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初探
2020-05-09苏韩颖
摘 要:新课程标准下,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灌输给学生数学理论知识,更重要的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科素养,其中包括了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运用能力、探究能力等,让小学生为日后的数学学习与运用奠定稳固的基础,同时,教师需要把小学生作为数学课堂的主体对象,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样学生才能够更为全面掌握所学数学知识,提高数学课堂教学质量。本文针对问题情境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方法展开分析,望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法;教学;方法
小学生的好奇心、好动性比较强,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充分结合小学生这一心理特征、行为特征来展开教学活动,在数学课堂中引入问题情境法,充分激发小学生的数学求知欲望,在自主探究数学知识过程中,感受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快乐,同时也能够锻炼学生的问题解决问题。同时,教师需要注重问题情境的合理性,选择一些小学生比较熟悉、感兴趣的数学问题素材,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真正有所感悟与思考,这样才能够达到最理想的数学教学效果,学生在交流、沟通过程中还能够培养团队协作能力,为学生创建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充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一、 当前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存在的相关问题
(一)对创设问题情境的认知存在偏差
俗话说:“问题是最好的教师”,很多教师意识到了在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的重要性,便无节制地创设问题教学情境,但是很多教师对于创设问题情境的认知存在偏差,他们认为创设问题情境就是为了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在课堂中,但是采用的还是自己提出问题、自己回答问题的方式,缺乏和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无法把问题情境的优势发挥出来。其次,部分教师认为数学问题情境的创设就是激情导入,只在课堂开始的时候提出一个问题,但是在整个数学教学活动中没有再提出问题,这种问题情境的创设存在“形式重于实质”的问题,根本无法引导学生深层次的思考。
(二)选用的数学情境素材不恰当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需要引入相关的情境素材,但是很多教师的情境素材依然来自教材之中,教师只是把教材中的图片、问题引入到问题情境之中,这样的问题情境创设趣味性、实用性,和以往的灌输式教学模式没有任何的差别。其次,部分教师仅仅是按照自己的喜好去选择数学问题情境素材,没有去调查学生的兴趣爱好、学习特征等,导致学生无法全身心投入到数学课堂学习之中。
(三)选取的创设途径不合理
设定数学问题情境的方法有很多,其中包括了多媒体技术辅助、小组合作讨论、动手操作活动等,当前教师更习惯于采用多媒体技术辅助的教学方式。当前信息技术广泛地运用在人们的生活与工作中,带来了较大的便利性,同样在教育行业也出现了“互联网+教学”的模式,互联网为数学教学活动提供了较多的资源,在创设问题教学情境过程中,教师为了节省时间也会运用多媒体技术,但是部分教师却夸大了多媒体的优势,整个问题教学情境活动都没有离开多媒体技术,缺乏和学生的沟通与交流。创设问题情境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去思考、讲述,而不是让学生去浏览问题。
二、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
(一)结合经验,展现童趣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教师需要结合经验来展现童趣,以此来提高问题设置的有效性。在数学问题情境活动中,教师需要把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调动起来,能够全身心投入到问题情境中去。首先,教师需要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经验来设定问题情境,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化数学素材,能够缓解学生的学习压力,不再让学生认为数学知识是枯燥的、陌生的。其次,游戏和故事属于小学生较为喜欢的内容,而高年级学生更加关注身边的事物,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兴趣爱好来科学选择问题情境素材。比如,在讲解“相遇问题”的时候,教师可以创设如下问题情境:“小红的语文书不小心被小明装走了,然后小红想要取回自己的语文书,那么小红可以有几种方法取回语文书?”针对这个问题情境,学生可以很快想出三种方案:第一种是小明把小红的书送过去;第二种是小红去小明家取书;第三种是两个人共同出发,在路途中相遇完成语文书的交接。这样的数学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迅速明白相遇问题,如果按照原有的灌输式教学模式,学生是无法迅速想出三种方案的,正是因为是小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素材,所以更加容易理解与接受。在数学问题情境活动中,教师要多多给予学生表达、交流的机会,让小学生能够在思考过程中加深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师生之间共同构建高效、和谐的数学课堂。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小学生强烈的好奇心来创设问题情境,以此来展现问题情境的趣味性,比如,在讲解“平均数”相关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设定一个故事类型的数学问题情境:动物王国需要开运动会了,但是需要回答问题才能够拥有参加比赛的资格。然后让学生分别扮演动物王国中的大门安检员、小动物等,教师可以设定问题为“一共有多少个动物参加这个比赛?如果拥有一块蛋糕,需要分成幾份?”这样学生在充满趣味性的故事问题情境中充分掌握平均数知识。
(二)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
在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教学活动中,教师在提出数学问题之后,要给予学生一定的思考、分析时间,充分重视学生的思考过程,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能够在学习过程中真正有所收获与感悟。首先,小学数学教师需要思考问题情境的价值,并且要不断拓展问题情境内容,给予学生更为广阔的思考空间,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创造潜能。比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独立推导计算面积中的公式,这时候可以设定如下问题教学情境:“为什么需要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进行裁剪?如何用长方形的面积来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长方形中的审美为平行四边形中的高和底?”在教师的逐步指导过程中,学生能够不断思考、总结、归纳,明白了如何利用长方形的面积来推导平行四边形的面积,也了解了为什么需要沿着高来裁剪平行四边形,最终得出了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底乘高。这种数学问题情境具备较强的思考性,能够让学生掌握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同时推导过程也较为清晰、完整,更加关注学生的思考过程,把素质教育工作贯彻落实下去。
(三)注重問题情境生活化
学生学习数学知识的最终目的是解决实际生活问题,做到由此及彼、学以致用,所以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需要注重生活化原则,把实际生活素材与问题情境结合起来,让学生能够联系实际生活问题去回答数学问题,从中感悟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实用性与重要性,从而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比如,在讲解“年月日”相关数学知识的时候,学生经常无法理清年月日之间的关系,也不会推导其中的日期,这时候教师可以设定如下生活化数学问题情境:小红的爸爸去出差了,但是得过了3个月才能够回家,小红每隔2天会给父亲发送一封电子邮件,那么在这个3个月的时间里小红需要发送多少封电子邮件?这个数学问题情境较为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此过程中教师需要提醒学生每一个月之中的天数是存在差异性的,大月份为31天,小月份为30天,2月中闰年为29天,2月中平年为28天,假如小红的爸爸出差月份为7月、8月、9月,那么就要考虑到7月和8月属于31天的问题,这种生活化的问题情境学生更容易理解与接受,虽然这道数学题的难度对于小学生来讲比较大,但是因为融合了小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素材,那么解答起来就比较容易。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采用改题、换题的形式来增强数学问题情境的灵活性,比如,在讲解路程=速度×时间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去计算自己从学校回到家的方案,其中包括了步行、公交车、出租车等,让学生来计算一共需要的时间。这种生活化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寻求答案,同时也能够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拓展了小学数学教学内容,让学生掌握更多的数学知识。
(四)把问题情境融入实践中去
在新课程标准模式下,小学数学教师需要不断创新教学模式与理念,把数学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掌握所学数学知识,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考能力、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可以把数学问题情境融入实践活动中去,比如,在讲解“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一些平行四边形的纸片,让每一个学生都去动手折叠,从中来探究平行四边形面积方法,相较于单一的理论推导,学生在动手实践中更容易理解与接受;在讲解“百分数”相关数学知识的时候,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两个水容量一样的水杯,在第一个杯子中加入半勺糖,在第二个杯子中加入一勺糖,但是两个勺子的大小是不同的,第一个水杯中勺子比较大一点,请问哪一个杯子中的水会更甜?教师在提问题的过程,也是学生动手操作的过程,如果让学生去思考很难得出准确的答案,但是在动手操作、测量过程中学生能够迅速说出答案,在品尝、猜想、观察、验证过程中记忆所学数学知识。在实践问题情境活动中,教师要加强对学生的鼓励与表扬,提高学生参与实践问题情境的自信心,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
总之,在小学数学问题情境活动中,教师需要科学、合理地选择问题情境素材,结合小学生的兴趣爱好、年龄特点来创设相应的问题情境,以此来提高学生参与数学活动的自主性与积极性。同时,要多多给予学生动手操作、动脑思考的机会,让学生在掌握所学数学知识的同时,锻炼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数学运用能力,构建完整的数学知识体系,为日后的数学学习奠定稳固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鲁娇.提升小学数学问题情境创设在教学中的策略分析[J].学周刊,2018(11):87-88.
[2]房燕.试论小学数学情景教学的应用现状、问题与构建方法[J].中国校外教育,2018(9):107+121.
[3]张万新.谈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问题情境的现状及策略[J].学周刊,2017(17):18-19.
[4]蔺淑霞.小学数学教学中创设有效问题情境的策略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7(6):53+61.
作者简介:苏韩颖,福建省泉州市,福建省泉州市南安市团结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