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居家体育活动指引研究
2020-05-09施佳俭黄茗覃剑明陈军
施佳俭 黄茗 覃剑明 陈军
【摘要】本文基于2019冠状病毒病下学校延缓2020年度春季学期开学的背景,提出化疫情危机为教育契机,让学生“停课不停学”期间增强预防意识和自身免疫力的教学建议,从而达到利用疫情促使广大青少年学生加倍重视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锤炼意志的目的。
【关键词】病毒防控 学生 居家 体育活动 指引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3A-0006-02
2019冠状病毒病(COVID-19,又名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新冠肺炎)在湖北省武汉市出现后,以被感染患者为主要传染源,经呼吸道飞沫和接触传播等途径,在我国各地迅速蔓延,形势危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等法律法规,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纷纷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I级响应。遵循“依法、科学、有序、高效”的总要求,全国人民发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疫情防控“阻击战”。
广西壮族自治区教育厅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应对疫情防控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及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工作部署,切实提高政治站位,“一把手”亲自抓,及时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成立防控工作领导机构、印发疫情防控紧急通知、建立专项值班制度、发布致全体学生及家长公开信、广泛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启动疫情日报程序、开展重点人群排查、制定新学期应急预案等,切实保护全体师生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按照教育部提出的“疫情未得到有效控制之前绝对不能开学”“停课不停教不停学”的统一要求,在疫情防控的非常时期,居家成了广大青少年学生的社会责任,如何克服“干扰因素多、自律能力弱、监管到位难”等问题,科学有效地开展居家学习、生活和体育活动,成为教育部门和广大家长的当务之急,亟待因地制宜,科学指引。
一、强化立德树人,化疫情危机为德育教育新契机
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官方网站信息,截至2020年3月31日24时,受2019冠状病毒病感染不幸逝世的中国公民累计3312人,确诊病例累计81554人。疫情防控既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验,也是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的一次契机,学校和家庭要积极引导全体青少年学生融入全民防疫的全民战争中,强化人类命运共同体思维,把应对灾难危机的行动作为“活教材”,加强生命教育、信念教育、法治教育、科学教育。学校应利用这次疫情危机,大力培育学生的爱国情怀,强化学生的危机意识、法律意识,让学生尊重自然,敬畏生命,树立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思想。
体育(《体育与健康》)是教育的重要内容,也是教育的有效手段。学生通过以身体练习为主的运动参与,提高运动技能,促进身体各器官系统机能优化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环境。同时,学生通过竞技比赛能培养规则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因此,在疫情期间強化体育锻炼,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提高自信心,是疫情防控“化危为机”的基础。
二、结合体育学科优势,让学生树立预防意识
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过程中,专家多次强调“强健的体魄、乐观的心态”至关重要,在“停课不停学”期间,体育教师应该利用学科优势,让学生深入了解这次疫情危机的同时,深刻体会到要想打赢这次疫情战役,除了严格遵守有关居家隔离要求,做好卫生消毒工作,还要加强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体育教师除了让学生积极响应“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的号召,发挥体育运动可操作性强的优势,还应指导学生模仿线上示范视频课程进行练习。高年级的学生还可以根据自身所掌握的运动技能,科学安排感兴趣的运动计划,自觉行动起来。
(一)学习疫情防控知识,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
教师要按照疫情防控“总体战”的要求,认真学习国家发布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系列版本,知悉新冠肺炎传播特点,然后结合体育学科的特点,用学生熟悉的方式,如简笔画、漫画等途径让学生明白什么是2019新冠病毒,哪些野生动物身上会携带这种病毒,如何避免这些病毒,哪些方法有助于科学避免病毒入侵,从而让学生及时学习和掌握防疫知识,深刻理解唾沫传播病毒的危害性,不参加聚集性活动,不吃野生动物;讲究个人卫生,根除“随地吐痰”等恶习,会洗手、勤洗手,会消毒、常消毒;会识别口罩类型,掌握正确佩戴口罩方法,等等。
(二)合理安排作息,保证睡眠时间
良好的睡眠是健康的根本保证。据调查了解,寒假期间受居家环境、生活方式特别是手机、电脑游戏、电视等电子产品的影响,多数青少年学生居家学习、生活作息安排较随意,“晚睡”“赖床”等不良现象较普遍,睡眠时间得不到保证。对此,教师要提醒监护人加强监管,督促孩子“早睡早起”,严格执行《中小学生减负措施》,保证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高中生不少于8个小时,初中生不少于9个小时,小学生不少于10个小时)。
三、重视体育锻炼,让学生增强免疫力
(一)观看体育比赛,激发内驱力
由于延期开学,家长和孩子在家相处的时间更多了,为了让家长能更好地引导孩子开展体育锻炼,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的性别、年龄、认知、兴趣等特点,建议家长通过优酷、爱奇艺等网络视频软件,搜索下载如篮球、足球、排球、健美操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经典体育赛事节目,特别是“中国女排”等在国际比赛中为国争光的重要比赛,让学生在观看比赛过程中陶冶情操、振奋精神、享受美感、激发兴趣、发泄情感,培养爱国主义精神,驱动勇于挑战、乐于参与的内驱力。
(二)设置安全活动空间
教师还应该鼓励家长结合家庭实际,想方设法为孩子创造运动条件。如在庭院、阳台、客厅等通风、光线好、地板不光滑(可铺体操垫或运动垫子)、无尖锐家具物什等危险品的区域布置面积为3平方米以上、高度适宜的活动场地,有条件的家庭可在活动场地旁设置电脑、电视机、手机、响音等设备,播放动作示范视频和背景音乐等,为孩子营造良好的体育锻炼氛围,让孩子“想锻炼”“能锻炼”。
(三)科学开展体育运动,强筋健体
1.居家锻炼准备
由于居家运动主要以个体练习为主,相对于集体活动和对抗竞赛,其趣味性不高,需要更多的激励和引导,教师、家长可以搜索下载相关健身视频,带领学生模仿练习。练习前要提醒孩子穿着运动服、软底运动鞋,按照“热身运动—技能素质练习—放松活动”三个部分进行。结合学校线上教学时间,建议孩子将体育锻炼时间安排在每天的7时到8时之间,或18时到19时之间。让孩子根据个体体质情况,每天锻炼不少于1个小时;注意在跳跃、球类或持器械等练习过程中控制噪声,不能给邻居带来影响。
2.热身运动不能少
热身运动(准备活动)是人体从静止状态过渡到运动状态的必要环节,最简便易行的就是关节活动操,从上到下依次进行:头部、肩部、体转、体侧、髋部、膝关节、手腕、踝关节等体育课常教常练的内容,辅助小幅度的原地提膝跳、小步跑或广播体操中跳跃运动等,建议持续5~10分钟,以身体微微出汗为宜,提升肌肉温度,促进血液循环,提高心肺动力和动作协调性,避免肌肉、骨骼运动损伤。
3.运动量和强度要适宜
一是模仿练习。近期,网络上相继公布了《中小学生居家体育运动指南》(据不完全统计,上海市、天津市、南京市等教育部门出台并公布),中央电视台体育频道有《健身动起来》,微信上有北京大学张锐教授团队创设的居家防疫动作“心肺、腰腹、臀腿和球类”等锻炼方法,建议家长在网络上查阅下载,并让孩子跟随练习。
二是练习已掌握的技术动作。结合场地和个人实际,可以采用最便捷的运动方式:跳绳、踢毽子、俯卧撑、仰卧起坐、平板支撑、原地收腹跳、原地高抬腿、爬行、快速跳格子等亲子游戏。篮球(运球、传接球、球性练习等)、足球(颠球、带球、传接球等)、排球(堑球)、乒乓球对墙推挡球、转呼啦圈等,都可以结合交替练习。
三是因地就简,多进行身体柔韧性练习。如伸展运动、坐位体前屈、弓步压腿、仆步压腿、后压腿、正压腿、侧压腿、提踵练习等。
“如何掌握运动负荷”是居家锻炼的一个难点。教师和家长一定要做好孩子个体身体状况分析研判,包括作息情况、是否空腹、带病等,在运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孩子的面部表情、呼吸节奏、出汗量、控制能力、反应速度等,如出现面色苍白、恶心想吐、动作失调现象表明当前运动负荷过大,要及时进行调整。
4.放松活动很重要
放松整理运动跟热身活动同样重要,可在轻柔的背景音乐下,通过伸展躯体、走路、拍打按摩肌肉群,放松小跳等方式调节,强调全身心放松。
面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坚持体育运动是提高免疫力最好的方法之一,教师应该利用这一契机引导广大青少年学生加倍重视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锤炼意志。
【参考文献】
[1]谭思洁.居家健身抗“新冠”[N].中国老年报,2020-02-06(004)
[2]王骈,祁增.初探小学室内体育与健康课的教学[J].中国学校体育,2018(1)
[3]王群.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与国家治理效能提升研究[J/OL].卫生经济研究:1-6[2020-02-23]
[4]翟永超,李梦,梁斌,杨柳.空气流动对室内健康体育运动人体热舒适的影响及设计策略研究[J].西部人居环境学刊,2019,34(2)
[5]杨玲.小学室内体育课的设计与实施[D].成都:成都體育学院,2018
作者简介:
施佳俭(1975— ),广西宾阳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学、体育管理、民族体育。
黄茗(1976— ),壮族,广西上林人,硕士研究生学历,高级经济师,研究方向:学校体育管理、校园足球发展。
覃剑明(1974— ),壮族,广西南宁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学校体育教育、校园足球的开展。
陈军(1962— ),壮族,广西东兰人,大学本科学历,研究方向:教育装备、教育技术信息化管理。
(责编 黎雪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