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小学教育专业美育课程建设与教学模式研究

2020-05-11孙巍由晔

祖国 2020年6期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高职教学模式

孙巍 由晔

摘要:“十三五”时期,高职院校的素质教育被摆上更加重要的位置。在素质教育全面普及的新形势下,高职小学教育专业要吃透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和育人内涵,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本文主要论述高职小学教育专业美育课程建设方略和教学模式之改进,以便为高职小学教育专业美育课程培养更多合格、优秀人才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美育课程建设 高职 小学教育专业 教学模式

美育,顾名思义,又可称之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一种借助现实美和艺术美来感染、影响、塑造青年一代,使其拥有审美基本常识,进而在学习教育中养成审美理念、审美理想、审美情操,同时具备感悟美、评价美、鉴赏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教学活动。近代著名教育家、学者蔡元培曾精辟概括美育和教育之间的关系:美育是教育不可或缺的部分,假若受教育者缺乏美育,则会变得僵化甚至迂腐,在做其他领域学问时,亦会缺乏创造力和情感源泉。纵观当前知识经济风暴下的教育改革,美育显得愈发关键,在高职小学教育专业尤为如此。

一、高职小学教育专业美育课程建设方略

(一)深度拓宽课堂外的美育阵地

在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旨在为国家和社会培养和输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拥有较高教育理论功底和较强教育教学应用实践能力的小学教师以及教育科研工作者,当然,还包括各级教育行政主管人员。高职小学教育专业所培养的人才,对于未来整体小学教育教学质量有着直接影响。对于小学教育专业美育课程而言,依照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其培养目标和任务主要集中在塑造年轻一代的心灵世界上。换言之,通过美育课程的学习,全面提高人文素养,培养和增强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了解和吸纳古今中外优秀的艺术作品,进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和美学观。

小学教育专业属于教育学范畴,本专业美育课程建设则立足于培养高素质的教师团队。基于此,不妨统筹美育课堂内和课堂外的两大教育阵地,在创新课程教学的基础上,有的放矢地拓宽课堂外教育阵地。例如,教师要有意识地打破课堂学习的局限性,提醒学生们在业余时间主动借阅图书馆涉及美育的书籍,通过系统阅读来丰富美育体验,增强对美育课程的理解,加深对美育课程所学知识理论的体悟。又如,在美育课堂外,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出席美育方面的艺术讲座,通过现场聆听,使自己的心灵和美育知识融为一体,开展一次深刻的美学体验,不断地丰富艺术理论宝库。除此以外,学生们通过参加博物馆、美术馆、音乐会等相关活动,定能学到前沿的美育理论,进而在学习美育课程时,能够便于理解和掌握课程要领。

(二)健全和完善美育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开展美育课程建设,首要健全和完善课程体系。学生们在入学早期就要学习什么样的美育课程,在第二、第三学年的每个学期,该课程是怎样编排和设计的,这些问题的相关配套实施策略均要在课程体系中得以体现。教师要加强学生们对美育课程在现代化高职教育中重要性的认识,使孩子们的鉴赏、品味能力同艺术创造力融会贯通,循序渐进、日积月累,先简易后复杂,立足于学生实际的美育能力,使其在得到美育体验前,学会运用自己的鉴赏语言来陈述个人对美育的认识和理解,逐步使其精确地、系统地把握这门课程。

关于小学教育专业美育教材的选用,教师可优先锁定教育主管部门规定的师范美育教学教材,也可依照本专业学生的培养特征和课程建设实际所编排的美育教材。无论选用哪类教材,所遵循的一个理念就是使孩子们切实掌握好真正的美育理论知识,提高美育能力,力求在未来的教育事业中发挥美育的教育功能和培养价值,使自身始终处在最佳的状态中,给小学教育带来新气象。

(三)课程建设要以培育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为依规

在新时代,美育课程要全面培养审美想象力,必须深刻地意识到审美想象力在技能型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审美想象力指的是人在内外刺激的影响下,以情感作为推动力,不断激活自身生活经验中的感知印象的心理活动。事实上,想象力和创造力在课程建设中是至关重要,共同服务于技能型人才培育的实践中。例如,在知识创新时,决策分析往往凭借特有的直觀化的想象能力。依托想象力,人们可创造全新越位,进而变更游戏规则。正因拥有了想象力,美国微软公司才闯出了一条信息产业的发展轨迹。回归美育课程建设,技能型人才亟需丰富的想象力和独到的创造力,这对于工艺流程的改进和完善是至为关键的,同时亦极大地提高了鉴赏能力。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小学教育中已经有比较悠久的历史,美育也是人类对艺术认可的一种认识样式。具体到课程建设中,可以通过在课内,利用多媒体向学生们直观地展示知名艺术作品,引领孩子们从欣赏中获得启发,从启发中获取感悟,从感悟中获取激发想象力的灵感,进而在艺术鉴赏时更加合乎美学需求,更能提出全新的艺术设想,对其提出全新的美学解读。与此同时,通过课堂内张贴教学挂图,播放相关艺术创作方面的纪录片,使学生们在耳濡目染中激活创造活力。

二、高职小学教育专业美育教学模式分析

(一)改进和创新美育教学方式

教师在教学时要让学生们深切地领会到直观的美育感受,引领学生们在美学思维的感召下深刻理解知识,反复地开展技巧性的训练。教师要运用分布讲解的形式,并在课堂上用好多媒体投影设备,使学生们在视听结合、图文并茂的情境下对所学知识有一个全面而又整体的了解和感知,以便充分地展示美育课程的魅力。不管是集体授课还是个体辅导,实际训练都要不可或缺,单独的理论传授代替不了实践层面的训练。为了使学生们都能将美育教学中的一系列技能和方法展示出来,在创设教学情景、营造新型教学氛围的同时,需要把实践技能的培养摆在突出位置。

(二)以美育实践作为推进美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平台

从宏观视角看,美育课程主要以输入为主,而美育实践则是输出。假若缺乏实践这一“输出”的过程,那么学生就难以将所学知识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为此,美育实践就成为教学模式创新的重要任务。

首先要充分借助高职院校社团建设的有利契机,组织和号召本专业学生开展形式多样、异彩纷呈的社团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如舞蹈团、乐队、书法协会、国画社团、书法协会等。其次,要通过以比赛作为深化美育教学模式创新的引子,鼓励本专业学生积极报名参与全国及各省区举办的各类技能比赛活动,典型的如书法大赛、动漫大赛、服装设计比赛、创新创业比赛等。通过各种比赛活动,使全体学生在实践中牢记美育教学任务,以赛促学,寓教于乐,在趣味化的比赛中享受美育教学给身心带来的愉悦感。除此以外,在大数据蓬勃发展的新时代,美育网络实践平台的构建势在必行。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可开通微信群、QQ群、美育论坛等网络平台,随时随地鼓励学生们自主交流美育实践创新经验,持续分享美育实践心得,切实为学生亲身去组织、去参与、去领悟、去体验搭建牢固平台,使全体学生时刻增强审美意识,锻造审美本领,熏陶审美情感,使美育教学得以向纵深推展。

(三)创新美育教学考核手段

为始终凸现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和培养目标,要立足于美育教学特征,创新考核手段,注重知识、技能和综合素质的考核。长期以来,美育教学效果始终带有隐形、滞后性等特征,对其考核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在教学考核中,不妨另辟蹊径,注重形成性评估。日常考核可占50%,作业考核可占20%,期末考核可占30%。日常考核除学生的课堂表现外,还包含学生们参与各类比赛的成绩以及学生们的评估。作业方面的考核可覆盖学生们的美育鉴赏体会、出席各类艺术讲座的心得、影评以及艺术博物馆的观后感等,将考核重点聚焦在学生们审美过程的体悟中。期末考核运用开卷、闭卷、笔试、口试以及学术论文等多种形式,综合考察学生们的艺术素养。

三、结语

立足于高职小学教育专业美育课程的建设,要深度推进美育课程的落实,深度拓宽课堂外的美育阵地,健全和完善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在教学模式的改进和创新过程中,要从实践、考核等角度创新方式方法,使教学取得新突破。

参考文献:

[1]赵林峰.通识教育理念下高职美育课程改革思路探究[J].智库时代,2019,(32):179+182.

[2]骆斯琴.岭南文化传承视角下高职院校大学美育课程体系的构建[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08):129-131.

[3]蘇冰星.高职院校美育体系的构建研究[J].西部素质教育,2018,(16):193-194.

[4]赖天舒.关于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美育教学的思考[J].艺术评鉴,2018,(11):133-135.

[5]刘芹.推动高职院校美育工作刍议[J].美术大观,2017,(12):146-147.

[6]陈敏.高职院校开设美育课程的意义及课程建设[J].课程教育研究,2013,(25):213-214.

[7]韩英倩.浅析高职院校美育课程设计的实施途径与方法[J].天津职业院校联合学报,2013,(03):45-48.

(本文为保定市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立项课题《高职院校小学教育专业美育课程建设及课堂模式研究》结项论文,课题编号:193009。作者单位:冀中职业学院;作者简介:孙巍,职称:讲师,学历:本科,研究方向:艺术设计。)

猜你喜欢

小学教育专业高职教学模式
群文阅读教学模式探讨
高职应用文写作教学改革与创新
本科学历小学教育专业培养模式
从大学本科层次小学教育专业的课程的设置看如何培养儿童教育专家
“一精三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导航杯”实践教学模式的做法与成效
高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探讨
5E教学模式对我国中学数学教学的启示
关于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