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体医结合视角谈中职卫校体育教学改革
2020-05-09姜军
摘 要:在促进人体健康上,体育和医学的目标是不谋而合的,两者可以各自发挥优势,并弥补各自不足,也可以说它们共同承担着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任务。体医结合是势在必行的,是行之有效的。中职卫校就承担着这一重要的使命,培养体育素质教育和医学人才为一体。这就需要中职卫校在体育教学上要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来完成这一重要的使命。文章以此为出发点,从中职院校体医结合教学改革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分析中职卫校体医结合教学改革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中职院校教师在体育教学上提供一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体医结合;中职卫校体育;教学改革
众所周知,体育对于人们的身体健康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不仅可以有效的为预防疾病提供手段和措施,同时循序渐进的进行体育锻炼能够更好促进身体健康水平。而医学能够直接治疗疾病、控制疾病,为健身人群提供合理的指导,同时还人们一个健康的身体。因此,在促进人体健康上,体育和医学的目标是不谋而合的,两者可以各自发挥优势,并弥补个字不足,也可以说它们共同承担着预防疾病,促进健康的任务。
另外国务院于2016年印发的关于“健康中国2030规划”中提出,要将体育和医学有效的结合起来促进全民身体健康,同时将健康教育纳入国民健康教育体系。可见,体医结合是势在必行的,是行之有效的。
而中职卫校就承担着这一重要的使命,培养体育素质教育和医学人才为一体。这就需要中职卫校在体育教学上要进行不断的改革创新,来完成这一重要的使命。同时改革要以体医结合为背景,以有效的促进中职卫校在体医结合的道路上更好的为学生服务,培养出更多优秀的体育、医护人才。
本研究以此为出发点,从中职院校体医结合教学改革必要性和可行性入手,分析中职卫校体医结合教学改革现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为中职院校教师在体育教学上提供一些可参考的理论依据。
一、中职卫校体医结合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一)必要性
无论是何种级别的医学类学校,都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学校在体育课程中的培养的目标不仅仅局限于强身健体,同时更要求能够培养具备较扎实的保健和预防疾病的知识和能力,能够对于锻炼的人群给予一定的健身指导,甚至能够针对特定人群开出运动处方。这在开展体育医学本科类院校中有这方面课程的设置,但是在中职卫校中,这样的体育教学是不存在的,更多的中职卫校在体育教学中是没有医学的影子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中的师生的地位和关系和目前的教育改革的形势是不符合的,在学生心目中并没有将体育和医学有效的连接在一起,其在体育课中收获的知识是非常少的,个别的学生还能够学到一到两项技能,多数学生对体育课不感兴趣,体育课堂都是其做自己想做的其他事情的时间,别说体医结合了,连基本的体育技能也没有涉及。
学生毕业后连基本的运动技能都不了解,对于体育和医学的关系,或者运动与疾病和健康的处理更不知如何下手,在走向工作岗位后,也不会为病患者去提供康复健身的想法,也没有能力去为患者提供这项服务。因此,以体医结合为背景进行中职卫校的体育教学改革是非常有必要的,而且迫切需要的。
(二)可行性
医学高校推行体医结合的体育教学方法日益成熟,其设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与教学中师生的地位关系和体育教学考核评价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为医学中职学校进行体育教学改革提供了借鉴。但是中职学校的学生与高校学生相比也具有自己的特点:文化底子薄弱,考虑问题不全面,创新能力低,学习主动性差,而对新事物接受快,动手能力强,兴趣广泛。医学中职学校专业课程设置与高校相比,表现为科目种类少,范围较局限,课时数量少,内容较简单扼要等,因此,在参考医学高级院校体育教学方法基础上,结合医学中职学校本身的各种有利条件,与专业课程教学相结合,按照运动医学理论,分步骤进行体育教学方法改革,结果表明该方法具有可行性,在实践中也取得的良好的效果。在各学期的体育教学实践中,加深了对医学专业课程的理解,提高了专业课程的成绩,更能体现体医结合的教学特点,运动医学思想的体育教学应用实践,不但促使学生对自身健康更加关注,从而保持长期运动的习惯,而且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了学生医疗处方和体疗厨房的能力,对走出一条适合我国医学中职学校特点的体育教学改革新路,培养既懂医又能体的复合型人才有借鉴作用。
二、中职卫校“体医结合”教学现状
(一)体育教学理念陈旧
體医结合理念提出的时间较早,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在医学类院校并没有较好的进行落实。而在国家又对体医结合的理念在《刚要》中提出之后,体医结合的理论又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但是在实践中并没有较好的实施。目前,中职卫校的体育仍然停留在让学生能够“强身健体”的阶段,体育教学模式仍然为传统教学模式,并没有将体育课程和专业课程进行有机的结合,多数中职卫校教师的教学观念之后,在课堂上让学生做自己喜欢做的事,课堂上不管有没有达到锻炼的效果就放任自流,而没有真正有效的开展体育教学,更不用提贯彻“体医结合”的理念了。
(二)课程设置没有体现
从“体医结合”的角度来讲,医学类院校体育课程的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医学的观念,在运动受伤后需要如何有效的医学处理,如何真正特定的人群进行有效的运动处方的开具,以学到更多有效的促进增进人们健康的医学方法,同时自身也在体育教学中得到有效的锻炼体验,更好的促进走向工作岗位对工作的适应。在“体医结合”教学目的之下就必然要在课程进行针对性的设置,例如保健类课程、运动康复类课程、健康评估类课程以及运动处方类的相关课程。但是调查显示,目前,中职卫校在课程设置上并没有针对“体医结合”进行有效落实,课程设置主要集中在各球类运动、田径等常规体育教学。
(三)教学内容单一
中职卫校课程开设只要集中在篮球、排球、健美操、乒乓球等竞技类的项目上。而中职卫校的学生走向社会更多的是要从事医护工作的,这样的竞技类项目在其工作中帮助较小,因此,学生的感兴趣程度不高,尤其是卫校学生中国,女生占多数,她们本身对体育的兴趣就不高,对经济类的项目更是没有兴趣,其在课堂上就是为了放松,有的女生甚至在课堂上动都不想动,这样的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既不会让女生们感受到锻炼的乐趣,又和“体医结合”的锻炼目标渐行渐远。
(四)教学评价不科学
任何教学都需要有一定的教学评价来反映教学的效果的。没有评价的教学是盲目的。而传统的评价方式是根据项目考试的成绩给学生进行打分。这样的评价方式不能够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的效果,没有兼顾学生的体质差异、兴趣爱好等因素。统一、固定的评价方式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兴趣。在“体医结合”的教学目标下,教学评价要以要更加科学、合理,不仅要重视终结性评价,同时又要注重个性化评价,可以从教师评价、学生评价、学生互评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同时要以“体医结合”的目标为出发点,设置考试的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更好的尽心医护工作。
三、相关对策
(一)以“体医结合”为目标,培养更多的应用型人才
践行“体医结合”的理念是当代新形势下体育课改的必然趋势,同时这也是教师面临的新的挑战。因此,在中职卫校的教学中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让学生摒弃体育可有可无的思想,同时引导学生做好运动保健,将运动和医学有效的结合起来,培养能够评估个人健康水平,为病人开具运动处方的应用型人才。
(二)引导学生对“体医结合”教学模式不断适应
中职卫校的学生未来从事医护工作必须做到“体医结合”,这就要求体育教师必须改变以往教学模式,不仅重视强身健体,还要向学生传授运动保健知识,教会其如何开具运动处方,为其做好“体医结合”的传播人打下基础。
(三)完善学生体育考核评价
改革中职卫校只有重视体育考核,通过课堂的考核,期中、期末的考试和一年一度的学生体能测试,杜绝体能测试的代测现象,检验学生整体体能真实情况,才能有助于卫校迈出“体医结合”的改革步伐。
(四)对体育课程进行调整,适应“体医结合”的人才培养目标
医学类院校应利用医学专业优势与体育课程有机结合,开设“运动保健”“运动康复训练”“运动生理”“运动处方”等课程,在考核时可以让学生开卷考试,在减轻其学业负担的同时,让学生在专业基础上储備一定的运动医学知识,以指导患者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总之,中职卫校体育教学改革要适应“体医结合”的培养目标,培养更多的医护应用型人才。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的同时,提高学生预防疾病、提高自身健康水平,能够进行针对性的开具运动处方的能力。这样培养的学生更具针对性,对我国的医护人员素质的提升又上升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1] 成明祥.体医结合:医学院体育教学改革的发展模式[J].体育科技文献通报,2006(05).
[2] 王和彦.浅谈健康体育教育与中职体育教学改革[J].科技致富向导,2011(21).
作者简介:姜军(1977.01- ),男,汉族,黑龙江哈尔滨人,讲师,新乡卫生学校,体育教育专业,研究方向:体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