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简述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育

2020-05-09左秀杰

新教育时代·教师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培育策略

左秀杰

摘 要:本文通过对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的培育的调查与研究,分析了当前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育存在的问题,提出了高职院校语文教学中人文精神培育的实施策略。

关键词:高职语文教学 学生人文精神 培育策略

本课题将立足于本学院的办学体制与办学特色,立足于本学院学生群体特征与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来探究语文的学科定位、教材建设以及教学法的改革,使语文教学和学生的实际需要相联系,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人文精神培育和职业素质发展相联系,成为培养应用型人才的一个重要平台,也希望以此来呼吁更多的高校教师投入到学院具体课程建设研究中来。[1]

一、高职院校培育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意义

1.增强高职生自身的人文情感

语文学科不仅蕴含了人文情感与人文关爱,并且也倡导高职生提升自身目前具备的人文情感层次。这主要是由于,语文学科与人类情感之间具有密不可分的关联性。依照现阶段的高职课改基本思路,高职语文教学有必要秉持以人为本的取向,确保能够在语文课上创建浓厚的人文关爱氛围。因此可以得知,培育人文精神与增强人文情感的举措在根本上符合了当前的高职课改宗旨,对于塑造高职生应有的健全人格与优良品性也具备不可忽视的意义。[2]

2.提升高职生当前能够达到的审美层次与人文精神层次

高职生不仅需要达到优良的课业成绩与学科学习水准,并且还应当拥有较高层次的审美素养以及人文素养。究其根源,就在于人文素养以及审美素质能够在根本上决定高职生的整体思想境界,并且直接关乎高职生当前的心理状态。因此在现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有必要将提升同学们的人文素养置于日常教学中的关键地位。

二、目前国内研究的现状和趋势

语文教学不应该只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还应该关注学生人文品格的培养。因为语文不是单纯的关于语言和文学或语言和文字的学科,而是“重要的文化载体”。学生通过学习语文应该“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高职院校语文教育要责无旁贷地承担人文精神培育的重任。然而,现阶段的语文教学模式化、教条化倾向十分严重,虽然语文教学在从只注重知识的传授向知识和能力并重方面的转移有了很大进步,但目的只是为应试而训练语文能力,为应试而养成语文习惯,导致了语文教学耗时费力,效益低下,更谈不上“交际”。因此,重视和加强对学生的人文精神的培育是时代的要求,也是当务之急。高职院校教育面对的学生将来都要走向社会,成为社会的一员。学生的时代是一个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一旦形成则不易改變,即“山易改,性难移”。所以学生时代的人文精神的教育对国民的素质,国家的文明程度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

语文教材中大量的优秀的作品正是积极向上的人文精神的载体,包涵了诸多美丑观、善恶观、人生观等人文精神的信息,蕴藏着丰富的人文精神资源。教师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引导,启发等方式,使人文精神象春雨润物一样,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品格,陶冶学生的情操,培育学生的人文精神,从而推进素质教育。

三、人文精神培育实施策略

1.创设课堂教学佳境

大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学的艺术是一种教来使人感到愉快的艺术。”寓教于乐是教学艺术的真谛,要使学生在接收知识的同时有一种如沐春风的享受,离不开情感渗透。

“情”是文章的核心和灵魂。近代著名学者王国维还独到地把美育称作“情育”,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应注意情感因素的激发,创造一种情感氛围,把学生带入文章特定的情景中,变“此情此景”为“我情我景”。

不入境,就不能感受美。人的情感总是在一定情境中产生的。只有进入“角色”,进入意境,通过亲身情感体验,心理上有所触动,在情感上产生“移情”和“共振”,才能有更深刻、更敏锐的感知力、理解力、判断力、评价力。

2.鉴赏意境

我们说,语文教学是生命的教学,它本身就栖居着烂漫和诗意,作者情意的表达就隐匿于语言文字的深处。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带着真挚的情感去体会语言文字,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处处流淌着感情,让课堂充溢着浓浓的人文情怀。

作为语文教师,要想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精神培育,在教学中必须借助文学激情育情,培养和丰富学生的情感世界,使其情感细腻而丰富,健康而真挚,成为审美感受中性情中人。启发学生挖掘文学作品的思想内涵,帮助学生思考人生和生命的意义,使文学真正成为学生生命须臾不可或缺的精神食粮。给学生建立一种精神的底子。为语文教师,我们要继续在新的教育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探索、实践,在语文教学中渗透人文性,实施人文精神教育,为我们的社会设计、培养出更多更好的新人。

3.情感的渗透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人文精神,离不开情感的渗透,教师要充分发挥教材的情感因素,并投入自己的情感来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在愉悦、轻松、热情的氛围中,逐步培养学生对文学的爱好,养成阅读习惯,提高文化素养,树立高品位的审美观,铸造健全的人格。

4.开展语文实践活动

广泛开展校内外语文实践活动,沟通课内外之间的联系,注重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结合,不但为学生的发展开辟了面向生活、面向自然、面向社会的广阔空间,而且有利于加强学生对自然的了解,对社会的了解与参与,密切学生与社会生活的联系。开展好这些活动是教育学生、培养学生语文实践能力的需要,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的一条重要途径。

结语

语文学科本身蕴含了厚重的人文精神,因此作为高职院校就是要全面认识到培育人文精神对于高职生具备的重要价值所在。与此同时,高职院校也要尝试转变目前现有的语文学科教学模式,从而将提升人文素养的举措运用于整个语文教学中。未来在高职院校的相关实践中,对于培育高职生应有的人文精神仍需致力于不断加以探索,确保将语文教学作为其中必需的媒介与支撑。

参考文献

[1]徐静.高职语文教学中的人文素养渗透研究[J].科技风,2018(21).

[2]徐蕾.高职语文教学与学生人文精神培育研究[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9(11).

猜你喜欢

高职语文教学培育策略
浅谈中职英语的阅读教学
高职语文教学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探究
大学英语写作教学中的写作技巧培育策略分析
现行研究生教育评价体制下的优秀学位论文培育策略思考
高职语文教学职业能力培养策略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与高职语文教学的融合策略
战略性新兴产业生态位培育模式、机制与策略
五年制高职语文教学浅析
德才铸就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