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2020-05-09蔡娟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通过对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以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使其掌握良好的阅读技巧,保障小学语文教学质量,满足素质教育改革要求,从而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现代化发展,实现小学语文教学效益最大化。
关键词:小学语文;学生;阅读能力;有效策略;教学
近年来,我国一直致力于素质教育改革,其中,小学语文教育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予以高度重视,不容忽视。新课程标准中要求教师在实施小学语文教学的时候,重视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为实现这一目标,教师应当转变传统小学语文教学模式,重新定义小学语文教育,不再只是局限于教授学生认识字词,还应当重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坚持阅读,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保障其语文水平不断提高。语文是小学教育中的基本课程,也是母语学习的基础,而语文阅读是其中重要的内容之一,有效开展语文阅读教学,可在提高学生阅读水平的同时,加强学生的写作能力,从而培养学生语文综合能力。
一、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是素质教育改革的必然要求,也是新课程标准中的重要诉求。通过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还能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让学生在具备阅读素养的基础上,学会表达和写作。阅读能让学生积累更多丰富的写作素材,也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去发现问题,并且利用所学内容去解决问题,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应用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意识,即使是在日后学生仍然能通过阅读区开阔视野,学习全新的知识,跟上时代发展的脚步,而不局限于应试教育,从而真正地体现素质教育的意义。总而言之,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尤为重要,教师和学生都不应当忽略这一教学任务。
二、 现阶段小学语文教学提高学生阅读能力存在的问题
(一)教学模式落后,缺乏引导性
当前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仍然采用传统教学模式,仅关注学生的生字词学习,“填鸭式”教学方式,让整个课堂教学氛围过于沉闷,学生提不起语文学习兴趣。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并没有予以学生正确引导。有的教师没有让小学生去独立阅读和思考课文,而是一直带领着学生去阅读,直接将阅读中的内容传输于学生,这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则没有适当地引导学生,只是让学生自行阅读和思索课文的中心思想,这虽然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但是由于学生认知能力有限,很容易产生思维偏差,这同样也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另外,教师忽视了预习活动的重要性,虽然部分教师提出了预习要求,但并没有真正地将预习落实于教学中,家长也未予以监督和配合,以至于预习流于形式,并未发挥出其真实效果。
(二)教学方式单一,学生积极性不高
就目前而言,小学语文教学方法较为单一,以致课堂教学氛围沉闷,学生提不起兴趣。主要表现在:一方面教师在进行生字词教学的时候,只是落点在字、词、句上,教会学生去读和拼写,并没有将词句放在文章中,让学生通过阅读理解其在文章中的含义,以及所表达出的思想情感;另一方面,在进行阅读教学的时候,教师没有充分利用现代多媒体教学技术,只是单纯地进行课文讲解,以致学生感到乏味无趣,注意力难以集中,也无法从阅读中把握文章中的情感。
(三)未拓展学生的阅读面
现阶段所开展的小学语文教学活动,大多局限于教材中,学生的所有阅读来源都是教材而已。虽然教材已经囊括了小学阶段学生应当掌握的语文知识,但是对于学生的阅读能力来说,还是需要进一步延伸。一方面,教师在教授课文的时候,以课文内容为主,但是并没有通过增添其他内容来辅助学生理解,从而使得教学内容单一,无法加深学生的印象;另一方面,教师未鼓励学生去进行课外阅读,这使得学生在语文课堂后就不再进行阅读,这将不利于学生阅读习惯的养成。
三、 小学语文教学中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策略
(一)利用预习,引导阅读
在授课之前,教师应当要求学生提前预习教材内容,先对即将学习的知识点有大概的了解,灵活开展预习活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效率。教师可以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进行简单的课本阅读,从中找到问题的答案,并且将不懂的字词进行标出,这不仅能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为之后的教学奠定扎实基础。例如,在教授《升国旗》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预习课文。预习要求如下:一是熟悉课文中的生字词,朗读课文三遍;二是标出课文中的重难点字、词;三是了解课文的主题内容。让学生带着任务去预习,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通过查字典的方式去查找课文中不认识的字、词,并且将难以理解或者遇到问题的地方标注出来,再通过读课文来熟悉整篇文章的内容,从而找到文章主题中心。这种引导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当为学生进行课文引导,实施引导阅读。可针对文章内容提出具有层次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正确地去理解课文内容,但不可束缚学生的思维。例如,在学习《小马过河》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询问学生“小马为什么要过河”,此问题的提出可以让学生去思考,通读全文后知道小马过河的原因,然后再提出问题:“小马怎样过河”以及“小马如何过河”,让学生进行细读去找到问题的答案。这种问题引导式阅读,有利于帮助學生去把握课文的主旨和中心,不局限于字词句的学习。
(二)重视词句训练,创设阅读情境
小学语文阅读离不开词句的运用,因此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当注重词句训练。通过词句训练,可以让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技巧,正确理解在文章情境下的词句含义,体会文章的主旨和思想情感。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画出优美的词句,或是自己喜欢的词句,并分析喜欢的原因,以此来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例如,在学习《当世界年纪还小的时候》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阅读课文然后勾画出自己所喜欢的词句,并且阐述原因。可以选取其中一个句子,来让学生进行分析,描述这个句子在文章中的作用。如“只要万物都做它最容易做的事,这世界就有秩序了”,这句话在文章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让学生分析其如何承上启下,以此来了解这篇课文的主旨内容。
除此之外,为了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对语文阅读产生兴趣,教师可以在授课的时候,为学生创设阅读情境,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主动参与到阅读中。例如,在教授《秋天的雨》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寻找有关于秋天的雨的图片,选取相关视频,播放秋日音乐,为学生营造良好的氛围。教师可以让学生先阅读课文,然后再用自己的话来描述其所感受过的秋天的雨,使其仿佛置身于秋天的雨中。
(三)丰富教学内容,拓展课外阅读
局限于小学语文阅读教材的教学,并不能完全满足于学生的语文学习需求,也会使学生感到沉闷,导致其在学习过程中较为被动,这不利于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教师在授课的时候,应该适当地增添一些课文教材之外的内容,使教学内容更加丰富,让学生感到更有趣味性。当然,增添的教学内容不可与课堂教学无关,而且不能影响语文教学质量。例如,在讲解《大自然的声音》这一课的时候,教师除了教授课文中的内容之外,还可以融入一些当前热门话题,如野生动物濒临灭绝,环境保护等。可以播放关于大自然的视频,让学生去感受大自然的美好,深入理解文章中所形容的大自然的声音,这不仅能将文章内容进行扩充,还有利于培养学生保护自然的意思。引导学生走进自然,也可以让学生通过去阅读与自然有关的其他文章,锻炼学生的阅读能力。
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进行课文阅读。课文教材有限,而且只关注于语文教材,会使学生的思维具有局限性,也会让人觉得沉闷和枯燥,不利于学生知识面的扩展。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来说,可让其读一些简单有趣,或者富有寓意的绘本和图书,比方说《青蛙王子历险记》《鼹鼠的故事》等;对于高年级的小学生来说,则可以推荐其读一些经典名著,如《小王子》《西游记》等。
四、 结束语
小学阶段的学生在心智上还不够成熟,难以约束自身,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共同引导。同时,小学阶段也是培养其良好学习习惯的最佳时期,为此教师应当重视小学语文课程教学。对于小学生来说,其最大的学习动力便是兴趣,由于认知能力不足,使得其对未知的事物和知识产生好奇心,而这也将成为其学习的驱动力,但与此同时小学生注意力较为分散,很容易被别的事物所吸引,常常是“三分钟热度”,为此教师所开展的语文教学活动,需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来活跃课堂气氛。为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培养学生长期阅读习惯,应当多做引导,转变灌输式教学方式,抓住学生的学习心理,以此来保障小学语文教学质量,达到强化学生阅读能力的目标。
参考文献:
[1]佟淑君.新时期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9(27):128.
[2]夏法国.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19教育信息化与教育技术创新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3.
[3]文继强.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优化教学方法提高学生阅读能力[A].教育理论研究(第十一辑)[C]∥重庆市鼎耘文化传播有限公司,2019:1.
[4]衷诚菲.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的策略研究[A].教师教育论坛(第六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11.
[5]魏长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A].教师教育论坛(第一辑)[C]∥广西写作学会教学研究专业委员会,2019:2.
作者简介:蔡娟,福建省福鼎市,福鼎市贯岭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