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背景下对城市老旧小区既有住宅的适老化改造初探
2020-05-11何佳锡
何佳锡 汪 江
(辽宁科技大学建筑与艺术设计学院 辽宁鞍山 114051)
1 城市老旧小区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设计背景
1.1 老龄化现状
在全球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剧的大环境下,在过去的一年,中国人口老龄化增速居于世界首位。20年前我国开始进入老龄化社会,截止2018年,我国老年人总数占全国人口总数的7.9%,共计2.49亿人;2019年我国老年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的18.1%。根据《2020-2026年中国养老产业市场研究及发展趋势研究报告》大数据显示,中国将在十年之后成为全球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国家,社会将在2050年进入深度老龄化阶段[1],如图1所示。
1.2 我国常见的养老模式和养老建筑发展现状
我国目前较为常见的养老模式分别为社会机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模式和社区居家养老模式[2],如图2所示。
图1 2020-2050年中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预估
根据调研发现,多数拥有专业化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无障碍设计完全满足老年人生活的集中医养结合机构多数集中分布在一线城市,全国普及程度不高。同时多数老年人无法真正接受此类养老机构,从传统观念角度分析,老人缺少来自家人的陪伴,无法享受天伦之乐;从社会关系角度分析,老人需要适应新的环境,容易产生孤独感;在建立新的人际关系时容易与他人发生冲突;从经济角度分析,机构养老的生活成本较高,额外支付的费用需要儿女承担,容易对老人的尊严感和儿女的经济压力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对于社区居家养老日间照料模式,我国目前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且在硬件设施和服务人员的专业程度上不能完全满足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因此,我国80%老人主动或被动选择的养老模式——居家养老,是目前最普遍的养老模式。
图2 我国养老模式占比情况
2 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的实际意义
2.1 满足老年人的生活需求
老人随着年龄的增长身体肌能出现衰退导致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不便,适老化改造可以针对这些问题做出结构、布局、材料上的改造和改修,让老人在家即能拥有更安全、便利的高质量生活。对老人而言,最大的幸福来源于天伦之乐以及舒适且有尊严地生活,因此良好的居住环境尤为重要。对既有住宅的适老化改造可以减轻家庭的养老负担,在经济方面较社会机构养老有更大的优势,同时也可以缓解所在城市养老行业发展滞后的现象。
2.2 完善城市设施建设
从城市布局角度来讲,老旧小区通常是城市的中心,亦是城市发展的历史见证,年久失修的老旧住宅在结构的安全性和舒适性方面都相对较差,在城市发展规划影响无法大肆改建,为更适宜居住而对既有住宅进行改造。据调查,老旧小区的住户多为老年人,因此适老化改造对既有住宅的使用效率、缓解城市用地压力、优化城市环境等方面都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老龄化的大环境下,适老化改造是银发产业发展的基础,完善城市民生建设,让代表着城市发展历史印记的建筑在新时代活起来,同时对城市文化是一种有力的保护。
3 适老化改造设计策略
3.1 调研分析现存问题
通过调研发现,老旧小区既有住宅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中表现在一下三个方面:①外界环境的街老、院老、房老、生活环境差;②居室的设施老、家具与敷设材料以及布局上会对老年人的日常生活带来一些阻碍;③住房结构因年久失修表现的管道老化、墙壁脱落、窗户密闭性不好等。老年人在独自生活时,因地面材质原因导致摔跤;因身体肌能的退化导致上厕所起身困难,淋浴站久容易疲劳,夜里看不清路,老房子步梯下楼不方便等问题时有发生。
3.2 适老化改造原则
3.2.1 满足老年人的实际需求
让老年人有更安全、舒适、便利的居住环境是适老化改造的最终目的,扩大无障碍空间、居家设备以“好走、好坐、好拿、好开”为原则对厨房和卫生间进行再规划。与此同时也需要考虑老人心理上的变化,例如有些老人容易产生与社会脱节、孤独的感觉,在能满足其生活基本需求的同时更需要心灵上的抚慰,他们希望得到更多的尊重,与外界有更多的交流,因此根据这样的需求可在社区中设置娱乐休闲区,布置书画、棋艺展示区,让老人们有更多的参与性,丰富其晚年生活。
3.2.2 结构布局不做大肆改变
老旧小区既有住宅的建筑结构是制约适老化改造的重要因素,但在改造过程中不宜大肆改动其原有结构,避免建筑整体受到不可逆的破坏,影响改造后的安全性。因此,在设计时应当通过分析和计算建筑主体结构,了解并合理地利用其局部构件的方法,对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的结构部件进行必要的修缮和加固,避免大规模拆除带来不必要的能源资源浪费和经济损失。
3.2.3 弹性设计,灵活性改造
在适老化改造设计前需要剖析人们未来居住模式的改变和既有住宅随城市肌理更新而改变的趋势,尤其在户型格局再改造方面应有一定的前瞻性,保证改造的灵活性,以便住户在未来因生活方式的转变和自身实际需求对住宅进行更适宜、更合理的改造[3]。
3.3 适老化改造设计策略
3.3.1 提高住房的舒适度
根据以上调研,住宅内部的适老化改造需要注意“采光、完善、视觉、省力”,同时需要从建筑硬件改造、家具家装改造、辅具配备、智能化用具配备四大方面进行改造,从老人生活中常见的细节痛点出发,最大程度地为老人居室提供安全和舒适。具体方案如下:
(1)建筑硬件改造具体可分为:无障碍改造设计,如在台阶、通道处加设坡道,整栋楼加建电梯等;走廊、卫生间增设扶手;浴室增设浴凳或坐式浴缸;地面铺设防滑材料等;
(2)家具家装改造具体可分为:家具硬角增加防护处理;座椅、沙发高度调整更换和材质选择;上吊轨移门改装;洗手盆尽量选择“台上盆”形式;增设收纳功能空间;增设升降挂衣杆等;
(3)辅具配备可分为:轮椅,助行器,移位车等;
(4)智能化用具配备可分为:感应地灯、紧急呼叫按钮、远程断电装置、智能防走失手环等。
3.3.2 提高小区公共空间的使用效率
老年人的活动能力和活动范围会在一定程度上受到身体条件的限制,最主要的活动地点即是小区内部,因此,应最大程度地增加社区内老年人的室内外公共活动空间以及医疗服务设施和文体娱乐设施。
3.3.3 关注空间的“半私有化”占用
老旧小区常常存在公共空间被“半私有化”占用的现象,由于多数老旧小区年久失修,侵占楼道公共区域堆积杂物、通往楼顶的楼梯加门等现象对消防疏散和交通通行都存在这很大的威胁;更有小区的楼顶被侵占种植或加建,这对建筑体结构会产生不可逆的破坏。在适老化改造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到这些因素,一方面借助上下排布、镶嵌排列等方式加大老人房内的储物空间;另一方面在有条件的场地设置统一的杂物存储柜;在社区内增设更多室外活动空间,设置座椅、凉亭等,有用地条件的小区也可考虑增设健身步道、健身器材,在为老人提供娱乐活动的同时也可达到美化社区的效果。
4 结语
在对既有住宅适老化改造设计和实施之初,应首先评估不同待改造住房内老人对日常需求的差异性,在合理控制成本的前提下,以如此设计原则和策略为基础,保证适老化改造的合理性和改造成果的实用性。适老化改造的普及将让更多老年人在家即能拥有相对便利、安全、舒适的高质量晚年生活,让更多老人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目标[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