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创设幼儿园园本化环境的策略

2020-05-09姚金秀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环境创设幼儿园

【摘要】本文论述创设幼儿园园本化环境的策略,提出教师要转变环境创设观念,重视环境建设的重要教育价值;注意巧选环境创设的方式,寻求多方支持;要关注成果,使环境创设符合幼儿的发展;指导幼儿,推动幼儿有效互动;展示成果,凸显环境的创造美;利用活的教育,使幼儿在创设幼儿园环境中收获快乐。

【关键词】园本化环境 幼儿园 环境创设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3A-0158-02

环境是幼儿园教育的重要资源,优质的幼儿园环境能够体现教学的专业性,为幼儿学习和成长提供保障,使他们在温馨的环境中与其他幼儿交流、与环境互动,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本文结合当前幼儿园环境建设现状,试探讨关于幼儿园环境创设的一些想法,以期对创设园本化环境有所帮助。

一、关注幼儿,使环创符合年龄特点

许多教师在进行班级环境创设时,一旦把环境布置好就很长时间才更换一次,幼儿长时间处在这样的生活学习环境,渐渐失去了兴趣。在幼儿园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关注幼儿,注意不同年龄阶段幼儿的学习活动需求,使得教学环境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更好地促进幼儿的发展。例如,对于刚进入幼儿园年龄比较小的幼儿,他们离开父母来到陌生的环境,会出现一系列的不适应情况,为了帮助幼儿消除心理焦虑,避免出现不良情绪,教师在创设班级环境时,要设置与父母相关的元素,或者给幼儿提供一个展示自己的空间,让幼儿把自己喜爱的玩具分享给同伴。对于一些焦虑感比较严重的幼儿,教师可以让他和其他幼儿共同玩耍,通过环境建设让幼儿逐渐熟悉环境,让幼儿对环境产生安全感。

二、指导幼儿,推动幼儿与环境的有效互动

在幼儿园环境创设的过程中,教师要帮助幼儿和环境进行互动,对幼儿进行科学指导,而不能放任不管。由于幼儿对于事物的认知往往停留在表面,无法对事物进行深入探究,幼儿教师要帮助他们认知客观事物,适当进行点拨。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直接性指导、间接性指导、观察性指导和总结性指导等多种方法。直接性指导指的是幼儿在认知外界事物、接触外界环境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技巧、认知方面的问题,无法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学习任务,教师要进行适当指导。例如,在叠纸蝴蝶的过程中,由于叠纸步骤比较繁琐,仅凭教师讲解很难让幼儿掌握好这一步骤,教师就要利用好图示的方法对幼儿进行指导。间接性指导是指当幼儿在学习过程中出现一些错误或者偏差时,教师可以进行适当提示和启发,帮助幼儿及时认识到自己存在的问题。例如幼儿在认知圆柱体时,教师可以为他们提供塑料球、纸筒、水杯等多种材料,帮助学生认知物体。观察性指导指的是幼儿在参与区域活动过程当中,教师及时记录学生的学习和活动情况,并在这一过程中进行适当的引导,发现他们的兴趣爱好,结合幼儿的情况调整教学内容。总结性指导则是教师对幼儿的活动观察后及时进行总结,多给幼儿表达的机会,让幼儿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选择他们感兴趣的内容展开讨论和评价。教师利用各种方法对幼儿活动进行指导,推动幼儿、教师和环境之间的互動,提高幼儿园教育的有效性。

三、展示成果,凸显环境的创造美

环境创设的一个重要意义就是推动幼儿教育,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在幼儿园环境建设过程中,教师要给予幼儿展示的机会,让他们参与到环境创设过程中,亲自动手参与创造美的环境。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第一,使幼儿成为环境创设的参与者,教师在活动中充当幼儿学习的引导人,鼓励幼儿参与环境创设,对于年龄较大的幼儿,教师要从他们的兴趣点出发,依据他们的认知能力和动手能力,结合当下热点话题组织幼儿开展环境创设。例如临近春节时,教师要指导幼儿以“春节”为主题进行环境布置,并给他们讲解关于春节的知识,让幼儿相互交流春节时在家里做了什么,了解家乡春节的风俗习惯。教师也可以让幼儿动手参与到剪纸活动中,使他们沉浸于春节的热闹氛围,从而达到创设园本环境的目的。第二,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教师要给学生一定的空间。环境布置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幼儿对于待完成的环境布置任务更感兴趣,因此,教师要留给幼儿一定的创造空间,让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力去设计生活、学习的环境。教师和幼儿在布置环境的过程中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培养了幼儿的想象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使园本化幼儿园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四、感受“竹”文化,培养爱护环境的意识

在创设环境的过程中,教师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学生多接触大自然,培养学生爱护环境的意识。如笔者结合竹文化进行班级环境的布置。在布置校园环境之前,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接触活的教育素材,走进竹林感受竹子的生命力。在春天带领学生到竹林挖竹笋,了解竹笋生长的奥秘,培养学生的探究欲望;秋天的时候,则带学生到竹林当中捡竹叶、做游戏,感受竹文化。笔者还在此基础上给学生提供一些基本的动手材料,让幼儿收集关于竹子的图片、竹贴画等,进行班级环境布置。在此过程中,幼儿自己讨论墙面的布局,教师不应过多干预,这样使得幼儿在掌握新知识的同时发展了创造能力,完成或者合作完成班级环境布置材料的制作。此外,教师还要重视户外活动的环境建设,在活动场地内借助现有的条件,让幼儿利用竹子完成一些小制作,利用完成的作品开展游戏,例如制作竹桥、竹板凳、竹梯子、竹高跷等,用做好的竹高跷开展趣味游戏,充分发挥课外教学的作用。幼儿在活动中锻炼动手能力,同时通过竞赛的形式参与到运动当中,提高身体素质。

五、创设园本化环境的注意事项

(一)巧选方式

在创设园本化环境的过程中,幼儿园要发挥自身的优势,利用现有的资源去布置园内的环境,使得园内环境适合幼儿的发展。对于一些刚建立起来的幼儿园,则可以参考具有丰富建园经验的幼儿园环境布置,并积极探寻适合本园的方法,找好切入点进行设计,在设计过程中多和相关专家交流,不断地积累建设经验,为幼儿提供适合他们成长的环境。

(二)转变观念

有的幼儿园教师对于环境建设不够重视,甚至产生抵触心理,认为环境对于幼儿的学习无关紧要;有些教师认为,只要把学校安排的任务完成就可以了,幼儿是否参与环境建设并不重要。实际上,幼儿园环境建设对于幼儿的身心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幼儿是课程参与的主体,也应当参与到环境建设过程中,教师应当及时更新观念,鼓励幼儿参与到环境创设过程中,锻炼幼儿的各方面能力。

(三)寻求支持

在环境创设过程中,一些教师利用现成的材料去布置幼儿园,但不愿意废物利用、亲自动手制作布置环境的材料,造成资源浪费。教师应从多种渠道寻找材料,寻求外界的支持,如鼓励幼儿动手制作环境布置材料,邀请幼儿的父母参与到环境创设活动中,提高环境创设的效率,达到家园共育的目的。

总而言之,园本化环境创设已经成为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的重要举措之一,幼儿园教师要从幼儿出发,为他们创造一个具有启发性的教育环境,激发幼儿学习的意识,幼儿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反思教育过程中的问题,引导幼儿参与到与环境的互动中,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章旻.对园本化运动课程构建中隐性课程的思考——以威宁路幼儿园运动课程环境创设为例[J].上海课程教学研究,2017(7)

[2]梁雷芬.游戏化和园本特色在幼儿园课程的有效结合[J].作文成功之路(教育教学研究),2017(2)

[3]赵艳霞.省编课程园本化的探索与实践[J].教育家,2019(3)

作者简介:姚金秀(1984— ),女,广西桂平人,大学讲师,硕士研究生学历,研究方向:环境艺术设计、室内设计。

(责编 杨 春)

猜你喜欢

环境创设幼儿园
幼儿园里欢乐多
我爱幼儿园
欢乐的幼儿园
我爱幼儿园
爱“上”幼儿园
幼儿园形象识别系统与环境创设整合的探讨
传统节日教育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初探
简析环境创设与幼儿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