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特性

2020-05-09陈光铭

理论与创新 2020年4期
关键词:创造性

【摘  要】剖析中学数学课堂教学的艺术性的来源,分析中学数学课堂教学艺术的创造性、专注性、韵律性、延展性的特性。

【关键词】教学艺术性;创造性;专注性;韵律性;延展性

1.数学课堂教学艺术性的来源

我国古代《学记》、《论语》提出教学中“教”、“问”、“导”的艺术,而古希腊毕达哥拉斯强调数学和音乐对灵魂的净化。俄国乌申斯基认为教学的艺术性比教学的科学性更加重要,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是一部论述教学艺术的书,博歇把数学创造看作艺术,哈代认为数学是艺术的创造,罗素认为数学有艺术之美。数学课堂教学即是一门教师教的艺术又是一门学生学的艺术,尤其在中学,数学教学的“艺术性”显得突出,中学数学知识点繁多、复杂,所以中学数学教学的艺术在此孕育。数学课堂的教学艺术体现在数学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在“教”和促进学生“学”时,具有创造性、专注性、韵律性、延展性。

2.中学数学课堂的教学艺术的特性

2.1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创造性”

数学知识去形式化,显得枯燥、难以理解,教师教学是学生和数学知识的桥梁,它不是普通桥梁建构,而是在思维中的建构一条引导途径。中学数学教师对数学知识的处理、数学方法的使用和学生的已有基础、学习动机、学习情感、学习态度有效对接,这就体现中学数学教学的“创造性”。数学知识如同一堆彩墨,而中学数学教师用笔在一张宣纸呈现数学世界的艺术性,学生不仅获取宣纸上的形状,而且获得数学学习的情感,逐渐感性上升到理性,发现数学知识中的实质和思想。在中学数学课堂中导入一般是教学艺术“创造性”体现的重要环节,导入需要兼顾四个方面:吸引注意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新旧知的过渡,引人入胜的情境。

2.2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专注性”

纵观各位艺术家创造自己作品时具有忘我的“专注性”,数学教学过程连续而不间断,教师要时刻保持投入,学生亦要专注于课堂上的一点一滴的信息,甚至目前在抖音短视频中出现“因为当年捡了一只笔,所以数学没学好”的调侃。教师专注于数学的教,学生专注于数学的学。教师的专注体现在观察学生的表情,了解学生的困惑,在45分钟直接高效率观察、分析、调整、答疑解惑、促发展。而学生的学是积极思考教师所提供的直接和间接的信息的过程,通过眼、耳初步吸收知识的表面规律,再通过手、脑并用进一步内化数学知识的本质、方法、思想,同样是45分钟,课堂的紧迫性和连续性要求教师和学生专注投入,教师专注的创造教学艺术,学生专注的欣赏教师教学艺术之美。

2.3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韵律性”

数学教师的语言美感、语调起伏、重难点出现时机、课堂的节奏快慢,共同谱写数学教学的乐曲。数学教师在讲课时,情境化的氛围需要通过语言本身的魅力去营造,数学语言本身具有“质朴之美”、“超脱之美”,质朴之美体现在数学知识的简洁、有效,超脱之美体现在数学知识的具有高度概括性,凝练普遍情境的数学规律,处在居高临下的位置,即可从生活中抽取,又可指导现实生活。其次,教师通过语调抑扬顿挫对学生知识点的疑问、感叹的处理和知识点的过度、提升,均体现艺术性。在知识点转折时过渡天衣无缝,在学生思考时余音袅袅,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引人入胜。最后,重难点与课堂的节奏快慢相适应,重难点教学时间需要更长,所以节奏需要放慢,如果学生掌握的不错,教师就需要加快课堂节奏,“快”与“慢”需要交替衔接,就像高速上要设置弯道,提高驾驶员的注意力。

2.4中学数学课堂教学具有“延展性”

在课时计划和大量练习面前,数学教师不是挤压式的讲课,而在韵脚处适当的停顿,虽然学生在思考时神经的电传输迅速,但是学生在脑海建构新知识神经突出需要时间,教师讲多不太好,留给学生一定延展的空间与时间。而中学数学课堂的“延展性”环节具体体现在提问的延展性、知识讲完后延伸留白、结课后遗留思考。数学课堂的提问的艺术需要做到问题自然不突兀,新颖而不脱离课堂,有目的性而不局限于目的,留有思考而不空旷。提问需要注意个体差异性,每个人的最近发展区水平不一,有高有低。每个学生有自己的个性,每个学生有自己的颜色,有内敛沉静的蓝色、有生机盎然的绿色、有天真活泼的黄色、有严肃认真的黑色,教师在提问时,实际拿着画笔,蘸着不同的颜色去营造课堂的氛围。教师讲解知识点时要善于留白,留白前要有一定的知识经验作铺垫,在时间和内容上需要善于留白,在新知识点讲完后,需等待10秒让学生消化或者解决学习此知识点留下的困惑,在对于超纲的知识,应适当的留白,不能不讲,也不要妄图瞬间把复杂的知识点讲透,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在结课时,局限在总结本节课所讲知识点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总结此节课的探究过程和知识对学生的人生发展的作用和意义。

3.结束语

中学数学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数学教师对待教学艺术时需注意教学方法、设计的创造性,一丝不苟的投入教学,教学过程注意课堂的韵律性,教学结束后延展性,有利学生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和愉悦感。

参考文献

[1]马茂年,李芳.基于现代教学理念下课堂教学“留白”藝术的观察研究——以高中数学《随机事件的概率》和《割圆术》两堂课为例[J].数学教育学报,2015,24(02):75-82.

[2]娄爱玉.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的留白艺术[J].高中数学教与学,2015(02):21-22.

[3]丘立峰.课堂组织艺术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渗透[J].现代阅读(教育版),2013(03):89.

[4]王友春.反思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点拨”艺术[J].数学教学通讯,2013(03):33-34.

[5]张建亚.浅谈数学课堂的结课艺术[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2(18):17.

[6]李润泉,张文杰.数学课堂教学“慢”的艺术[J].宁夏教育,2011(11):57.

作者简介:陈光铭(1994-),男,在读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学科教学(数学)。

猜你喜欢

创造性
简论新教材下高中阶段化学教学创造性思维
具备创造性的5个特征
培养创造力须先创新教育模式
培养人才的创造力必须先创新教育模式
初中生创造性人格与说谎行为的联系:自尊的作用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
自主·模仿·突破·创造
“让我试一试,我能行”
在物理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浅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