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2020-05-11岑福飞
岑福飞
摘 要:高校作为我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前沿阵地,是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摇篮,向来都是各种意识形态必争的阵地。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党和国家根据新的形势对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提出了新要求。随着世情国情的新变化,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面临着一些新问题。高校应在党和国家以及社会发展对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新要求以及面临的新问题的基础上,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强化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责任意识,进一步推进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现代化,巩固传统阵地与加强新兴阵地建设齐头并进,切实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
关键词: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1-7836(2020)01-0091-04
“经过长期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1]在新的时代条件下,随着我国不断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对外开放,给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带来新机遇的同时也面临着新问题。高校要以问题为导向,不断探索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思路。
一、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新要求
面对日益复杂的国内外环境,如何有效开展意识形态工作,如何强化和建设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阵地,是当前高校意识形态工作所面临的新问题。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必须依据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以人为本,坚持创新发展。
(一)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必须坚持和强化党的领导
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是新时代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根本政治原则和坚强政治保证,必须自觉坚持,毫不动摇。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社会主义办学方向,才能确保高校培养出的时代新人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首先,要坚持高校党委在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中的核心地位。高校党委领导着高校各项工作,而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作为高校日常工作中的一个重要板块,只有坚持高校党委的领导才能把握正确方向。其次,坚持在高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加强党政部门协调合作,形成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合力。在高校党委的统筹规划下,党政工团学齐抓共管,党委宣传部门主要负责,各部门协调合作,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事半功倍。最后,只有将坚持党的领导贯穿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中,才能保障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高校意识形态安全在国家意识形态安全中处于重要地位,肩负着特殊使命。只有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得到保障,才能有利于巩固国家意识形态安全。而只有坚持党的领导才能有效确保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安全,才能更好地完成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肩负的时代使命。
(二)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必须坚持服务国家战略
党的十九大指出,新时代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是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即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时代。而“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国梦的实现归根结底要靠人才、靠教育。“我国高等教育发展方向要同我国发展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2]新时代高校要紧紧围绕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培养出与国家和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人才。新时代高校面临着“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目标就是回答以上问题,即培养担当强国建设和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要同国家的现实目标和未来方向紧密联系在一起,要为培养担当中華民族伟大复兴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重任的时代新人保驾护航。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要把服务国家战略作为阵地建设的核心;要立足于国家发展的新形势,回应新要求。
(三)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
新的时代条件下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必须要充分考虑到“人”这一重要因素,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与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和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要求一脉相承。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就是一切为了人,一切依靠人;就是要尊重人、理解人、关心人,把不断满足人的需求、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根本出发点。不仅要把人作为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根本目的,还要把人作为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根本动力。因此,在新的历史方位下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要充分考虑到高校教师队伍的建设和大学生思想道德发展的需求。切实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不仅是新时代高校更好地完成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要求,而且还是促进时代新人全面发展的需求。
(四)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必须坚持创新发展
古语有云:“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3]意思就是要根据实际情况不断求新。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坚持创新发展,是分析近代以来世界发展历程特别是总结我国改革开放成功实践得出的结论[4]。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建设要坚持创新发展的新理念,继承优秀传统、面向未来,不断适应新的时代要求。首先,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创新发展不是否定过去的发展,而是 “继承式”的创新发展。其次,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坚持创新发展不仅是社会实践发展的要求,还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诉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现实需要,是建设双一流高校的现实需要,是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和培育现代化大学生的现实需要。最后,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要充分运用新媒体、新技术使网络意识形态工作活起来,努力建成覆盖面广、形式多样、体系完整的传播格局,提升网络意识形态工作的话语权。
二、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面临的新问题
新时代以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特色鲜明、成果丰富、意义重大,取得了长足的创新与发展,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得到了进一步的加强和巩固。但也还面临着一些新问题,只有以问题为导向,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加强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才能巩固、发展这个党和国家的前沿阵地。
(一)建设和拓宽高校意识形态新兴阵地的意识有待增强
近年来,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社会环境和现实条件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内外形势复杂多变,使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形式更加复杂,任务更加艰巨。虽然加强和巩固意识形态阵地的意识有所增强,但还是不够重视,主要体现为对新兴阵地建设的不重视等。首先,对微信、微博、微视频等新兴阵地的建设和占领意识不强。互联网阵地已经呈现出细化、多样化、个性化的趋势,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应该与时俱进,跟进时代步伐。不少高校在这方面却处于“弱势”或“空白”,并且没有危险意识。其次,对已经建立的新兴阵地,管理队伍不稳定,内容不够吸引“眼球”。各个高校都建立了一些红色网站、微博、微信公众号等网络阵地,甚至有些高校的班级都有班级微博、微信公众号。但是建立之后,由于疏于管理、技术水平有限、内容更新创新滞后等种种原因,都无法受到学生的青睐。最后,对青年教师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不够重视。大多数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是以学生为主要对象,忽视或轻视青年教师的意识形态工作。大学生更容易接受青年教师的“灌输”,在某种程度上,加强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的意识形态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二)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有待完善
近年来,高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主要是依托党对高校的绝对领导,体现了党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管理权,这是新时代建设社会主义高校的重要优势。“然而,管理主导权能否转化为话语主导权不仅要看是否在显性层面上掌握思想管理的资源,更要看能否将思想资源的存量优势转化为输出优势。”[5]即如何运用管理的优势来巩固和提升意识形态话语权、如何在管理中完善意识形态话语体系,这是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面临的挑战。一方面,经济全球化与不断深化改革增加了巩固新时代我国高校意识形态领域话语权的难度。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从未放弃对我国进行和平演变。市场经济倡导以利益为主,倡导个人主义,以自我为中心。由于受到市场经济功利性思维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存在急功近利的表现,对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失去信心,不能正确处理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的关系,缺乏担当强国建设与民族复兴大任的使命与决心。另一方面,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使传统话语体系面临一定的挑战。大学生信息选择的自主性增强,影响着话语体系建设的成效。大学生受碎片化信息化的影响大,受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影响较小。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内容供给跟不上时代的创新步伐。
(三)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有待优化
传统的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已经不能满足新时代党和国家对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要求。首先,高校意识形态教育有效供给有待改善。在社会迅速发展的时代,不少高校思政教师固守传统教学方法方式,教学内容与教学理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与新时代大学生产生了“代沟”。“必须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引领,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让马克思主义说中国话,用中国话语解读中国故事;让马克思主义说新话,反映新时代精神;让马克思主义说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话,反映人民群众根本利益诉求。”[6]其次,高校的意识形态工作者挖掘教育资源的能力有待加强。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时代,传统的意识形态教育资源无法提升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需要不断挖掘与时代相吻合的教育资源,包括教育内容、教育方式方法、教育载体等都需要不断与时俱进,这就需要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不断提升“看家本领”。最后,高校意识形态教育实效性有待提升。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方式主要还是以显性教育为主,对隐性教育重视度不够。大部分大学生对“司空见惯”的显性教育选择不吸收,表现出反感甚至抵触,大大降低了意识形态教育的实效性。
(四)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质量有待提升
建设和巩固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质量和结构,新的时代背景必然对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提出新的更高的要求。首先,高校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有待巩固。市场经济的功利性使部分高校教师对共产主义和社会主义事业日渐失去信心。加强和巩固高校教师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社会主义理想信念是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现实问题。其次,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有待提高。大部分高校教师受制于繁重的教学任务和繁杂的学生日常管理事务,对一些渗透到高校的错误意识形态警觉性不高,不能及时“发声”,更有甚者存在着事不关己的想法和态度。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只有提升高校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才能促进意识形态工作合力的形成。最后,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存在思想政治教育理论水平不高、学生工作方式方法缺乏创新、队伍结构不合理等问题。
三、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的新思路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以高校党建工作为依托强化阵地建设的责任意识;进一步推进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现代化,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巩固传统阵地与加强新兴阵地建设齐头并进,扩大主流意识形态的覆盖面。
(一)坚持党的领导,以高校党建工作为依托强化阵地建设的责任意识
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在党的群团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各个领域的群团组织负责同志要加强意识形态问题研究,树立政治意识、提高政治站位,锻炼意识形态工作能力。”[7]首先,要明确高校党委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核心地位。高校党委是高校的领导核心,是管党治党、办学治校的责任主体,也是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责任主体,要切实落实高校党委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责任和政治责任。其次,强化阵地责任意识,建立健全相关制度。建立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机制,完善建设和管理的责任部门制度,切实增强各部门的责任意识,形成意识形态工作合力。增强教学部门以及管理部门的责任意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建设和管理好阵地。最后,发挥高校基层党组织作用,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在从严治党的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要重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突出政治标准,落实立德树人这个根本任务。加强党员教育管理,充分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增强党员巩固意识形态阵地的责任意識。
(二)进一步推进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现代化,切实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
“现代化”在马克思恩格斯的著作中,最初的意思就是资本主义化。19世纪中期以后,随着西方国家工业化所展现出的优势,国人已经意识到“现代化”是振兴中华的必由之路[8]。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我国一直以来的宏伟目标。想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高校必须要培养政治立场坚定、能够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共产主义信仰坚定的时代新人。
首先,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的现代化,增强主流意识形态的抵抗力。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新时代,想要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必须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增强马克思主义在社会转型时期的吸引力和凝聚力。推进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现代化,事关马克思主义在高校的指导地位,就是使意识形态所代表的价值取向符合现代社会人的发展需求,并努力实现传播效果的最大化[9]。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要在坚持意识形态阶级性、党性原则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分析研究,推进社会主义主流意识形态现代化。不断用新时代的“语言”对大学生进行有目的的灌输,牢牢掌握高校意识形态的话语权,不断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
其次,进一步推进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现代化。不断丰富和创新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讲清楚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和时代意义;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用中国话讲中国故事;将红色革命文化融入到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教育中,用红色革命精神激发新时代大学生的奋斗精神。不断增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的“看家本领”,提高高校意识形态的新时代话语权,构建贴近高校实际、贴近高校校园文化、贴近大学生的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话语体系。不断提升高校意识形态教育的信息化程度,拓宽意识形态教育的时空维度。以线下的意识形态教育为基础,巩固和发展网络意识形态教育,形成“互联网+”的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切实增强意识形态工作的实效性。
最后,建立现代化和职业化的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面临新时代意识形态工作的新局面,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不仅要有坚定的政治信仰,还要有过硬的素质。高校要建立一支政治信仰坚定、博学多才、业务精良的意識形态工作队伍,不仅要具备现代化专业知识,还要高度认同意识形态工作者这个职业。在新的时代背景下不断加强意识形态工作队伍建设,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现代化和职业化,是为了适应国家和社会发展对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要求。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的政治教育和理论引导,切实从理想信念、道德情操和行为规范等维度着手,探究规律,制定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举措,使广大高校意识形态工作者“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德”。只有不断推进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队伍的现代化和职业化,才能更好地完成高校肩负的历史使命和时代任务。
(三)巩固传统阵地与加强新兴阵地建设齐头并进,扩充主流意识形态的覆盖面
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包括思政课堂、各类相关专业课、讲座与论坛、校报、校园广播等。随着网络科技的普及,高校意识形态阵地不断扩大和延伸,出现了网络、自媒体等新兴阵地。新时代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要在巩固传统阵地的基础上不断与时俱进,强化网络、自媒体等新兴阵地管理。一方面,在坚持马克思主义一元主导的基础上推动传统阵地创新,不断赋予其新的时代意义。要不断改进思政课堂教学、不断丰富教育方式方法、不断挖掘新的教育载体,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引领大学生的价值取向和利益诉求[10];加强各类讲座、论坛的管理,增强其在意识形态工作中的实效性;校报、校园广播等传统舆论阵地要不断挖掘新的潜力,推动形式和内容创新。另一方面,加大新兴阵地的建设力度,不断拓宽高校意识形态阵地的空间。网络传媒舆论阵地是当前意识形态工作比较薄弱的一个方面,由于网络传媒的匿名性与开放性使网络意识形态阵地建设和管理难度剧增。高校要根据社会发展与学生特点开发和管理高校主流网络平台,不断扩大高校主流网络平台的影响力,拓宽主流意识形态的覆盖面。微信、QQ、微博、微视频等一些新媒体是当代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些新自媒体的普及有利于大学生的自主学习以及能够接触到更多的社会资讯,同时也增加了高校意识形态工作的难度。高校要主动占领这些新媒体阵地,推出一些当前高校大学生喜闻乐见、易于领悟的栏目主题。例如可以设置能够双向互动的平台,既能答疑解惑,也能增强大学生的参与感和获得感。鼓励思政专家和学者建立个人网络公众平台,发挥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形成网络“第二课堂”,传播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在新的时代背景下,高校意识形态阵地建设要具有网络思维,努力将各类阵地打造成真正的“互联网+”模式的新时代意识形态阵地。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 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
[3]韩维志,译评.大学 中庸[M].长春:吉林文史出版社,2001.
[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5]邓卓明,张波.加强高校意识形态工作重在形成五个合力[J].思想理论教育,2017(12):45—50.
[6]杨瑞,郝清杰.“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和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理论研讨会综述[J].中国高校社会科学,2018(4):151—152.
[7]李建柱.习近平意识形态治理的科学实践与基本经验[J].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20(4):5—12+146.
[8]侯竹青.“现代化”概念与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J].党史研究与教学,2017(3):83—88.
[9]李伟.思想政治教育现代化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14.
[10]谭向阳.高校意识形态安全文化生态建设的困境与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5):34—38.
(责任编辑:陈 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