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区域经济与物流多元化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体系研究
2020-05-09唐磊赵小鹏
唐磊 赵小鹏
摘 要:以服务于区域经济发展和因材施教为目标,提出构建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多元化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体系。在此系统框架下,定位国际物流、物流金融和企业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解析物流人才能力指标,设计课程体系,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提出涵盖教学评估与人才培养效果评估的双重反馈,设计系统的运行保障机制。
关键词:区域经济;多元化培养;物流人才;系統
中图分类号:F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11/j.cnki.1672-3198.2020.07.012
0 引言
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鲜明特色和重要实施途径。针对辽宁地区,“十一五”期间国家提出“辽宁沿海经济带的发展规划”,“十二五”和“十三五”期间继续提出和强调“加快振兴东北工业基地的发展规划”。为扭转辽宁经济发展的困难局面、深化改革开放、调整经济结构、保障和改善民生,辽宁省“十三五”规划中提出了涉及金融体制改革创新、对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自贸区建设与贸易升级、在省内打造31个优势产业集群、大力发展电子商务打造东北电子商务中心等一系列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辽宁省区域经济的发展将为物流行业带来巨大的商机,同时其产业结构和生产模式的转变与升级更依赖于物流功能与管理的革新与突破。辽宁省“十三五”规划中明确指出,要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优化物流园区布局,推进城乡物流通道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充分运用发展冷链、供应链一体化以及共同配送等先进物流技术和物流模式,加快发展产业物流、电子商务物流、国际物流,建立完善适应物流发展的规范和标准体系。人才是强国之本,是技术创新、服务创新的核心价值体现。培养服务于行业发展、区域经济发展、社会真正需要的物流人才,是各个高校培养物流人才的终极目标。要立足于社会实践发展和因材施教,对物流人才实现国际物流、物流金融和企业物流3个方向进行专业化、深层次培养,构建区域经济发展与多元化人才的良性互动体系,以服务区域经济为宗旨,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核心,以实践拉动教学,以教学推动实践发展,形成社会发展与教学革新相辅相成的规范性机制。
1 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多元化人才培养互动体系的内涵
1.1 总体框架
构建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多元化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体系,首先从服务于区域经济与物流行业发展的实情出发,在深入剖析与掌握社会物流人才需求的基础上,提出物流人才多元化的培养目标定位,然后有针对性地解析国际物流、物流金融和企业物流人才的专业基础能力指标、创新拓展能力指标、语言能力指标和计算机能力指标。以此为基础,充分考虑物流人才职业能力的成长性和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性,建立规范的人才培养制度、设计和升级多元化人才培养的培养方案、有创新性的实施教学改革,使物流专业的教学与社会实践中对物流人才的需求紧密结合。最后要设计教学与人才培养效果的全面评估体系,检查高等院校是否完成向社会输送专业化物流人才的目标,保证对人才培养工作做出及时的调整。
1.2 运行与保障机制
(1)人才培养制度。为保证该机制的高质量、高效率运行,要对物流人才培养工作制定有序的规章程序写入管理制度。专业教研室每学期进行至少2次教学研讨会,集中讨论近期国内外经济、区域经济的发展状况以及其对物流行业的影响,讨论、改革相关课程的教学内容、方法,修订一次教学大纲。每学年进行一次人才效果培养评估效果的调研,调整专业人才培养计划。每3年进行一次物流人才需求的社会调研,并且以推动推动区域经济发展为目标,进行物流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全新规划,并全面改革人才培养的计划、途径和方案等。
(2)师资队伍建设。教师人才队伍是高等教育的核心工程师,也是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多元化人才培养良性互动机制的贯彻者和保障者,要始终坚持建设主动服务于中国国情、区域经济和推动物流管理专业人才教育持续发展的高素质教师团队:
①专业教师实时关注国内外经济及物流行业发展的动态信息,并与理论、实践教学相融合,使教学内容最大化贴近时代发展,重视培养将社会实践转化为教学理论、方法的观念和能力。
②专业教师走入企业学习与调研,切实了解物流行业运营、技术、管理的实践流程与运作,深入调研企业对物流人才的需求,将理论授课与实际运用相结合,融入课堂。
③专业教师要通过培训学习和科研实践,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科研能力。深化物流领域、教育领域方法论的学习与实践,更好地推动物流教学工作的开展,同时引导高素质学生选择继续深化学习、进修,为培养高层次物流人才打下坚实的基础。
2 物流人才多元化培养目标、能力指标
物流人才多元化的特色培养是指立足于物流人才需求的具体导向,将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大三时分为国际物流管理、企业物流管理和物流金融3个专业方向,进行深层次、专业化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结合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以辽宁省“十三五”规划为指导,社会物流人才需求为基础,定位国际物流、物流金融和企业物流人才的培养目标,具体地,国际物流方向要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商务及供应链统筹、执行能力的国际物流人才;物流金融方向要培养掌握金融投资、保险结算和设计供应链金融解决方案能力的物流金融人才;企业物流方向要培养精通企业生产、物流运营和产业集群规划能力的企业物流人才。进一步解析物流人才专业能力指标需求,如图1所示。
3 物流人才多元化培养专业课程体系
根据物流人才能力需求的指标内涵以及多元化培养的复合型知识结构特征,物流人才多元化培养的专业课程体系设置包括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采取模块化形式:专业基础课程模块加专业复合课程模块,如图2所示。其中,专业复合课程模块是物流管理专业学生在第5学期选定国际物流、物流金融和企业物流3个不同专业方向后,有针对性地设立的限选和选修课程。结合近几年来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及其对物流人才能力指标的需求,对课程体系做出了重要的调整,为国际物流方向新设置跨境电商、合同法课程,为物流金融方向新设置国际金融、航运金融课程,为企业物流新设置跨境电商和产业经济学课程。如图2所示,通过实践课程对不同的理论课程知识进行综合分析、运用和实践,形成一致化的知识体系。并且通过大二的社会顶岗实习、大四毕业实习来将所学知识运用于真实物流工作,检验学习效果,同时将经济社会、物流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信息反馈到学校,指导教学改革。
4 人才培养效果评估系统
人才培养效果评估系统是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多元化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体系中衔接实践与理論的纽带,是系统运行效果的保障,包括理论、实践课程教学效果的评估和学生大四毕业实习后学生、实习单位对学生专业能力的评估。
(1)教学效果评估。每个学期、每门课程都要由教学专家、上课学生对授课教师教学内容的时效性、新颖性、实践性和丰富性进行评估,主要考察理论与方法是否能够结合社会经济实际、行业发展,督促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与时俱进、高瞻远瞩。
(2)学生专业能力评估。学生实习后体现出的专业能力很大程度上反映出高校对人才培养的效果。通过设计合理的调查问卷,从学生和用人单位两个层面调研物流岗位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能力,同时也考察学生在英语、计算机、专业基础和专业复合、拓展创新方面的能力达标情况。这些反馈信息要严格纳入评估数据库,经过辩证分析,指导教学改革,构成“区域经济战略—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人才培养效果评估—人才培养目标和方案调整—推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闭环系统。
5 结语
随着国际、国内及区域经济和物流行业的高层次发展,物流人才需求呈现出紧贴时代发展的全面复合型的特征,如“物流+国际贸易+国际结算”“物流+供应链金融+保险”“物流+生产运营+产业园区”。物流人才多元化的特色培养体系,即从市场需求入手,分方向进行深层次、专业化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建立多元体系下物流人才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的联动。构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物流人才需求定位—人才培养目标解析—理论与实践教学设计—教学效果评估与反馈—教学改革与升级—区域经济发展推动”的辽宁省区域经济发展与物流多元化人才培养的良性互动体系。由基于国际、国内经济与物流产业现状与趋势的实践指导理论教学,以理论教学丰富与提高物流人才素质,由物流人才素质的提高为物流产业进步与区域经济持续发展提供核心动力。
参考文献
[1]姜璐,李玉清,董维春.我国高等教育与产业结构的互动与共变研究——基于系统耦合关系的视角[J].教育科学,2018,34(3):59-66.
[2]徐丽红.以精准供给破解高校毕业生难题[J].教育科学.2018,34(3):55-60.
[3]江艳,伍应环.区域经济发展中物流人才培养策略[J].企业经济,2012,(3):80-8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