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策略

2020-05-09于雅秋

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 2020年2期
关键词:理解能力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于雅秋

摘要:在核心素养理念指导下的语文教学应该有新的变化,就阅读而言,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形成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重要支撑,也是教师综合能力的必要体现。指导学生进行深度阅读是形成阅读技能、提高理解能力的一种手段,本文据此提出相应的策略,从而结合文本有效的对学生进行深度阅读的指导。

关键词:核心素养;理解能力;阅读教学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2.002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2—0008—04

深度学习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主观创造,是使学生由简单被动的接收式学习变成主观上的乐学、愿学的一种学习方式,是在理解知识的基础上,能够批判性地学习新知识、新理论。学习的感受是学习者自身所独有的,是别人不能替代的,也是学习者快速成长的一种方式。

语文不只是学校中学生学习的科目,还是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阅读教学正是能提升学生理解能力和沟通交流能力的有效途径。学生在阅读不同文本时,由不同的理解角度获得不同的情感体验,得出的不同认知都会让学生有独特的看法,从而对形成人生观、价值观有很大的作用。

语文课中的阅读教学正是提高学生理解和认知的最有力体现,学生在语文阅读学习中,深受不同文本中的人物、事件、景物、动植物等触动,感受到了不同的人生体验和深刻的道理,从而产生了表达的愿望,这就是学生获得人生体验的一种途径。

2011 年教育部颁发《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以下称《新课标》)中指出: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形成良好的语感。学会运用多种阅读方法。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可见阅读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的重点、难点。许多语文教师下了很大的力气,但收效甚微,学生表面化的阅读,出于应付任务的肤浅的读,是现在学生阅读的普遍现象。阅读是能让人成长的一种途径,只有深度阅读,才能让学生获得学习的快乐,才能促进其自身的成长。因此,语文的深度阅读是深度学习中必不可缺的、也是重中之重的。如何结合不同文本进行深度阅读,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方面进行探究。

一、文史结合,深度阅读

中学语文教材涉及的历史知识极其丰富广泛,古今中外都有,虽然这些历史知识在语文教材中都不是系统的而是零碎的,但在语文教学中,在传授好本学科知识的同时,结合课文内容,准确适当地介绍课文涉及的有关历史知识无疑是十分必要而且行之有效的。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文”与“史”怎样有机地结合,怎样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则是值得研究探讨的问题。

(一)介绍历史

在阅读文本时,恰当地引用一些历史典故、古人趣事等材料,能激发学生阅读文本的兴趣。例如:学习《赤壁》这首诗时,要让学生知道赤壁是著名的“赤壁之戰”的古战场。学生就“赤壁之战”各抒己见,教师根据学生零散的发言,拼凑出较为完整的事件,对其中的主要人物周瑜要重点讲解。

(二)穿插资料

作者往往结合一些历史上的人或事来抒发自己的感慨。在语文教学中适当地穿插历史资料,便于学生深入理解情感。事物是互相联系的,语文教学中就可利用相关历史资料来启发学生,帮助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课文主旨、人物个性、作者思想情感的把握理解。

(三)渗透经历

对文本中涉及到的相关历史背景、个人经历的介绍,便于学生深入理解。运用历史资料作为语文教学的辅助手段,易于调动学生情绪,能迅速引导学生进入一种或悲壮凄凉或欣喜愉悦或衰伤幽怨的气氛之中,这比我们照本宣科讲解效果要好得多。 可见,历史资料是中学语文教学中不可或缺的珍贵资料,只要运用得当,就会为语文教学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二、以境入手,深度阅读

(一)以境设疑

教师要学会勾起学生的求知欲,善于安排课堂教学活动,不要一味死板地去阐述理论性知识,将学生当作知识的容器,可以选择一些比较有意思的问题来提问学生,或者设置一些情景剧让学生了解课文的基本内容,融入课文之中,调动他们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激发他们每个人不同方向的特长,吸引每位学生的注意力,将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带动所有的学生一起感受课堂,感受知识。

(二)以境阅情

在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过程中,与学生实际情况的联系十分必要,要了解学生对课文的认知水平,根据这些再来决策用什么方式教授课文,提升他们的学习能力,尽量让场景的创设贴近生活和文本,引发学生的共鸣,然后借此给学生创造一种身临其境之感,提升其认知力。例如:学习《渔家傲》时,让学生闭上眼,通过老师的描述,想象李清照所描绘的浪漫景象,感受李清照的美好愿望,结合词人经历的现实,学生就会对诗词产生共鸣,当学生对诗词产生共鸣后,教师就可以进一步引导他们深入感悟诗词作品。

三、巧用提问,深度阅读

《新课标》中指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学习科学的思想方法,逐步养成实事求是、崇尚真知的科学态度,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

当学生阅读文本提出质疑时,教师不是马上给出答案,而是附和质疑,既对学生的质疑表示赞同,又引发其他学生思考。在学生回答有难度时,教师可以情境式提问、附和性提问、情境式提问、挖掘式提问、点拨式提问,提示性提问等多种提问方式,提问摇曳多姿,体现了教者的智慧。不同类型的提问作用不同,效果不同,急缓不同,在提问中教师有效地控制了课堂节奏。在学生有不同见解时,教师不要简单地肯定或否定,而是与学生一起品读。可以通过提出点拨式问题:你们觉得哪个词用得最好?指导学生“抓关键词品读”。一个个问题,犹如一条条常青藤,学生攀着藤,自由快乐地荡在阅读的天空。例如:《寒花葬志》一课,因为葬志是为死者写的悼念文章,所以讲到第二段的时候有学生质疑:我觉得第二段讲述的都是高兴的事,作者是不是写得不怎么合适呀? 教师马上“附和”性提问:是呀,为什么作者要在祭文里写这些快乐呢?在学生面露难色时,教师又情境式提问:在与好朋友或亲人分别时,我们更多地会想起哪些往事?学生们回忆到:在姥姥去世以后,我总是想起姥姥给我讲故事,烙糖饼;在小学毕业后,我总是想起与同学们一起做游戏时欢乐的情景……教师继续挖掘性提问:当你们回忆这些往事时,心情是怎样呢?学生回答:我们越想这些快乐,就越伤心。我想作者也是这样,教师点拨:这就是“以乐衬哀”的写法,以乐衬哀哀愈哀,从而解决了教学重点。这样教师通过巧提问的方法与学生探讨、分析、解决疑难问题,拓宽了学生阅读的深度。

四、讨论增趣,深度阅读

学生都有强烈的表现欲望,在讨论中,他们能发现自己存在的价值,这种发现又促使他们对讨论产生兴趣,而兴趣又使他们积极投入讨论中,形成良性循环。如果我们能触发学生的兴奋点,使他们对学习产生浓厚的兴趣,就能事半功倍地促进学生语文能力的发展。如果是在复习课中,更能充分利用“讨论法”,立足课本,把时间充分留给学生,引导学生从整体到部分系统复习。学生分组讨论,从课本中找重点,然后以抢答、开火车等方式提问,遵循一定的“游戏”规则,其余同学回答,学生交流热烈,连平时不爱参与课堂讨论的学生都积极参与到其中,同时,老师跟其他学生认真倾听、补充、评议、鼓励,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了很多。

讨论法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激发了学生的兴趣,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应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一)充分准备

课前要充分做好两方面的准备:相关内容的准备和时间的准备。内容的准备要详实,时间的准备要充足。内容准备不足,不能拓宽学生的思维;时间准备不充足,讨论就只会是表面的热闹,没有学生的深入认识。

(二)巧表扬

要通过表扬让学生树立自信心,能肯定自己的阅读理解、肯定自己不同的见解,从而能激发学生深入思考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不要吝啬对学生的表扬,也不要过分表扬,否则适得其反。

(三)善设疑

善设疑在于要让学生产生跃跃欲试的状态。当学生对所提的问题感兴趣,此时情绪唤醒达到最佳水平,操作效率就越高,便会产生跃跃欲试、不吐不快的亢奋状态。赞可夫说:教学法一旦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学生的精神需要,便能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恰当地运用“讨论法”教学会发挥高度有效的作用。

五、多种策略,深度阅读

(一)监控理解策略

所谓监控理解策略,是指在阅读过程中,阅读主体对自身阅读策略的监控和调节。监控理解策略包括阅读者对阅读内容的选择,对阅读内容的自我提问,监控阅读的速度和时间,检查对阅读内容的掌握情况以及运用阅读策略的选择是否有效,使用方法是否恰当,并且及时调整方法。

阅读过程中,学生因为缺乏教师对阅读方式方法和策略的指导,而导致多数课堂阅读活动质量不高,甚至是无效阅读。比如缺乏明确的阅读方向,学生在没有问题导向的情况下,阅读往往是盲目的、缺乏方向的;阅读的方式方法选择比较随意;缺乏阅读反思,不能随时监控自己的阅读质量,最终导致学生在阅读理解中出现偏差和错误。笔者主要训练学生以下几个方面的监控理解策略:

一是根据阅读材料制定合适的阅读目标,带着明确的目的阅读文本。

二是根据阅读的目标不断调整自己的阅读方法和阅读速度。

三是閱读后对文本的反思。

案例中以问题引导学生阅读课文,从中可以看到,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在不同的阅读环节,以不同的问题为导向,采取了不同的阅读方式,有效地开展阅读理解活动。教师既引导了学生的有效阅读,又在阅读策略方面对学生做了相应的指导。通过类似的训练,学生会逐渐养成有目的的阅读,选择适合当下文本的方式方法去阅读,从而在阅读时能调控,在阅读后有收获。

(二)预习任务策略

自读课文的教学一直让笔者很为难,讲得详细又像精读课文,讲得粗略又怕学生理解不透,想让自己教而不累,还想让学生学而不难,经过课堂教学的实践,发现教师在课前给学生一定的预习任务,课上巧妙设置问题,这样的学习效果让孩子们更加爱学语文,发挥他们学习的主导作用。总结自读课文的预习任务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知作者  明背景   扫障碍

(2)赏句子  品语言   悟情感

(3)解文题  明主旨   懂结构

(三)联想想象策略

《新课标》中指出:语文教学要培养学生“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潜能”。笔者在实际教学中通过创设合适的阅读情境,激发学生良好的联想想象能力,使学生掌握和运用联想、想象策略,提升阅读理解水平。

一是运用联想想象品味课文语言。在领悟修辞手法中展开联想想象,例如:“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两句,让学生从比喻修辞的角度入手,运用合理的想象联想,体会诗句化抽象为具体、变枯燥为生机,化腐朽为神奇。作者运用修辞离不开联想想象,要理解和感悟作者所营造的意境,自然也离不开联想想象。要在一字一词的品析中展开联想想象,更深层次理解文章的妙处。

二是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情感触发联想想象,任何作品都离不开作者的丰富情感,情感触发了作者的联想想象,创作出感人的文字,我们面对所读的诗歌,如果缺乏情感,很难通过联想想象读透文本。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还要始终监督学生联想想象的合理性,让学生明白,联想想象不能脱离文本天马行空,而应该紧扣文本内容,进行合情合理的有效联想想象。

(四)文本细读策略

文本细读,就是对文本进行精细解读,在阅读教学中,教师需要指导学生对文本细心解读,细致分析言语的表达技巧、修辞手法,挖掘语言的内涵。文本细读是阅读理解不可或缺的重要策略,当前学生在细读文本时存在一些常见的问题,比如阅读时候只看言语的表层意思,没有深入体会深层含义,或者在理解文章时不能结合上下文导致理解片面,因此教师指导学生进行文本细读至关重要。

教学中运用文本细读策略,一方面需要教师精心设计阅读问题,让学生明确思考的方向,引导学生学会抓值得细读的点,同时也要指导学生运用恰当的方法,让学生运用不同方法把握文章内涵。

运用“改读”的方法。常用的有改词语,改句式,改人称,改叙述顺序等,改后再与原文进行比照,通过这种改变课文的方式,可以让学生在比照中领悟原文好的原因。例如:《背影》一课,父亲买橘子的动作描写无疑是最精彩的,“探”“攀”“缩”“倾”更是将父亲表达得淋漓尽致,将这四个词语改成“弯”“抓”“蹬”,然后让学生亲自尝试体会,从实验中理解原文中这几处细节的词语使用的精巧和不可替换,从而使学生进一步加深了对文本主题的理解。

六、结语

语文的深度阅读能真正让学生走进文本,再结合各自不同的成长经历,形成自己独特的情感体验。多种策略的教学对学生阅读能力的形成有很大的指导作用,让学生形成“深度阅读”核心素养,应一直是语文教师应探讨研究的方向,这样才能促进学生的终身发展。

[参考文献]

[1]赞可夫.教学与发展[M].武昌:长江文艺出版社,2017.

[2]向博琦.核心素养导向下的初中语文深度阅读教学实践策略[D].湖南师范大学,2018.

[3]袁银峰.多元共抓促进深度阅读[J].语文教学通讯·D刊(学术刊),2017(02).

[4]欧健.深度语文教学思想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2.

[5]徐小婷.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研究[D].扬州大学,2018.

[6]田佳星.基于语文核心素养的初中阅读教学主问题设计研究[D].温州大学,2018.

[7]陶丽秋.中学散文教学中的文本细读研究[D].长春师范大学,2015.

[8]李晓华.提高学生运用监控理解策略的能力[J].文学教育(下),2013(12).

Abstract:There should be new changes in Chinese teaching under the guidance of the concept of core literacy. In terms of reading, improving students' reading ability is an important support for forming students' core literacy, and also a necessary embodiment of teachers' comprehensive ability. To guide students to read in depth is a means to form reading skills and improve understanding ability. Based on this, this paper puts forward corresponding strategies, so as to effectively guide students to read in depth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text.

Key words: core literacy; understanding ability; reading teaching

[責任编辑:王 辰]

猜你喜欢

理解能力阅读教学核心素养
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三部曲”
浅谈如何运用阅读技巧与策略提高小学生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初中英语评判性阅读教学实践与探索
认知风格与大班幼儿阅读理解能力的关系研究
多元读写理论指导下的初中英语阅读教学实践
阅读理解差,美国损失大
高阶思维介入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认知-迁移”教学模式在高年级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