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教深度融合下跨境电商“3E融合”教学改革实践
2020-05-11戎丹蔡文芳
戎丹 蔡文芳
摘 要 跨境电商企业需要既懂外贸、精通英语又具备电商操作技能的复合型人才。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以产教深度融合为背景,以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将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应用英语三个专业进行“3E融合”,搭建跨境电商基础平台,构建以需求为导向的校企合作项目、服务外包项目、自主创业项目等教学实战载体,形成充分整合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应用英语三个专业优质资源的教学模式及相关保障评价机制。
关键词 产教融合;跨境电商;“3E融合”;教学改革
中图分类号 G71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3219(2020)02-0048-04
一、跨境电商人才培养改革背景分析
传统中小型外贸企业转型升级、新兴的跨境电商经营企业高度发展都急需大量的相关人才,特别是兼具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特征的跨境电商企业,其对人才的综合性素质要求更高,高职院校单一的专业人才培养已经无法满足企业对跨境电商“通才”的需求,企业很难直接招聘到满意的人才,这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跨境电商的发展。
以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例,对当前该校英语、外贸、电子商务三个专业跨境电商方向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存在如下问题:一是三个专业各自教学,不论是学生、师资、软硬件资源,还是课程体系、实训(战)载体等,都互不干涉,资源无法进行统一调配和共享。二是三个专业的课程教学任务由于自身教学資源和教学条件的限制,无法依托真实跨境项目载体或工作岗位来完成,不符合做中学、学中做的职教理念。三是三个专业按照“2+2+2”学时分配方式,即2学期通识课、2学期专业课、2学期实习,通识课与专业课、专业课与实习课之间没有任何衔接,使学生处于比较被动的状态,这与“以能力为导向,以项目为驱动”的项目教学理念相悖。四是三个专业根据各自的教学体系培养具有“专业倾向化”的跨境电商人才。英语专业的学生更偏向于选择客服沟通、发布产品信息等岗位,外贸专业的学生更偏向于选择进出口业务的岗位,而电子商务专业的学生更愿意选择网页编辑、网络推广等技术类的岗位。跨境电商企业只能通过相对封闭的渠道从同一个学校挑选出各有所长却不能综合应用的人才。
正是鉴于跨境电商人才培养供给侧和企业对跨境电商人才需求侧的这种矛盾,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进行了跨境电商“3E融合”教学模式探索。
二、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3E融合”的探索
跨境电商“3E融合”是指,在应用英语专业(English)、国际贸易专业(Exporting-oriented trade)和电子商务专业(Electronic commerce)的跨境电商方向搭建“3E融合”的基础平台(学生、师资、软硬件),进行“3E融合”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效果评价机制设计,通过跨境企业真实的电商项目实现深度的产教融合。
(一)基础平台(学生、师资、软硬件)的构建
根据跨境电商的发展要求和企业岗位需求,将具有“电商人素质”的教师和学生聚合到一起,最大化地利用三个专业拥有的资源,实现生源共享、师资共享、软硬件共享,真正搭建切实有效的“3E融合”跨境电商基础平台。
首先是学生择优。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应用英语专业的学生在第1学期学习了《电子商务基础》等通识课程后,根据自己的兴趣和对所学知识的了解选择专业方向,其中选定跨境电商专业方向的学生就是目标学生群体。根据“长板理论”,在校企合作跨境电商项目的实操教学中根据学生特点和喜好不断分流出学生进入不同岗位,如图1所示;通过“漏斗型”管理模式和校企合作培养模式,企业根据跨境实操项目中学生的表现层层筛选,对于能融通电商、英语、外贸的复合型人才,可以直接输出到企业核心岗位,如图2所示。
其次是师资择优。跨境电商课程的教师既要求有外语、外贸和电商等相关知识和技能,又要懂产品、商业、流通、跨境电商政策、消费等领域的运作。目前众多高职院校的师资状况还难以满足跨境电商行业发展对师资的需求。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为了解决专业教师各自为政的现象,整合应用英语、国际贸易和电子商务等专业的教师资源,打造“3E融合”的跨境电商师资队伍,继而实现师资共享和优质配置。在锁定跨境方向核心课程后,锁定核心课程的主讲教师,即擅长运营的教师负责外贸网店运营课程教学,擅长客服的教师负责跨境电商客服课程教学,这些教师可以岗位需求为切入点建立导师工作室。
第三是软硬件共享。将三个专业现有的软件、硬件进行择优共享。电子商务专业目前拥有4个机房、图像处理工作室、网店运营工作室、网络营销工作室,国际贸易专业拥有4个机房、多个跨境电商模拟软件,应用英语专业拥有3个机房、多个校企合作班、跨境客服工作室等软硬件设施。这些资源统筹安排,让真正有需要的学生能打破专业限制,择优使用。
(二)教学模式的设计
1.重构课程体系
学校应用英语、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三个专业分别设置了跨境电商方向,以跨境电商企业的工作岗位为切入点,把应用英语、国际贸易与电子商务三个专业的核心能力进行整合,重构跨境电商核心课程体系。将课程体系分为电子商务基础、国际贸易实务、网络营销实务、跨境物流实务、图形图像处理、跨境电商客服、外贸网店运营、跨境多平台操作等方面,并参照企业的工作岗位要求进行课程内容构建,将《电子商务基础》和《国际贸易实务》放在三个专业的第1学期(通识课);将《网络营销实务》《跨境物流实务》《图形图像处理》等放在第2学期(专业基础课);将《跨境电商客服》《外贸网店运营》《跨境多平台操作》放在第3学期(专业核心课);学生经过三个学期的深化学习,把所学核心能力融入到项目实操中,即第4、5学期迎来了项目实操阶段,包括模拟跨境平台实操、校企合作项目实操、导师工作室实操等,将课堂与跨境企业项目实操紧密结合;第6学期为实习阶段,即校内外导师根据在前几个阶段学生的表现推荐其进入实际工作岗位,输出真正的复合型人才。如图3所示。
2.构建实训(战)载体
学校电子商务、国际贸易、英语专业的实战载体各有侧重。电子商务专业与跨境企业开展深度合作,用企业、保税区电商园的真实项目(利用一达通等平台)、自主创业项目(利用速卖通、敦煌网、WISH等平台)来构建电商专业学生的实战载体;国际贸易专业购买了各大跨境电商平台的模拟软件,并搭建跨境电商考证平台,以此作为国贸专业学生主要的实训载体;英语专业侧重让企业走进课堂,学生的就业岗位偏向于跨境电商客服,每年的“双十一”电商活动平台是英语专业学生的实战载体。三个专业的实战载体各有所长,在实操阶段(第4学期)搭载这些模拟项目或合作项目,三个专业的教学实战载体互通互融,以竞争为手段,以创业和为企业服务为目标,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为企业输出真正有用的跨境电商人才。目前,学校已与阿里巴巴国际站、阿里巴巴速卖通、Wish、智蜂、洋葱海外仓、全球贸易通等平台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3.搭建导师工作室
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应用英语专业的教师根据各自所长组建工作室,如图像处理工作室、跨境客服工作室、跨境电商运营工作室、网络营销工作室等。各个工作室承接各类相关的企业外包业务,例如“双十一”客服可由外语教师牵头的跨境客服工作室包揽;详情页设计由电商教师牵头的图像处理工作室承接;具有丰富从业经历的企业兼职导师和双师型教师组建导师团队,负责承接校企合作跨境项目、自主创业跨境项目、服务外包跨境项目等,让工作室成为培养复合型人才的孵化基地。
實操阶段(第5学期)学生将以岗位为导向分组轮岗,选择进入导师工作室。学校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合理配置工作岗位,并分派其进入指定导师工作室或指定校企合作项目。不同的工作室承接不同的工作任务,训练学生不同的专项能力。学生在掌握某一项能力并通过工作室考核后可申请岗位轮换加入其他工作室。在学生完成工作室历练后,可自主创业,也可由校内外导师推荐进入不同的公司或岗位进入实习阶段(第6学期),实现与跨境电商企业岗位的直接对接。这种“技能教学+项目外包式教学+企业实习+自主就业”的方式非常适合培养复合型人才。
4.创建新型教学形式
在第三阶段的实操实习过程中,企业教师和工作室导师不可能按照传统模式进行教学,更多地会采用“线上教学+线下实践”的教学模式。具体做法是: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教学视频、其他网络资料)把学生需要掌握的内容上传到网络上,要求学生课前完成,然后通过测试、完成课前任务等形式把握学生的掌握程度,如图4所示。这种教学模式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这是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需要具备的能力之一,也是跨境电商复合型人才必需具备的基本素质。
5.构建“1+2+3”学习模式
原来三个专业按照“2+2+2”的学时分配方式,将6学期分割为“1+2+3”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即第1学期,这个阶段三个专业的学生分别被安排了通识课程的学习,第1学期结束后学生选择专业模块,选择跨境电商方向不论是电商、国贸还是英语专业的学生都被统一安排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第二阶段即第2学期和第3学期,这两个学期学生主要学习跨境电商方向的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第三阶段即第4学期、第5学期和第6学期,其中第4、5学期是实操阶段,第6学期是实习阶段。学生通过“通识课+专业课+实操实习”的递进学习模式,提升自己的跨境电商学习能力,直至与实际工作岗位无缝对接。
(三)教学效果评价机制设计
教学效果评价机制主要建立在项目竞争制、岗位工作室、导师负责制等过程考核与效果监控基础上。以实战效果作为主要衡量标准,围绕这一标准开展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效果评价。
电子商务、国际贸易、应用英语专业的所有学生进入第一阶段(第1学期)通识课的学习,该阶段教学效果按照专业所设课程的考核机制进行评价。第一阶段安排了《电子商务基础》和《国际贸易实务》课程,只有通过这两门课程考核并有强烈意愿深入学习跨境电商行业的学生(选定跨境电商专业方向)才能进入第二阶段的学习。
第二阶段(第2、3学期)主要学习跨境电商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所有专业课程实施项目化教学。进入该阶段的学生能力偏向明显,需综合考虑三个专业学生不同特长配置合作团队,根据团队的任务汇报与答辩表现、工作任务的完成数量、质量、难度等指标设置合理的考核机制。通过考核机制提升团队的动力,培养成员的团队协作和自我管理能力,提前适应职场环境。
通过第二阶段的考核,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和操作能力已经凸显,即进入第三阶段——实操和实习阶段。实操阶段(第4、5学期)学生根据特长和意愿选择工作室或进入校企合作项目的工作岗位,由于跨境电商项目动态性的特点势必需要团队重组,可采取不同阶段不同的过程考核与质量监控形式。实习阶段(第6学期),即校内外导师根据在前几个阶段学生的不同表现推荐其进入不同的企业和工作岗位。该阶段需参考企业师傅的意见,结合企业考核学生的工作表现、实际成效等因素进行综合考核。
值得一提的是,在实操阶段(第4、5学期),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跨境电商的教学内容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基本做到“五合一”,即学校和企业合一、办公室与教室合一、教学与业务合一、理论教学与实践操作合一、作业与订单合一。学生完成业务的过程也是一个学习过程,通过新型学习模式获取知识并进行实操,教师在指导业务的同时解答学生不同的问题,通过这种“做中学、学中做”的过程使学生不断提高技能。
三、总结
国际贸易、电子商务、应用英语三个专业跨境方向依托校企合作产品库、平台库和项目库的实战载体,采用工作室、学徒制和项目制的教学组织模式,整合校内三个专业的师资力量和校外企业指导教师团队,成立摄影美工、跨境电商、创新创业项目工作室,通过打通专业群、平台搭建、资源聚集、团队打造和创新管理等系列协同创新工作任务,形成“跨境工作室+企业项目+校内外导师”的工学结合现代学徒制教学组织模式,实现核心课程与技能工作室相融合的专项训练,创业实战与项目工作室相融合的综合训练,提升了学生职业素养、专业技能和创业能力。
參 考 文 献
[1]高子清,张金萍.跨境电子商务人才校企行政协同培养模式的构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7(5):146-148.
[2]喻文丹.基于产业发展的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对外经贸,2017(3):90-91.
[3]庄小兰.跨境电商的人才核心技能需求分析与培养对策[J].管理观察,2015(17):178-180.
[4]蔡文芳. 高职实体公司制人才培养模式实践[J].职业技术教育,2016(5):34-36.
[5]戎丹,施佳丽. 基于需求导向的高职院校跨境电商“3E融合”教学模式探索[J].求知导刊,2016(8):142.
Practice of Teaching Reform of“3E Integration”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Based on Concept of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he Case of Ningbo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Rong Dan, Cai Wenfang
Abstract The cross-border e-commerce enterprises need the compound talents who understand foreign trade, are proficient in English, and are skilled in the operation of e-commerce. In order to cultivate the talents needed by enterprises, Ningbo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with the concept of deep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with the carrier of real projects of enterprises, integrates three majors of e-commerce,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applied english that are the“3E integration”, builds the basic platform of cross-border e-commerce, and constructs the carriers of teaching practice that are the demand oriented school-enterprise cooperation projects, the service outsourcing projects and the self entrepreneurship projects, so as to form a teaching mode as well as relevant guarantee and evaluation mechanisms that fully integrates three high-quality resources of e-commerce, international trade and applied english.
Key words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cross-border e-commerce; “3E integration”; teaching reform
Author Rong Dan, lecturer of Ningbo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 (Ningbo 315100); Cai Wenfang, associate professor of Ningbo City College of Vocational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