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认知及非认知因素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及教学建议

2020-05-11姜玉馨王晓曦

祖国 2020年6期

姜玉馨 王晓曦

摘要:本文以认知心理学及心理语言学为基础,分析了关于第二语言学习的相关研究成果,从第二语言学习认知因素如词汇、句子及篇章的理解、语言记忆过程;以及非认知因素如动机、情感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总结了相关的学习规律,并就分析结果提出了针对性的教学策略。

关键词:第二语言学习 认知因素 非认知因素

如何提高第二语言教学效率,是语言教育、心理学、教育学领域都关心的问题。第二语言学习同时受到认知和非认知因素的影响。通过了解认知和非认知因素如何影响第二语言学习,可以帮助教师和学生有效提高教學和学习的效率。

一、认知因素对英语学习影响

认知因素对英语学习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字词识别,句子理解,篇章理解以及学习策略等方面。可以说,认知因素是英语学习的基础,正是由于人类有了认知能力才使得我们有学习一门语言的能力。认知能力为语言的学习提供了可能性。

(一)词汇理解过程

语言的认知,从言语听辨开始。能够识别所听到的信息是理解的第一步。在言语的听辨中涉及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就是“心理词典”。Carroll(1999)指出,心理词典是指永久性储存于记忆中的词及词义的心理表征。心理词典包含了概念表征和词汇表征两种表征模式。概念表征是指语言的语义概念性特征,即某一词汇的内涵和外延;而词汇表征是指语言在词汇水平的信息,包括了词形、语音信息。语义在心理词典的中心位置,音、形是心理词典的表层线索。正常人说话的速度是一秒6个音节(约三个词)实验结果也证实我们识别自己母语单词的速度是200毫秒1个单词,所以人类掌握单词数量之多和提取速度之快说明我们保存了一个高度组织起来的心理词典。因此,词汇的建构及词汇之间关系的联结在教学过程中尤其重要。

(二)句子、篇章理解过程

词汇是语义表征的最小单位,在理解词汇的基础上还需要根据一定的语法规则才能正确理解句子的意义。对于发的掌握能够有效的帮助阅读者理解句子中不同词汇的关系,并在极短(几百毫秒)的时间内正确理解句子的意义。在借助高时间分辨率的ERP技术进行的研究发现句法与语义在句子加工中的关系是比较灵活的,既存在语法支配语义的加工,也存在语义引导句法的加工。因此,对词汇和句法信息的理解和准确把握是帮助阅读者理解句子意义的关键。

句子理解是语言理解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理解句子的基础上,人们才得以理解由若干句子组成的段落,以及篇章。篇章中句子的意义不单取决于句子本身的意义,句子的顺序也是至关重要的,毫无关联的句子放在一起时是无意义的。文本阅读理解是阅读心理研究的核心内容,是心理学界长期重视和关注的重要课题。从理论基础看,文本阅读研究内容由最初的对图式表征研究发展到当前对情境模型的研究。图式是一种认知结构,是一个自上而下的加工过程,在图式理论的指导下,文本知识可以被浓缩为框架,或者重新组合成网络,精炼出结构化的知识(如:记叙文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而情景模型表述的是一个人对真实或想象世界中所描述或经历的特定事件或状态的理解,是读者对当前文本所描述情景的心理表征。情景模型,更强调自下而上的认知加工。图式与情景两种加工模式并不是矛盾的,图式是典型情景的心理表征,是一般性表征;而情景模型是某一具体情景的心理表征。图式模型是相对稳定的认知结构,而情境模式则描述了更具有灵活性和可塑性的认知过程,在篇章阅读中,图式与情景两种加工模式都是必要的。

(三)语言记忆过程

语言学习的最终目标是应用,而应用最基本的前提就是记忆,能够把语言信息保存在记忆中。词汇知识,语法知识以及相关的文化背景等都需要经过不断的加工而能够最终进入到长时记忆系统保存下来。在记忆过程中,对于语言学习最为关键的就是工作记忆。工作记忆是当前正在加工的记忆,是信息加工进出的通路。在语言学习的输入方向,只有被注意的信息才能通过工作记忆的加工存储到长时记忆中。而在语言产出的输出方向,只有那些被记住并且学生能够使用的词汇、语法知识才能被提取到工作记忆中来支持当前的语言加工。易保树等(2015)的研究表明,工作记忆对语言产出的准确度有影响。工作记忆的容量为7 ±2个模块,暂存时间约14-30秒。这一时间和范围的限制基本上可以认为是由神经生理基础控制的,特别是在保存时间上几乎是不可突破的,但每个单位的容量是可以通过一些记忆手段扩充的。工作记忆容量越大,语言学习以及产出的加工速度就更快。

二、非认知因素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

语言学习相较于其他学科的学习具有其一定的特殊性,一门语言的习得需要通过长期坚持不懈的训练,同时和学习者所处环境、文化背景等有着相当的联系。阅读活动本身会影响和改变读者的非认知因素,而读者的非认知因素又会直接或间接作用于阅读过程,影响认知发生的特点。非认知因素主要包括学习动机、情感、性格、态度、学习条件及社会环境等,而在这些因素中,学习动机是最主要,也是研究最多的影响因素;情感也是影响第二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

学习动机是学习者为一定学习目标而努力的持久驱动力,学习者的需要、好奇、态度、兴趣、意志和价值观都源于学习动机的范畴。据雅克博维次(Jakobovits)的研究表明,影响二语习得的主要因素是:动机(33%)、才能(33%)、智力(20%)、其他(14%)。第二语言学习时间开始通常在小学阶段,这一阶段开始的学习其学习方式也和母语学习有较大的的差异,母语主要是通过内隐的,潜移默化的方式学会的。而在的语言的学习中,更多是需要通过外显得方式。第二语言在学习过程中整体较为被动,其学习动机主要是外部的,与兴趣或者赢得赞扬,获得成功有关。

母语承载了身份认同、情感维系等多重角色,而这些情感因素在第二语言学习过程中很弱,甚至不存在。部分教师因为教学不当甚至引发学生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反感,这极大的削弱了语言教学的效率。

三、有效利用认知和非认知因素提高第二语言学习效率

(一)打牢词汇基础,加强词汇间的联结

母语的心理词典中词汇之间是彼此联结的,第二语言想要学到流利的程度就必须构建一个具有丰富联结的心理词典。当前的学校教育中虽然比较重视词汇的教学,教师也通过听写、默写等手段让学生记忆词汇。但记忆知识心理词典建构的第一步,更重要的是构建词汇之间的联结,在词汇的学习中最好能够使用主题组织的方式进行教学,如学习“眼睛”之后也学习与之相关的“眼镜”“眼神”等词汇能够帮助学生快速扩充词汇量,拓展词汇网络。这样教学的效果会比死记硬背要好很多。

(二)加强语法训练,教授阅读策略

语法一直是中国学生学习外语的一个难点问题,许多学习多年的学生依然存在不少的语法错误,其关键的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只把语法当作一种规则,不断的逐条去背这些规则,造成极大的记忆负担。语法除了是语言的组织规则外,更重要的是一种语言的内在逻辑,由于学习第二语言是在已经习得了第一语言的基础上进行的,第一语言的固有逻辑难免会造成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教师应当引导学生理解语法背后的逻辑,进而才能帮助学生更容易的理解语法,尤其是对已经具有一定水平的学生,语法彻底的突破之后能帮助他们把外语推向真正有用的高度。

篇章的理解要从当前课文的描述出发,也需要学生对文章的基本结构,即文章写作的一般图式有一定的认识。教师除了逐字逐句的教授外语之外,也需要带领学生从宏观上把握文章结构,分析文章的写作逻辑。通过长期训练,让学生形成对外语篇章阅读的一般性图式,在图式的基础上进行情景建构和加工能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教授记忆策略,提升语言记忆效果

短时记忆的容量是7 ±2个单位,对于初学者来说,每个字母是一个记忆单位,则记忆一个单词都是比较大的負担,但是老师如果能够教会学生一些有效的编码规则就能极大的帮助学生进行记忆。教学过程中教学需要帮助学生将新旧知识建立联系,这样有助于学生对学习知识进行更为深入的加工。同时也可以使用一些语言教育中常见的记忆方法,如词根词缀记忆法,联想记忆法等。

(四)调动非认知因素,提高学习效率

在第二语言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学习动机是十分必要的。首先,帮助学生明确学习第二语言的动机,让他们理解多学习一门语言的重要性和意义,将“要我学”的外在动机逐步转化为“我要学”的内在动机。其次,从情感方面入手,让学生了解当今多元文化的世界,让他们理解每一种语言背后承载的是不同的文化,在教学中融入与该语言相关的历史人文等因素,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第三,提升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树立信心。第二语言的学习是一个长时期的过程,学生具有高效能感利于他们坚持学习。教师需要多鼓励,多肯定学生,从他们的实际出发来设计和组织课程,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通过演讲、表演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表现语言学习的成果。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效能感,树立自信。

参考文献:

[1]曹春梅.少数民族成人学员汉语学习动机调查分析[J].新疆职业大学学报,2005,(02):33-58.

[2]桂诗春.新编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0.

[3]郭桃梅,彭聃龄.非熟练中-英双语者的第一语言的语义通达机制[J].心理学报,2002,(01):23-28.

[4]黄华珍,林崇德,沃建中.中学生成就动机的发展特点研究[J].心理学报,2001,(02).

[5]刘舒琳,吴慧华.非智力因素对外语学习的影响[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8,(05):191-192.

(作者简介:[1]姜玉馨,毕业于泰国朱拉隆功大学,现任职于云南艺术学院附属艺术学校,研究方向,英语教育。[2]王晓曦(通讯作者),毕业于西南大学心理学专业,获心理学博士学位。现任职于昆明学院学前与特殊教育学院,研究方向,双语教育,儿童语言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