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高职教育”融合发展的供给新体系探讨

2020-05-09张琴

今日财富 2020年12期
关键词:供给资源融合

张琴

本文在对“互联网+高职教育”融合发展供给新体系进行阐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互联网+高职教育”融合发展供给新体系的一些建议。

在“互联网+”时代,“互联网+高职教育”不断发展。由于不同地区、不同城乡、不同主体之间等方面的差异,使学生日益高端化、多样化、且颇具个性化的选择性需求难以得到满足。受新型冠状病毒的影响,今年成为教育领域的特殊年。按照相关要求,各地教育部门纷纷打出了“停课不停学”的响亮口号。对于高职教育领域来说,也倒逼“互联网+高职教育”的发展。这需要建立需求驱动的“互联网+高职教育”融合发展的供给生态体系。

一、“互联网+高职教育”融合发展的供给新体系

(一)“互联网+高职教育”融合发展的供给结构

传统的高职教育往往大多面向广大学生共性需求,企业需求和学生的个体化、差异化、多样化的需求等常被忽视,导致供给和需求的结构不对称,引起结构失衡问题,而“互联网+”则为高职教育结构失衡问题提供新的解决思路。“互联网+”推动高职教育服务供给转型和变革,能够形成需求的全覆盖结构。这种“互联网+高职教育”融合发展的供给结构能够满足企业需求和学生个性化、差异化、多样化的需求,比如:优势增强需求、劣势削弱需求、改进型需求等。此外,“互联网+高职教育”融合发展的供给结构还将形成满足企业和学生需求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多元化合作格局,让学校内教育和学校外教育共同服务学生。当然,这需要改变资源与服务治理机制,需要在新的教育理念指引下进行高职教育供给结构变革。

(二)“互联网+高职教育”融合发展的供给资源、供给内容

在“互联网+”下,高职教育供给资源要实现融合共享,共享的内涵不断扩大。传统的高职教育供给资源共享是数字资源在资源优质高职校与资源欠佳高职校、优质教师与一般教师等之间的共享。在“互联网+”环境下,高职教育供给资源的融合共享也包括实体的校外空间,这些都可以为学生所用。此外,教育产业中大量社会教育机构也有众多优质教育资源,也均可以服务于高职教育教学改革。高职院校与教师不再是学生获得资源的唯一渠道,学生还可以借助于网络汇聚分享丰富、及时更新的在线资源,有的甚至超越学校与教师。高职院校、教师、在线资源等资源虚实融合共同构成“互联网+高职教育”融合发展的供给资源,这也是发展趋势。与这种供给资源相对应的供给内容也就更新为传统方式无法提供的泛在学习、交互式学习、远程实时协作学习、社交化学习、在线批改、在线辅导、人工智能解题、网络直播、网络视频、学习社区、学习成果动态、即时在线反馈、在线答疑等。

(三)“互联网+高职教育”融合发展的供给方式

“互联网+高职教育”融合发展的供给方式应该是需求驱动的,以日益变化的企业需求和学生个性化需求作为其核心出发点,并通过网络提供优质的在线教师服务、个性兴趣等相投的学习同伴、丰富的学习资源、权威的知识与信息源、促进思维发展的学习认知工具、三维实景课堂、网络学习社区等,实现线上线下的教育融合。课前通过网络就能实现原来的呈现功能,学生还可以反复学习,课堂不再是传统方式的以呈现和练做题为主,而是以习得为主,在课堂解惑、训练应用创新和反思评价。课堂时间更是可以注重发展学生的高阶目标。在整个学习过程中,学生有更多思考、沟通交互、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机会,这也使学生在逐步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深刻理解、建构知识。“互联网+高职教育”融合发展,使我们能够从统一模式的学校教育供给转变到精准化多元模式的校内外教育供给,这种教育不仅仅发生在教室、学校和企业里,而是通过网络在任何地点都可以发生,并且更为全面。

(四)“互联网+高职教育”融合发展的供给决策

传统的高职教育是自上而下进行供给,政府组织办学或社会力量组织办学,学生被动接受教育。如政府或社会力量花費大量精力和财力,建设各种资源,诸如各地建立的资源库、云平台等,但从真正使用的学生来看,并未达到预期目标,很多学生感到使用起来也较为不错,但获得感不够,有学生感到问题未得到实质的解决。与此同时,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则是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反馈,才能转化为高职教育供给政策。所以,“互联网+高职教育”融合发展的供给决策要真正满足企业和学生的切实需求,以满足企业和学生需求的供给为核心,以学生、家长、企业、高职院校等多元、跨界的主体共同参与为抓手,以网络为手段,开展基于大数据的高职教育科学供给决策。

(五)“互联网+高职教育”融合发展的供给监管

“互联网+高职教育”融合发展的供给监管要依靠大数据。它能使高职教育摆脱“经验主义”的束缚,成为“数据主义”。大数据反映真实的高职教育质量,能够为当前高职教育供给监管提供智能化的科学指导。一是要从高职教育条件的监管转变为高职教育质量的监管。二是要从高职教育结果的监管转变为高职教育过程的监管。这可以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及时发现问题甚至在问题出现前及时预警,及时进行动态调整。这也是由于互联网技术的广泛应用,使过程的监管成为可能。三是要从高职教育政府监管转变为学生、教师、家长、社会专业人士等多元主体监管。由于互联网的开放性,可以使监管主体多元化,监管也变得更为全面、更为客观,也更能反映实际需求。

二、建立“互联网+高职教育”融合发展的供给新体系建议

“互联网+高职教育”是开放的、通过网络汇聚融合的,也是个性化发展的,通过云平台对各种信息进行智能处理,也就是通过大数据进行挖掘、对比、分析、转化等处理,为高职教育管理提供各种支持,实现高职教育智能决策、智能监管等。建立“互联网+高职教育”融合发展的供给新体系需注意:

(一)理念转变

高职院校应该在深刻认识到“互联网+”对学生的学习、教师的教学有着举足轻重作用的基础上,加快理念的转变,特别是转变高职教育的供给理念,包括供给结构、供给资源、供给内容、供给决策、供给监督等各方面的理念。使高职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为以需求为中心,强调需求驱动的供给理念,这包括企业需求和学生需求。否则,提供的教育则是低端供给,甚至是无效供给。这样,才能有“互联网+高职教育”发展的原动力。这也要求教师转变高职教育教学观念,树立信息化教学理念,善于运用互联网,利用各种信息化手段,精心设计开展教学,同时组成教师专业团队。

(二)场所转变

“互联网+高职教育”的供给场所不仅仅包括高职院校、企业,还包括社会等;同时,也不仅仅包括线下,还包括线上。“互联网+高职教育”不再受时空等的制约,打破传统高职教育单一的学校或者企业学校等的限制,实现互联网线上线下的无缝衔接和补充完善,丰富不同学生获取高职教育的途径和手段,是高职院校校内校外、互联网线上线下融合的教育。

(三)精准服务

在互联网环境下,通过大数据精准把握企业和学生的需求,并且不需要动用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等就能实现对每个个体单元的及时反馈,实现更好满足企业和学生的需求的目标。具体而言,“互联网+高职教育”以每个个体单元的学习需求为中心,精准定位每个个体单元的学习需求,并为每个个体单元推荐、预选择适合的学习资源、学习内容、学习同伴等,同步全过程自动记录下每个个体单元的学习状态,包括学习习惯、学习兴趣、学习偏好、学习能力、学习目标、情感心理等,精准诊断、精准测评每个个体单元的学习情况,精准反馈每个个体单元的学习情况和意见,通过对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和再利用,得到每个个体单元的潜在信息,在此基础之上,精准动态调整提供给每个个体单元的学习服务。

(四)信息化教学设计

“互联网+高职教育”融合发展,需要高职院校教师进行信息化教学设计。教师在信息化教师设计中,可以充分利用雨课堂、云课堂、云班课、智慧树等平台,运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模式,将课内课外、线上线下进行有机结合、深度融合。线上学生进行学习和研讨,线下教师进行辅导和扩展教学。同时,教师在信息化教学设计中,要避免学生在网络学习和分组学习过程中,抱有应付心理,只停留在“看”的阶段而不是进行真正的思考,或是思考深度远远不够。再者,教师信息化教学设计的项目需要给学生留有一定补充完善、甚至深度再加工的空间。针对那些学习较好的学生,可以在完成基本任务后,考虑结合实际应用将项目再进行扩展、改进;针对那些学习稍差的学生,可以在完成基本任务后,采用问答法、合作交流法、交流总结法等交流互动为主的教学方法,提高学生参与度,巩固学习成效。

(五)建立大数据中心

“互联网+高职教育”融合发展,需要建立高职教育大数据中心。它为“互联网+高职教育”融合发展的供给资源、供给内容、供给方式、供给决策、供给监督等提供保障。需要提供怎样的供给资源、供给内容需要分析大数据,同时,一些供给资源、供给内容也来源于此。“互联网+”下高职教育教学管理以及高职院校的校务管理、学校决策支持、校园网络社区、数字化校园等也依靠于大数据中心。通过对高职教育教学、学习、管理的数据分析、数据挖掘,可以建立科学智能的学生成长模型,提供科学合理的供给决策、供给方式、供给决策和供给监督,以及更新及时的供给资源与供给内容等。大数据不仅能规范和促进高职教育的良性发展,而且还能基于大数据评价教学质量,更易导向需求驱动,从而形成可持续的良性发展。

当前“互联网+”环境下,我们需要进行高职教育供给的转型升级,建立完善需求驱动的“互联网+高职教育”融合发展的供给新体系,这也是“互联网+”下高职教育发展的方向和趋势,也是“互联网+”下高职教育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作者单位:南通科技职业学院)

基金项目:2017年江苏省高校哲学社會科学研究基金项目“基于供给侧改革的‘互联网+高职教育融合发展研究”,项目编号:2017SJB1270

猜你喜欢

供给资源融合
“五学”融合:实现学习迁移
刚柔并济
我给资源分分类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拉萨市公共就业服务供给现状研究
破次元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融椅
资源回收
“供给侧”何以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