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实践路径探析

2020-05-09陈莹

青年与社会 2020年3期
关键词:共享发展实践路径共同富裕

摘 要:发展理念决定发展道路,引领发展模式,指导发展实践。中国十五届三中全会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之一——共享发展理念,基本内容为全面共享、全民共享、渐进共享、共建共享,从宏观和微观深入挖掘其价值意义,有利于促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构建,然而,理念的实践需要一定的过程和实践,文章从形成共享发展理念共识、生产力发展和制度完善、基于公平公正的全方位共享、城乡和区域一体化协调共享发展这四个维度探讨实现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践路径,以期有质量、有水平地实现中国共享发展,进而实现共同富裕。

关键词:公平公正;共享发展;共同富裕;实践路径

基于时代的呼唤和现实的需要以及唯物史观的体现,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集中体现和反映了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初心。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来源于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的共享发展思想和长久以来中国共产党人的共享观,具有丰富的历史底蕴。从理论与实践意义来谈,共享发展理念展现为三个方面,共享发展理念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不谋而合,是实现中国全面小康社会的题中之义,也是个人实现自由而全面发展的有力推手。

一、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的重要性

(一)国际: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习近平总书记五大发展理念之一的共享发展,不仅有助于推进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有利于全球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共享发展理念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不仅在理论渊源方面具有高度的契合性,而且在实践价值目标方面具有一致性。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体现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实现“大同世界”的追求,同时,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基本内容之一的政治、安全、经济、文化、社会、生态等方面的全面共享发展,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努力方向,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指引了光明前景。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中的共建共享思想也蕴含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途径,在共建中共享,全世界不同种族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民齐心协力,为世界的政治经济文化发展而努力奋斗,相互借鉴相互帮助相互进步,为建设一个美丽世界而奉献自己力量。

(二)国家:全面小康建成之际

以2020年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本世纪中叶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即基本实现共同富裕为目标,总书记总书记深刻指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现阶段的战略目标,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因此,小康社会的全面建成直接影响共同富裕的基本实现是否成功。全面小康发展到如今已经取得了丰硕成果,有了巨大成就,但发展中出现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也凸显出来,例如各种资源分配不合理而产生的民生问题,分配不公平而导致的贫贫富差距拉大,基本服务和基本设施不均等,城乡之间和地区之间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日益明显,这些都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我国经济社会向更高阶段发展的制约性因素,全面小康,是“五位一体”全面进步的小康,也是惠及全体人民、城乡共建共享的小康。首先,补短板强弱项是确保小康全面性的当务之急。其次,在彰显特色优势上下功夫,体现高质量高发展水平的小康。最重要的是,在增进民生福祉上下功夫,提高民众满意度。所以“五位一体”的全面小康的实现都和共享发展息息相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势在必行,目前进入攻坚期,还有一些问题亟待解决,努力实现共享发展是实现全面小康的有力措施和必由之路。

(三)个体:共建促进共享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国家建设是全体人民共同的事业,国家发展也是全体人民共享成果的过程,不能让任何一个人掉队。”“共享发展”的核心要义就是公平公正,力求每一位公民都能参与发展的进程,分享发展的成果,在共建中人民群众是主体,要尊重这个主体,这是使人民群众参与共建的前提条件。劳动是第一位,“人民共享”才具备现实基础。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正体现了人民的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的思想,在发展中保证“一个也不能少,一个也不能掉队”。

二、中国共享发展现状和面临的问题

(一) 经济:“先天不足,后天畸形”

中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发展矛盾已成为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因此促进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是我们努力的重中之重。早期追求高速度经济发展,但是也在实践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忽视了一些发展的关键要素,如发展质量有待提升,区域经济发展不平衡等问题,导致了发展的不可持续性,影响了发展的全面性同时,粗放的发展方式积累了一系列民生问题,导致一小部分人掉队。如何从经济发展方式转型、经济结构调整来调动人民积极性,凝聚人民力量,实现共享发展是今后经济发展方向。

(二) 制度:“基石”砥柱

制度是“基石”,指导实践的大方向。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早已经建立并在实践发展中不断完善,但是也在社会主义发展中出现新问题。例如公有制主体地位在逐渐削弱,而非公有制经济极速扩张,这是基本经济制度的亟待解决问题。近年,随着人民民主意识提升,政治实践颇有成效,但是,相关制度体制仍需进一步完善,尤其倾听弱势群体的意见与心声,保证他们的政治参与权、监督权。再者,分配制度有待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的调整是重心。

(三)公平公正:“蛋糕”要分好

“蛋糕”做得大是基础,更要“分的好”。首先,我国发展差距之大,体现在各区域、各行业,除了自身地理资源条件不同,人力资源也是一个重要原因,人才难以引进导致某些地区政治经济文化难以形成系统性和规划性发展。脱贫攻坚是实现共享发展的第一步,而精准脱贫的關键是实现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全部脱贫,但是当前实践的难点在于脱贫对象选择、脱贫资金供给、脱贫项目都难以达到理想效果,而且贫者面临着代际贫困问题。由于机会的不公平,有可能贫者越贫,富者越富。还有城乡和区域资源分配问题,例如社会保障机制体制差异性太大、就业机会不均等、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医疗设施设备分配差距大、人才流向城市等等,这些问题解决不好对全面实现小康产生直接影响。

三、习近平共享发展理念的实践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 “坚持共享发展,必须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作出更有效的制度安排,使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发展中有更多获得感,增强发展动力,增进人民团结,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 共享发展的实现是中国全体人民共同努力、共同奋斗的必然成果,共享发展成果也是人民共享,但共享发展之路并不平坦,文章从形成共享发展理念共识、生产力发展和制度完善、基于公平公正的全方位共享、城乡和区域一体化协调共享发展这四个维度来阐述实践共享发展之路,不断铲平共享发展路上的荆棘,促进全面小康社会建成和共同富裕的基本实现,为早日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好基础。

(一)理念引导实践

科学的发展理念被贯彻落实,需要民众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真正落实理念。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认识到自己是共享的主体,增强主体意识,为“蛋糕”做大贡献力量,积极参与社会建设,共享发展成果。在全社会形成一股共享发展理念之风,自觉践行共享发展理念。政府加强管理,开展相关专项行动,不断深化和传播共享发展理念,带动和引导全体人民富有共享意识,参与共享行动,享受共享成果,促进共享发展的全面性和共建性。

(二)巩固和完善相关制度

制度是保障发展的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的有力武器,是实现共享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完善制度中渐进共享,同时,生产力的高质量高水平发展是关键,保证“蛋糕”做得又大又好。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也就是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大力发展和巩固国有经济;坚持和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当时并存,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更加注重在初次分配中劳动报酬所发挥出的保障作用,健全科学的工资水平决定机制,进一步发挥税收等手段在再次分配中的调节作用,特别要保护好贫困人群和弱势群体的收入待遇及工资水平免受非法侵害,建立贫困人均资产收益扶持制度;改革开放继往开来,全面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结构转型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换;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流转和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用活农村土地资源,促进现代化企业发展,形成公平公正市场经济环境,构建公平致富大平台。另一方面,积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和基层民主制度也是实现共建共享的题中之一,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多渠道收集民意,收听民声,凝聚全体人民力量,为共享发展建言献策,共同奋斗。

(三)立足公平公正,力促全方位共享

公平公正是共享发展理念的核心要义和具体要求,首先,改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和加强法制建设,强化政府的基本公共服务职能,不断深化社会保障体制的改革,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其次,从民生发展来说。建立和完善高质量的就业创业体制机制,实施更加惠民的就业、创业扶持政策,针对和加强劳动者职业技能的终身培训,营造一个良好的、和谐的、公平的就业环境;2013年开始的精准扶贫专项行动,经过了全体人民六年的共同努力,目前已经取得相当不错成绩,但是越是接近尾声越是靠近成功,我们更应该守好最后“一公里”土地,完善贫困地区社会保障制度;大力发展精准帮扶教育,促进贫困人口自我脱贫,增加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产品供给,提高其持续、自主发展能力;加快改进贫困地区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和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推进医疗、医保和医药三者之前的联动改革,打赢脱贫攻坚战,因地制宜,多措并举,实现全方位共享发展。

(四)区域和城乡协调共享发展

缩小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差距,建立和巩固跨区域结对帮扶制度,完善互利共赢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加快我国户籍制度的改革,破解人口转移难题,建立城乡一体化的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务,统筹城乡产业发展;实现城乡教育共享。马克思:“要改变一般人的本性,使它获得一定劳动部门的技能和技巧,成为发达的和专门的劳动力,就要有一定的教育或训练。”强调了教育在共享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教育要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才能成就全体社会成员的共享发展。例如,早日普及高中教育,建设高中阶段教育基础设施,提升全社会文化水平;贫困学生免除学杂费,中职学校免除贫困学生学杂费;各阶段教育加强师资力量的建设,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学网络信息化建设,这些措施都有助于提高公民文化素质和学历水平,进而促进就业和社会和谐稳定发展。

“社会主义最大的优越性就是共同富裕,这是体现社会主义本质的一个东西。”习近平总书记共享发展理念以全面共享为目标,以全民共享为主体,以渐进共享为过程,以共建共享为价值追求,从形成共享发展理念共识、生产力发展和制度完善、基于公平公正的全方位共享、城乡和区域一体化协调共享发展四个方面发力,推进共享发展,早日实现共同富裕。

参考文献

[1] 叶南客.共享发展理念的时代创新与终极价值[J].南京社会科学,2016(01).

[2]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 韩喜平,孙贺,习近平民生思想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15(02).

[4] 赵满华.共享发展的科学内涵及实现机制研究[J].经济问题,2016(03).

[5] 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

[6] 王慶五.共享发展.[M].江苏人民出版社,2016.

[7] 韩喜平,孙贺.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民生保障优势[J].马克思主义研究,2016(09).

作者简介:陈莹(1995.05- ),女,汉族,四川简阳人,电子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猜你喜欢

共享发展实践路径共同富裕
论中国式共同富裕的基本特征
Palabras claves de China
在高质量发展中促进共同富裕
金湖:美丽生金,让共同富裕看得见摸得着
推进基层协商民主建设 促进共享发展
以“大扶贫”理念开辟精准扶贫新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