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战略下关于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思考
2020-05-09张岩
张岩
摘要:“乡村振兴战略”是改革开放以来党中央又一重大发展,是以人为主体,是针对城市和农村发展的不同定位。首先是工农产业的对接,逐渐延伸到整个要素,再发展到整个社会资源,最后从整个社会资源延伸到以人为中心的城乡之间的有机新型关系。以乡村问题为导向,助力乡村发展,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提供动力。
关键词:乡村振兴;农业农村;现代化
引言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社会主要矛盾发生变化,乡村的发展与个人、集体、民族和国家的发展息息相关。在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并将其写入党章,意味着这不仅是全国上下的事情,还是我们党接下来要做到的任务。
一、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原因
“没有农业现代化,没有农村的繁荣富强,没有农民的安居乐业,我们国家的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1]由此可见,农业、农民和农村问题为我们当前要完成的主要任务指明方向。
从农业方面来看,现在我国粮食供给总体充裕,肉蛋奶果蔬鱼产量稳居世界第一,农民的生产生活方式都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所以,总体来讲我国各个方面都在发生变化,更加迫切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虽然我国现在取得较大成就,但是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转变指出现在还存在一些问题。乡村的基础设施建设与城市存在差距,在养老和医疗方面比较薄弱;在农产品的供求问题上,第一是农民种出好的产品找不到市场,第二是消费者买不到安全的食品,买高质量的产品依赖于进口,信息渠道不通畅。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重视乡村教育问题,为培训新型农业人才奠定基础。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罗斯高研究中国的农村问题,中国农村孩子63%的没有上过高中,而城市的入学率超过93%,农村孩子的教育问题堪忧。20世纪80年代韩国和墨西哥经济增速和产业结构几乎一模一样,90年代以后韩国得到迅速发展,墨西哥直至现在都徘徊在中等收入,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是韩国非常重视高中教育,因为大量文化水平充足成功转型,基础简单劳力成功转向管理层,这更加启示我们需要加强教育。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重视乡村党建工作,加强村集体经济建设。比如,在广西桂林仍然存在空心村,目前现有1 786个行政村,在收入2万元的701个,60%的行政村收入低于2万元,空心村还有400多个,农村基层组织动员能力不强,村民自治、监管和乡风建设等方面也还存在薄弱环节,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组织和经营组织建设方面有待加强,迫切需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总要求
“产业兴旺”,是要在新型城乡关系的基礎上,将农业供给侧改革与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建设振兴农村经济的现代化农业。乡村产业融合的发展对农业结构进行有机调动,极大促进农村产业的新面貌,打开了农村产业崭新的大门,使产业为农民再创新收。首先保证农民收入提高,这不仅仅局限在农民的口袋有钱,还要可持续的富。所以,首先产业兴旺,要把农业和农村的发展结合起来,在原来的数量上高速增长转变为高质量增长,最后都可以归结为农民生活水平的提高。
“生态宜居”,不仅要农村的环境整洁,而且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近年来,为提高农业总量使环境资源过度开发,由于保护系统的不完善,出现土地质量下降、农作物质量不高、土地沙漠化等一系列状况。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生态宜居”的农村环境,是党中央针对这一问题提出的有效策略,在保证农村传统文化和村容风貌的前提下,统筹山水湖林的系统治理,让乡村环境优美、留住乡愁。不管是偏远山区,还是大城市,山清水秀是我们共同的追求。所以生态环境是农村发展的良好资源。“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2]
“乡风文明”,不仅要提升乡村的精神文明,还要培养农民的家庭风貌。首先要加强农民的思想道德建设,培养文明素质强的新时代农民。其次要在传承农村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公共文化的建设,激发农民的积极性,“培养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队伍。”[3]从领导层面来看,懂农业是带领农民创收的基本保障;从基层干部来看,只有爱农村、爱农民,才有可能真正扎根农村,为农民谋福利。三农工作是困难而又复杂的,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爱心对待农村和农民。
治理有效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础。党组织建设工作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方面要看政治策略是否畅通,党的方针政策在当地是否得到有效的执行。另一方面民心相通,老百姓要有愉悦的心情,要有获得感,有平等的参与感。按照协商于民、协商为民的要求,健全基层党组织激发基础群众自治的活力,保障人民群众的权利,这样才可以说这个村是治理有效的。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是有不同定位的,“要达到城乡之间有差没有别”,以人为中心的整个社会经济结构和经济资源不应该是完全一致的。
生活富裕是实施乡村振兴的最终目标。我们最终要达到一个全面的富:口袋要富、脑袋要富、家家要富,可持续的富。首先,物质生活富裕是我们的追求,产业兴旺最后的目标是全面的生活富裕。在广西桂林龙脊梯田景区大寨村,全村1 142个人一年分得500多万元。通过发展旅游,大寨村的村民知道这是对自身有利且看得到效益,老百姓统一听从指挥。大寨村村民变成“扛着犁耙种田地,唱着山歌搞旅游”的“两栖农民”,实现家家富,可持续的富。
三、把握总要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
(一)创新农业经营形式,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目前我国农业规模较小,生产经营成本偏高,而且不利于科技推广和创新。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中央根据全国各地农业发展的实践概括出四种农业经营主体。第一,种养大户;第二,家庭农场,家庭农场首先需到工商局办理营业执照,第二步去税务部门领取票据,这样就可以接受各单位采购订单;第三,农民合作社,农民合作社是指在固定的地域里,一个村或者几个村的农民合作进行现代化农业生产;第四,农业企业,农业企业是公司加盟户、公司加基地等这些都是企业到农村搞农业现代化的农业企业。
提高小农户的生产率扩大经营规模,就要搞好工农产业的对接。首先政府起主导统领作用,各级政府在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前提下,做好工农产业的对接,做好农口部门的调查统计工作。如日本非常重视合作社的发展,称其合作社为农协,农协会派发技术人员按照需求量和产量要求对农户进行全面的指导。假如种西红柿,所有种西红柿的农户都加入农协,农协一层一层地汇总,最后汇报给中央农协,根据需求量和产量进行控制管理。在社会化服务体系下,小农户把生产出来的农产品交给农协进行数量质量的检验、包装,统一收购。我国地大物博,可逐步进行管理,在一个县、一个市或者一个省逐步构建社会化服务体系,这是将来的方向。
(二)加快推进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我国现阶段最大的矛盾是城乡差距较大问题。目前,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是一前一后实现的,城镇化低于工业化的速度。我国主要分布是以城镇为主,目前是城镇化发展转型的提升阶段,其他发达国家在这个阶段的发展历程中,普遍会碰到乡村衰退的问题,一般在城镇化达到70%以后,这种矛盾才能得以解决。
解决这个问题,“关键要激发乡村实现自身发展的内在动力,激发农民创造自己美好生活的能力,在保持城乡各自独立性和差异性的前提下,尊重乡村自主,让广大村民群众成为乡村振兴的主体。”[4]城市和乡村的发展是有不同定位的,在广西阳安乡下登坡,农村村民自主自发地自己激发内在的潜力,建设自己的党史馆、廉政馆等红色文化馆;芦笛三村看到鲁家村的发展后,主动向秀峰区政府提出帮忙设计打造的请求,后来芦笛三村依托阳太阳故居、漓江山水文化、广西第一个状元赵观文状元文化等打造了芦笛三村。
(三)绿色兴农,保护农业的可持续生产能力
中国要美,农村必要美,6亿人口生活在农村,所以美丽乡村就是美丽中国的根。农村的发展一定要改变之前过度浪费资源的方式,不仅要守住绿水青山,更重要的是要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这需要一方面发展绿色产业,另一方面推动生态宜居乡村建设。
从生态富民角度,利用绿水青山获得更大的收益,为农民谋福利。“在广西恭城的红岩新村,先后获得‘自治区生态富民示范村、‘全区农业系统十佳生态富民样板村,而且是‘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的荣誉称号。”[5]在2007年,桂林成为生态循环市,而红岩新村也乘上了生态发展的快车,开始发展养殖、沼气和種植三位一体的生态农业。村民们在山上种柿子、在家养猪,把猪粪倒入沼气池中,经过沼气池过滤,剩下的沼渣作为月柿的肥料,结出的月柿非常香甜可口,这些月柿村民们一部分拿来销售,一部分用来做生态旅游。月柿成熟以后,红灿灿的柿子结满枝头,漫山遍野的柿子为红岩村的旅游发展做了巨大贡献。红岩新村抓住机遇,在之前三位一体的基础上增加加工和旅游,实现了“食宿行游购娱”相配套的服务体系,为村庄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品牌强农,进一步提高品牌竞争力
“要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农业农村部将2018年定为‘农业质量年。”[6]在农业发展的前提下要保证农业的质量、生态和品牌,所以品牌兴农、质量创优是能够拓展农业产业周期,提高农业产品生命力的重要渠道。要依靠科学管控保优质、科技创优质,来加强认证显优质。比如广西荔浦芋头,除了荔浦县种植,其他县也在种植芋头,甚至有可能在平乐和阳朔种出的比荔浦的口感还要好,但是只要进入市场大家都称为荔浦芋头。自从宰相刘罗锅播出,荔浦芋头出名后马上注册,树立了地理标志。每个地方都有自己特色,应因地适宜地发展各地的农业品牌。所以,我们要根据不同的文化发展当地的品牌,培育好品牌主体,千方百计地提高品牌的质量和规模,完善品牌的售后服务,加强品牌宣传营运和推广品牌的知名度,来增加农民的收入,品牌强农作为产业兴旺的一个重要环节。
“农村美不美、农民富不富也取决于亿万农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决定全面小康社会的底色和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质量。”[7]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乡村肯定会成为让城市更加向往,也会吸引更多的人回到乡村。乡村振兴战略就是给农民圆梦的,圆了三农梦也就圆了中华民主伟大复兴的梦想。
参考文献:
[1]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2]何毅亭.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增订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3]中央党校党建部“主题教育”课题组.“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十讲[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9.
[4]文顺明,高峰.论基层派出检察室如何服务乡村振兴——以重庆市合川区人民检察院派出检察室工作为视角[J].法制与社会,2019(3).
[5]邱烜,周品秋.风景里的“钱”景[J].当代广西,2018(11).
[6]李锦华.打造新时代都市现代农业升级版——访天津市农委党委书记、主任沈欣[J].农村工作通讯,2018(7).
[7]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书写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农”新篇章——学习《习近平关于“三农”工作论述摘编》[N].人民日报,2019-7-9.
基金项目:广西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项目“乡村振兴战略对马克思主义关于新型工农城乡关系思想的应用与发展”(MYYJ19S15)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