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依法治国视域下中职班主任法治素养提升策略
2020-05-10杨春平
杨春平
[摘 要] 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切实提升中职班主任的法治素养势在必行。国家顶层设计尚不完善,学校重视程度不高以及班主任自身的局限等内外部因素造成班主任法治水平不能满足依法治国、依法治校、依法治班的时代诉求。需要国家层面完善顶层设计,学校层面强化培训和考核,班主任加强自身建设。
[关 键 词] 依法治国;中职班主任;法治素养;专业化
[中图分类号] G715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20-0158-02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作为“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内容,并提出“坚持法治教育从青少年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职班主任是中职学生成长的引领者,全面提升中职班主任法治素养是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的基础工作。
一、应然追溯:中职班主任法治素养的基本要义
“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的16字方针确立了我国依法治国新阶段的基本任务。按照“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四个维度,中职班主任在建班育人、依法治班过程中的工作任务确立为:“科学立规、严格管理、公正调解、监督守法”,具体包括:引导学生科学制订规章,严格按照规章制度管理学生,公正公平调解学生矛盾和纠纷,教育监督学生守法守纪并用法律保护自己四个方面。
中职班主任的法治素养是指已经内存于身上,能够比较稳定地影响其建班育人的教育行为,符合法治社会要求的知识观念、情感态度、意志品质、心理定势等文化和精神因素。一般认为,中职班主任的法治素养包括法律知识、法治理念、法治思维、法治实践能力和法治信仰五个层面。
基于对中职班主任法治任务和法治素养的分析和融合,本文提出“中职班主任的法治素养—任务模型”(以下简称“法治素养—任务模型”),明确法治班集体发展方向,为班主任法治素养的提升和评价提供参考。
二、时代诉求:提升中职班主任法治素养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必然要求
中职班主任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骨干力量,是学生管理的主要实施者,是班集体建设的引领者,提升班主任在学生思想教育、日常管理和班集体建设等工作环节的法治水平,直接或间接对学生产生教育效果,培养未来社会需要的法治化人才,进而助力依法治国方略的全面实现。
(一)提升全民素养,助力依法治国
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每个公民都是依法治国的主体,中职学生是国家发展的重要建设者,其法治素养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依法治国方略能否全面实现。班主任是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骨干力量,与学生朝夕相处、通过言传身教,学生耳濡目染逐步成长,班主任的法治素养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深化教育改革,推进依法治校
推进依法治校的进程,实现学校法治化管理,须有良好的制度和高素质的管理队伍为保障。班主任是学生管理的主要实施者,班主任身体力行,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校纪校规管理学生是全面推进依法治校的重要环节。
(三)规范建班育人,完善依法治班
班集体是学生学习生活的基本单位,学生通过群体性交往实现自我成长。班主任引领法治班集体建设,提升班集体的法治化进程,将法治理念融入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活动文化等班级文化建设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规则意识和契约精神,实现法治教育隐性课程的教育效果,真正实现法治班集体的育人功能。
三、现状透析:中职班主任法治素养提升的优势与困境
为全面掌握中职班主任法治素养现状,笔者访谈了上海市8所中职学校的8位学生(德育)科长和12名班主任,在访谈基础上生成问卷,通过问卷星向部分中职学生、家长、班主任和其他教工开展问卷调研,回收问卷585份。
(一)提升中职班主任法治素养的有利因素
1.中职班主任基本素养普遍较高。近70%的受访者认为班主任“掌握基础法律知识”“能够按规定规章制度办事”。中职班主任普遍拥有较好的高等教育背景,良好的学历结构和知识背景决定其具备较为丰富的基本法律知识和较高的法治思维水平,这为全面提升班主任法治素养奠定内部基础。
2.学校法治化建设水平不断提升。截至目前,9成左右的中职校获评“上海市依法治校示范校和标准校”,75%以上的受访者认为“学校法治化水平较高”。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完善相关規范性文件,为巩固依法治校建设成果奠定良好的基础,为提升中职班主任法治素养营造外部环境。
3.中职班主任管理体系较完整。一是班主任管理体系比较完整。访谈的8所中职校都建立了班主任管理制度,有的学校引进中职班主任胜任制模型,采用典型事件评议法、同行评议法等开展评价工作。二是上海市级层面架构了“新任—骨干—高研—名师”梯队的成长体系,打通班主任以德育管理者身份参评德育高级职称的通道,为班主任专业化发展和法治素养的提升提供有力支持。
(二)提升中职班主任法治素养的不利困境
1.国家顶层设计尚不完善。专门规范中职班主任工作的文件是2010年教育部、人社部下发《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班主任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并没有对班主任的法治素养提出明确要求,只是规定:“中职班主任应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这条规定内容上比较笼统未涉及法治素养的全部内涵,指导意义较弱。同时,调研发现,近70%的班主任“没有受过系统化法治培训”,这是班主任法治素养提升进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2.学校层面重视程度不够。一是法治素养没有纳入班主任培训和考核体系,6成以上班主任认为学校不重视“面向班主任开展法治培训”,5成以上班主任认为“考核体系中缺乏法治化标准”。学校管理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指引着班主任工作方向,上述调研数据印证了班主任法治素养建设的滞后性。二是近5成受访班主任认为“在职务聘任、奖惩、晋级等方面没有向班主任倾斜”,学校执行文件要求存在瑕疵,影响班主任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法治素养提升的重大阻碍之一。
3.班主任自身的局限和不足。一是班主任自己的专业认同感较低,长期以来班主任被定义为“警察+保姆”,而其专业身份被忽略。调研表明,认为“班主任是一个专业岗位”的受访者不到3成,7成以上的受访班主任认为自己“定位欠思考,思路不明确”,专业认同感偏低阻碍了整体队伍的法治素养提升;二是专业相关度不高。中职学校师资因为专业建设和专业教学需要,9成以上班主任非师范专业出身,这也导致班主任虽有一定法律基础知识,但对教育相关法律知识、法治理念的基础性认知相对缺乏,这也是班主任法治素养提升的难度。
四、策略省思:中职班主任法治素养的提升之策
在综合考量、辨证分析目前影响中职班主任法治素养提升工作中的主客观因素的基础上,对标全面依法治国的任务,参考“法治素养—任务模型”,通过建立国家层面、学校层面和班主任自身三者联动机制,有序落实各项法治素养的提升措施,全面推进中职班主任专业化和法治化发展。
(一)国家层面完善顶层设计是根本保障
1.完善法律法规,提升法律效力
针对顶层设计不完善、法律缺位等问题,应坚持社会主义法治原则,突出以人为本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响应依法治校的要求和依法治班的任务,以《教育法》和《意见》等法律文件为依据、完善法律法规,将中职班主任法治素养提升的内容上升到法律高度,在国家层面完善具体明确的班主任管理制度确保队伍建设和长足发展。
2.立足梯队模式,促成阶段发展
根据班主任梯队发展模式的建构,分层次、分阶段确定班主任成长目标,有的放矢、循序渐进推进班主任法治素养的阶段性提升。
3.构思整体规划,加强研培力度
构思班主任法治素养提升整体规划,建立长效机制,确保每位班主任职前和职后接受专业法治培训;同时加大研发力度,参考“法治素养—任务模型”开展课程建设,为班主任法治素养的提升提供智力支持。
(二)学校层面优化培训考核是关键举措
一是建立成长档案,设定发展目标。学校层面应关注班主任的职业生涯发展,建立以班主任法治素养提升为核心内容的班主任成长档案,设定阶段化发展目标,为班主任的专业化发展指明方向。二是广泛调研需求,推进校本培训。调研本校班主任的法治水平,以人为本制订法治素养培训体系。开展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法治活动,提高校本培训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三是优化考核体系,依法依规评价。考核是提升班主任法治素养最直接的方式,学校应将“依法教育、以生为本、程序正当”作為班主任工作的价值追求,参考“素养—任务模型”优化班主任绩效考核体系并规范考核评价过程。四是完善管理制度,激发成长动力。树立依法管理班主任的理念,严格按照上位文件精神优化班主任管理制度,提升班主任的获得感和幸福感,激发班主任的自我成长动力。
(三)班主任加强自身学习提升是动力源泉
提升班主任法治素养最主要的途径是班主任加强学习,自我提升。一是认同职业,规划生涯。班主任要了解班主任专业化发展的路径,有意识、有目标地开展生涯规划设计,思考职业发展中的困境并主动寻求突破路径,发觉专业化发展中的盲点和法治需求,激发内驱力。二是榜样引领,群体发展。在工作中找到引领学习的榜样,主动参加各种学习小组和工作室,在群体交往和互动交流中取长补短,互助成长。三是积极尝试,实践提升。班主任要树立社会主义法治信仰,依法管理、依法育人,有意识地运用法治思维思考、解决问题,在建班育人的实践工作中提升法治素养并反馈到日常工作中,在实践中实现交互成长。
参考文献:
[1]杨振华.高校辅导员队伍法治素养的现状与提升策略[J].高校辅导员学刊,2020(3).
[2]万华.教师法治素养的时代诉求与提升策略[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8(4).
[3]李晓燕.中小学教师法律素养在法治教育中的师表作用及其实现[J].中国教育学刊,2018(3).
[4]林伟毅.高校辅导员职业能力的现状及提升路径[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7(1).
编辑 王海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