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习作教学“五善”
2020-05-11闫秀英
闫秀英
[摘 要]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教学中的难点,教师要做到善把握、善赏识、善评价、善指导、善安排。“善把握”,即把握好教材;“善赏识”,即怀着一颗童心,用儿童的眼光赏识儿童的作文,用儿童的思想宽容儿童的作品;“善指导”,即做好习作前指导,教师先写下水文;“善评价”即教师重批,学生重改,增强学生对于习作后讨论修改的兴趣和重视程度;“善安排”,即要为学生提供较多的练笔机会,以提高习作水平。从这五个方面对三年级小学生在习作上进行帮扶和指导,会有效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提高习作水平。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指导策略
小学语文作文教学是学生最不喜习欢上的一种课型,在习作课上学生常常会出现无从下手或是无话可说的现象,完成的习作常会内容空洞、条理不清或是词不达意。那么,如何在作文教学中让学生有话可说,做到言之有物,言之有序呢?结合三年级习作教学,谈谈笔者的做法。
一、善把握
人教版三年级习作教材的安排特点及意图是什么,这是教师必须要把握的。三年级的习作教材放在语文园地里,每一个语文园地里安排了一次习作,每学期共八次习作。三年级习作教材的安排有四方面的特点: 一是兼顾了写实和想象。既让学生练习写实,又让学生练习写想象,这是课标提出的要求,在每一册教材里面都安排了两次想象作文。 二是注意激发兴趣,让学生不拘形式地自由表达,这是习作教材一个很突出的特点,也是课标对中年级习作所提出的重要思想。三是重视习作以后的交流和展示,这是作为中年级习作的目标要求提出来的,在习作教材里面得到了印证。四是注意引导学生修改自己的习作。
从上述习作教材的特点看,第二点是最重要的,如果没有了第二点,其他都无从谈起。课标明确要求:三、四年级“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的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在具体指导时,可以指导学生“我手写我心,我手写我口”。也就是“心里怎么想就怎么说,怎么说就怎么写”。如果说一、二年级是写话,那么三、四年级就可写“放胆文”了。
二、善赏识
如何让学生写“放胆文”?众所周知,作文是学生内心情感的一种释放,可是诸多的原因束缚了学生,使得他们面对真善美的世界却不敢流露,不敢表达,更谈不上尽情地释放。曾经有个学生写过这样一段有趣的文字:“我有一个懒爸爸,每天躺在床上呼呼睡大觉,什么事儿都推给妈妈做。一天早上,我和妈妈叫他一起去操场锻炼身体,他把头摇得像拨浪鼓。还有一次,我叫爸爸吃早饭,可他还在睡懒觉,嘴上含含糊糊地应着‘噢,可就是不起来。日子一天天过去,爸爸的肚子也一天天大起来,拍拍它就像敲小鼓。爸爸呀爸爸,你再这样下去可要变成一个猪爸爸喽!”这个片断虽然语句不怎么优美,比喻也不怎么恰当,但通篇洋溢着孩子特有的稚拙、可爱以及新奇大胆的想象。读着读着,你就会被那些发自内心的真话、实话所深深地打动。我在全班同学面前表扬她,说她很有写作天赋,善于捕捉生活中细小的事。没想到,这么一句不经意的话竟产生了神奇的力量,这孩子天天在悄悄地写,用她那儿童特有的眼光,写自己内心的喜怒哀乐,写对周围人、事、物的看法,写儿童世界里的烂漫天真,表达她对生活和大自然的一种新鲜的、自发的情感。如果我们怀着一颗童心,用儿童的眼光赏识儿童的作文,用儿童的思想宽容儿童的作品,也许就能见到一些令我们感动的充满灵性、悟性的作文。
三、善指导
一些教师习惯把整个习作指导浓缩在一堂课的前二十分钟内,稍作指导后再让学生进行写作。封闭的课堂把学生与生活、社会隔离,学生缺乏细致观察、亲身感受、真实体验,面对作文题目往往无话可说。作文教学中教师可以试行以下方法,一是下一次作文的范围和要求提前布置,让学生提前收集必要的材料。以往的作文教学中,教师总是在作文课上才公布本次习作的题目、要求,学生根本没有收集作文素材的时间和空间。而在上一次作文结束之后就立即公布下一次作文的范围和要求,学生就会利用相隔的这段时间进行充分的准备,作文时自然得心应手了。二是学生写教师也写,和学生进行“同题作文竞赛”。 俗话说:“喊破嗓子,不如做出样子。”教师和学生进行同题作文竞赛,把自己的作文读给学生听(或是投影出示),让学生进行评价。要求学生评价时主要从老师的作文有哪些地方值得借鉴、你觉得老师的作文还有哪些要改进的地方两个方面进行。这样,教师通过自己的实际行动给了学生一个鲜活的例子,怎么去写,写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学生也就心里有数了。
四、善评价
在作文批改中,教师倾注了大量的时间与精力,细心审阅每一篇习作,小至标点符号,大到谋篇布局,并写下了大段的评语。结果,学生对习作评语却无动于衷,见到作文头就痛,形成了高投入低效率的局面。给学生习作写评语这个环节到底还需不需要?回答是肯定的,关键是该研究研究学生了,是该给习作评语“动动手术”的时候了。
1.教师要在批上下功夫
(1)用肯定的评语,激发学生的习作热情。 三年级的习作,根本目的是激发、增强学生进一步写作的兴趣,为保护学生的学习热情,教师以多表扬、鼓励,少批评指责为原则,激发学生的上进心。特别是那些写作基础较差的学生,一旦發现他们的习作中的某个段落,几个句子,甚至一个词语写得好,教师评语中加上鼓励性的话语,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2)实行“多就少改”,保护学生习作兴趣。 批改作文实行“多就少改”,是保护学生习作积极性的一种方法。学生的习作只是初步学习阶段,他们写出的文章多半是半成品,缺点、毛病自然不会少,这是很正常的。尽管如此,他们多数写好习作之后,常有大功告成的愉悦,希望教师予以肯定和表扬的心理。
2.学生在改上做文章
(1)同桌合作。由于学生之间的思维方式与表达方式接近,比起教师的批改容易理解与接受,让同桌合作互改,学生不仅获得了帮助,而且还能从中得到分析、表达能力的锻炼,习作技巧也能得到提高。
(2)小组交流。大部分学生的习作初稿往往破绽百出,若让教师批改,必是满篇触目惊心的红色,容易使他们产生自卑感与畏惧心理。在教师批改前,小组一起讨论、交流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途径。
(3)写简短的习作体会。学生了解到每次习作要写体会,指导评讲课上必然听得认真,对教师评语也看得仔细,这样一来,学生也就真正搞清了自己习作的优缺点。不少学生通过写习作体会,逐步掌握了写好同类作文的规律,丰富了习作知识,培养了习作能力。
五、善安排
关于习作,仅仅注意一学期的八次习作练习是不够的。要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应该要让学生勤于动笔,要为学生提供比较多的练笔机会。三年级上册安排了四次小练笔,而下册也只安排了三次小练笔。教师在教学中用好教材安排的小练笔,同时,还应该在教学中发挥创造性,能创造更多的机会让学生动笔,在阅读教学中渗透作文练习不失为提高写作能力的好渠道。根据教材特点,精心选择读写结合点,给学生提供有效借鉴的对象和创造的依据,及时让学生进行模仿和创造性运用练习,从而使语言运用练习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正如丁有宽老师所说的:“读写结合,相得益彰,读写分离,两败俱伤。”作文训练要在阅读教学中相机生成。
《秋天的雨》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在引导学生感受“秋天的雨,是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时,先带着学生品读描写银杏和枫叶的语句,感受文章丰富的想象和独特的语言美。之后,引导学生结合文章中的语言进行仿写。由于学生先前已经对这篇文章的语言进行了欣赏和感悟,所以,稍作引导,文思便喷涌而出:“它把金黄给了田野,那金色的稻田像金色的海洋,翻哪翻哪,翻来了硕果的明天。”“它把金黄给了田野,那金色的稻穗像一只只小手,招哪招哪,招来了丰收的喜悦。”“它对菊花最慷慨,它把彩色给了菊花,那五彩的菊花像一张张可爱的大花脸,笑啊笑啊,笑来了百花争艳”……
总之,小学三年级学生刚走上写作之路,步履不稳,为师者要善“扶”,根据作文教学的原则,耐心地指导学生,让他们掌握写作技巧,提高写作水平。
参考文献:
[1]易明根.小學生作文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小学生作文辅导(教师适用),2010,(11).
[2]朱亚斌,姚凤杰.评价,促进学生作文的发展[J].现代教育科学(小学教师),2011,(03).
(责任编辑 史玉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