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深文浅教”的教学实施与探讨

2020-05-09王超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20年3期
关键词:钱钟书比喻痛苦

王超

2017年版高中语文新课标指出:“思维发展与提升指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通过语言运用,获得直觉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和创造思维的发展,促进深刻性、敏捷性、灵活性、批判性和独创性等思维品质的提升。”这段话认为,学生思维类型的发展和思维品质的提升,是一个需要借助课堂情境,通过思考、表达、交流研讨等环节来实现的过程。

钱钟书先生的《论快乐》是一篇议论散文,这篇两千多字的文章阐述了对快乐的种种理解,文采斐然,深入浅出,但全文哲理意味浓,政论性强,需要师生以多重思维融合的学习方式进行分析、理解,从而引发学生自己去“想”,去整合,去吸收和表达,提升内在的思维品质。笔者结合新课标“思维发展与提升”核心素养的要求,通过对这篇文章的备课、授课和议课的全过程呈现,阐述“深文浅教”的教学实施,与大家探讨。

一、教师与理想教学的相遇:预设完美过程,引导思维方式

【教学设计】

(一)创设情境,激发挑战导入。让学生带着特定目的进行速读。我用了大约5分钟的时间,介绍人类的阅读速度、效率和能力等级的关系,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和潜能。具体材料如下(投影):

语言材料:人类的眼睛进行注视点的转换,用时1/500秒还不到。当眼睛与书本的距离是45cm这一标准距离时,眼睛能看到的宽度是9个字,因此,理论上,人每秒可看4500个字,每分钟可看27万字,一本《红楼梦》只要5分钟左右就看完了。但实际上,人均阅读600字/分钟。关于看书速度、效率和人的能力等级的关系,大家看投影。我们测一测你用多长时间可以读完《论快乐》。这篇文章两千字多一点,尽管哲理味浓,但大家需要的时间不会超过6分钟。在看书时,记得要回答我提出的十个有关文本要素、细节的小问题。好,大家开始看书。

这一步(速读课文),学生用了6分钟左右。阅读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在这里采用了激趣速读的方式,要求学生迅速把握文本的一些基本要素。

(二)承上启下,解意渐入佳境。师生再读文本,初步感受层次结构,体会内容主题。具体问题如下:

1.《论快乐》的作者是?A.朱自清 B.钱钟书

2.《论快乐》体裁是?A.叙事散文 B.议论散文 C.抒情散文

3.文中用几个民族的语言文化正反阐释“快乐”的?A.2 B.3 C.4 D.5

4.“快乐”在人生里,不可以比喻为:A.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 B.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 C.钓钩上的鱼饵 D.教人学会休息的女教师

5.《论快乐》认为:A.快乐分为肉体的和精神的两种 B.快乐只属于精神

6.文中,这几个人谁最快乐?A.初生的小孩子 B.苏东坡 C.苏格拉底

7.钱钟书在《论快乐》中大量运用典故,以下对应不正确的是?A.西游记——天上一日下界一年 B.广异记——鬼言三年人间三日 C.穆勒——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快乐的猪 D.白洛柯斯——可惊异的大发现

8.关于“病”的说法有偏颇的是?A.病是文明人的痛苦 B.病是教人学会休息的女教师C.病是灵魂的洗涤

9.论述“永远快乐”荒谬不能成立,下列比喻不正确的是?A.四方的圆形 B.静止的动作C.人生的刺

10.以下观点最先提出的是?A.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 B.快乐由精神决定 C.人生虽不快乐,但仍能乐观 D.快乐是短暂的,人生是痛苦的

此处问答,浅解文意,初涉文旨,且“承上启下”,既考查了学生阅读成果,又趁着学生兴致盎然,解趣正浓,正好进行第三步,所谓“渐入佳境”。

(三)浅入深出,领悟深层意蕴。这是解读全文的关键一步,也是这节课的主体部分。在之前的铺垫下,学生的交流研讨兴趣被激发。所以,巧妙地设计问题串,领悟这篇颇有深度的议论散文,也是水到渠成的。设计了如下的问题串:

1.全文主要论述了哪几个观点?

快乐是短暂的,人生是痛苦的——人生虽不快乐,但仍能乐观——快乐由精神决定——乐由心生,对快乐的追求是人的精神源泉

2.钱钟书的文章旁征博引、比类连篇、幽默诙谐,你觉得最有趣的是哪些地方?

①第13段的三个比喻;②第14段,用“痛苦的苏格拉底”和“快乐的猪”作比较的理解;③第15-21段,病痛与快乐的关系论证。④……

3.拓展学习:你了解钱钟书吗?

【探讨】“思维发展与提升”要求学生自觉分析与反思自己的阅读活动。学习该文,我试着深度激发学生阅读兴趣,深入理解文本内容,试图通过以上教学过程,和学生用一节课完成《论快乐》一文的閱读、分析、理解、鉴赏等层面的学习,并且巧妙引导学生主动进行听说读写的训练,达到“寓教于乐”效果。预设方面,期待(个体)学生有较好的语感——这是形成思维品质的基础,有整合阅读内容的能力——这是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的实现途径,能够在速读中把握文本要素,进而师生逐步理解文章的内涵。

二、课堂与理想学生的相遇:问题环环相扣,深度剖析文本

【教学过程(有简缩)】

师:大家想不想做一个快乐的人?福楼拜说:“快乐好似生命上的温度计,快乐多,生命中的乐趣也更多。”那么,快乐是什么呢?我们该如何看待快乐呢?来,让我们怀着十二分的虔诚,和号称有“20世纪人类最智慧的头颅”的钱钟书先生来一番交流、碰撞吧!

首先请大家迅速阅读这篇文章,我来给大家介绍一种速读的方法,请大家看投影……

学生投入地阅读。

师:下面,我们进入抢答阶段,每一组选一位同学到黑板前写出答案,请两位课代表一人计时一人监督。

(四组学生抢答的过程,精彩纷呈,最后,四组同学一组全对,两组答对9道题,一组答对8道题)

师:上课时我们这么阅读,平时我们也要这样阅读各类文章,保持专注度和信息吸纳的准确度。接下来,让我们趁热打铁,思考文章论述了有关快乐的哪几种观点?(生答,师板书)

生:快乐是短暂的。

生:人生是痛苦的,但并不悲观。

生:快乐是由精神决定的,应当保持乐观。

生:一切快乐的享受都属于精神的。

师:钱钟书先生的观点总是这样深刻,却又充满了文字的意趣,在他对快乐的论述中,有哪些句子是让我们耳目一新的呢?请大家分别找出来,从内容、表达方式、语言风格等角度谈一谈。

生:我喜欢这句话:“快乐在人生里,好比引诱小孩子吃药的方糖,更像跑狗场里引诱狗赛跑的电兔子。”也是比喻句,是告诉我们快乐指引着我们,让我们不断地奋进。

生:注意紧跟着这句话的下一句话:“几分钟或者几天的快乐赚我们活了一世,忍受着许多痛苦。”所以我的理解是,这两个比喻都说明了快乐是暂时的,徒劳的,痛苦才是长久的存在。

师:这一段,对于“快乐”还有一个比喻,大家发现了吗?

生:“快乐的引诱,不仅像兔子和方糖,使我们忍受了人生,而且仿佛钓钩上的鱼饵,竟使我们甘心去死。”快乐甚至会让我们献出生命。

师:这三个比喻,有什么不同吗?

生:我认为,方糖是暂时的快乐,电兔子是虚假的快乐,鱼饵甚至是让人致命的快乐。对快乐的追求,结果是不同的,但都使我们甘心情愿去付出,所以人生虽然痛苦,但并不悲观。

师:特别深刻!赞一个!请你把这三个比喻再给大家朗读一次,让我们一起再次感悟。(生朗读)

生:快乐其实都是短暂的,我喜欢:“‘永远快乐这句话,不但渺茫得不能实现,并且荒谬得不能成立。快过的决不会永久;我们说永远快乐,正好像说四方的圆形,静止的动作同样地自相矛盾。”也是一个比喻,我觉得解释得太睿智了,快乐,快就是转瞬即逝,所以不可长久,太精辟了!

师:也就是说,永远快乐不可能的。我们只能不断地追求快乐,那么,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快乐呢?

生:我们应该追求更高级的快乐。

师:什么是更高级的快乐?

生:比如,有一句话,“自律,是更高级的快乐”。

师:还有呢,谁来说说?

生:周国平在《人生哲思录》中认为,获得精神快乐的途径有二类:一类是接受的,比如阅读、欣赏艺术等;另一类是给予的,就是创造。我个人认为,有坚定的、正确的信念,就是一种高级快乐。

师:太值得赞赏啦!高中阶段,大家能有这样高蹈的价值观,特别值得肯定啊!由此也可见,钱钟书先生的观点实在深刻,他为什么能总结出这些观点呢?(学生讨论。教师通过PPT呈现两段话辅助理解)

⑴因为内心之中有真正的持守,他知道自己所需要的是什么,所以不在乎别人对他说些什么,甚至于也不在乎生活的贫困潦倒。——叶嘉莹

⑵我们一生坎坷,暮年才有了一个可以安顿的住处,但我们在多么艰苦的境地,从不停顿的是读书和工作,因为这是我们的乐趣。我们的阅读面很广,所以“人心惶惶”时,我们并不惶惶然。——杨绛《我们仨》

师:这对于经常会陷入迷茫的我们,是多么重要的启示啊!守住自己的精神高度,保持自己的个性尊严,即使身处泥泞,也要坚忍不拔。这种品质,反映在文中,就是层出不穷的警句,丰富新颖的譬喻,机智幽默的讽刺,鞭辟入里的剖析。那么,你读完全文,觉得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是最有趣的?

生:我觉得“病是教人学会休息的女教师”这句很有意思,有时候你换一个角度看问题,病痛,甚至可以是一种快乐的享受,就像一位贴心的女老师,叮嘱我们好好休息。

生:“精神的炼金术能使肉体痛苦都变成快乐的资料。”这句话让我想起了《牧羊少年奇幻之旅》,炼金术士告诫我们:“畏惧忍受痛苦比忍受痛苦本身更加糟糕。”所以我们在人生路上,要笑对痛苦,笑对人生。

师:说得精彩,来,试着读一读这句,读出感情来。(生读)

师:从第15-21段,文章把病痛和快乐的关系进行了论述,刚才的抢答第八题进行了归纳,大家自己再在文中归纳、标注一下,并思考:我们怎样做一个最快乐的人?

……

师:英国《太阳报》曾以“这个世界上谁最为快乐”为题,进行征答比赛。从应征的八万多封来信中评出四个最佳答案:1.作品刚刚完成,吹着口哨欣赏自己作品的艺术家;2.正在用沙子筑城堡的儿童;3.为婴儿洗澡的母亲;4.千辛万苦开刀后,终于挽救了危难病人的外科医生。可见,快乐与一个人的财富、地位、名气无关,那就让我们像钱钟书先生那样守住自己的精神园地,拥有乐观豁达的心态,做个最快乐的人吧!(下课)

【探讨】课堂教学过程表明,“思维发展与提升”既需要表达与交流,需要积累与联系,更需要想象与联想,需要比较与推理。教学中,几个主问题环环相扣,却又轻松活泼,实现了多种思维方式的融会。这节课,深文浅教,最大的特点却是思维品质的碰撞与生成——教学过程的准确度、系统性、深度与强度,都与思维的深刻性、敏捷性直接相关,思维品质成为课堂的自觉追求。

三、风格与教学策略的相遇:几处曲径通幽,碰撞精彩艺术

【教后研讨】

课堂教学的本质,是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有效学习的过程;很显然,这是一节使用了多种教学策略的课堂。立足于“思维发展与提升”,备课组通过观课议课的教研,得出以下认识:

(一)激发挑战,以新奇知识诱导学生

课堂导入,老师激发了学生挑战阅读速度、提取重要信息的兴趣——类似这样的独特设计,使学生感到新鲜,因而格外投入。如果我们能够通过变换具体课时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是一种“化腐朽为神奇”的本领。雕虫小技,却也是教学关键!

(二)先易后难,以问题探究指明路径

为了让学生尽快理清这篇较有深度的文章的思路,教师通过抢答、有层次地提出几个问题,促使学生有序思考、讨论:抢答的问题为下面深入解读作了铺垫,同时让学生产生探究欲望。

(三)如话家常,以积极评价引之以趣

教师一直使用积极评价,表扬得恰到好处,激起了更多学生参与问答的兴致(贴近学生本身理解);在师生对话过程中,往往是既点拨了学生的思路,又拓展到了學生的生活中;既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又可让学生放开了来说;既让学生走出了文章的限制,又时时联系着文本。这也体现了教师的控场能力。

(四)单刀直入,以精准答问深文浅教

对于这篇议论散文,学生有自己的理解。在他们思想成长的关键时期,要极力创设情境,促进他们思想的形成,激励学生大胆表达。如何组织这样的课堂教学?教师以“首席发言人”的地位,由学生主体提出问题,然后展开课堂答问。教师以“平等的姿态”,精准的答问,比如“这三个比喻,有什么不同吗?”“我们要追求什么样的快乐呢?”“他为什么能总结出这些观点呢?”“你读完全文,觉得文中还有哪些地方是最有趣的?”使学生既把握了文章层次和主题,又促使学生在听说读写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发展。

(五)愤启诽发,以思维活动提升品质

“不愤不启,不诽不发。”独特的教学设计,精准的答问过程,让课堂焕发生命活力。的确,课堂教学中,相同的教学内容,有的老师在课堂上讲得口干舌燥、唾沫星子四溅,但学生却昏昏欲睡,毫无兴趣;有的老师讲得不多,点到为止,却能让学生兴味盎然、积极主动地学习。很大方面的原因,就是教学环节设计的不同:好的设计,全面客观地了解学生的实际情况,善于启发和诱导,巧妙设置教学环节,促使学生始终处于思维互动之中,通过“自我提升”的期望,获得生动活泼的提升。

[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重点课题《基于叶圣陶“读整本的书”教育思想的“学的活动”开发研究》(立项编号:YZ-b/2018/08)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钱钟书比喻痛苦
动物喻人的惯用语
最短的情书
买椟dú还珠
分担痛苦
一次“遗忘”
欠一杯不醉
比喻
暴力和痛苦
钱钟书三不愿
2009中国CEO痛苦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