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问题研究

2020-05-11苏文伟王茜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1期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苏文伟 王茜

摘 要:我国教育改革的深化,使我国教育环境发生了根本性转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不能满足提升学生思想素质的需求,要立足于学生长远发展角度,结合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内容,发挥出思政教育的价值。在对马克思主义人学内涵解读的基础上,对高校思政教学引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发现目前思政教学结合马克思主义人学还存在的问题,进而提出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以期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新的发展思路。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20)01-0095-03

引言

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开设的根本原因,是促进学生综合发展,通过思想和政治方面的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开展教学活动主要服务的对象是人,因此高校要提升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就要加深对于人的认识,马克思主义人学作为探讨人的价值和作用的理论,与思想政治教学具有密切联系。高校要积极探索融合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思政教学方式,通过分析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内涵与本质,讨论马克思主义人学对思政教育发展的意义。发挥思政教育工作者的引导作用,全面践行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通过教学实践实现理论的验证,从而保障思政教学理念和内容的正确性,不断提升高校学生思想道德水平和文化素养,从而实现思政教学有效性的研究目的。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概述

(一)马克思主义人学的内涵

马克思主义人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其主要从哲学角度分析人本质理论和主体性理论,便于我们认识人和人的发展。马克思指出,人的本质不是体现在某一物的现实性关系中,而总体在于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生活在实际社会中,生存的具体方式是实践活动,人通过实践活动融入生活中,其自身并非被动接受,而具有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所以体现出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另外人融入到社会和生活中,是一种个人行为,具有主体性地位,并非社会发展的工具和手段。社会的活动和内容要以人的利益为主,不能将人孤立起来,要将人放在社会之中,在社会活动和社会实践中实现人的价值,这种情况才能称为人的全面发展。马克思认为,人区别于其他物体的重要特征是主动性活动,人通過主体意识进行活动或劳动,来满足自身发展和生存的需求,只有人的主体具有主观性,才能够真正体现出人生命存在的本质。因此,马克思主义人学是对于人本质特征和生存特征的论述,强调人在社会中的主体性位置,从而更好地去改造社会和世界[1]。

(二)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主体性理论

马克思主义重视人主体性位置,其理论内容也强调人主体问题的论述,他认为人在社会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属性是人主体地位的最好验证[2]。具体来讲,是人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根据参与社会活动的创造能力和分辨能力,发现人主体性的观点,从而提出马克思主义人学的理论内容。人生活和生存的条件,在于人依赖除自身以外的世界,人生存和发展并非是被动接受外部条件,而是根据自身思维和能力去改造环境,具有思考性能和创造性能,能通过发展能力去满足自身要求。马克思提出的人主体性观点,强调人生存和发展要在实践中实现,人要积极发挥自身主观性参与到社会活动中,并要重视社会中人和其他物质的关系,从而实现人在社会环境中的自由和发展,才能充分体现出人在社会中的主体性地位。

二、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

(一)重视人的价值,促进个人梦实现

由于我国社会发展进程不断加快,社会矛盾和社会环境日益复杂,对教育领域而言,社会发展使教育环境变得复杂。学生容易受到社会中不良信息的影响,在利益驱使的世界中迷失学习方向,形成错误的拜金观念,使学生价值观念和人生观念发生偏差,最终影响学习成绩。在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角下,进行高校思想政治课程改革,能够将马克思主义中积极的思想观念带到学生学习和生活中,转变学生错误的观念,帮助学生找回正确的人生发展方向。在高校思政教学中,引入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理论,能够用人学的内容培养大学生,让学生体会到自身在学习中的地位,找到主体价值,让学生认识到马克思主义人学的优越性。高校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能体会到理论中的价值和意义,从而树立正确的学习观,对学生以后在工作和生活,也起到了积极主流的作用。

(二)重视人的价值观,促进中国梦实现

高校借鉴马克思主义人学内容进行教学,利于帮助教师传授特色社会主义相关理论,培养更多符合社会主义建设的优秀青年,为我国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基础。高校为了提升思想政治课程的有效性,需要将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贯彻到教学的每个环节中,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社会主义理论的优势,增强学生对于社会主义的认同感和自豪感,逐渐使学生认识到思想政治课程对自身综合发展的积极作用,最终实现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教学效果提升的目的。利用马克思人学理论,学生能清楚认识到自身对于社会的价值,同时也理解社会进步对自身价值提升的重要性,促进学生自觉参与到社会活动中,为我国建设社会主义贡献自己的力量,为中国梦的实现付出当代青年的努力。在高校思想政治课程中对学生进行人学理论的灌输,使学生逐渐形成人学理论观念,才能够投入我国民族伟大复兴事业中,为了更好地完成这一任务而艰苦奋斗、努力学习,为我国实现中国梦提供重要的驱动力。

三、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的问题

(一)重视教育者主导地位,忽视学生主体地位

随着我国文化多元化的发展,不同文化内容对我国传统文化带来一定程度的冲击,导致出现许多负面社会现象。要想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只有不断深化社会主义思想和理论,通过马克思主义先进思想融入到教育中,实现其对社会和人的教育功能。在高校教学活动和工作中,教师长期担当教学的引导者和组织者,将自身作为课程的主体,学生活动需要遵循教师指定的规则,具有强烈的主导性,忽视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使思想政治课成为教师的课程,教育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目前高校教学主要存在的问题,还是教学模式滞后,教师在教学中单纯地进行课本知识传授。尤其是具有较强理论性的思政课程,教师更是照本宣科,教师将自我的思想观念和理论内容进行传授,学生只能被动地接受,学习过程中缺乏主体思考能力,使学生发展受到限制,学生从课程主体转化为接受者,违背了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观念,忽视学生在学习中主观能动性,使思想政治课程很难实现帮助学生树立正确观念的作用,思政教学失去原本意义。

(二)强调社会价值,忽视个人价值

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进行教学的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到自身在社会发展中的意义和作用,实现学生利用创造能力改变社会,推动社会发展。因此,马克思主义人学对社会发展具有价值,利用马克思主义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使思想政治课程教育具有社会价值。目前高校思政课程中存在的教育问题,其根本是将教育放在社会层面,忽视个人价值的作用。具体体现在,高校教育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文化影响,在具体实施中,没有将学生发展放在教育首位,使学生在教师定位的教育任务中发展,限制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传统教学重视学生集体意义,学生个体只是整体发展的一部分,是实现整体发展的工具。除此之外,高校教育观念认为,社会发展能推动个人发展,使学生思想禁锢在片面的教育内容中,更加重视社会整体利益,而忽视自身能动性对社会的促进作用,阻碍学生个体发展。

(三)注重理论传递,缺乏社会实践训练

思政课程中融入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是将抽象哲学理论进行教育加工,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事物的本质。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正确与否,教育自身得不到检验,需要将理论结合实践,通过实践活动,检验理论内容的正确性和科学性,帮助教师在实践中进行理论的补充,使思政教学理论知識的教育功能更具有效性[3]。就目前高校思政教学内容来看,思政教学形式以课程传授为主,教师对思想政治课本内容进行讲解,使思政课程被单一的理论知识占据大部分时间,缺乏与社会的联系,使学生缺少社会实践训练。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思政理论作为课程的主要内容,教学气氛压抑紧张,使学生不能有效地理解教师传授的思想观念,自身很难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学习方向,无法发挥出自身价值,使学生很难实现全方位发展。

四、马克思主义人学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化路径

(一)立足于人的本质,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高校思想政治课程的服务对象是学生,只有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目的。因此,结合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内容,高校教育工作者要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育观念,将学生全面发展作为教育的最终目标。思政教育工作的开展,不仅要帮助大学生确立正确的思想观念和政治方向,还要为学生以后生活和工作中的发展做好教育规划,保障思政教学的教育意义。教师要想转变传统的教育理念,首先需要自身树立学生为主体的教学观念,在具体教学工作中,做到充分地尊重学生和欣赏学生,重视学生个性化发展,满足学生对于思想观念方面的需求,使学生独立人格得到健康发展。其次,教师要具备为学生服务的教学理念,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模式中课程主导者的思想,充分考虑学生的感受和体验,坚持为学生服务的教学观点,并将服务贯彻到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中,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的意义和价值。最后,教师要搭建师生沟通的教学平台,在思政教学中了解学生实际需求,根据学生发展现状,规划教学内容和进度,针对不同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实现因材施教的教学效果。对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问题,教师要及时进行解答和指点,对学生心理产生的变化,教师要及时发现,并帮助学生回到正确的道路上。只有将学生作为教学主体,才能够有效的完成教学任务,从而帮助思想政治教学课程提升教育功能,实现思政课的进步和发展。

(二)重视教育时效性,构建以实践为基础的开放式教育平台

在高校教学活动中,理论的传授丰富学生的思想,而实践活动能够将理论进行具象化,只有通过实践检验的理论才能真正被利用,从而实现理论知识的价值。因此,高校开设思想政治课程,要遵循马克思提出的实践是人们思想观念形成的重要因素理论,组织开展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积极参与到实践中,使学生具备的理论基础在实践中得到深化,从而实现思想政治课程的教育功效。高校要重视思政课程实践活动的重要性,积极为学生构建实践教育平台,让思想政治教学理念在实践中得到升华,学生在实践中逐渐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性的观念,并不断规范自身要求,实现综合素质的提升。例如,高校可以开展烈士纪念馆参观活动,带领学生了解和认识我国先进人物的历史事件,通过教师对先进人物的讲解,学生学习到我国传统文化内容,并通过参观纪念馆,理解我国党和人民对于先进人物的关怀,增进学生对于国家的热爱和认同,使学生逐渐形成正确的政治观点,坚定走正确的政治道路,担负起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三)强调教师的引导作用,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高校教师作为教育的引路人,要发挥教师的正确引导作用,教师必须首先提高自身道德素质水平,才能做到以身作则,起到示范作用。教师自身要具备完整的教学体系,通过不断学习和培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质量。结合当代社会中先进的教育理念,对思政教育工作要有深层次的认识,理解教育的重要性,从而更好地完成思政教学任务。教师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念。首先,教师要引导学生清楚认识到集体与个人的关系,当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学生能采取正确解决办法去维护集体利益,从而保障社会的稳定和谐。这种教育观念的引导,使当代学生逐渐改变自私自立的想法,加强对于集体的热爱,让学生在以后高校的学习中,重视集体的荣誉感,从而保障教学课程的顺利开展。其次,教师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取向,在进行思想政治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带领学生认识我国新时代的思想内容,了解目前国家发展的规划和目标。同时要重视培养学生对于国家的认同感,对我国民族文化的自豪感,使学生逐渐形成民族精神,将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工作作为自身发展目标,为我国建设工作输送更多合格的高素质人才。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要想实现全面发展和进步,离不开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的指导。高校在思想政治教学中应贯彻人学中以人为本的思想观念,将学生作为思政教学中的主体,教师作为教学中的引导者,在教学中尊重学生、重视学生、服务于学生,通过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使学生逐渐发展成为社会的全面型人才,为我国社会主义建设输送更多高素质人才。

参考文献:

[1]翟光艳.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高校思政课教学研究——基于马克思主义人学的视域[J].学理论,2019(4):149—150.

[2]丛建伟.马克思主义人学思想视角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管理[J].教育与职业,2014(35):109—110.

[3]蹇思宝.高校班级团组织管理探析——以北方民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思想政治教育161班团支部为例[J].科教文汇(上旬刊),2019(1):15—17.

(责任编辑:陈 树)

猜你喜欢

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
如何提高高中数学作业有效性
加强思想政治课在大学慕课开放课程的地位研究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船舶严重横倾时应急行动的有效性
阅读教学有效性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