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物理差异化教学的实践探究

2020-05-09覃业秋

广西教育·A版 2020年3期
关键词:差异化教学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摘要】本文论述在初中物理教学中落实差异化教学的途径,建议教师合理评估学生学力水平,确定差异教学内容;充分考量学生差异,科学制订教学目标;有效设置差异课堂提问,设计差异物理实验及布置差异练习作业,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 课堂教学 差异化教学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0)03A-0136-02

差异化教学指的是教师从学生的个体差异、实际情况出发,有针对性地设计差异化教学内容,科学制订教学目标,实行差别化教学,促使学生扬长避短,获得进步和发展。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实际教学内容以及学生的特点实施差异化教学,运用不同的教育手段与方法,挖掘学生的潜能,最大化地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与创新能力。

一、合理评估学生基础,确定差异教学内容

差异化教学与常规教学方式相比存在显著差别,与传统的“一刀切”教学模式相对立,同“以人为本”的理念相契合,依据学生不同的知识基础与发展特点制订差异化教学方案,目的是兼顾整体教学对象,让他们在原有基础上有所收获。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运用差异化教学时,教师首先要合理评估学生的各项基础能力,确定多个级别的差异化教学内容,让学生找准个人定位,逐级学习适合自己的知识,慢慢消除两极分化现象。

在《电功率》教学中,本节内容包括电功率、千瓦时的来历、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电功率的测量四个部分,教师可结合学生的能力把这些知识划分多个等级。第一级:要求识记,正确理解电功率的概念,以此为前提引出电功率的计算,并认识电功率的单位;知道千瓦时与焦耳的换算关系。第二级:要求领会,可以区分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额定电压与实际电压;知道两盏灯发光时的实际电压、实际功率与额定电压、额定功率的关系。第三级:要求学会运用电功率的几个公式进行简单、基本的计算。第四级:掌握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实验方法和步骤,能够准确操作。第五级:理解单电压表和单电流表等测量小灯泡电功率的不同方法。然后让学生根据个人的基本情況选择相应的内容,逐步向高级别迈进。

二、充分考虑学生差异,科学制订教学目标

初中生在学习物理知识过程中,不仅知识基础不同,他们的学习能力、思维水平和接受能力也有着明显的差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的个体差异,科学制订差异化教学目标,帮助他们快速掌握所学知识内容,提高学习效率。对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围绕课本内容与学生差异合理制订教学目标,将教学目标划分成多个级别,确保他们都能够充分发挥自身的主观能动性,深入挖掘其物理学习潜能,逐步缩小与同学之间的差距。

以《光的反射》教学为例,本节课集物理现象、概念和规律于一体,教师在备课环节可以结合教材知识制订多个级别的教学目标。第一级:了解光在一些物体表面可以发生反射。通过实验观察光的反射现象。第二级:认识光的反射规律。了解法线、入射角和反射角的含义;理解反射现象中光路的可逆性;体验和感悟为什么能看见不发光的物体。第三级:了解什么是镜面反射和漫反射。通过实验观察理解镜面反射和漫反射的主要差异。第四级:在探究光的反射规律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提高他们把知识用于日常生活和社会的意识,积极参与光的探究活动。课堂上,教师指导学生在目标导向下按照级别逐个实现,并让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带领接受能力一般的学生一起学习,最终引导全体学生自主发现光的反射规律。

三、设置差异课堂提问,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

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既是一个常规的教学环节,也具有推动教学计划实施的关键作用,通常出现在知识的转折处。不过在差异化的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提问要突出梯度性,教师要由易到难、由浅及深提出问题,让学生都找到适合自己的问题,主动参与到知识思考中,营造出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同时,差异性问题能够循序渐进地引领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为他们带来引人入胜的感觉,鼓励同学之间相互交流一起解决问题,弥补个体差异。

在《二力平衡》教学实践中,教师先复习提问:物体的运动状态不变包含哪两种状态?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由于这些问题是学习过的内容,所有学生都能轻松说出答案。然后教师讲述:物体在不受力时可以处于静止状态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那么反之,如果物体处于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物体还受力吗?这样提问提高了问题的难度,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冲突。接着,教师展示易拉罐“踮脚”站立图片,进一步提高问题难度:此时易拉罐处于什么状态?受哪些力的作用?学生看到易拉罐处于静止状态,通过讨论知道受到竖直向上的支持力和竖直向下的重力作用。之后,教师播放视频:静止的电灯、匀速降落的跳伞运动员、匀速行驶的汽车,同时继续提高问题难度,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其中的原理,研究二力平衡,进而一步一步地深入理解二力平衡的原理。

四、设计差异物理实验,锤炼学生动手能力

实验是初中物理教学的基础,也是学生理解物理现象、原理和规律的重要途径,当然实验也有难易之分,这为差异化教学提供新的突破口。在初中物理课程教学中采用差异化教学时,教师应精心设计一系列难易程度不同的差异化实验,简单的可由学生独立操作,难度大的则通过小组合作完成,为他们提供动手实践的机会,使其在差异化的物理实验中了解自己的不足,从而在后续的学习中有针对性地改进和努力,最终促进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在教学《浮力》一课时,教师先组织学生操作简单的实验:在一杯水中放入少许盐搅拌片刻,然后放入一个鸡蛋,学生看到鸡蛋漂浮在水面上,思考原因,并点拨:水中的鸡蛋受到哪些力的作用?只受重力作用可以静止在水面上吗?假如把杯子倾斜,这个力在什么方向上?原因是什么?还受到什么方向的力?通过设计这样的实验,让学生结合二力平衡知识认识到浮力的存在,且方向是竖直向上。接着,教师提高实验难度,指导学生分组操作:先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空气中木块的重力,然后缓慢把木块放入水中,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最后换成铁块重复操作,思考:示数有何变化?为什么?如何计算此时物体受到的浮力大小?物体一半露出水面还受浮力作用吗?放入水底呢?引导他们在小组内辩论,结合实验探究归纳结论。在这样的实验中,学生知道了物体上浮、下沉或悬浮状态均受到浮力的作用。

五、根据学力程度不同,布置差异练习作业

练习作业属于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能够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锻炼他们的迁移能力,使其在解题中学会举一反三。在差异化的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的不同布置差异化练习作业,将作业分为基础、常规、提优三个级别,要求他们根据个人能力选择相应的题目,进而高效地完成作业。

在《压强》教学中,教师可设计以下三个级别的作业。基础训练:在甲、乙两个试管中分别装有相同高度的水和酒精([ρ]水>[ρ]酒精),试管底部受到的液体压强[p]甲和[p]乙的关系是什么?长方形金属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如果从高度一半处沿水平方向切开,将上半部分拿去,则剩余部分对桌面的压力、压强与原来相比有什么变化?常规训练:体积相同的两个物体密度之比是2∶1,与水平桌面的接触面积之比是3∶2,对桌面产生的压强之比是什么?在气体和液体中,流速大小与压强有什么关系?提优训练:在一块质量是20千克、厚度为5厘米的松木板上,装700千克的货物后,放在结冰的河面上,假如冰面能承受的最大压强是7×104帕,那么人拉着木板能否将这些货物安全运过河,等等。

这样,学生先根据自己对压强知识的掌握程度选择相应级别的练习作业,再尝试解决其他级别的题目,然后教师根据他们的作业完成情况进行针对性的讲评,提高其解题能力。

总之,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高度重视学生的个体差异,以素质教育为导向实施差异化教学,从教学内容、教学目标、课堂提问、物理实验和练习作业等方面切入,推动学生综合能力的发展,提高学习效率,全力构建高效课堂。

作者简介:覃业秋(1974— ),女,广西玉林人,大学本科学历,一级教师,主要研究方向: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教研。

(责编 林 剑)

猜你喜欢

差异化教学初中物理课堂教学
差异教学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刍议幼儿语言的差异化教学
新课标下物理小组合作学习策略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谈差异化教学在作文课堂中的运用
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思考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的导入法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