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当前高校“双创”需求下的调研与教育模式探索
2020-05-10张烨琳
张烨琳
[摘 要] 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属于新兴事物,对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建设、模式构建、方式方法、人才组织等各个方面,尚有很大空间需要不断探索。针对面向大学生所做的需求调查中所发现的问题进行探索性研究,尝试在高校目前的“双创”教育中提出一些探索性思考,并且力图为不同专业培养人才提供一些指导性建议。
[关 键 词] “双创”;创新;創造性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2096-0603(2020)14-0102-02
一、创新创业与传统创业的概念界定与延展
创新创业是基于创新基础上的创业活动,既不同于单纯的创新,也不同于单纯的创业。创新强调的是开拓性与原创性,而创业强调的是通过实际行动获取利益的行为。
创新创业,简称“双创”,它与传统创业的根本区别在于创业活动中是否有创新因素。这里的创新不仅指的是技术方面的创新,还包含管理创新、知识创新、流程创新、营销创新等方面。
只要能够给资源带来新价值的活动就是创新。在某一方面或者某几个方面进行创新并进而创业的活动,就是创新创业。没有在任何方面进行创新的创业就属于传统创业。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需求现状调查与问题分析
大学生是当前重要的创业人群,他们充满活力、敢于尝试、愿意接受挑战和接受新鲜事物,他们正在成为创新创业的重要人群。
从世界各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发展来看,许多国家都有着丰富的经验。美国是第一个开设这方面教育课程的国家,从1947年至今已发展有1800多所高校,其创新创业教育理论也形成了一个相当完备的体系。英国至少有45%的大学开设创业教育课程。澳大利亚也非常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师资教学,很多教师是受过高等教育,既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企业家。另外,日本、新加坡已逐步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中,能提供多项基金让学生开展创新创业实践体验活动;加拿大、新西兰等国家的创新创业教育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
尽管大学生创业具有很多优势,但也不可避免地存在许多问题,诸如对创新创业的片面理解、创新创业知识的缺乏以及盲目进行创业活动等。为了帮助大学生更好地理解、进行创新创业活动,课题组编制并修改了一份大学生创新创业需求调查问卷,以下对问卷研究中发现问题做一分析与梳理,以期为今后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中提供新的思路和依据。
该项调查研究选取内蒙古地区高校大二、大三两个年级段调查对象300人,发放问卷300份,回收有效问卷253份,符合调查问卷信度回收比例。调查问卷围绕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的重视程度、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开展情况、内容设置以及师资情况等维度展开调查,从统计结果来看,自治区高校几年来摸索进行的“双创”教育,已显现出一些可喜的变化,比如当前大学生都能普遍认同在高校开展“双创”教育的必要性,在校学生愿意接受“双创”教育的意识有所增强等,但从调查结果中,我们也不难发现有的高校在创新创业教育的实施中存在着比较大的问题。
(一)学生对“双创”教育的关注和认识参差不齐
随着世界各国对创新创业的重新认识和对“双创”教育的愈加重视,大学生不再认为“创业”只是别人的事情,也不再认为“创新”是遥不可及的事情,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愿意了解甚至尝试创新,但是在问卷中,我们发现对“双创”教育的有无兴趣这个问题,调查对象的情况并不是十分令人满意。例如,在被试中仅有15.02%的学生对“双创”表示很有兴趣,而38.34%的学生对此兴趣一般。再如,调查大学生是否认为“双创”教育有必要时,12.65%的学生尽管认为开展“双创”教育是有必要的,但是他们认为只要针对少数学生开展就可以,可见此部分学生还没有真正认识到“双创”教育对每个大学生的重要意义,同时也反映出来一些高校的“双创”教育工作还需尽快提高它的实用价值。
(二)“双创”教育师资素质有待提升
调查中有关教育者方面的问题尤其突出,教育的关键在教师,“双创”教育同样如此,根据被调查者的需求,调查结果显示,学生不仅希望从事“双创”教育的教师是专职教师,更希望他们有创新创业的经历与背景,同时要求教师有过硬的实战及指导能力,而这些恰恰是目前高校教师亟须加强的。
(三)“双创”教育课程内容设置覆盖面小
由于自治区各高校“双创”教育开展的时间很短,经验不足,师资缺乏,因此,当前大学生创新创业方面的多元化诉求就很难保证,但是这样的情况应该不会持续太长,各高校已经逐渐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存在,并且正在着力使“双创”教育课程开设逐渐变得全面、完善和科学。
(四)“双创”教育的实用程度未能凸显
在调查中,尽管被试对师资力量、培训方式、培训环境等因素都较关注,但相较而言,大学生对“双创”教育的需求尤其集中表现在对教育实用性的关注上,说明目前一些高校的“双创”教育在帮助学生提高创新意识,拥有创新能力的具体指导方面还需进一步加强,这样更多的学生才会在接受“双创”教育后,发挥潜能优势,真正成为新时代所需要的人才。
三、基于“双创”需求满足的新型教育模式探索
面对日益重视和快速发展起来的创新创业建设事业,许多理论研究者和实践家深入思考、不断尝试、积极探索来推进各地创新创业的发展。高校作为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重要阵地,更是义不容辞地承担起了创新创业教育的重任。
课题组成员基于调查问卷中发现的问题,经过近两个学期的教学尝试和摸索,提出目前高校“双创”教育模式应为高视角、全通道、多投入、重实践的整合模式,具体改进建议如下。
(一)进一步提升高校师生的创新创业意识
以前很长一段时间,几乎所有的大学毕业生走出校园时找到一家用人单位应聘,然后就业,继而过着一成不变的生活,完成着各自周而复始的职业生涯。事实上,教育部已明确指出,可以建立休学创业的弹性学制,而且我国已有20多个省的高校开始实施这一制度,有的高校最长允许休学创业的学生保留8年学籍。
如今的时代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高校必须进一步明确培养目标,既要对有创业兴趣的学生进行创业教育与帮扶,还要对全体学生进行综合性的创新创业教育,更要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这样才能为我国构建创新型社会提供强有力的人力保障。通过调查发现,在大学生人群中,还有许多人的创新创业意识比较淡薄,这就更急迫地要求高校师生用发展的眼光提升自己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决策能力,去适应和迎接新时期的挑战,真正发挥高校专业引领社会、专业带动经济的作用。
(二)增加创新创业专职教师,完善“双创”教育课程
振兴国家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今天的学生就是明天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今天的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大展宏图的基石。今日之师,肩上承负的历史使命比任何时代都要艰巨。
由于创新创业教育在我国普及推广的时间并不长,因此有些高校缺乏专业的教师,很少甚至没有从事创新创业教学和指导的专业人士,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一些课程,但是往往流于形式,并没有真正起到激发学生创新创业思维与行动的作用。
众所周知,高校师资缺乏在我国是一个普遍现象,但是这并不能阻碍我们积极发展“双创”教育的决心和信心。有些教师已经开始编写、推广示范教材,及时更新创新创业经验和典型案例,补充完善最新的政策形势和教学内容,实行全方位、全通道式的教育模式。
(三)有效利用“智慧”校园平台实施“双创”教育
2020年春節,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破坏了人们宁静祥和的生活,开学在即,防控工作还没有结束,经过紧张高效的准备,和其他学校一样,到2月24日开学之际,我校线上教学如期开课,开始了“停课不停学”的又一创新的教育教学模式,全校教师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制定了882门课程线上授课方案,仅超星平台就已创建1380个课堂,其他课程也均通过微助教、雨课堂、WE Learn随行课堂、Ding Talk多端平台等网络平台进行网络授课,有力保障了疫情当前学校线上教学工作的正常运行。这些都同学校师生能够短期构建超较高的创新意识,尤其与教师自觉提升自身的创新能力分不开。
不仅在教学上,学校能把握契机利用好“智慧”校园平台,就连2020年毕业生的就业创业工作,学校也没有一刻放松,尽可能想尽一切办法,为今年的毕业生提供各种就业网络平台,创造更多的就业、创业机会。
“智慧”校园平台,给予教师更好地发挥自身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大舞台,在这样的特殊形势下,只有利用好这样便捷高效的创新平台,学校的“双创”教育就一定能上一个新的台阶。
(四)契合专业,将创新创业项目与课程教学有效融合
随着教育资源和教育手段的不断丰富,许多高校结合本校不同的专业,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重新调整教学目标,整合课程板块,构建和优化创新创业教育新平台。例如我校教师利用翻转智慧课堂等新型教学平台,基于移动互联网与视频直播技术,不断研发一套软硬件一体化解决方案,打破传统课堂沟通壁垒,师生共同参与、充分开启学生动力,促进课堂教学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转变,从教学设备信息化向信息化教学过程转变,引领课改新时代,引爆课堂革命。
这是一个创新创业教育最好的时代,“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创新经济需要创新型人才,世界各国对“双创”教育中理论与实践的角色达成了共识——开展“双创”教育不能将理论排除在外;同时在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关系上也达成了共识——如何教和教什么同等重要。
参考文献:
[1]梁业章,文瑜.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模式研究[J].教育教学论坛,2016(10).
[2]肖昊,白丽.论创新创业活动的实践特征[J].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2015(6).
[3]朱燕空,罗美娟,祁明德.创业如何教[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8.
编辑 陈鲜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