫情,维护全球卫生安全。

凡事预则可以战时应急

后勤保障建在平时,用在战时,是“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真实写照。加强应急物资储备,针对不同类型应急救援充足准备相应物资,能确保关键时刻能调得出、用得上、有成效。

趁疫情哄抬物价,属于典型的发“疫情财”,是不折不扣的“人祸”。各地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如果能迅速行动起来,加强对与疫情防控有关商品、药品价格的关注与监管,严厉打击各类哄抬价格、囤积居奇、价格欺诈等违法行为,维护市场价格秩序稳定,为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提供坚强保障。

虽然说商品价格取决于市场供求关系,供不应求时,商品价格就会上涨,反之价格就会下跌,但在不同情况下,商家在调整商品价格时,也需要采取不同的方法,要将商品的市场性和公益性有机结合起来。否则,就会让消费者对自己的行为产生质疑,从而失去消费者的信任,甚至引发许多新的社会矛盾。在发生重大疫情等特殊情况下,商家坚持不涨价销售,其实最能体现商家的社会责任心和职业道德,也最能够赢得消费者的关注和尊重。如果在疫情发生时商家仍然能够坚守良好的职业道德,守住信用底线,体现良好的社会责任心和公益心,就会得到消费者的充分信任,从而在疫情等重大事件过后用信任回报商家。然而,在疫情防控尚处攻坚阶段的背景下,如果有经营者蓄意囤积居奇、哄抬物价,这种做法不但背离了市场原则,也涉嫌严重违法。经营者在赚取经济利益的同时,也应当承担相应的道德义务和社会责任,包括为防控突发事件、维护社会秩序稳定尽到应尽之力,而运行良好的社会秩序和持续向好的经济发展,本身也是经营者赖以生存的基本前提。在应对突发事件、防控重大疫情等特殊时期,如果有经营者为哄抬物价而散布涉及突发事件或疫情的虚假信息,就必然引起社会恐慌,干扰应对突发事件、防控重大疫情大局。按照我国法律,散布谣言者有可能构成编造、故意传播虚假信息罪。

2020年新冠病毒肺炎疫情爆发以后,几乎全国人民都戴起了口罩,口罩成为最紧俏的物品,但在生产能力有限、工厂工人放假过年等因素下,全国大中小城市、医院和农村地区的医用型防护口罩严重脱销。看来,未雨绸缪,在国家和省级层面,围绕不明原因病毒可能引发的疫情,做好相关防控物资和医疗人才队伍的城乡统筹、储备、生产、调度、协调和使用,提高疫情爆发时期的资源配置效率,快速满足疫情区防控物资的需求,解决供需矛盾,对疫情的预防和治理至关重要。

治病毒,治谣言,更要治人心。在社会紧急状态下,企业是重要参与者,如公共卫生相关行业的企业正在加班加点地为疫区提供必需的产品和服务;同时公共危机也给企业带来了不可抗力,如各种资源势必更多向处理危机的短期产品和服务倾斜,从而影响了企业正常的生产和服务能力,增加了成本,加重了企业的债务和财务负担。鉴于此,社会各方尤其是政府层面既要调动企业共同参与疫情阻击战,也要积极帮助企业纾困。在这背景下,政府相关部门宜尽快开展研判,对受到疫情影响的行业,以及疫情中不可或缺的生产企业、服务行业进行有针对性的减税降费。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预案是应对应急事件所作的预先准备,是应急救援的“路线图”。要严格程序,堅持专业人员起草、专家综合评审、主要负责人审批的编制程序,并让业界专家、一线工作者全程参与。要科学制定,围绕应急事件事前、事中、事后各环节,明确应急救援的职责、措施及程序,明确谁来做、怎样做、何时介入等,定期组织专家开展预案评审,确保预案“不过期”。

群防群治群控中凸现制度优势

疫情猛于虎,等不得靠不得,更慢不得。防疫会涉及管控、动员、监测检查、科普等,需依法而为,在规则框架下理顺各方职责,实现更高效合理的联防联控。2003年5月,我国出台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里面明确突发事件应急工作应当遵循预防为主、常备不懈的方针,贯彻统一领导、分级负责、反应及时、措施果断、依靠科学、加强合作的原则。一并明确的,还有针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防控途径与层级化分工,包括国家层面和省、市、县各级政府的职责。

应急事件往往涉及范围广、部门多,有必要构建完善统一领导、指挥高效、组织有序的应急救援管理体系,理顺各部门、各地域、各行业在应急救援中的职责关系。建立跨部门、跨行业应急救援指挥机构,负责在应急救援中统揽全局、协调各方,推动参与救援力量信息共享,统一调配应急资金、物资、队伍等,高效指挥不同种类应急事件救援,确保应急救援各项工作有序有力开展。

庚子春节前夕,湖北省武汉市爆发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后,中央立即召开常委会,听取汇报,作出重要指示,发出全党动员、全国动员的“一级响应”。经过几天,情况在继续发生变化,一次次再研究、再部署、再动员。中央迅速成立了应对疫情工作领导小组,向湖北等疫情严重地区派出指导组,中国预防医学界等也针对疫情快速应对、科学探索,多支军队医学或医疗机构作出快速反应进入疫区,为彻底消除疫情提供了坚实支撑。从中央到地方或各单位也建立了相应的指挥部。

围绕应对疫情,由党中央成立专门的工作领导小组,既非一般常态,又借鉴运用了常态的制度经验——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党中央成立的领导小组直至委员会,来统筹推进某一方面重要工作,既体现顶层领导机构的“顶格”配置,又体现自上而下、“一杆子杵到底”的务实推动,这些治理国家、办妥大事的好经验,用在此次应对疫情上,令人心里有底、充满期待。

习近平强调指出,“要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应急救援是救人于危难间、救人于水火中,是安全生产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生命安全放在首位的具体体现,责任重大,必须常抓不懈。

疫情发生时,往往会牵动全社会的方方面面,比如工信部门可能要针疫情加重导致相关类型医护用品需求量暴增的情况,按照重大传染病联防联控工作机制要求,紧急协调各地相关部门组织本地生产企业克服困难尽快抓紧生产,全力增加市场供应。财政与医保局部门可能就要确保确患者不因费用问题影响就医,确保收治医院不因支付政策影响救治。一是对于患者发生的医疗费用,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二是对其中的异地就医患者,先救治后备案,报销不执行异地转外就医支付比例调减规定。教育部门则可能就要通过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普及疫情防治知识和防控要求,引导做好防控;区分已发生疫情和未发生疫情地区,指导分类做好应对方案;发生疫情地区的教育行政部门,要制定严谨周密的防控方案,根据疫情发展情况切实做好开学师生返校预案及相关准备工作等等。

应急救援队伍是应急救援的主体和关键,要坚持政治引领,坚持党的绝对领导,始终对党忠诚,时刻听从党的指挥,保证在应急事件到来时拉得出、上得去、完成好,确保在人民群众最需要的时候敢于冲锋陷阵,在应急救援中传递党和政府温暖,为维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勇于奋斗。平时坚持备战演练,通过演练让队伍熟悉应急救援体系、应急救援方案,熟练掌握应急救援工具、设备等,验证应急救援的组织、人员和应急救援预案等可靠性,修改完善存在的不足和缺陷,进一步提高应急救援能力。强化队伍建设,就能做到处置有力量。

疫情的发生及其应对是对中国社会现代化的一次重大考验,也是中国社会建立现代化治理体制机制的良好契机。当前在实现中国社会现代化、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明向现代文明转型中,强化社会动员的体制机制建设、完善现代社会治理政策框架更加凸现。只有充分发挥制度优势,就能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

硬核布网以落实到“最后一米”

疫情来得突然,对基层治理力量应对是否及时、行动是否迅速或有条不紊是一个考验。应急响应机制刚一启动,有的街道就能马上织密疫情防控多级网络,组建环境保障组、值守备勤组等职能组,先干什么后干什么、各组任务分工和人员配置,清清楚楚;有的地方能马上构建起多级群防群控体系,民警、综治、城运、环境等各条口部门人员迅速各就各位、各司其职,落实落细联防联控措施。面对突发疫情,要能打“有准备之仗”,基层治理力量无时无刻不在准备着。

在城市治理这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中,疫情防控和垃圾分类、河道整治、拆违等工作看似不太相关,其实落到最基层的执行层面,各项工作都是类似的:都需要走街串巷搞宣传、解释政令、执行政策;都需要发动能发动的一切力量开展社会共治,做好登记造册、情况排摸;都需要做通“人”的工作,让人心更顺、人情更浓。之前经过多次探索试验总结出来的基层工作机制、经验和理念,究竟到位与否、管用与否,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一次很好的检验。

在重点疫区展开网格化监控和拉网式的搜寻,尽可能将所有疑似罹患者找出来。所遗漏的每个患者都可能是一个疫情传播“网络节点”,要有效阻止其传播,不能在医院守株待兔,而要想到最坏的情形——很多疑似患者可能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忽视病情,在知情的情况下惧怕隔离。社会动员是中国共产党的光荣传统,抓住这个根本和关键,可完善“枢纽型”社会组织工作体系、创新社会组织治理,提高社会动员能力、社会组织能力。直面疫情,在党和政府的动员部署下,每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意识(如自我隔离既是保护自己,更是保护大家,为阻断病毒传播做贡献),社会组织或社会团体自觉有效地组织起来,以居民小区和社区为单元,进行自我防护、自救和互救,这可从根本上增强社会应对各种危机的弹性。

“智慧城市”是城市治理的追求。实施“网格化+”,可以拓宽社会参与平台,把社会力量引入社会服务与城市管理信息化网络。城市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这一次疫情,武汉这个人口达到千万级别的城市,而且是九省通衢,在2020年春运期间因疫情而被“封城”,确实是人类有史以来的罕见事件。如果武汉的每一个市民的情况都被掌握,每一个人都可以被精确追踪,每一个流出人口都可以被定位,那么我们这次处理起来会更加井然有序,这就是智慧城市的价值。智慧城市包括交通管理、物流供应链、应急灾备、信息溯源等等,都会全面数据化,甚至具备了人工智能的灾备预测等等。这体现整个社会的管理水平,相信经历这一次疫情,中国在智慧城市上又会前进一步!

自2003年5月,国务院颁布实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以来,历时多年,中国已经建立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但也应注意到,该应急体系尚未得到上规模的实战检验。当然,大城市已因抗击非典,积累了不少实战经验,但当年农村地区在这方面并未得到太多“拉练”。农村可能是防疫重要战场,同时也是薄弱环节。防疫可以适当“下沉”,在广大农村地区积极布防,将医疗资源适当向卫生条件这些薄弱地区倾斜。

第一书记政策是我国乡村基层治理的重要创新,是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青年第一书记通过党与基层社会的良性互动,在多元共治、组织建设、改善民生、维护稳定等维度上推动了基层治理的发展。疫情暴发时,可以高兴地看到第一书记尤其是青年第一书记在疫情的基层应急治理参与上注入了鲜活的力量。青年第一书记同其他第一书记相比普遍学历较高,思路开阔,富有激情,善于创新,能给基层带来创新元素,增強基层对党的政治信任,且能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实现疫情应对时组织更科学的调控和有效治理。疫情的发生,对青年第一书记来说是以另一种方式参与历史,传递并见证中国力量。

2020年冬春,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疫情突如其来。这次疫情从初起、扩散至蔓延、逐渐控制等所展现的过程,有关地方及有关部门应对疫情的举措,映射出了现行社会治理体系的运作情况,但也凸显了凸显了社会治理体系现代化的必要性,更暴露了政府官员的社会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必要性。应对疫情就是一面镜子。各级干部的态度如何、能力如何,心里是不是装着百姓的冷暖安危,治理能力是不是跟得上时代要求,面对复杂风险矛盾有没有化险为夷、把事情办妥的本领,这面镜子照得一清二楚,人民群众就是阅卷人。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灾多难的民族,也是一个不屈不挠的民族,每经历一次困难,就会坚强一次,成长一次,我们不仅没有被打垮,反而会变的更加强大。这种敢抗争、不怕输、不服气的性格,就是我们的民族精神,这是一个越挫越勇的民族,它的韧性不可想象。相信每经历一次疫情,我们的应急治理能力现代化有一个新高度,中国一定能一次次站在新的历史起点!

猜你喜欢

救援应急防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应急管理部即将举行全国首届社会应急力量技能竞赛
应急管理部老年大学学员作品欣赏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准备好应急包
救援物资
救援行动
应急预案的编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