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加快推动广西甘蔗产业绿色发展路径选择的研究

2020-05-11贺贵柏

甘蔗糖业 2020年2期
关键词:糖料甘蔗新品种

贺贵柏

(广西农业科学院百色分院,百色市农业科学研究,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百色综合试验站,广西百色533612)

0 引言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内容,是农业发展观的一场深刻革命[1]。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强调,大力发展紧缺和绿色优质农产品生产,推进农业由增产导向转向提质导向[2]。国家农业农村部《农业绿色发展技术导则》(2018~2030)指出,全面构建高效、安全、低碳、循环、智能、集成的农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加快推动农业科技创新实现“三个转弯”,即从注重数量为主向数量质量效益并重转变、从注重生产功能为主向生产生态功能并重转变、从注重单要素生产率提高为主向全要素生产率提高为主转变[1]。可见,加快构建广西甘蔗产业绿色发展技术体系,是加快推动甘蔗产业绿色发展,提高广西乃至我国甘蔗产业质量效益竞争力的必由之路[2]。

近年来,国际食糖市场波动大,特别是面对国际食糖连续低迷和价格冲击,广西甘蔗种植面积和产量不断下降,甘蔗生产者积极性不高,制糖企业亏损严重,甘蔗产业形势严峻。在国际食糖市场严峻的新形势下,广西作为中国著名的“糖都”,甘蔗产业如何做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综合施策,特别是如何做到依靠科技创新,加快推动广西甘蔗产业绿色高效发展,是各级领导、甘蔗生产者、制糖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笔者认为,新形势下要加快推动广西甘蔗产业绿色高效发展,要注重选好路径,着力推进,加快发展。

1 广西甘蔗产业发展现状

食糖是我国重要的农产品。在我国糖业生产中,糖料主要由甘蔗和甜菜组成,近年来,我国食糖中甘蔗糖约占87%,甜菜糖约占13%,甘蔗糖处于我国食糖组成的核心地位,而广西是甘蔗糖的核心产区。近年来,广西产糖量占全国产糖量 60%以上。据广西糖料生产部门统计,2018/19年榨季广西甘蔗种植面积77.333万hm2,进厂原料蔗5471万t,产糖634万t,农民种蔗收入283.42亿元。2019/20年榨季广西甘蔗种植面积76万hm2,预计进厂原料蔗5400万t,产糖量630万t,甘蔗种植面积、产糖量与上榨季基本持平,蔗农种蔗收入预计稳中有升。近年来,广西甘蔗主产区主要包括57个市、县(区)。2017/18年榨季,全区共有制糖企业集团20家,糖厂91家,全区日榨蔗能力达69.5万t以上,其中日榨蔗能力万吨以上的糖厂21家,糖厂平均日榨能力达6700 t。2019/20年榨季,广西全区糖业企业集团约6家,产业集中度可达80%以上。

2 加快推动广西甘蔗产业绿色发展路径选择的措施

为适应国内外糖业发展新形势的要求,广西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关于加快推进甘蔗制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加快构建广西甘蔗绿色生产技术体系,推动甘蔗产业从传统要素驱动为主向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为主的转变,加快推动甘蔗产业由增产导向转向绿色生态,努力提高广西甘蔗产业的质量效益竞争力,加快推动广西甘蔗产业“二次创业”与高质量发展[3]。在此基础上,本文对广西甘蔗制糖产业相关数据进行整理分析,提出以下对策措施,以期为加快推动广西甘蔗产业绿色发展过程中路径的选择提供参考建议。

2.1 必须抓好甘蔗生产保护区的划定与建设

早在2017年3月,国务院就下发了《关于建设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的指导意见》(国发〔2017〕24号文件)。2018年4月,广西壮族自治区糖办已组织完成横县、鹿寨县、武宣县、合浦县、扶绥县和宜州市 6个试点县(市)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2019年,全区已完成64个县(市)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划定工作任务,全区完成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划定面积76.8万hm2,提前一年完成国家下达的 76.667万 hm2划定任务。全区 33.333万hm2“双高”基地是糖料蔗保护区的核心区域,对43.333万hm2非“双高”基地蔗区按高标准农田要求进行规划和建设,努力实现糖料蔗生产达到集中连片、旱涝保收、稳定高产和生态友好的发展目标。在抓好甘蔗生产保护区规划和建设的基础上,加快推行订单农业[4]。据有关部门统计,截至2019年10月25日,2019/20年榨季全区已签订备案订单农业合同44万份,涉及蔗农72万户,订单面积占甘蔗种植面积的99.74%,全区甘蔗生产基本实现订单农业全覆盖的目标[5]。甘蔗生产保护区的划分以及订单农业政策的实施,有利于稳定甘蔗种植面积和调动广大蔗农的生产积极性,推动甘蔗生产以市场为导向健康可持续发展,取得了阶段性预期的良好效果,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广西甘蔗制糖产业实现向稳向好的高质量发展。

2.2 必须转变甘蔗生产经营方式

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物价局商品处抽样调查统计,2016/17年榨季,以甘蔗每公顷产量81.9 t计,甘蔗种植每公顷产值 41912.4元,每公顷种植成本32988.45元,每公顷利润 8923.95元,吨蔗成本402.79元,吨蔗净利润108.96元。如按“双高”基地甘蔗每公顷产120 t计,每公顷净利润13075.2元。

目前,广西甘蔗产业综合竞争能力不强,主要原因是甘蔗生产专业化程度不高,糖料蔗生产成本高,制糖企业“散、小、弱”,集团化程度低,产业聚集度不高。以广西百色市甘蔗种植情况为例,据百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百色综合试验站年调查统计,全市甘蔗种植专业户种植面积在3.333 hm2以上的有469户,其中:种植面积在3.333~13.333 hm2的户数为350户,占专业户的 74.62%,总种植面积 2275.2 hm2;种植面积在13.333 hm2~33.333 hm2的户数为100户,占专业户的21.32%,总种植面积为2241.6 hm2;种植面积在33.333 hm2以上的户数为19户,占专业户的4.05%,总种植面积为1250.533 hm2(详见表1)。全市甘蔗生产适度规模经营专业户 469户,规模种植面积5875.667 hm2(含专业合作社),占全市甘蔗种植面积51540 hm2的11.4%。

表1 百色市甘蔗生产专业户种植面积统计表

由此可见,广西甘蔗生产中存在蔗田零散分布、种植户多采用分户经营,专业大户等新型经营主体较少[8]。2018年田林县甘蔗种植面积1.117万hm2,其中专业户种植仅有0.439万hm2,仅占全县种植总面积3.926%,甘蔗生产专业化程度低,直接影响到甘蔗生产的规模经营、机械化生产和甘蔗生产规模效益的提高。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必须加快推进甘蔗生产适度规模经营,进一步转变甘蔗生产经营方式[3]。要以绿色转型为导向,加快转变甘蔗产业的增长方式。要重点加快实施5个方面的转变:一是由过去注重提倡甘蔗高产高糖良种向高糖高产高抗良种转变;二是由过去注重扩大甘蔗种植面积向主要依靠科技创新提高甘蔗单产和甘蔗产业经济效益转变;三是由过去轻视病虫害防治向重视甘蔗病虫害综合防治转变;四是由过去分散经营、粗放经营向规模经营和集约经营转变;五是蔗糖加工由过去产品单一、高能耗向产品多样性、循环农业、低碳农业和绿色农业转变[6]。要注重依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按照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特别是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的要求,加快推进甘蔗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经营。

2.3 必须加大甘蔗优良新品种的推广力度

良种是实现甘蔗生产高产高糖高效的关键。多种方式获取和推广适宜当地的主推甘蔗品种,是提高甘蔗单产、蔗糖含量,增加农民、制糖企业和整个甘蔗产业收益的重要手段[9]。2009~2017年,百色市农业科学研究所、国家糖料产业技术体系百色综合试验站联合五个产业示范县推广甘蔗优良新品种累计达 5.5337万 hm2,共计示范推广甘蔗优良新品种 23个,实现增产69.75万t,增收4.953亿元。依靠科技创新推动甘蔗产业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首要的任务就是抓好甘蔗良种的推广。

近年来,广西各地加快推广高产高糖甘蔗优良新品种,种植面积比较大的甘蔗优良新品种有桂糖42号、桂柳05136、桂糖46号、粤糖00-236、粤糖93-159等甘蔗优良新品种。特别是桂糖42号、桂柳05136、桂糖46号等多个高糖高产及综合性状好的甘蔗优良新品种种植面积不断扩大,甘蔗生产的区域布局和品种多系布局进一步优化,甘蔗种植结构日渐趋向合理。

目前,广西蔗区主要有崇左蔗区、来宾蔗区、农垦蔗区、柳州蔗区和百色蔗区等。近年来,蔗区甘蔗单产大都在 5~6 t,与国际上先进国家和地区比,甘蔗单产仅处于中间水平,但广西通过努力提高甘蔗单产、糖分和增产的潜力是很大的。从广西目前甘蔗种植结构和品种结构来看,各甘蔗优势主产区必须进一步加大甘蔗品种改良和优良新品种的推广力度,各蔗区要注重根据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有选择性的推广应用我国近年来新育成的那些高糖、高产、适应性强、宿根性好、抗逆性强、易脱叶、抗倒伏和适合机械化作业的甘蔗优良新品种。特别是要注重大力推广种植那些高糖高产和其它综合性状优良的甘蔗新品种。例如:桂糖42号、桂糖46号、桂柳05136、海蔗22号、福农41号、云蔗05-51等甘蔗优良新品种。力争3~5年,从根本上实现广西甘蔗优良新品种的多系布局,为构建全区甘蔗现代生产体系提供良种支撑[5]。在推广应用甘蔗优良新品种的基础上,同时要大力推广应用各项节本轻简高效的农业绿色技术,为加快构建甘蔗现代化生产体系提供科技支撑[4]。

2.4 必须加快推广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

从目前甘蔗生产的国际竞争来看,机械化程度低是我国甘蔗生产成本高的主要原因,也是影响甘蔗生产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多年来,由于受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的制约,广西甘蔗生产主要以农户小规模人工种植为主,传统的生产方式严重地束缚了甘蔗生产效率的提高。据调查,在目前人工种植条件下,甘蔗种植每公顷人工成本高达 18390元,约占甘蔗生产成本的50%以上。据相关统计,广西 2017/18年榨季,全区耕、种、管、收综合机械化率为46%,其中机收率仅为4%,在全区“双高”基地面积中,耕、种环节基本实现了机械化,但机收率只有15%。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降低广西甘蔗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和增强国际竞争力,必须大力推广应用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要大胆探索和加快推进甘蔗生产专业化进程,通过甘蔗生产专业化,加快推进甘蔗生产适度规模经营和甘蔗生产全程机械化,要千方百计探索走出一条甘蔗生产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和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子,从根本上提高广西甘蔗产业的生产效率和国际竞争力[7]。

2.5 必须加大各项轻简高效农业绿色技术推广力度

广西各主要蔗区,要根据自然条件和生产条件的差异,在加大甘蔗优良新品种推广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和示范推广各项节本轻简高效农业绿色技术。重点示范和推广各项农业绿色技术,包括:甘蔗脱毒健康种苗技术、工厂标准化健康种茎生产技术、冬植蔗栽培技术、甘蔗叶粉碎还田增氮技术、农机农艺融合技术、甘蔗全程机械化技术、甘蔗降解膜全膜覆盖技术、甘蔗缓释肥一次性施肥技术、宿根蔗机械化破垄松兜一体化技术、机械化精量播种栽培技术、甘蔗生物防治技术、甘蔗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甘蔗间套种增产增效技术、无人机智能农业技术以及甘蔗绿色食品加工制造技术等各项加快推动甘蔗产业提质增效与绿色发展的产业关键技术[1]。注重依靠科技创新进一步延伸甘蔗制糖产业链,加快推进甘蔗产业多样性发展。力争3~5年,努力实现依靠科技创新推动广西甘蔗产业绿色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2.6 必须进一步创新政策和服务措施

甘蔗产业是广西在全国最具影响力的传统优势产业,地位重要,影响面广。多年来,广西产糖量占全国产糖量的60%以上,是享誉中国和世界的“糖都”。实践证明,广西甘蔗产业的发展,对于促进农民增收和脱贫致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加快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工业反哺农业和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加快民族地区和边疆民族工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可持续发展、促进食品工业和相关产业的发展、保障国家食糖供给和维护食糖安全、促进我国食糖行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和促进人类的身心健康等方面提供了有力的支撑,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政治意义和战略意义。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要注重依靠政策创新,着力营造有利于加快推动广西甘蔗产业绿色发展与高质量发展的政策环境[3],重点督促抓好以下 5个方面的工作:一是要用足用好现有甘蔗产业政策,严格执行糖料蔗生产保护区和糖料蔗种植良种补贴政策;二是要注重发挥“双高”基地政策的示范和引领作用;三是注重鼓励和支持甘蔗专业化生产和适度规模经营,加快推广应用以甘蔗全程机械化为主线构建甘蔗现代化生产技术体系,转变甘蔗生产经营方式,千方百计降低甘蔗生产成本,提高甘蔗生产效率和增强甘蔗产业体系竞争力;四是注重创新保险扶持政策,要注重总结百色市田东县进行甘蔗政策性保险的做法和经验,加快推进广西甘蔗政策性农业保险;五是突出创新金融扶持政策,要大胆鼓励和支持甘蔗生产经营方式创新,大力支持甘蔗种植重点户、专业户和其他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靠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进行甘蔗专业化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和社会化服务,积极探索和加快构建甘蔗产业绿色金融服务体系。

3 结论

综上所述,要加快推动广西甘蔗产业高质量发展,必须牢固树立绿色兴农与绿色兴蔗的全新理念,紧紧依靠科技创新,采取切实有效的对策措施,特别是要进一步强化本文提出的六个方面的对策措施,加快推动广西甘蔗产业转型升级、绿色发展与高质量发展,努力提高广西甘蔗产业在国际市场上的质量效益与竞争力。

猜你喜欢

糖料甘蔗新品种
广西崇左大力推动糖料蔗产业集群发展
青菜新品种介绍
广西“双高”糖料蔗基地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的应用研究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甘蔗的问题
爱咬甘蔗的百岁爷爷
糖料蔗 中国最大“糖罐子”
23个甘蔗品种对甘蔗黑穗病的抗性测定
黑熊吃甘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