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导向教学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2020-05-09钟华
摘 要:问题导向式教学模式以“问题”为教学活动的起点,是助力学生自主学习、思维创新的有效途径,因此,本文基于问题导向教学模式的优势,重点探索了其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问题导向模式;应用
一、 问题导向模式的简述
现代小学数学教育教学思想观念注重学生学习能力和知识储备的同步提升。而问题导向模式主要以解决问题为核心完成教学任务,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再被动地接受新知,而是通过独立思考或借助自主探究的方法来完成数学新知的构建。这种以“问题”为导向的小学数学教学模式能够给予学生足够的探索空间,能够有效锻煉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合作探究分析能力。
问题导向教学模式起源于20世纪末,它继承了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教育教学思想。在课堂教学中主张教师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入手,为学生设置疑问,并在及时的教学引导中发掘学生的潜能,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新知学习中自主探究,从而完成新知的建构。从教师的层面分析,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提出有针对性的问题,并及时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从学生的层面分析,教师一定要充分强调学生在学习探究中的自身经验,让学生能够自主完成新知的构建,并使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课堂教学中得到充分发挥。
二、 问题导向模式的应用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采用问题导向模式主要可以从四个方面进行:以情景导入入手,从中发现问题,进而完善重难点知识的学习;启发思维促进思考,从而提出问题,进而深入思考完成问题的解决;适当地进行引导,从而将问题进行全面的分析和解决,最后以合作探究的方式达成共识;挑选问题并通过应用评价反馈等方法,使问题得以解决并实现知识的拓展提升。在这个过程中,课堂的主体行为主要是教师和学生的行为。而教学的程序便是将两者的主体行为有效地联系起来。所以该模式下的教学环节不仅整合了两者的行为,更是把教学程序中的问题放置在了课堂的主线任务中,从而有效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落实学科素养的养成。
(一)情景导入:着重强调重难点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境的方式来为学生进行课程新知的学习。由于每个人的大脑都分为两个半球,左半球负责掌控我们的理性思维,以及逻辑分析能力,如语言表达或行为活动等;而右脑负责我们的想象创造力和直觉,如情感和创作等。教师通过为学生创设情境,将学生的理性认知和情感有效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情境体验中产生情感感受,并激发学生对新知的好奇心和兴趣,然后借助语言的引导促进学生完成思想活动,同时也让学生的潜力被有效地挖掘出来。但实际调查显示中,有部分教师没有理清情景教学的涵义,仅是为了让学习氛围活跃起来,便使用了各式各样的情景模式导入到课堂中。虽然这样的情景模式下的教学得到了学生的积极配合和主动参与,但是却没有有效地调动学生去进行思考,导致其作用停留于表面。因此,在问题导向模式下的情景导入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注意不要将情景导入成为课堂教学环节中的孤立部分,一定要结合课程新知让导入的目的与课堂新知的重难点知识有效地结合起来,突出本堂课的教学重心。例如,在教材五年级下册《图形的变换》学习中,教师利用多媒体设备向学生播放了一组不同图形旋转的动画视频。每一组图形旋转的路径都被保留下来,并且每旋转180°,360°后新图形也会呈现。在教师创设的情景中,学生的视觉神经受到了冲击,对多彩多样的图形变换展现出来的美丽所吸引,同时也产生了浓厚的好奇心。这时教师向学生提问,这些图形在旋转时有哪些共同点?变换后的图形与原图形有哪些变化?图形旋转与上节课学习到的轴对称图形有何区别?在视觉感官效果上,你认为哪种图形变换的过程更加精彩?通过问题的提出突出了本节课知识中的重点,并借助问题让学生将新知与旧知进行有效的联系,同时启发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以情感教育入手让学生来回答主观性的问题,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的审美能力。而最后的问题也是为了让学生建立初步的数学几何审美观,从而让学生在未来的几何学习中降低畏难心里。教师通过情景的创设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借助问题将本节课中的重难点知识突出出来,而学生需要通过自我探索发现来找寻本节课重点理论知识,这对于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数学精神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以及有效推动了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提升。
(二)促进思考:及时提出问题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一项必备环节,那就是课堂提问。课堂提问分为两类,一类是教师提问,另一类则是学生提问。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为了树立威信而限制了学生发散性思维的成长,并且也存在着有的学生本身性格胆小,腼腆的原因,让学生在课堂学习中更多的是听从教师的指挥被动地完成学习。因此,在使用问题导向模式过程中,教师一定要树立一个新的教学观念,积极引导学生勇于发言,会发言,懂得如何发言。同时,在教师向学生提问时,教师需要明确提问的目的,即利用问题将重难点知识分散开,从而帮助学生完成新知学习和理解;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从而令学生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课堂中;借助问题启发学生思维,让后进生和能力强的学生都可以在问题的引导下明晰思路,并快速理解掌握该堂课中的知识重难点。调查显示中,有的教师在课堂教学提问环节中,准备的问题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如没有充分合理地进行问题的科学设计,使得课堂中时常向学生提出重复问题;或者,为学生准备的问题答案只能用是或不是,对或不对来回答,这种封闭性的问题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或者,提出的问题过于跳跃,学生难以理解问题的重心;或者,学生回答问题时的机会仅停留在一部分群体中,使问题的提出出现不公平问题。为此,教师一定要在课前为学生准备科学合理的问题,并综合考虑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为学生挑选具有挑战性但又不太复杂的问题。这样学生只要通过数学思考就可以回答教师的问题。而且提问的时候,教师尽可能地减少问题次数。因为问题的提出目的是为了让学生思考而不是检测学生。特别是教师在提问时也要留意不常举手的学生,经常给予这类学生提问的机会。例如,在六年级下册学习《百分数》的时候,教材将生活与百分数充分的联系起来。这是教师可以向学生及时提出开放性问题,如生活中的哪些场景用到了百分数,它们代表了什么含义呢?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思考,进而探究出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现实意义。这对于百分数的应用型问题的求解和分析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运用。
(三)寻求共识:组织合作共探究
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帮助学生完成新知的学习。这也是为了促使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得到培养和提升,并且这十分符合新课改背景下以学生为主体的现代教学思想。在问题导向模式教学中,教师通过问题的引导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学生在探究中发现数学新知的规律,完善本体的知识架构,并促使学生的獨立思维能力获得提升。另外,在小组合作共探究的过程中,每个人发挥自己的长处,让探究过程科学且合理,从而帮助学生寻求知识共识。因此,借助问题进行合作探究不仅让学生得到了准确的数学答案,更是让每一位学生都能够参与进来,推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成长。例如,在学习《圆环的面积》过程中,教师采用问题导向模式,将学生划分为小组,依照学生的学习情况,每组必须安排一名数学成绩优异的学生和一到两名的后进生。在进行面积求解的问题探究过程中,让先进生和后进生都能够共同进步。然后,教师将事先为学生准备一个已知圆心距和同等直径长度的圆环,让学生小组先求得一个圆的面积,再求解圆环重叠部分阴影区的面积,最后探究分析圆环的面积。通过教师分布下达的问题指令一步步引导学生完成圆环面积的自我探索过程,促使学生在小组讨论探究中都能够有所收获。
(四)强化拓展:应用评价并反馈
在课堂教学中存在两种过程,即教师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需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情况让教学方法设计更加贴合学生,使学生的理解能力活动提升。而学生则需要及时地将教师教授的新知转化为自身的能力应用到课堂测验或课后练习中,并与原有的知识结构框架进行有效的整合。为了提高这两个过程的有效性,教师采用问题导向模式进行教学设计,并将问题的使用权利赋予学生,由学生在学习中反问教师,从而让教师充分理解学生的学习误区、疑惑点。而学生也在应用问题进行反思的过程中发掘出更多的数学信息,使数学探索力和发散性思维得到有效的提升。这对于学生数学知识能力的拓展提升有着重要的作用。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教师千万不可将课堂中的检测、问题反馈信息以及练习三种形式混为一谈。课堂练习是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应用,而检测也是测试学生的学习结果,反馈不但要对学生的学习结果做检测,更为关键的是要让学生在检测结果中完成学习目标。所以,教师在应用该模式进行评价反馈过程中,一定要让学生参与进来,采用双向传递的方式进行提问。可以通过让学生发问学生,通过学生的分享了解学生的学习重心是否与学习目标一致。这可以有效地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得到良性发展,而教师也能够提高知识拓展的准确性,从而完善学生的数学能力。例如,在学习《2,3,5的倍数特征》的过程中,教师应用问题导向模式,让学生进行学习反馈。学生通过课堂测验和总结询问教师和同学“2,3,5倍数特征应当怎样总结?“学生依照练习成果将自己总结出来的结果分享出来。如2的倍数都是偶数,5的倍数个数除了0就是5。这时教师可以进一步引导学生,那么3的倍数特征我们是否可以进行总结?由于学生的发问更能体现学生的学习关注点,而教师利用这一反馈信息,可以帮助学生完成知识的有效拓展,使学生的学生能力和对数学知识规律的掌握有所提升。
三、 结语
总之,问题导向模式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符合教育教学的基本思想观念,并且该模式也能够将学生从传统的数学教育中摆脱出来,让学生的学习变得更加自由,思维思考范围更加深入。这对于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能力都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促进作用。所以,问题导向模式在现代教学中能够充分的带动学生核心素养的进步和发展。
参考文献:
[1]林春阳.以信息技术为支撑,探究问题导向式教学[J].小学教学参考,2018(29):94.
[2]郑毓信.数学教育的“问题导向”[J].小学数学教育,2018(Z2):4-10.
作者简介:钟华,福建省漳州市,福建省漳州市云霄县实验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