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科技助力抗击疫情,我们在行动!

2020-05-11梁伟

中华儿女 2020年3期
关键词:远程防控智慧

梁伟

几千年来,中华民族历经风雨险阻,饱经沧桑磨难,这也铸就了我们中华民族历来具有的在艰难困苦中不屈不挠、齐心合力、团结奋战、光荣向前的优良传统。

2020年的春节,是不寻常的。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在武汉蔓延,逐渐波及全国。疫情出现之后,党中央、国务院在第一时间予以高度重视,并果断全国总动员打响抗击疫情的全面防控阻击战!于是从中央到地方,从北京到武汉,从机关到基层,举国上下,14亿中国人民万众一心、众志成城、斗志昂扬、义无反顾、全力以赴、迎战必胜的打响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在疫情面前,人人都是抗击疫情的行动者。最美白衣天使、最可爱的人民子弟兵、最无私的志愿者……还有无数科技工作者也在疫情面前选择了“逆流而上”。

武汉蔡甸火神山医院,参照2003年抗击“非典”期間北京小汤山医院模式,在武汉职工疗养院建设一座专门医院,集中收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在基础网络企业方面,中国的三大电信运营商组织工程师和施工队伍到现场,用短短数天时间建成了3G、4G、5G网络,建设了千兆网络覆盖,满足了火神山医院通信的网络使用需求,支撑远程医疗会诊和指挥等工作。华为、中兴、联想、小米、TCL等企业也贡献出了自己的力量……1000张病床,10天建成火神山医院,这就是中国速度,被外媒称作“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大年三十开建以来,在几千工人夜以继日的奋战中医院拔地而起,5000万网友在线“监工”,关注火神山、雷神山两座医院的建设进度,号称全球最大在线聊天室,24小时直播火神山和雷神山医院施工。只要进了直播间,你就是“监工”、“网络包工头”。网友们准时上线打卡、坚守岗位,跟现场工人一样兢兢业业。

与2003年的“非典”完全不同,在5G、AI、千兆接入普及的今天,诸多ICT技术高效支撑了抗击疫情的各项工作,通信网络的快速发展,支撑了行业信息化、人工智能应用、大数据应用、移动互联网等成熟发展,全国众多地区的新技术应用,如5G远程会诊、大数据疫情防控服务支撑等也进入了这场“战役”。

用人工智能助力各行各业战“疫”

随着疫情的变化,医院、火车站、机场、学校等各类人员密集场所均增加监测人员,对进出人员进行体温检测,耗时耗力。而采用AI测温仪的智慧体温疫情监控测量预警系统,既安全可靠,减少了监测人员的感染风险,又解决了传统体温检测人工成本大,测量效率低,预警响应慢,系统分析弱,全局掌控难等弊端。这就是人工智能。

疫情发生之后,科大讯飞内部发布了“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鼓励“战‘疫必胜”,并公布了如何在医疗、教育、司法、政府服务和运营商等领域,利用自主可控的技术和产品助力疫情防控,形成立体化援助。他们在武汉、安徽部分地区捐赠N95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紧缺医疗物资外,还充分发挥在人工智能方面的技术优势,助力各行各业投入战“疫”。

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疫情防控,作为人工智能“国家队”,科大讯飞医疗事业部迅速成立新冠攻关团队,辅助构建基层疫情防线,协助基层医生进行疫情筛查防控和防疫知识宣教。疫情期间,科大讯飞智医助理和医生专家为一线提供最迫切需求的医疗服务,现在已经随访了安徽、湖北、浙江、北京等15个省市387万人,分析了242万份基层门诊病历并向公共防疫部门提供分析报告,还通过语音合成技术赋能国家基层医疗培训。

他们用人工智能辅助教育,保障中小学生在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教育事业群为湖北省等区域提供智慧空中课堂(线上直播教学系统),保障广大中小学生在疫情期间“停课不停学”,教学方案已经对接了北京海淀区、安徽合肥、湖北襄阳、上海浦东等全国19个省市区31个区域,覆盖学生数达800多万人。

他们用人工智能辅助警务部门,在涉及疫区人员流动方面助力政府有效治理。政法事业群迅速成立“火神山行动”工作组,配合湖北、安徽、重庆、广西、西藏5个省市区的公安机关开展防疫工作。

他们用人工智能辅助政务信息服务终端,开展疫情防控信息传播和共享,降低疫情传播风险。智慧城市事业群在“皖事通”APP上线“新型肺炎防控专题”,让这个面向1900万注册终端的政务APP及时向市民提供最新的疫情资讯和针对性便民服务。

他们用人工智能辅助运营商进行用户自助服务和疫情信息面向基层互联网盲区的智能宣贯。运营商事业部联动三大运营商已为市民提供超过1700万次智能客服,包括农村不上网的中老年人群。

所有的这一切,为的就是“用人工智能建设美好世界”。

充分运用“大数据+网格化”手段

疫情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疫情相关人群动向”。在春节期间,随着人群的大规模流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风险加大。这时,疫情的防控监测尤为重要。1月26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副部长陈肇雄指出,运用大数据分析,支撑服务疫情态势研判、疫情防控部署以及对流动人员的疫情监测、精准施策,迫在眉睫。

国家卫健委高级别专家组成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兰娟认为,传染病防治最重要的是发现传染源再控制传染源。但在发现传染源过程中,人口众多,流动性大都是面临的重要问题,加之恰逢春节前后的大迁移,仅靠流行病学挨个问询调查,是很难真正做到全覆盖的。

“这个时候有意识的人知道谁传染我了,我被隔离了。但是无意识密切接触的人当中呢?”浙江每日互动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方毅说。

“无意识的密集接触者”的定义是由李兰娟院士团队和每日互动团队共同提出的,是指没有明显症状的携带者,他们已经在无意中接触到了疫区来的感染者,但自己并不知道。这给疫情的防控带来了难度。在专家看来,对这一人群的及时发现和控制,是此次疫情的二代甚至三代患者数量控制的关键。

该项目运用大数据的方法,采用可视化分析技术发现距离相关的传播规律和人口流动与传播链的相关性,进一步掌握与武汉密切接触的流动人群在浙江省的人口监控流动情况,推进了疫情社区网络化管理工作。项目成果将在二代、三代病人的溯源、监测重点人群的活动和了解各地的防控措施落实成效中发挥作用,为防控工作决策提供支撑。

疫情一开始,浙江省就在全国率先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并推出“十个最”的防控举措,其中第一条就是充分运用“大数据+网格化”手段,精准滚动排摸所有相关人员,并落实具体管控措施。

方毅说:“该项研究的意义一方面在于可以把这些敏感的传染源第一时间锁定隔离;另一方面,它还能帮助政府决策物资投放以及防控手段。”

100多家定点医院“直连”河南省人民医院

利用5G高带宽、低时延特性,业界可以开展除了语音以外的大量高清视频会议,提供沟通效率和效果。如上所述,河南省人民医院正式启用“联防联控——发热患者远程会诊中心”,通过远程会诊指导基层防控救治,全省138家医院联通、众多患者先后因此受益。

该会诊中心以公共卫生医学中心远程会诊平台为中心,组织专业医疗团队,借助互联智慧分级诊疗网络和信息化技术,联通全省138家互联智慧分级诊疗体系协作医院(包括104所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展开联防联控工作。

1月24日,清丰县人民医院发热门诊接诊了两位发热病人。两人均从武汉返乡,分别出现了疑似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相关症状,急需诊断指导。作为河南省人民医院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协作单位之一,该院医护人员当即想到,几天前曾收到省医专家將在春节期间正常会诊的通知。不知道在这个疫情来袭的特殊时刻,能否得到感染科专家的专业指导。

出人意料的是,在通过省医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协同平台发出远程会诊申请的20多分钟后,众多专家透过大屏幕快速调取了两位患者的基本信息及相关检查报告单,针对病情,向当地医生给出了治疗意见:一位患者是上呼吸道感染,另一位患者则是病毒性感染,但排除了新型冠状病毒的感染的可能,还需完善其他检查。危机解除,会诊结束。

河南省人民医院针对疫情防控工作启用了“联防联控——发热患者远程会诊中心”,该远程会诊平台就设立在省医公共卫生医学中心,不仅联通着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医学中心、互联智慧健康服务院,还联通了全省138家协作医院。远程会诊中心开通后,感染科专家在做好救治工作的同时,组织高资历、高职称专家组成会诊团队,不出科室,就能对基层医疗机构防控救治工作进行指导。

1月17日,河南省卫生健康委公布了全省130家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医疗救治定点医院名单,其中有104家医院已经实现与省医直联互通。只要有相关需求,皆可通过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协同平台发出会诊申请。省医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医学中心接到疫情会诊申请后,半小时内应答,联通互联智慧分级诊疗医学中心远程会诊中心、联防联控-发热患者远程会诊中心及当地医院,进行会诊。

猜你喜欢

远程防控智慧
配合防控 人人有责
精准防控 同心战“疫”
防控疫情 从我做起
河南远程医疗将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
争分夺秒的防控导弹车组
远程访问
有智慧的羊
智慧派
智慧决定成败
智慧往前冲,统计百分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