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对我国金融业的冲击与对策研究

2020-05-09何阳

现代经济信息 2020年6期

何阳

摘要:本文运用金融冲击理论,首先就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以下简称“新冠病毒肺炎”)引起的金融冲击作了一般理论分析,然后从6个方面对新冠病毒肺炎对金融业的冲击路径及影响进行了初步估测,最后提出应对策略及建议。文章认为新冠病毒肺炎本质上是一种高度不确定性的源于卫生领域的外部冲击,这种外部冲击将加剧金融体系的脆弱性,对金融业产生不利影响。

关键词:新冠病毒肺炎;金融冲击;金融稳定体系

一、现代金融冲击理论与新冠病毒肺炎

金融冲击理论来源于对金融动荡及金融危机的研究,与系统性金融风险密切相关。从全球来看,金融冲击理论起源于20世纪70年代以后国际游资对金融系统的影响,早期主要研究汇率冲击对经济金融的影响(萨米尔森、克鲁格曼等),随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研究重点又增加了经济运行及制度性的内生因素,并与外部冲击因素“互联互动”[1],形成了现代金融冲击理论。2019年11月,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中国金融稳定报告(2019)》中指出,“金融市场对外部冲击高度敏感,市场异动波动风险不容忽视”。本文借助现代金融冲击理论来分析新冠病毒肺炎对我国金融业的影响。

金融冲击是指能够导致金融体系无法正常运转的变量影响,这种冲击可以表现为金融机构的支付困难、金融市场的失灵、货币的贬值和资本的外逃等。冲击的具体来源可以是任何一个源于金融体系内部或外部的随机事件,包括宏观经济周期性或机构性变化、金融体系内部的自身演化和逐步累积的风险以及金融体系以外的外部风险溢出[2]。2019年年末发生的新冠病毒肺炎具有瞬时爆发性、极强传染性和长期影响性,实质是一种来自金融体系以外的、具有高度不确定性和复杂性的外部冲击。为了解新冠病毒肺炎可能带来的金融冲击,本文对冲击的路径和传导机制进行分析,进而明晰金融冲击效果,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二、新冠病毒肺炎對金融业的冲击及其预测

凯恩斯主义冲击理论认为,“经济波动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中的某种市场出现供给和需求的缺口,结果导致一些经济变量为此进行偏离均衡轨迹的调整”[3],因此经济波动必定是需求冲击或供给冲击,其中又以需求冲击为主。新冠病毒肺炎作为一种原始真实冲击,主要是通过直接和间接机制造成需求冲击和供给冲击对我国经济系统产生影响,进而诱发金融冲击影响金融系统。主要冲击路径包括:

1.新冠病毒肺炎—消费冲击—影响金融系统

新冠病毒肺炎发生在2020年春节期间,对消费产生最为直接和主要的冲击,根据最新专家预计,受疫情影响,仅春节期间我国餐饮业至少损失5 000亿,全年旅游业将损失接近3万亿[4],娱乐、交通等行业也损失惨重,消费冲击对经济影响约0.8个百分点,2019年我国金融业占GDP的比重为7.8%,在77 077亿元的金融业总量中,如不考虑其他因素则损失将达616亿元。

2.新冠病毒肺炎—投资冲击—影响金融系统

疫情恶化了投资环境,增加了中国市场的投资不确定性,尤其会导致外商直接投资下降,长期来看也会导致一些境外投资者重新审视我国的投资环境。但我国2019年外商直接投资9 415亿元,仅占固定资产投资55万亿的2%左右,随着复工复产政策的拉动,预计基建投资将持续增长,一般制造业原本处于产能过剩状态,实际影响有限。因此新冠病毒肺炎对投资的冲击是一种短期冲击,其带来的金融冲击也是短期的,中长期来看基本不会影响金融稳定。

3.新冠病毒肺炎—进出口冲击—影响金融系统

疫情对国际贸易的冲击主要体现在进出口方面。一是出口方面:受疫情影响,工业企业延期复工、交通运输等相关配套行业受限、检验检疫更加严格等因素将在短期内影响我国出口企业的交货能力;同时据统计,目前包括广交会在内的20多个大型交易会或行业会议已被取消或推迟,长远来看,如果不能及时恢复对国际市场的供给,国际市场需求甚至有可能发生更迭或转移,造成比较严重的影响。二是进口方面:由于国内需求减少,商务活动减少,加之世界卫生组织于1月31日宣布此次疫情构成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PHEIC),一些国家采取了撤侨、限制入境和暂停航班往来等短期措施,预计短期内进口贸易增速也将放缓。

4.新冠病毒肺炎—财政冲击—影响金融系统

新冠病毒肺炎作为一个突发事件,一方面将大幅增加财政支出规模,据统计,为应对本次疫情的预防和控制,我国各级财政投入将超过千亿元;另一方面由于短期内经济表现的下跌,且未来还将出台相关税费优惠政策,将导致包括营业税、所得税和关税等在内的财政收入的减少。更为关键的是,调查显示疫情对房地产的影响也处于稳中略悲观的整体基调。上述两方面影响叠加,将加剧财政收支平衡压力。考虑到财政与金融的密切关系,财政冲击最终也将反映到金融系统上来。

5.新冠病毒肺炎—资本和货币冲击—影响金融系统

新冠病毒肺炎将影响资金流动,改变资金流向和规模。短期内疫情将推高CPI,但长期来看,随着资本流出和流入的减少,货币供应总量会减少,从而引发一定的通货紧缩压力,恶化金融业运行环境。

6.新冠病毒肺炎直接冲击金融系统

短期来看,疫情冲击直接反映在股票市场和保险市场等金融领域[5],预计国内股票市场面临较大的下行压力,但持续大幅下跌的可能性不大,主要取决于疫情进一步发展情况、相关政策的推出与落实、经济基本面运行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总体来看,新冠病毒肺炎作为原始冲击通过直接和间接渠道对金融业造成全面冲击,一方面造成金融业增长速度放缓,金融业总产值下降;另一方面通过对经济的冲击影响了金融行业的稳定性。

三、积极防范新冠病毒肺炎对金融业的冲击产生的风险

1.加大财政金融政策支持复工复产的力度

积极复工复产是降低新冠病毒肺炎影响冲击的主要措施。在财政政策方面,财政政策作为宏观经济调控的重要手段,政府在前期大规模减税降费的基础上,可重点支持受疫情影响较大的地区、行业和企业,采取减免税费、延期缴纳社保、减免租金和提高补贴等方式推动企业复工复产。分门别类、因地制宜地增发专项债券,调整中央财政分担比重,进行债券置换,以提高全社会防控疫情和恢复生产的能力。在金融政策方面,需进一步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保持疫情防控特殊时期银行体系流动性的合理充裕,降低社会生产成本。通过多种货币政策工具,以缓解重点行业和薄弱环节的流动性资金短缺问题。

2.对金融稳定体系进行评估

为保持金融体系的稳定性,建议尽快对金融稳定体系进行评估,在此基础上评估银行的稳定程度,以及对实体经济的支持能力。同时,对资管、理财、同业等监管政策调整的执行期限可适当延长,鼓励商业银行根据疫情对实体的影响情况创新服务方式。建议进一步做好压力测试,金融机构要自行组织对内对外各种经济环境下的压力测试,检验机构应对能力和稳定水平。各项措施多管齐下确保不突破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3.进一步提升金融科技能力

加快提高由大数据、区块链、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兴信息技术带动的金融科技水平,增强金融线上运行的能力,用科技手段最低程度降低疫情等突发事件对金融的影响。

参考文献:

[1]楚尔鸣,万大鸣.金融冲击的理论分析与政策含义[J].金融教学与研究,1999(3).

[2]马勇.系统性金融风险:一个经典注释[J].金融评论,2011(4).

[3]胡传禄.国际游资对我国宏观经济的冲击路径及其作用机制分析[J].山东经济,2005(2).

[4]上海交通大学行业研究院.新冠肺炎疫情对若干行业的影响分析[R].2020,2.

[5]伍志文.SARS对金融业的冲击路径及其影响初探[J].财经研究,2003(8).

作者简介:何 阳(1986—),男,江苏人,中级经济师,硕士,主要从事银行金融、国际经济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