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追随幼儿脚步,促进幼儿快乐成长

2020-05-09梁小艳

教育界·上旬 2020年1期
关键词:成长

梁小艳

【摘要】魔尺是幼儿生活中常见的玩具,很受幼儿的喜爱,幼儿在折折、变变、玩玩的过程中观察、动手、思维、交往等能力得到锻炼,同时还培养幼儿的专注性与耐心。一天,轩轩小朋友带来了一把魔尺到教室,引发了孩子们一起探索魔尺的奥秘,文章主要是对幼儿魔尺游戏活动中的深度学习与探究的过程进行阐述分析。

【关键词】幼儿自主学习;探究游戏;成长

一、初遇魔尺——点燃兴趣

早上,轩轩拿着魔尺不停地左掰右折发出“咔嚓、咔嚓”的声音。 教室里的小朋友越来越多,轩轩被围得里三层外三层,大家聊得不亦乐乎。突然,琪琪抢过轩轩的魔尺大喊:“老师,轩轩乱掰,这样掰会断的。”轩轩连忙解释道:“我没有乱掰,我哥哥教过我的,我要变一把手枪。”我说:“哦!琪琪你会吗?你们可以一起变,看看怎样变一把手枪。”琪琪很爽快地答应了,他们俩生硬地转转,停停,又转转……

看似初遇,实则很多幼儿对魔尺并不陌生,就像一颗火星落到干柴上,瞬间点燃了整班幼儿玩魔尺的兴趣。从琪琪的告状到很爽快地答应了老师的建议,也可看出琪琪的告状和抢魔尺举动,一是因为紧张轩轩把魔尺弄坏,二是想找机会参与到玩魔尺游戏中,表面上看似争吵实则是幼儿参与游戏,寻求老师支持的一种策略。老师及时洞察了孩子的内心想法,避免了不必要的矛盾,同时满足了孩子的愿望。可见,魔尺游戏已经点燃了全班幼儿的兴趣。我很好奇孩子们的魔尺游戏接下来会有怎样的奇遇……

二、魔尺数字——试出活力

魔尺枪的出现,让很多幼儿羡慕不已,接下来的一周,陆续有孩子从家里带来魔尺,教室里不断地出现各式各样的魔尺枪。孩子们用魔尺枪玩射击游戏,琪琪的枪不小心掉到了地上,摔变了形,琪琪捡起来,沉默了几秒,突然灵机一动:“老师,我的枪变成了数字2。”月月快速扭转几下自己的魔尺接着说:“我是数字8。”我故意问道:“还能变出什么数字呢?”围观的孩子们纷纷动起手来跃跃欲试,很快1~9的数字都被突破了。“数字10怎么变呢?”我假装疑惑。孩子又开始琢磨起来。轩轩说:“老师,我知道了,一个魔尺不能变出两个数字,要用两个魔尺,一个变0,一个变1,合在一起就行了。”孩子们像是被一下点醒了一样:“老师我变出了18”“我变出了15”……孩子们把两个、三个、十几个魔尺放在一起,不管多大的数字都难不倒他们。我惊讶于孩的探究精神和创造能力,期待接下来孩子们与魔尺又会擦出什么样的火花?遇到问题又会用怎样的大智慧去解决呢?

先通过改变魔尺造型,塑造数字形状,又把两个魔尺组合在一起变出两位数字和多位数字,可见当幼儿遇到问题时,能不断探索,积极想办法解决。魔尺变数字的游戏过程不仅是幼儿对数字的感知过程,更是幼儿的思维由单一思维向组合思维转变的过程,也为后来的魔尺创意组拼奠定了经验基础。幼儿对形状越来越敏感,扭转魔尺的灵活度也在不断地提高,逐渐从数字造型向更复杂的楼梯、鸭子等平面造型过渡,魔尺游戏的趣味性和挑战性不断增强。

三、魔尺话筒——探出智慧

孩子们开始不满足于变平面造型,聚在一起阅读魔尺说明书,变出爱心、小蛇、潜水镜等立体造型。一天,浩浩想变一个话筒,经过反复尝试,终于变好话筒圆形的头部,却又拆开来重新变,反复尝试好几次,只听他自言自语:“怎么办?换个长一点的试试。”于是他选了更长的魔尺继续尝试,终于变出话筒,可是他却紧锁眉头看着魔尺发呆,然后就开始反复调整话柄的位子,终于调整好了,他脸上露出了满意的笑容。

浩浩是个活泼好动、思维灵敏、性格比较着急的孩子,探索变话筒的整个过程,他坚持了20多分钟,反复尝试,直到变出满意的作品为止,体现了孩子不怕困难、勇于尝试、坚持到底的良好的学习品质。本来话筒已经变好了,可是浩浩却发现话柄位置出现了问题,话柄没有在球部中间。可见,在玩魔尺时浩浩不是简单地发呆而是专注地思考——怎样把话柄的位子调整到球部中间。在探索过程中,浩浩想通过改变圆球大小,从而有足够的长度变话柄,可是他反复尝试发现,话筒上面的圆球形所需要的魔尺节数是固定的,想通过缩小话筒头部大小来减少使用魔尺的长度是行不通的,于是换用长的魔尺来试,最后成功变出了话筒。这个过程看似孩子在学习变话筒,实则包含幼儿对空间想象能力、思维能力,以及数量守恒原理的运用。第一个魔尺话筒的出现,标志着孩子的魔尺技能由平面造型开始向立体造型转变,当浩浩拿着魔尺话筒进行表演时,我预感到新的魔尺游戏热潮即将到来。

四、魔尺组拼——拼出创意

魔尺游戲在不断深入,孩子们变出潜水镜、青蛙等五花八门的作品,有的能转,有的能戴。这一天,睿睿和轩轩两个小朋友拿着一半红一半蓝的组合作品走过来说:“老师你看我们两个人合作变出的哑铃。”我惊讶地说:“哇!这可是我看到的最帅最有创意的作品啦!你们是怎么想到的呢?”睿睿说:“我们的魔尺都24节的,哑铃要48节,我们合在一起正好能变出哑铃。”我说:“这个创意太棒了!用拼搭的方法还可以变出什么呢?”接下来几天,孩子们三三两两地聚在一起探索怎样合作拼出好玩有趣的作品。 “魔尺拼拼乐”游戏就这样风风火火地开展起来了。有用3个魔尺拼出了变形金刚,用2个魔尺变出的飞碟……我惊讶于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和集体智慧碰撞出的火花,为孩子们合作的精神点赞。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需要齐心协力才能完成的活动,让幼儿在具体活动中体验合作的中要性,学习分工合作。”魔尺游戏由各自独立玩,到两个人合作玩,再到多人合作玩,合作让魔尺游戏有了飞跃式的发展,让孩子们感受到魔尺的无穷奥秘,体验到合作的乐趣。

五、大带小——带出关爱

一个阳光午后,孩子们坐在草地上变魔尺,吸引弟弟妹妹过来围观,哥哥姐姐们耐心地做起了小老师: “先这样折,再这样转,你试试。” “没有关系,你再试试。”魔尺游戏感染更多的孩子。回到教室后,孩子们谈论: “我今天教了两个弟弟。” “我教了三个。”我说:“你们教弟弟妹妹玩魔尺开心吗?他们学会了吗?”孩子们都在摇头,华华说:“弟弟妹妹们小,学不会,明天继续教他们。”浩浩提出:“老师,我这里总是人太多,每人教一个吧。”又一个阳光午后,孩子们主动去“认领”一个弟弟或妹妹,自由找个地方教他们玩魔尺,“大带小”活动就这样开始了,并一直持续好多天。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园应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实践证明多鼓励幼儿帮助比自己小的孩子或者比自己能力弱的孩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爱心和责任心,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游戏不局限于固定的地方、时间和人。教室、走廊、操场、草坪,到处都可以是孩子游戏的场所,也让游戏从班间的互动,发展到班与班的联动,魔尺游戏在不断地向深度和广度拓展。

六、魔尺秀——秀出精彩

玩魔尺的小朋友越来越多,幼儿园里掀起从未有过的魔尺热潮,玩魔尺已经是班里孩子的拿手绝活了。一天,几个幼儿站在班级小舞台上比赛变魔尺,台下围了很多小观众,掌声不断。我说:“孩子们,你们想到更大的舞台上表演?” “老师,六·一儿童节我们可以表演给全园爸爸妈妈们看?” 我继续追问:“这个主意不错!你们想好怎么表演了吗?”有的要选一个节奏快点的伴奏音乐,有的要穿酷酷的衣服,还有的要分组表演。就这样孩子们自导自演了一场创意十足的《魔尺秀》节目。快速动感的《魔尺秀》表演,幼儿不仅收获了掌声与自信,更是一次对魔尺游戏的节奏与速度的挑战。

魔尺游戏还在继续,幼儿的探索之路也没有终止,做一个善于追溯幼儿游戏脚步的老师,就会发现生活处处是幼儿的舞台, 期待着孩子们精彩的后续……

猜你喜欢

成长
打造青少年教育品牌构建社区教育新局面研究
在爱的阳光里,和孩子共成长
别样的童年,一样的童真
漂泊中的追梦人
自我感悟 自我反思 自我成长
煤企关注大学生员工心理成长的现实意义
从身体美学角度分析《所罗门之歌》中奶娃的成长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优化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研究
有容乃大:学术期刊编辑成长之道